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西安服务业及城市比较分析的启示
近年来,服务业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增长作用已经取代了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自2000年以来,工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降为30%左右,而服务业所占比重却达到了60%左右。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服务业所占比重却逐年上升。正常情况下,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升高已经是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9.4%,高收入国家已经达到72.7%。目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从2000年以来,西安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0%,成为拉动西安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西安服务业在总量上和发展水平上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存在差距。本文拟通过西安与广州、北京、上海城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考量西安市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促进西安服务业发展的建议供商榷。
一、西安市服务业发展状况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西安市国民经济运行中,服务业显示出不断增强的势头,呈现出总量增加、结构优化的趋势。
(一)从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西安市服务业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期:“一五”“二五”“三线”建设时期,以商业、文教和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为主体的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3%左右,最高的年份1962年达31.8%。三年调整时期到“五五”末期,服务业占比一直处于徘徊状态,最低的年份比重为18%。1978年,西安市服务业增加值为5.93亿元,是1952年的6.4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3.4%,比1952年减少3.3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到2000年快速发展期:服务业增加值明显增加,增长速度高于农业和工业。服务业增加值由1985年的17.99亿元提高到1990年52.42亿元;从业人数由62.30万人增加到86.68万人;占GDP比重由31.2%提高到44.6%。“七五”时期的5年,增加值扩大了2.9倍,从业人员扩大了1.4倍,占GDP比重增加了13.4个百分点。“八五”时期,西安和全国一样,服务业出现了传统行业与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势头。到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首次突破了50%,达到了50.2%,比1978年增加了26.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14.8倍。
本世纪以来稳定增长期: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达到15.6%,创自1992年16年以来的新高;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3.9%的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西安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694.91亿元,较上年增长12.5%,是2000年的3.8倍,占GDP的比重为52.2%,比2000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在西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西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56.73亿元,按现价计算,较2009年增长19.9%(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服务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现代服务业也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普遍认可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与客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重点行业)。
(二)从主要传统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西安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0年,西安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的零售额1431.23亿元,增长17.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9.82亿元,增长33.7%,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25.99亿元,增长10.1%。在对外贸易方面,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3.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出口53.17亿美元,增长59.6%;进口50.75亿美元,增长29.6%。在旅游业方面全年共接待游客5285.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5%,其中,海外游客增长了25.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05.18亿元,增长36.2%。这些高增长说明西安市服务业中传统行业的增长在促进服务业的增长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从主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西安金融业、房地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近几年西安市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逐渐形成,在2010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044.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为6591.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0%。在金融保险实现电子化管理的今天,综合服务水平和资金结算效率也显著提高。2010年,西安市全年保费收入12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0%。而全年各类保险赔款支出达27.03亿元,比上年增长7.5%。西安市201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15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285.76亿元,增长26.9%;商品房销售额206.15亿元,增长27.1%;商品房销售面积1587.81万平方米,增长26.4%。
西安物流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从交通运输设施方面来看,航空、公路、铁路的基本建设初步构成了西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立体交通基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50多个城市通航,并开通了东京、新加坡等多条国际航线。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等级公路干线网已经建成,为西安和周边地区经济联系发挥了巨大作用;西安铁路已经与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及欧亚大陆桥形成了连接网络,西安立体交通网络枢纽已经形成。2010年,西安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9.46亿元;全年交通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430.16亿吨公里,较上年增长14.6%。其中,铁路180.01亿吨公里,增长9.5%;公路248.77亿吨公里,增长17.8%;民航1.39亿吨公里,增长45.6%;货运量3.43亿吨,增长12.1%。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2010年,西安市固定电话用户26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23.1万户,计算机网络用户146.2万户。在此背景下,其业务量和增加值也在不断攀升。2010年,西安市的邮电业务总量为323.11亿元,比上年增加8.1%;电信业务收入103.9亿元,增长9.2%。
二、城市比较分析
