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2 互联网骨干网络建设

4.2.1 网间互联架构持续优化调整,网间互通性能持续提升

中国互联网顶层架构持续优化调整。2017年,我国大力推进第二批新增直联点建设工作,杭州、贵阳和福州3个骨干直联点顺利建成开通。目前,我国骨干直联点总数达到13个,各互联单位网间互通流量在这些点上统一调度承载、均衡协调,全国网间互联格局进一步优化。

自新增骨干直联点建设开通以来,随着网间互联架构持续优化,互通质量总体不断改善。我国网间互联互通总体时延性能近几年不断提升,从2014年开通前的68.18ms降至2017年的49.45ms,降幅达到27.47%;其中联通和移动全国网间互通时延从70.19ms降至45.92ms,降幅达到 35.24%。近两年各直联点所在省市到全国的网间互通性能总体上改善更为明显(见图4.1)。

图4.1 首批直联点开通后所在省市与全国互通性能变化情况

4.2.2 骨干网络扁平化程度不断提升,智能化网络建设大力推进

中国骨干网络架构优化调整工作持续进行,网络结构扁平化、去中心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智能化承载网络建设启动推进,网络云化逐步演进(见图4.2)。

图4.2 骨干网络架构变化趋势

2017年,中国电信运营商深入推进骨干网络扁平化改造,高效互联的新平面建设基本完成。中国电信ChinaNet新平面建设将全国网络划分为6个地区,共计建设10个核心节点,在流量调度上以大区内疏导和跨区疏导相结合,区块内部和全国其他重点省份之间根据流量互通需求实现充分的省际直连,不同区块之间的层级连接仅用于承载某些非重点省份之间的互通流量或备份流量。中国移动CMNet新平面建设共计建设16个骨干核心节点并实现全互联,流量承载更加高效。中国联通继续推进全网重点省份直连,China169网络在网内有选择性地进行跨省汇聚路由器的直接互联,实现了16个以上重点省份间的直接网状互联。

随着数据中心的建设发展及随之而来的东西向流量迅速增长,骨干网络第三张网建设起步,智能化承载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电信基于ChinaNet和CN2网络,打造第三张骨干网用于数据中心节点互联,初步实现云管端协同的随选网络;联通利用 SDN技术搭建 DCI网络,计划覆盖全国;国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结合 DC建设也正在加快 DCI网络部署。

4.2.3 骨干网设备全面向400G迈进,应对高带宽业务承载需求

随着互联网业务持续增长及4K视频、VR/AR等高带宽业务迅速发展,骨干网流量也正持续高速增长,对骨干数据网设备和骨干传送网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骨干网的建设也不断升级换代,网络能力迅速提升。目前,我国骨干网路由器已全面升级至 400G平台,1000G平台已在部分省份进行试点部署。国内运营商100G OTN网络继续规模化建设,200G/400G OTN测试验证继续开展,其多样化的光模块产品正逐步推出。随着城域流量增速加快,干线和城域网将按需逐步引入200G和400G。

另外,骨干传送网架构也正向更为灵活和智能的方向发展。随着 SDN等技术研究和网络部署的不断推进,骨干传送网也开始积极探索结合 SDN技术的智能化管控方式,实现传输网络资源的灵活调度和合理高效利用。基于光层(ROADM)和电层(OTN)的SDON技术也将开展更大规模的测评或试验,ROADM节点预计在干线和城域网将开展更大规模的部署并支持智能化管控功能。

4.2.4 中国国际互联网建设进一步推进

2017年,中国国际通信需求更为凸显,各部委及地方纷纷加大了对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和投入。2017年,我国新增开封、洛阳、大连、长沙、徐州、兰州、济南7个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提升了7个城市企业的国际访问质量;新增了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进一步增强了面向东南亚的国际通信服务能力。截至 2017年年底,我国共设立了9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8个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3个海峡两岸通信局、15个国际互联网转接点、23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92个海外POP点。

中国国际通信传输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已辐射周边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并且横跨太平洋、贯穿印度洋,连通了我国与亚太地区、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及北美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通道。2017年,我国退役1条国际海缆;新开通7条跨境陆缆,通达蒙古、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拥有10条登陆海缆和44条跨境陆缆,通过24个国际信道出入口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