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年鉴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信息消费发展情况

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演进和融合应用,推动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向更泛在、更智能、更交互、更可信方向发展。众创众筹、共享分享等新兴平台的崛起使得共享消费、精准消费等新模式、新形态不断涌现。大数据应用不断融入各行业、各领域,催生出数据画像、数据信用、数据营销等新产品、新服务,有效推动了信息消费的发展。信息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以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重点,以点及面推动全国信息消费迅速发展,在完善发展环境、加强统筹协调、建设试点项目、推动业态创新、强化宣传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信息消费市场呈现高速增长】

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消费层级不断提升,消费结构加速转型,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取得新突破。

2016年信息消费规模突破3.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8%。信息消费成为2016年消费的最大亮点及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增速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速,并远远超过传统消费的增速。信息消费增长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智能家电、智能手机及与新兴智能硬件相关的产品消费快速增长。2016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达5.1亿部、智能电视销量为3864万台,分别比2011年增长约4倍、11倍;新兴智能硬件销售规模超过552亿元(见表1、图1、图2)。二是电子商务、大数据、搜索引擎、云计算、物联网等平台类应用集中爆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消费高速增长。2016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4G移动电话用户的持续增加,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高达93.6亿 GB,比2015年增加20.7个百分点。2016年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为772MB,同比增长98.3%。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为84.2亿GB,同比增长124.1%,在总流量中所占的比重达90.0%。移动电商交易额从2013年的31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超过万亿元。网络约车日均订单从2014年的100万单上升至目前的千万单以上。微信日发送信息量从2013年的30亿条增加到目前的百亿条。

表1 2011—2016年信息消费规模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

图1 2011—2016年信息消费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

图2 2011—2016年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销量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

在各类信息消费中,信息服务消费起主导作用,成为带动信息消费整体增长的关键动力。2016年信息服务消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28%,高于信息产品消费增速7个百分点。从对信息消费整体规模的贡献来看,信息产品消费对信息消费整体规模增长贡献最高值为2013年的88%。这个趋势在2015年、2016年出现了根本逆转,2015年信息服务消费贡献首次突破50%,2016年信息服务消费贡献持续增长,平均贡献达53%,高出信息产品消费贡献6个百分点。

信息消费增长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语音通信服务消费规模增长趋缓,占比逐年下降。2010—2016年语音业务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的比重从57.1%下降到25.5%。二是移动用户爆发式增长,带动移动互联网消费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2亿户,用户普及率达96.2部/百人,4G用户达到7.7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58.2%。三是信息内容和应用服务消费年均增速超过27%,消费规模由2011年的234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200亿元,特别是电子商务、网上票务、移动App、位置服务增长迅猛。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2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

信息消费正成为带动最终消费整体规模增长的首要动力。2016年,信息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接近10%,对最终消费整体规模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信息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信息消费对传统消费替代升级效果明显。例如,电子商务、O2O等对传统零售业的替代,电子图书对传统出版印刷行业的替代,网络约车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替代。2016年1—9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8482亿元,同比增长10.4%。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5.3%,与超市、百货店、购物中心的销售额相比,分别高出18.5个百分点、24.3个百分点、17.8个百分点。二是居民信息消费意愿强烈,信息消费水平持续提升,2016年我国人均信息消费支出达2763元,如图3所示。

图3 2011—2016年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及其占比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

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在新增产出效应方面,2016年信息消费拉动新增产出的贡献超过2万亿元。在经济增长贡献方面,2011—2015年信息消费对 GDP 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0.6%~1.2%,除2013年有较大波动外,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16年信息消费对 GDP 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达到0.83%。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消费牵引信息技术领域大规模投资需求。基础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4350亿元,其中移动通信投资为2355亿元。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步伐加快,2016年投资超过650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分别获得6.2亿美元、9278万美元投资,分别比2015年同期增长97.6%、33.5%。另外,工业领域智能化改造进程加快,导致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控安全系统等领域的投资不断加大。二是信息消费拉动信息产业中间产品快速增长。以电子元器件为例,电子元器件行业整体景气度要高于全行业,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近两年均保持增长态势,资料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电子元器件收入和单利润增长创新高,172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28.95%,实现净利润125.59亿元,同比增长48.72%。2016年电子元器件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持续向好。