(一)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1)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比较分析。在北京、北海、广州、西安四城市中,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最高的是北京,达10600.80亿元,其次是上海为9833.51亿元,西安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处于最低水平仅为1694.91亿元,与其他三个城市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北京和上海的服务业增加值为西安的5—6倍,广州的服务业增加值也是西安的3倍多。对比2006年和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西安与广州、上海、北京的差距由2006年的2688.99亿元、4685.63亿元、5014.75亿元扩大到2010年的4769.88亿元、8138.60亿元、8905.89亿元。由此可见,西安服务业总量不仅偏低,而且差距不断扩大(详见图1、图2)。
图1 2006—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服务业增加值比较图(亿元)
资料来源: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西安各年统计年鉴。
图2 2006—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服务业增加值差距比较图(亿元)
资料来源: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西安各年统计年鉴。
(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较分析。2010年,西安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增长幅度居四个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广州的13.2%,高于北京和上海。
自1986年至2010年,服务业增长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比较:“七五”时期:西安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速的平均值与广州相同,高于同期北京和上海水平,也高于同期西安GDP增速水平。“八五”和“九五”时期:这10年间西安服务业增速低于同期另外三个城市的水平,也低于同期西安GDP增速。尤其是“八五”时期,这五年西安服务业增速平均值比同期广州、上海、北京分别低5.4、2.1、4.3个百分点。“十五”时期:西安服务业增速平均值超过同期上海和北京,呈现出追赶趋势。“十一五”时期:西安服务业增速平均值在同期四个城市里位于首位,比广州、上海、北京分别高0.8、2.9、2.9个百分点(详见表1)。
表1 “七五”至“十一五”期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比较表(%)
资料来源: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西安各年统计年鉴。
(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较分析。2010年,西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3%,在四个城市中最低,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北京为75.1%,其次为广州61%,上海为57.3%,这三个城市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比西安高22.8、8.7、5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占GDP比重的情况来看,“十五”期间西安增加了2.6个百分点,广州增加了3.3个百分点,上海有所减少,北京增加了2.6个百分点;“十一五”期末比“十五”期末,西安在53.3%左右徘徊,广州增加了2.2个百分点,上海增加了4.3个百分点,北京增加了4.7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十一五”期间北京和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成果比较突出,尤其是北京在服务业占比处于较高水平情况下还能有较快提升(详见表2)。
表2 2001—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较表(%)
资料来源: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西安各年统计年鉴。
(二)服务业就业与投资比较分析
(1)服务业就业比较分析。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一个国家内从事三个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变动,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呈上升趋势。总的来看,西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正在逐步优化。2010年,西安市GDP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为4.32∶43.39∶52.29,而同时期的就业结构为24.6∶30.4∶45.0。在过去的5年间,西安服务业产值与就业比重两者间的偏差系数呈缩小趋势,服务业产值与就业结构逐渐趋近。这说明,西安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就业结构。2006—2010年西安全社会从业人员从422.2万人增加到477.6万人,增长了13.1%;同期西安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71.0万人增加到214.9万人,增长了25.7%,高于全社会从业人员增长率12.6个百分点,说明西安就业结构在不断改善,服务业吸纳就业作用显著。
不过与广州、上海、北京三个城市相比,西安就业结构的层次还相对较低。四个城市服务业的产值份额与就业份额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错位,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偏差较低,西安和广州偏差较高。从西安的情况看,不仅产值份额在四个城市中最低,其服务业的就业份额也明显低于其他城市(详见表3)。
表3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服务业就业份额和增加值占GDP比重比较表(%)
资料来源: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西安各年统计年鉴。
(2)服务业投资比较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同样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0年,西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为2509.0亿元,在四个城市中最低。西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80.8%,占比在四个城市中处于第二位,比广州高0.1个百分点,比上海高8.1个百分点,比重位居第一的北京高达89.6%。西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自2001年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75.0%上升到2010年的80.8%(详见表4)。
表4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较表
资料来源: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西安各年统计年鉴。
同时,西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在四个城市中是最快的,2010年比上年增长33.1%,同期广州、上海、北京增长速度分别为24.8%、0.8%和12.1%。对比四个城市2002—2010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以看出,西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平均值高于30%,而另外三个城市的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15%左右(详见图3)。
图3 2002—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较图
(三)服务业主要行业情况比较分析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和统计资料的获取可能,主要分析服务业中的以下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根据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将上述服务业分为两类: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一般认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属于传统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属于现代服务业。
