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肉不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要想肉质嫩,先练嫩肉功

揉搓

揉搓这种使肉质变嫩的功夫在日常烹饪中很少提及,大约属于大厨们的“秘技”。像美名传遍全球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制作寿司时就会用揉搓的方式使章鱼的肉质变嫩。以严谨、自律、精准、追求极致的“职人精神”博得敬重的他,坚持每次揉搓章鱼都要达到40分钟。这是因为他认为揉搓40分钟比揉搓30分钟更能增加口感,出于对职业的“忠”,对食客的“忠”,对天赐食材的“忠”,不在乎多付出成本,不考虑食客是否能分辨其中的细微差异,他毫不犹豫地去做,并习以为常。

中国的大厨运用起“揉搓”这门功夫来,同样得心应手。像两广一带颇为流行的“捞鸡”,家家可做,可偏偏有的人做出来非烂即柴,有的大厨做出来则肉嫩味鲜,食客恨不得连舌头一起吞掉。这其中的“不一样”,就是“揉搓”。

大厨做捞鸡,一般用麻鸡,而带脂肪的黄油鸡堪称首选。麻鸡宰杀处理过后,一定要用鸡粉给麻鸡来个全身“马杀鸡”,把鸡皮都揉松了,然后再上笼蒸,这样不但使肉质嫩滑,还可以增加鲜味。

刀工

在烹饪界,刀工向来被认为是做出美食的关键,古有庖丁解牛,今有名厨侯玉瑞,一手绝妙的刀工,不仅把各种食材处理得美观精致,而且造型别开生面,更利于充分发挥食材风味,创造出鳗鱼煲、东安鸡等脍炙人口的美食。

关于如何切肉口感更好,烹饪界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口诀:横牛斜猪顺切鸡。“横牛”,就是像牛羊肉这样纤维较粗、口感较“老”的肉,切的时候应该与肉的纹理成90度角横着下刀,把纤维切断,做菜时更容易熟软和入味,缩短烹饪时间,吃起来不塞牙。

猪肉纤维没有牛羊肉那么粗,肉中筋少,横切易碎,顺切烹饪时易老,斜着切就可以了。

鸡肉、兔肉肉质细嫩,肉中几乎没有筋络,必须顺着纤维纹路切,才能保持成菜后整齐美观。横切、斜切都容易切碎,一般不采用这些切法。

鱼肉肉质细腻,纤维短,也容易切碎,切时应选用锋利的切鱼刀,将鱼肉朝下,最好顺着鱼刺,刀口斜入,切起来干净利落,也利于保证烹熟后形状完整。

上浆

我们吃一道口感很嫩的肉菜的时候,往往会赞美它“鲜嫩多汁”,可见,肉本身所含汁水的多少,是导致肉质“嫩”还是“柴”的重要因素。上浆就是通过向肉类食材中加水、蛋液、料酒等给肉“补水”的方式,让肉变得软嫩多汁。补水的同时还可以“保水”,就是用裹淀粉的方法在肉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样处理过的食材下锅后,淀粉迅速凝固,形成一层和肉不相关的膜,把肉汁保护在里面,也就起到了锁嫩增鲜的作用。

在实际的烹饪中,上浆和裹粉通常是一起操作的,“补水”“保水”的同时还要加入各种调味料(如盐、酱油、料酒、葱姜汁、胡椒粉等)进行腌制,使肉更加入味。

不同的肉类肉质粗细有别,上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鱼片、鱼丝、虾仁等肉质较细嫩的原料,浆制时不宜过多搅动或抓拌,可先将盐、蛋清、淀粉等调成浆料,直接倒入原料中抓拌均匀。给猪肉片上浆,需要加入料酒、盐、清水、淀粉、蛋液等,应先将肉片加入盐搅拌上劲后,再分次加入清水搅拌至发黏,最后加入淀粉、蛋液拌匀。浆制牛柳过程比较复杂,先将处理好的牛柳加入盐、料酒、蚝油、生抽、清水、少许小苏打等兑成的汁水,搅匀腌渍约半小时,待其吸入部分水分后,搅拌至上劲发黏,加入用水化开的淀粉及蛋清拌匀,装入保鲜盆内,倒入少许色拉油封面,入冰箱静置1~2小时,才能拿出来烹制佳肴。

捶打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利用锤打使肉变嫩都是大厨们日常惯用的烹饪技巧。西方人最喜欢吃的牛排,基本上都要经过捶打,才能做出那种入口即化的美妙口感。为了把控捶打的力道,还发明了专门的松肉锤(西方人果然属于工具控……)。

“一把菜刀走天下”的中国厨师没有专门发明捶打的工具,却也没有在锤打面前犯难。最现成的,菜刀刀背,完全可以用来完成锤肉的工作。像杭帮菜中著名的糖醋里脊,就是先用刀背依十字花刀的方式将里脊肉两面锤匀,然后再下锅,经过油炸之后还能保持柔嫩的感觉。

咬一口流油、吃起来弹牙的潮州牛肉丸,弹牙的秘诀在于一个字——打。正宗的潮州牛肉丸一定讲究手打:选择宰杀不到四个小时的新鲜牛肉(牛颈背上的肉纤维较多,弹性十足,最适合用来打牛肉丸),将多余的油和筋用刀剔除,切成方块,摆在大砧板上,用两根特制的方形铁棒(在家自制也可用大刀的刀背)左右开弓轮流拍打(适当撒入些许小苏打以增强肉的黏度),直至将肉打成浆状。浆打到一定程度,加入适量盐、淀粉和冰水搅拌透彻,使肉浆成稀稠状,调入潮汕特有的大蒜头油和其他调料,就可以挤丸了。挤丸一般用温水(骨头汤更佳),一手抓浆,一手拿勺,根据个人喜欢将肉浆挤成大小合适的丸子,下入温水锅中煮。如果不是当场食用,一般水不能开,当水温达到90℃左右,转为文火,慢慢将丸子煮透。如果开水下锅,冷热之间温差太大,丸子被瞬间烫熟,对口感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