【新兴技术引领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加快变革】

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演进和融合应用,释放出巨大的赋能效应,推动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向更泛在、更智能、更交互、更可信方向发展。5G技术实现信息传输从“即时”到“实时”的跃升,增强型通信能力保障了随时随地的社交、购物、娱乐等网络接入服务,超毫秒级传输效率满足了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低时延信息处理需求。人工智能赋予机器思考的能力,建立了良性交互的人机关系,实现从辅助消费决策到主导消费决策的转变。虚拟现实营造了现实世界与赛博空间映射交融的沉浸式场景,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直观生动的消费体验,增强了消费黏性。区块链通过对信息消费的支付、清算和交易流程的重构,塑造了全新的消费信用机制,确保了信息消费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新兴技术从专用领域向通用领域拓展,加快与个人穿戴、家居生活、交通出行等领域的集成融合,催生一大批应用亮点和新型供给,推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升级和创新发展。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突破手机终端的固有形态,拓宽用户获取信息的来源及方式。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等促使家居产品实现智能交互功能,为用户带来舒适、便捷的家居生活体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车载设备在基于位置的出行信息服务支撑下,与智能、绿色、安全的交通出行要求高度契合。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单车、无人机等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正迅速崛起,引爆海量信息消费需求。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的发展促进虚实交融沉浸式场景的实现,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娱乐、游戏、搭载视频、本地信息服务等多元化应用,营造立体化和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及消费服务,激发更多的信息消费潜力。

【信息消费新模式、新形态正在孕育】

众创众筹、共享分享等新兴平台的崛起,促使碎片资源实现随时、随地、随需配置,推动以“大众广泛参与、碎片资源共享、生产消费一体化”为核心价值的共享消费模式广泛普及。海尔HOPE 众创平台支持、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产品的设计及生产,以集众智、汇众力的形式创造和引领产品的消费需求。京东众筹、点名时间等平台通过高效整合并连接碎片化社会资本、创新创意产品开发者,促进投资者闲置资金与开发者产品创意实现双向共享、互动,孕育出一批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服务。沈阳i5机床地拓展了共享装备模式,基于数控机床发展按需租赁,完成同中小制造商、硬件供应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消费者及设计师的价值共享和分工协作。蚂蚁搬家、小猪短租、途家等共享平台充分利用闲置的房屋资源,深入挖掘旅游短租市场,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酒店住宿业的同期水平,产生了积极、有效的示范效应。生活服务、成长教育、医疗健康、金融理财、艺术设计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个体的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消费能力正逐渐被挖掘,深度探索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不断细化和完善信息消费品种。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下,企业通过交互平台对市场特征、特定需求、用户习性进行深度挖掘,并运用线上线下融合(O2O)服务体系实现与用户的近距离贴近及服务的无缝传递,推动消费形态由粗放消费向个性化精准消费的深层次转变。索菲亚、尚品宅配等家装企业在线上构建定制设计平台,对用户需求进行准确感知和分析,同时在线下不断完善各种交付服务,包括家装设计、产品安装、送货上门、全生命周期维护等,向用户提供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一站式消费体验。“发现旅行”集住宿、交通、景区、餐饮等线下旅游资源于一体,基于微信开放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自由行定制服务,包括提前规划行程线路、预订酒店票务等。基于位置信息的智能管家服务可以为用户出游提供完善的服务、指导,极大地改善了用户在途旅游体验。京东到家针对生鲜食品无法即刻送达的弊端,开展即时采购、即时配送的社区网购服务,联合便利店及社区超市资源,去库存、去仓储,极大地增强用户黏性。

大数据作为提升新能力、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的主要来源,已经成为挖掘信息技术潜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的重要渠道。大数据应用不断融入各行业、各领域,催生出更多的新服务、新产品、新业态,有效推动了信息消费的发展。在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网联汽车及智能家居的功能开发中,大数据有效推进信息产品及服务实现跨越式创新;在金融、医疗及电子商务的业务中,大数据完善了以数据画像和数据信用为核心的精准服务,促使新型信息消费服务(如精准营销、个人健康管理、信用借贷等)焕发活力;在环境保护、交通出行及社会保障的管理中,大数据推动管理决策形成数据驱动,向社会公众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

【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持续完善】

2016年,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探索新思路、发展新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完善发展环境、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业态创新等方面取得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信息消费城市的建设升级。

