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艺术品的功能

一、记录功能

整个人类社会的艺术市场门类繁多,形式多样。艺术品市场是整个艺术市场的一个门类。艺术品从属于“造型”艺术,以“作品”形式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相对于第一语言承载系统,艺术品同样具有与“语言—文字—文本”相似的特征——记录功能。无论是任何种类的艺术品都会以图像的形式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并形成人的直觉印象。这种直觉印象不同于“语言—文字—文本”系统所带给人们的信息。“语言—文字—文本”信息属于“抽象信息”。人们必须能够解读这种语言,并在抽象后形成自己的总体“印象”。而在抽象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文化程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属于信息解读与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消耗。所以,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语言—文字—文本”信息经过受众个体的理解、加工、抽象的结果。

艺术品所带给人们的信息都属于“具象信息”——它总是带给人们某种具体的“型质特征”和“内容形式”。绘画、雕塑或是其他艺术品形式作用于人的视觉时,人们总能感受到作品所带给自己的图像感受——我们能够直接看到画面中具体的形状、样式、色彩、结构、质地等。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也能大致地了解作者想要表现的是自然的景观还是社会生活的内容。在画面上,我们也可以部分地解读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态度、观点、情绪、节奏、韵律、美感等。即便是最当代、前卫的艺术也必然能使观众感受到造型、质地、色彩、情绪等艺术审美体验。

清明上河图 局部

艺术品的记录功能不同于第一语言系统“语言—文字”的记录功能。艺术品是通过对“形象”描摹来记录历史、承载文明。这种描摹能直观、相对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自然风景特征、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穿衣戴帽、审美意趣、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趣等等方面。我们用“语言—文字”所记录的很多内容,却不能替代艺术品的美学表述形式。

例如,在大唐盛世,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政治上对外更加开放,服饰异彩纷呈。在这一时期,百姓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传统与外来的兼容并蓄。在一些重大的场合,人们趋向穿着传统服装——汉服。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更愿意穿的是胡服。唐代女性服饰特征是衫、裙、帔的和谐统一。这一时期,女性服饰中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许多梳高髻、袒胸露臂的唐代妇女形象。面对这样的画面,人们就能直观理解唐朝女性是怎样穿衣打扮的,也能理解诗句“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是怎样一幅唯美的画面。

永泰公主墓壁画(局部)

然而,我们仅仅依靠文字记载,即“语言——文字——文本”信息系统是很难真实还原那时女性的着装。所以,记录功能是艺术品特有的功能之一。艺术品与“语言——文字——文本”信息系统一起记录了历史,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二、装饰功能

装饰、修饰美化生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价值取向,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们日常生活的美化装饰活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们自身;另一方面,是人们所处的环境。人们自身美化的取向是各个民族所共有的。对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有自我修饰的取向——清洁自身、打理发型、化妆、服装搭配等。这种自我美化的过程是人类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这种自我美化与修饰意味着其他人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各种机会增加和有较多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是装饰人们所处的环境。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装饰创新和宜居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永无止境的目标。艺术品的装饰功能按照区域划分,一般可分为室内装饰与室外装饰两部分。用于室内的装饰艺术品大多起到环境装饰的作用。艺术品与室内环境相协调一致的布置与安排,能使人们在此情、此景之中体验到舒适、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即“自在”)。用于室外的装饰艺术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艺术品,大多是雕塑艺术品,主要用来装饰环境;另一类是实用艺术品,如具有美学设计的桌椅板凳等。

艺术品可供人们把玩欣赏。艺术品一般具有独特的美感或特殊的纪念意义等价值,合理地、有节奏与韵律地应用艺术品装饰空间,可以使环境变得更加耐人寻味——传达出主人的审美意趣和文化格调与品位。同时,还能协调室内装饰元素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这种综合的、形而上的独特的精神体验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较高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

常见的艺术品装饰包括书画、雕刻、雕塑、陶瓷、琉璃工艺品、摄影作品和一些富有纪念意义的图章。这种装饰可分两类:第一类是极具艺术价值的装饰艺术品,另一类则是具有特殊纪念意义与历史价值的装饰艺术品。人们在空间软装饰设计布置的实践活动中,第一类艺术品,包括书画、雕刻、雕塑、陶瓷、琉璃工艺品等。只要该艺术品的风格与内涵符合室内的格调与氛围,适应空间尺度的要求,其大小、造型、质地和色彩符合环境的需求和我们主观的风格取向,就可以将其以“合适”的方式布置到空间中。第二类艺术品装饰,则是常见的各种纪念品、奖状、纪念章等。这类装饰艺术品,不仅具有纪念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也许这些艺术品包含了主人的某些人生经历和一些特殊偏好,充分地反映出主人的品位与格调,让室内氛围充满人文的气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居生活的审美意趣不断地发展、变化,“诗意”的、具有美学内涵的栖居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这种条件下,艺术品的装饰功能就会与艺术人居的功能体验相适应,永远处于发展进化之中。