(1)传统服务业比较分析。四个城市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增加值不论从绝对值还是从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来看,由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批发和零售业最高,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次之,住宿和餐饮业最低。从城市间比较可以看出,在绝对数量上西安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落后于另外三个城市,这也与西安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上的落后相一致。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来看,西安住宿和餐饮业具有相对优势,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1%,是四个城市中最高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则处于相对劣势(详见表5)。
表5 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服务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及其占服务业比重比较表
资料来源: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西安各年统计年鉴。广州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为2009年数据。
(2)现代服务业比较分析。北京和上海金融保险业,在增加值绝对数和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都处在绝对优势,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和比重略高于北京。西安近几年金融业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2006—2010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4.9%,高于同期西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之所以与北京、上海形成这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西安金融业的起点较低,以2004年为例,当年西安金融业增加值为61.49亿元,同期上海和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分别为741.68亿元和713.8亿元。另一方面,2006—2010年,北京和上海金融业增长依旧强劲,增速平均值分别为17.6%和24.3%。
就房地产业而言,四个城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都在10%左右,相差不大。从增长速度来看,2010年,西安和广州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1%和7.9%,上海和北京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8.9%和5.3%。广州、上海和北京作为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而降低了增长速度。西安作为房地产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仍具有发展潜力,所以还能保持较快增长。
北京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四个城市中处于绝对优势,行业增加值和占服务业比重都远高于其他三个城市。西安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略高于广州和上海,2010年,西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33.47亿元,较上年增长4.6%,发展缓慢,低于同期服务业增长速度,也低于同期上海和北京该行业的增长速度。
(四)服务业发展环境比较分析
一个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服务业发展环境。本文主要选取了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支出水平、科技、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6)。
表6 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服务业发展环境主要指标比较表
资料来源: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西安各年统计年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采用国家统计局调查队数据。
从大多数总量指标来看,西安处于相对落后位置;在科技和教育两个领域,R&;D占GDP比重和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西安相对处于优势。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反映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影响服务业的发展。这对指标西安市明显偏低,也能说明西安与其他三个城市在服务业发展水平上形成差距的一些原因。
2010年,西安、广州、上海、北京年末常住人口数分别为847.41、1270.96、2302.60、1961.90万人,以年末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指标对比,西安在教育方面处于相对优势,还有部分指标位次居前。这些说明西安服务业发展还具有相当潜力和相对优势(详见表7)。
表7 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服务业发展环境指标按每万人计算比较表
资料来源: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西安各年统计年鉴。
三、西安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实体经济发展不足
没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西安工业发展相对不足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0年,西安实现工业增加值1003.5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与广州、上海、北京工业增加值的差距分别为2589.77亿元、5532.64亿元和1760.43亿元。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10年,西安、广州、上海、北京四个城市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562.88亿元、15329.21亿元、31038.57亿元和13699.80亿元,西安与其他三个城市的差距巨大。通过对比四个城市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的数据,不难发现,西安工业短板已经成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缺乏地缘经济优势
西安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优势明显,但是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中心城市借助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地理位置上要么沿海要么沿江,甚至这二者兼而有之。同时,北京、上海、广州都拥有以其自身为中心的繁荣都市圈,分别为京津冀都市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经济圈,所依托的区域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37673.26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4%;长三角16个城市生产总值之和为69871.92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7.4%;北京和天津两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之和达到23338.04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201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总量为6831亿元,仅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7%,表明西安服务业发展缺乏繁荣都市圈的依托,地缘经济优势偏弱。
(三)人口较少,收入偏低
人口和收入对服务业消费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口多寡、收入高低影响着服务业消费市场的发展和水平。一方面,从人口来看,2010年,西安、广州、上海、北京年末常住人口分别为847.41万人、1270.96万人、2302.60万人和1961.90万人,其中对消费占绝对影响的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584.71万、1064.81万、2047.06万和1686.40万人。由此可见,西安人口劣势明显。另一方面,从收入水平来看,2010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404元,另外三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0000元上下。受收入影响,西安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4160元,分别比广州、上海、北京低10852、9040、5774元。2010年,西安、广州、上海、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1637.04亿元、4500.28亿元、6070.50亿元、6229.3亿元,这也印证了人口和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四)总部经济欠发达