各地依据具体情况,强化了信息消费工作的协调统筹力度。多个试点示范城市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建立了责任明确、协同配合的四级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了以市领导牵头统筹的工作体系,市经信委等7个部门负责协调落实,各区县组织、主管信息消费特色区县的建设,依托企业建立信息消费服务平台、负责服务保障。厦门创立了“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领导小组”,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亲自担任小组组长。南京、徐州、苏州、佛山、南宁等多个地市成立市长为组长的信息消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全国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的方案,各地纷纷颁布相关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组织落实,保障信息消费试点及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制定、实施了宽带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福建、浙江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并组织实施信息经济、“互联网+”等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南宁、威海、马鞍山等市围绕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共享、产品供给等方面出台了多个支持消费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克拉玛依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诚信体系综合管理平台征集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近140万条,入库数据近80万条,可依法提供查询及出具信用报告服务,参加政府采购招投标的企业均要在“诚信网”进行注册并确认身份,最终由克拉玛依市政府采购中心出具企业信用报告。

围绕发展信息消费,各地强化创新意识,实施了适应本地特色的信息消费发展模式和路径。上海着力培育面向个人的信息产品和创新服务,支持发展网络约出租车、顺风车、智能公交、智能单车等交通出行新模式,摩拜单车在杨浦区、徐汇区等试点打造的基于共享单车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深受民众欢迎,快递配送众筹众包模式迅速兴起。江苏省着力提升企业级信息消费供给能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产品购销及各类生产要素资源交易,重点支持大中型企业自建平台在网上针对购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等环节开展应用;推动钢铁、化工、船舶、医药、有色金属等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特色交易平台,促进行业特色B2B电子交易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发展壮大。银川着力增强信息消费公共服务能力,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一站式”审批、网上审批,政府审批效率平均提高75%,实现500余个业务“一站式”审批;上线运行“移动审批”手机 App,实现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线上与线下、网上与掌上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审批服务方式,极大提升审批效率;推行“一表通”便捷审批模式,对审批申请中须提交的各类表册、材料进行修改、合并、优化,实现229个具体审批业务只提交“一张表格”即可办理。成都着力加强电子商务体系建设,鼓励食品、女鞋、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订单驱动的个性化定制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协同发展,建立中药材天地网、1919酒类直供平台、咕咚网等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垂直平台,配套建设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京东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含海关、检验检疫监管系统)等电商服务支撑项目,深入推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镇、村)、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基地、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实现成都电商用户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应用范围持续拓展,促进信息消费规模化发展。

加快培育信息消费新热点,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开展信息消费示范工程,建设试点项目。北京、厦门、咸阳、大连等市积极创立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开展了电子商务发展、智慧民生、智能信息、产品升级、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示范工程。嘉兴创建交通出行示范工程,完善智慧交通综合数据库、综合交通指挥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开展市区道路停车收费与诱导服务系统、道路交通拥堵指数发布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推广手机交通软件“禾行通”,发展公众出行的全程、全时功能。

各地纷纷将政策支持着力点落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及重点领域发布激励措施,并利用重点项目来拓展信息消费。合肥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虚拟现实、3D打印等新技术、新产品为重点,参与省级信息消费创新产品和体验中心评选,共创建20个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31个产品获得省级信息消费创新产品称号,对每个获奖产品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补助。武汉抓住发展集成电路的良好机遇,举全市之力积极培育武汉新芯、高德红外、烽火微电子等企业,武汉正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镇。

围绕发展信息消费产业、产品、服务等,积极打造创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推动创业创新,激发释放信息消费的潜能和活力。成都搭建了“菁蓉汇”创新创业平台,推进“创业天府”云孵化体系建设,汇集了20913个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1623项科技成果等信息资源,技术交易额达1780亿元。北京支持成立了众创空间联盟,横向打通众创空间的优质服务资源,纵向打通创新创业的全链条,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双创发展。大连成立了“大连市众创空间孵化联盟”和市级创业公共实训中心,并且推动区政府和企业搭建了各级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对创新型孵化器和创业企业给予引导支持。徐州组织举办“赢在徐州—中国徐州创新创业大赛”,着力打造徐州双创的政策高地和品牌特色。