三、教育功能

图像文化同样承载着信息,记录着文明。其中那些具有美学价值的图像信息作为重要的、主要的文化传播形式对人类的发展、文明的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艺术教育功能。艺术品所承载的艺术信息能够教化大众。人性中内在的审美需求的满足方式之一是通过艺术品审美价值来完成的,这种美的发现与满足呈现出不断加深的趋势。一代代的人们通过对图像所表述内容的不断解读塑造完整人格——即“美育”。

我国古时历代文人雅士多热衷于对书帖和名画的临摹,在今天也是这样。在西方,经典的艺术品也会被艺术爱好者、学者们反复临摹,其根本的动因是由于艺术品所承载的艺术教育功能使然。一代代的学子们通过模仿——“临摹”这种形式,对前人的艺术风格与技术手段(技法)进行探索。这种过程能深刻把握历代大师们的人格高度与美学思想,能够体会到大师们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体会艺术品微妙的“弦外之音”,从而能够把握到那个时代的人文气息、价值取向、审美追求。“临摹”过程中,一些艺术家继承了传统的高度,结合当代的社会文化体验,逐渐探索出新的艺术风格与表述方式,其中少数的艺术家就形成了新的具有自己鲜明特征的“艺术语言”。

艺术品的教育价值是通过其塑造的审美理想与图像的叙事方式实现的。艺术品反映着艺术家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理想、人生追求、道德标准与审美取向。伟大的艺术品所承载的审美理想与价值追求使其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艺术家通过把握艺术品所反映的艺术本体语言、叙事方式、节奏、韵律、表达方式等传承艺术修养,为下个新的艺术高峰的来临做准备。所以,艺术来源于传统,来源于生活。

四、审美功能

艺术品的审美功能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艺术实践、艺术体验来把握自然、历史与人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不同的艺术品是艺术家们运用不同的艺术本体语言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的高度概括,反映着艺术家们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提炼与深刻把握。艺术品突破了时空与现实的限制,记述着艺术家的人生与社会理想,反映着艺术家的价值观与审美追求。

艺术品提供审美愉悦是艺术的基本价值,审美愉悦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价值取向之一,人类艺术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审美愉悦。其中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创造、发现、体验“美”的生活,这种“审美愉悦”的过程贯穿于各个民族文化形式,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的传承范式之一。

民族文化包含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生活于该民族文化生活氛围中的人们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濡染其传统文化。人们从少儿时代所获得文化传承的知识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这种家庭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是人类最古老、最强韧的关系之一。而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就是“言传身教”。无论什么时代,无论是家庭教育或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都会有大量的民族文化内容,如传统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民族歌曲与民族舞蹈等。无论其属于第一语言系统,或是第二语言系统,都是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与手段。

而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这些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以“审美愉悦”为特点的文化艺术传播形式能够引起人们高度共鸣,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方式。在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诗词会深入所有中国人的内心,使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这就是文化层面的审美愉悦功能。

在个人的心理层面,艺术的叙事方式以其特有的艺术本体语言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状态,能够使人们躁动的心恢复平静、达到平衡,使不和谐的心灵得到舒缓和平和。当然,艺术的表达与感染力也可以催人奋进,凝聚力量,使人们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解读与思考。所以,判断一件艺术品艺术价值的依据就是艺术品本身是否可以给予人们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给予人们审美愉悦和主观价值体验。这种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果能够一代代传承——人们总对某些艺术品以高山仰止的态度来反复地研读,而且令后来的人们都感受到动人的人文气息与精神体验,那么我们就会说这件作品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从本质上说,艺术品市场和其他类型的市场一样,也呈现出竞争、淘汰两个结果。其竞争的核心就是“审美价值”。艺术市场的发展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特征和主流的艺术表述方式。这种主流的艺术表述方式在中国则表现为绘画史上的各个高峰,在西方则表现为西方美术各个时代的流派。

张大千 松荫策杖

黄宾虹 南高峰小景

无论中外,艺术品表达的是艺术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与评价。这种评价在揭示生活、反映客观现实时,也融入了艺术家自己的思想与态度,反映着艺术家的情感世界。这种超越了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审美理想的终极追求,代表了一个时代某一群体的共有理想。对这种“共有理想”的凝聚与提炼就是艺术品审美价值的历史意义之所在。这种历史意义如果能够被后代所解读,重新发现这些艺术品所折射的时代意义,这样的艺术品就可以被称为跨时代的、伟大的艺术品。

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大规模淘汰的历史。只有那些能够跨越时代、其艺术内涵不断被人们发现的极具审美意义的艺术品才能“真正”地流传下来,被记入史册。这样的艺术品将成为艺术史审美的典范。

