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更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指南。然而,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始终不是十分清晰,不仅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衔接不是十分明确,而且同一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规格也不是特别清楚。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我国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技术技能人才合理吗?其依据是什么?如果是合理的,那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技术技能人才,即技术技能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中职、高职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应用型本科是不是都应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如果是,那在定位上又该如何进行区别和衔接?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显然也绕不开培养目标问题,包括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衔接问题。因此,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查吉德博士的这本新书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培养目标衔接、培养目标及规格分类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很好地回应了上述问题,丰富了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对职业教育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理论方面,该书对职业教育的概念、逻辑、目的,以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概念、要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颇具新意的理论观点。如,作者认为,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间的矛盾关系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是职业教育区别于以纯粹的知识、学术为目的的自由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企业培训的根本所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价值命题、教育命题、经济命题和技术命题的统一,应符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符合教育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包括人才类型、人才层次、人才岗位和人才规格四个要素;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包括纵向提升、横向拓展以及纵横延伸三种模式,应视学校及专业特点、招生情况、学制安排、学生需求等多种因素选择合理的衔接模式。

实证方面,作者对中职生、高职生的成才需求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了严密的统计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调查结论。如中职生普遍希望成为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型人才,高职生普遍希望成为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且60%左右的中高职生希望提升学历;企业销售岗位、生产岗位和中、基层管理岗位迫切需要本、专科层次的营销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基层管理岗位、销售岗位是中职生、高职生和本科生共同的主要就业岗位;企业最看重员工的社会能力,且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满意度与员工学历呈正相关关系;中高职生的成才需求受学校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有较大差异,等等。根据调查结果,作者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突破线性思维,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单一类型人才既有片面性,也不符合学生及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中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过于强调类型、岗位的差异,而应强调服务对象的差异、人才规格的差异以及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另外,作者根据调查结果,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进行了分类研究。在培养目标体系方面,作者认为当前中职学校应重点面向民营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基层管理岗位,同时面向部分国有企业的生产岗位,旨在培养中初级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包括基层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着重面向民营企业的销售、生产和中、基层管理岗位,同时适当面向部分国有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基层管理岗位,致力于为这些岗位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包括营销人才、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着重面向民营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岗位,国有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销售岗位和生产岗位,致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具体包括管理人才、工程型人才、营销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在培养规格方面,作者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从领域和水平两个维度构建了由4个一级能力指标和17个二级能力指标组成的培养规格框架,包括中职人才培养规格、高职人才培养规格以及应用本科人才培养规格。

总之,本书内容十分丰富,资料数据翔实,文笔流畅,逻辑严密,观点鲜明,相信对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均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我非常乐意推荐此书。

是为序。

俞启定

2014年11月

(俞启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