国内外经验表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壮大提升服务业的现实途径。企业总部具有管理和服务职能,总部经济具有显著的服务经济特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既是壮大提升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根据第六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2010),西安位于第Ⅲ能级,排名17位,而北京、上海、广州都处于第Ⅰ能级,位列前三位。西安总部经济与国内发达城市的差距明显。目前,西安总部企业以区域性总部为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家级总部企业甚少。
(五)产业政策效能滞后
当前,西安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已经形成的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因为第一产业逐步萎缩,工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导致服务业比重相对偏高的结果。因此,西安应强力落实工业兴市战略规划,毫不动摇地积极发展壮大一产、二产等实体经济,不必盲目追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提高。在服务业发展的内部结构中,也存在着如何处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改造传统服务业关系的问题。
(六)服务业投资不足
2001—2010年,西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508.99亿元是2001年的13倍,虽然与北京、上海相比在总量上还有一定差距,但已接近广州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可否认,西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高,但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北京、上海、广州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十五”期间西安、广州、上海、北京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918.32亿元、4736.86亿元、8925.38亿元、9383.40亿元。“十一五”期间西安、广州、上海、北京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7568.01亿元、9089.96亿元、16851.31亿元、19205.80亿元。综合来看,2001—2010年这十年的西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同期广州、上海、北京相差分别为4340.49亿元、16290.36亿元、19102.87亿元。
四、服务业发展城市比较的启示
(一)积极发展壮大西安实体经济,尤其要振兴工业,发挥西安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
加快工业化进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工业,不断促进西安实体经济发展,夯实服务业发展的基础,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空间;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专业化水平、降低中间服务成本、提升产品和企业竞争力。西安应立足于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积极主动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努力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二)发挥地缘经济相对优势,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为西安服务业发展拓宽空间
国务院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西安置于关天经济区的核心位置,为西安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区域经济支撑和区域政策机遇。进而提出将西安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为西安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政策条件和发展契机。西安应充分发挥人才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相对集中等优势,积极参与和进一步加强与咸阳、杨凌、宝鸡、渭南等城市的合作,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建立高层次的区域协调机制,打破地方壁垒,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区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进一步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大力推动服务业跨行业、跨区域整合发展,积极发展服务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三)做大城市规模、提高居民收入
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契机,不断拉大城市骨架,做大城市规模,拓展西安发展空间。大力加强交通、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西安城市服务功能辐射优势,打造国内一流宜居城市,完善西安的教育基础设施、高等教育环境和医疗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西安定居和就业。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实现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而提高服务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四)推动总部经济发展
国内外经验表明,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有利于集聚高端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既是壮大提升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西安应进一步发挥市政服务中心作用,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将总部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列入市政府绿色通道服务范围。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商务、法规和政策信息等各类资讯服务。加快引进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总部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对总部经济的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突出重点,着力发展四大服务行业
1.构建区域金融中心
构建西安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可以是首先成为并巩固西北金融中心的地位,然后扩大影响逐步成长为西部的重要金融中心。
一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大吸纳境内外金融机构入住西安的力度,加速金融要素资源的聚集。发展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满足不同主体的融资需求。大力推进地方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继续发挥好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非银行性金融机构,鼓励组建或引进高水平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以及会计、法律、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促进体系内部优势互补。
二是努力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西安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应以稳定发展货币市场为依托,加快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其他市场的发展,不断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逐步形成一个多层化、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