五、经济功能

艺术品属于精神产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分析,当人们“吃饭”还是一个大问题,社会的生存问题没有解决时,艺术品不具备解决“生理与安全”的现实功能。这时艺术品市场是难以存在的;当社会生活富裕时,才有“时间”“精力”“金钱”欣赏艺术。艺术品才能登堂入室,给人带来精神性的审美愉悦。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吴道子:“吴生尝于京师画总持寺三门,大获泉货。”盛世收藏,唐代开始,绘画由壁画发展到移动屏风,使中国艺术品逐渐成为可以“收藏”的“艺术珍品”。

千百年来,艺术品逐步成为一种财富符号。法国让·鲍德里亚《艺术的阴谋》一文所说:“我们对绘画的崇拜乃是数世纪漫长适应过程的结果,因此与艺术或心灵无关。绘画创造了它自己的接受者,它在根本上是一种习俗性关系。”文人画出现以后,逐步演化出一些中国式“审美”的抽象概念。如“笔墨”“气韵”“生动”“气息”“鲜活”“写意”“天人合一”等。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画的内涵即“价值核心”在不断丰富,外延即“美学关照”也在不断拓展。

艺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其使用价值体现在它具有的艺术属性即艺术价值,而其价值则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从本质上说,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的时候有两个维度的目的:一是获利;二是艺术表达。艺术家通过对市场艺术需求的发现,运用自己熟悉的艺术语言形式,创作出市场需要的艺术品,这种行为的目的就是“获利”。艺术家出让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品本身),获取价值(货币)。收藏者则需要付出金钱,获取使用价值,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获得精神愉悦。另外,作为一种投资产品,一般情况下,收藏者希望自己收藏的艺术品能够保值增值,在合适的时间与价格条件下再次进入艺术品市场。

另一种是以“艺术表达”为直接目的。艺术家创作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去销售,而是为了表达艺术家自己的艺术理想与审美追求。这种行为某种程度上就与中国古代文人“作诗”的行为相似。无论哪一种创作目的,只要艺术品本身进入了流通领域,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就必然有使用价值与价值,艺术品正是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时至今日,艺术品已然进入普通大众家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品市场的存在扩大了艺术的传播和接受范围,提高了艺术收藏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提升了社会综合文化素养。与此同时,艺术品本身的经济价值在艺术品市场化的过程中得到了价值发现——收藏者进行收藏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艺术品的经济价值。

艺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之一表现在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永恒。人类生产的一般商品绝大部分都属于“消耗性”商品。其本身的价值是随着人们的日常使用而逐渐被消耗掉了。例如,我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日化产品、服装、家居用品等等都属于“消耗性”商品。艺术品不同,大多数艺术品只要保管得当,其“艺术性”是不会被消耗掉的,艺术价值是永恒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立在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艺术品本身的经济价值就会不断地被市场发现。所以,近些年来,高水平的、承载着伟大艺术价值的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是一路上扬的,这也是艺术品市场方兴未艾的原因之一。

另外,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当代艺术品市场不断地得到扩张。艺术品收藏群体从小到大,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艺术品市场本身的“金融蓄水池”作用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国内外,巨大的艺术品市场的存在使得艺术品金融化成为可能。艺术品金融化是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探索如何将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二是如何使艺术品转化为某种“金融工具”。艺术品金融化是当代资本市场对艺术品市场的介入,意在构建起一种将艺术品市场进行资本化操作的范式,使更多的资本流向艺术品市场,扩大文化艺术市场的规模与范围。

在西方社会,艺术品金融化有悠久的历史。荷兰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等许多金融机构设有专门的艺术银行部,其相关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金融资产”服务体系。一般来说,艺术银行服务内容包括艺术品的鉴定、估价、收藏、保存、艺术信托、艺术基金等项目。藏家将艺术藏品交由银行保管,就能以艺术品为质押担保从银行获取资金。另外,藏家还可以将藏品“租借”给银行举办展览、出版等,获取收入。

艺术品金融化降低了艺术品投资的进入门槛。专业的艺术品金融中介机构提供服务,使得投资人不需要一定懂得艺术。这就部分解决了艺术品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问题。但是,艺术品金融化所存在的羊群效应与投机心理会使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盈利,艺术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艺术品价格会背离艺术品价值。艺术品市场周期就会受到影响,艺术品投资风险就会增加。艺术品金融手段和艺术品投资产品的与日俱增,艺术品抵押、典当、担保和艺术品保险等业务的迅猛发展,将会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艺术品本身就是传统美术思想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承载物。中国的艺术品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梳理艺术品的记录功能、装饰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经济功能是时代的要求,是拓展民族文化视野、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也是传递中国形象、博采文化众长、推动艺术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必然要求。


思考:

1.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2.艺术品的概念是什么?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3.什么是“艺术语言说”?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4.简述艺术品的跨文化沟通问题。

5.艺术品的功能综述。

齐白石 花鸟四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