各地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不断加强创新意识,逐步深化改革发展,全力探讨促进信息消费的新机制。苏州创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苏州市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苏州市服务业引导基金、各区县财政引导基金及其发起参股的创投基金,国家、江苏省、苏州市联合设立的苏州融联创投基金,重点关注并积极投资信息消费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依托国发、元禾、苏高新3个国有创投平台,以及各县级市国有创投平台,发起设立信息消费创业投资基金,集中投资信息消费产业领域。北京加快推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京东、小米等企业率先试点推广电子发票。2015年7月31日,全国首张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电子发票在京东总部开出。厦门出台了《厦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厦门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接入规范》,加强政务信息的安全管理,破除信息孤岛。

促进信息消费是一项富有开创性与探索性的工作,各地运用多种方式强化宣传、培训,加强信息消费发展的活力。上海持续举办“国际信息消费节”,通过主题展览、高峰论坛、城市互动、创新比赛等形式,邀请国内外产业界专家参与各类主题演讲、专题研讨,搭建互联网企业和产品展销平台,形成上海信息消费品牌效应。北京、成都举办了全国信息消费示范应用城市行活动,展示信息消费的优秀成果,有效推进信息消费优秀解决方案供需双方推介对接,推广可复制的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福建省大力开展各类数字家庭体验中心建设,覆盖全省9个区市,进行信息产品及解决方案体验和展示。

【信息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结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的契机,围绕贯彻落实32号文、66号文,工业和信息化部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层面谋划部署,以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重点,以点及面推动全国信息消费迅速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建设。一是分两个批次对全国信息消费试点城市进行遴选,对选出的108个城市进行项目支持、政策指导、宣传推广,推进试点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同时,对试点城市进行评估,根据基础设施、产品供给、创新能力、消费环境等方面综合评选出25个城市进行示范城市建设。出台《2016年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指南》,引导示范城市结合本地优势及信息消费试点工作经验深入推进示范建设,进一步强化示范效应和引领带动作用。二是持续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支持信息消费重点项目建设。为鼓励和支持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拓宽融资渠道,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推进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金融合作协议》,成立了联合工作机制,支撑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建设,并在信息产品供给、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服务、新型信息服务创新等方面遴选出100个符合政策、发展前景较好的信息消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共发放优惠贷款2亿元。三是组织开展信息消费创新应用项目示范。围绕公共服务信息化、数字文化、公共数据开放、电子商务智能物流、智慧家庭、互联网金融及信息消费环境等领域,在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范围内遴选出60个信息消费创新应用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各试点城市加快培育信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激发信息消费潜力,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成都、上海等地展开调研,全面掌握信息消费的发展现状及潜在的问题,摸清信息消费创新实践的路径,为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新型信息消费需求。一是落实《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专项行动》,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两化融合管理对标、评估及诊断;促进企业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的自诊断、自对标,支持地方工信部门进行试点工作,加快两化融合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及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的完善。二是开展工业云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推进生产制造、研发设计、营销服务、测试验证等资源的共享、开放,打造工业云生态系统;在广东、北京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云计算综合标准化宣贯会;结合第三方测评机构开展云服务能力测评;推动组建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组织编写《开源产业发展白皮书》。三是贯彻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与中央网信办及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制定、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工作方案(2016—2018年)》,批复建设“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同意贵州、京津冀、沈阳、内蒙古、珠三角(广东、深圳)、河南等地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四是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研发、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在线监控诊断、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融合新模式,推进工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增强发展活力,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潜能。汇聚各方力量,打造线上和线下互动、专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孵化和投资完美衔接的创新载体,构建新型创业扶持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是积极开展大企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业企业双创工作,联合国资委召开全国大企业双创典型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组织撰写《大企业双创典型案例集》等成果,在合肥召开的全国大企业双创现场交流会上提交相关工作报告,上报国务院后获得李克强总理的肯定。二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大型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开放双创平台聚集的各类资源,强化同各类众创空间、创业创新基地开展合作,推动产学研双创资源深度整合和开放共享,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

强化行业监管,增强信息消费保障的能力。一是努力推动全光纤网络城市及4G 网络建设,进一步开展网络宽带降费提速的行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二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推动5G、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云存储、量子通信、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核心芯片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三是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水平,基本实现手机号实名制登记,定期进行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检查,开展打击治理互联网恶意服务专项行动,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监管能力,强化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编撰并实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深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对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的检测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四是依法加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检测和认证;完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两项通信行业标准,对移动智能终端进网加强管理,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服务平台等第三方安全评估与检测机构逐步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