三是积极打造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把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创建更加良好的信用环境作为推进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金融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研发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产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继续扩大西安金融对外开放与合作。切实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各城市间的金融交流与合作。打破城市间的市场壁垒,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范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区内资金融通,加强与西北五省(区)及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与金融联系。
2.打造中国“班加罗尔”
班加罗尔是印度凭借出色的软件生产和服务外包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的城市。班加罗尔由此成为世界著名的“印度硅谷”。西安应聚全力打造“中国的班加罗尔”。
一是鼓励自主创新,发挥西安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购销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同时,积极搭建平台,通过建立产学研研发基地、实习基地和加强软件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信息软件产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软件出口加工。信息软件产业只有在规模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积累,不断走向规范和成熟,而软件出口加工是提升西安软件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成熟度的有效方式之一。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国际软件经济体产业梯次转移的需求已十分强烈。因而,西安应紧紧抓住全球软件产业梯次转移的重大机遇,以大力发展软件出口加工为主攻方向。
三是优化育人、用人环境。人才战略是软件产业提高全员劳动产业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吸引高级软件人才,主要是吸引软件企业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提高程序员素质和熟练程度,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园区内的实践学习、兼职机会;建设西安软件人才教育培养及劳务输出基地。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一是要继续深化相关领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物流综合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运输等行业的管理,加快改革仓储企业经营体制,打破行业垄断,消除地区封锁,逐步建立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物流服务市场。加强监管,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强化物流环节质量安全管理。
二是加快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鼓励和支持重点物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力争率先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三是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特货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完善和拓展西安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陕西电子口岸”建设,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和保税监管场所建设,建立新型保税物流监管体系。
四是“引进来”和“走出去”。进一步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加强与多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和区域物流合作交流,开展物流方面的政策协调和技术合作,推动物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西安市本土物流企业与世界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先进经验和管理办法,提高物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是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优化物流类专业的高等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西安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强化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积极推广订单式物流人才外包培养模式。加快物流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4.借力华夏故都、山水之城提振旅游业发展
一是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要形成一整套旅游产品开发体系,加大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的资金投入,不断推出新一代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发生态资源,走综合发展的道路。一方面,突出西安特色,保护开发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把已有的市场向纵深发展;配合文化旅游,增添一些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从文化内涵上挖掘潜质。另一方面,应注意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开发,依托秦岭北麓发展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及风景观赏旅游。
二是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在市场宣传促销方式上,除了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博览会,定期组织促销团到国内外主要客源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式的宣传促销外,还要加强与各旅游热点城市、口岸城市的促销联系,组合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新型旅游专题项目,推进关天经济区旅游联动发展战略,提高地区旅游整体竞争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西安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继续结合举办节庆活动,推出全方位宣传西安旅游业的活动。
三是增强西安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大力培育西安旅游产业集群,找准投资的方向,确定投资的规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专业的文化旅游、影视旅游、会展旅游产业集团,形成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如大众化、多层面的娱乐活动,文化特色、文化包装的旅游餐饮,档次化、多样化的旅游住宿,便捷化、多样化的旅游交通,地方性、唯一性的旅游商品,等等。整合各类资源,拓展旅游产业链,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
四是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西安应把握目前在旅游产品提供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各投资建设单位也应转变思想,不一味地追求为高档次消费服务,而应从实际需求出发,在满足高档次消费的需求下,积极开发一些定位在中低档,但却有特色、有品位的酒店、餐饮店及旅行社,提升古城西安的整体形象,让游客体会到物超所值,达到既能引的来、也能留得住游客的目的。
(六)树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理念,强化文化和历史特色,按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蓝图规范和引导服务业发展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深化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提高西安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西安服务业发展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在推动西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撰稿:李海南 党军 马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