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上海100项首创案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9 全国第一个保税交易市场:上海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1993年11月,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第一个保税交易市场——上海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1990年,外高桥保税区被批准建立。之后,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根据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精神,从实际出发,制订了保税区的发展规划,确立滚动开发目标,要把保税区建成自由贸易和出口加工相结合,辅之以金融、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对外开放区域。在首期开发4平方千米土地之始,尽管资金短缺,还是拨出一批相当大的资金,及时建造两座各1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库,并投巨资建立了国贸广场,购进25辆集装箱卡车和一大批装卸设备,为保税区内的自由贸易、市场的运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93年底,外高桥保税交易市场的前身——上海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生产资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是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要素。劳动资料是指人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的总和,包括生产工具、土地、建筑物、道路、运河、仓库、机器、设备、厂房等。劳动对象是指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地下矿石,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材料如钢材等,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生产资料的范围很广,品种规格十分复杂。生产资料被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因此,上海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的设立,不仅丰富了外高桥保税区的发展内涵,而且推动了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目前,上海外高桥保税交易市场有8个交易中心,分别为一、二、三、四市场和铁路、纺织、机电以及通讯四个交易中心,其中第三交易市场的主要服务范围是保税生产资料的现货交易,现货合同转让,期货标准合约交易,为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提供物业管理、配套设施及后勤服务。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市场会员通过经营进出口贸易权,促进进出口增长

市场中的会员可根据国内生产及经营情况,先从国际市场进口所需物资,储藏于保税仓库内,再选择合适的价格出口国内市场。保税交易市场会员有充分时间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最佳资源,并以最好价格、最有利条款成交,这能及时补充生产中的原料缺口和市场上的供应不足,也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先把国内货物进口至保税区,存入保税仓库,或做出口加工,然后再出口国外,取得最大利润。

二、会员通过开展国内贸易,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会员通过市场办理进口手续或区外企业通过外贸公司代理进口,将保税货物完税后销往非保税区。国内企业可就地采购,应急进口国际市场上的货物,也可看样订货,一改凭样成交,用户不见货的进口老方法,或者买卖双方直接见面,进行现货交易,免去少则一周多至半年的途中运输时间。会员亦可去区外收购、加工,再行出口或转口。

三、通过提供进出口商品展示、洽谈场所,提高进出口贸易额

第一、二、三、四市场和各个专业贸易中心都设有商品展示厅或陈列室,可举办商品展示和进行贸易洽谈。第一市场拥有占地10万平方米、设施现代化、装饰高档化的国贸广场,又称步行街,与国贸广场一路相隔的三星级外高桥公寓酒店可为参展的来宾提供餐饮住宿、娱乐健身服务。这里适合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国际商品展览会、国内出口商品及保税商品展示会,以及大型贸易洽谈会。

四、有利于保持供需平衡,调节市价

市场能发挥自身贸易功能优势,很好起到补充缺口、保证供需、平抑价格、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由于世界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各国在发展自身经济时需要与他国进行经济往来,资源交换,以促进经济增长,加速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这方面,市场把国际市场搬到家门口,为上海、长江流域乃至各省市的企业创造了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经营环境,让企业根据生产中原料缺口和市场上商品紧俏情况,进口所需物资。

今天来看,上海外高桥保税交易市场通过会员与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促进了保税交易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见图2-19-1)。

图2-19-1 外高桥保税市场交易额(亿美元)

数据来源:上海浦东政府官网。

应该说,上海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作为我国第一个保税交易市场,其发展历程、建设标准等,对国内其他省市后来建立的保税交易市场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示范意义。同时,由于外高桥保税区濒临长江入海口,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的交汇点,紧靠外高桥深水港区,不仅陆海空交通十分便利,而且毗邻或坐落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或港区内,辐射面广,易于集各方优势,便于形成“聚集效应”。其选址,也为全国保税区建立产生了榜样作用,后来的保税区也都临海设立;其编写的监管制度也是管理者的第一次尝试,为后来保税市场管理规定提供了参考意见,有助于规范市场、管理市场及中国的保税交易市场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