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娘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娘女平天下

夫妻本是心相连,

如今却是兵相见。

天下大乱英雄出,

娘女一举平天下。

三年后……

王国老召手下们商量大事。

“本王得柱宝相助,如今国力强盛,本王欲昭告天下,登基称帝。你们意下如何?”

金柱宝恭贺道:“我王雄才大略,有囊括宇宙之心,臣请大王登基称帝,择日行登基大典。”

一老臣道:“大王万万不可,如此行不道之事,定引起天下共愤,还望我王三思。”

王国老道:“有个不可?我地广千里,拥兵百万,只要号令一下,不日攻破京城。”

老臣摇了摇头:“大王如若真要造反,那么就是至我将士们的生命于不顾,至百姓的生命于不顾。老臣就算拼死也要进谏。”

金柱宝笑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王是天下雄主,岂是你等能够相比?”

老臣指着金柱宝道:“你忘了自己曾经是当朝宰相了吗?你如此大逆不道,天理难容。你定会遭到报应。”

金柱宝笑道:“今日之事,不可与往日相比,臣辅佐我王富国强兵,就是希望有一日大王能够君临天下。”

王国老点了点头。

众人都无异议,老臣见自己孤掌难鸣,只好子死来唤醒王国老,于是撞柱而死。

王国老即日召告天下,行登基大典,封金柱宝为丞相,地方官员一律连升三级。

王国老称帝后便向朝廷宣战,自称有百万雄师,不日便进攻京城。消息席卷了全国,一时轰动了整个朝野。

王国老问金柱宝道:“朕想不日进攻京城,丞相意下如何?”

金柱宝道:“如今我们已经是国力强盛,兵强马壮,足够可以一举攻破京城,一统天下。但臣想把成本降到最低,故想兵分三路向京城进攻,形成掎角之势,让他们首尾不能向顾。”

王国老不解,问道:“我们哪来的三路兵马?”

金柱宝道:“北方的游牧民族向来都是有奶便是娘,皇上只要答应他们一统天下后赏他们粮食和金钱,他们定会为您效力。”

王国老点头道:“这条件倒是不难,但还有一路呢?”

金柱宝道:“那便是南方的苗王,苗王对我边界的一个富饶之县虎视眈眈,但又恐陛下实力之强大。不敢轻举妄动,只要陛下答应献出这富饶之县给与苗王,苗王定会出兵助陛下成就大业。”

王国老问道:“何人可为使者?”

金柱宝道:“臣愿替陛下出使。”

王国老知道他有非凡的外交才能,他答应亲自出使,王国老非常高兴,于是设酒宴为其送行。

游牧民族议事厅中……

“宣外来特使!”

金柱宝大摇大摆地进到议事厅,他是那么的傲慢,似乎已是目空一切。

走到游牧首领面前,行了个礼:“参见大王。”

游牧首领笑道:“平身,你那刚称帝的皇帝,也就是以前的王国老,如今已经一跃成龙,真是令本王佩服!佩服!只是不知是真龙还插上翅膀的假龙罢了。”

众人大笑,这明显是在讽刺王国老。

金柱宝道:“夏桀无道,而商汤起兵伐之;商纣王无道,而周武王伐之;这天下之道,岂有永远的一家一姓之理?”

游牧首领道:“特使之意,乃是说你主乃商之汤王,周之武王咯?”

金柱宝点头道:“我主圣明,举贤纳士,体察民情,关爱百姓,百姓安居乐业,路上无盗贼,户外可不闭,监狱亦无一人也。”

游牧首领听到这里非常惊讶,没想到王国老竟有如此之能,天下必归他统一。

至于是不是事实,游牧首领也不知道,他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想着眼前的利益。

“你主派你来有何要事?”

“回大王,我主爱惜百姓,不忍他们在昏君的统治之下而不得以安宁,所以我主想除天下之大害。”

“我为何要帮你主呢?”

“原因有二,如今的昏君穷兵黩武,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我知道大王不怕他,但是一旦开战,你们多年的积蓄恐怕就要毁于一旦,如若大王助我主一统天下,我主定会以二十万担粮草以作重谢。并答应与大王修百年之好。”

在利益的权衡下,游牧首领答应终于出兵。

苗王庭中……

“宣特使进见!”

苗王道:“本王听说丞相刚刚出使北边游牧民族,其三寸不烂之舌真是令本王佩服呀!”

金柱宝向苗王拜了拜,说道:“大王过奖了,臣只不过为我主为天下而谋。”

苗王笑道:“好一个为天下而谋,你倒是说说如何为天下而谋?”

金柱宝道:“一旦开战,生灵涂炭,我主爱惜百姓,所以想速战速决。”

“对,速战速决,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

“希望大王权衡利害,我主有雄兵百万,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如若大王冥顽不灵,大王就不怕我主会秋后算账吗?到那时候又有谁能救得了大王呢?”

他接着又道:“如若大王助我主一臂之力,我主愿献出边界最富饶的一个县给大王,并与大王修百年之好,望大王趋利避害。”

最终苗王答应出兵助王国老。

两次游说胜利说服了两个强大的势力,此时的王国老就像一只老虎添加了两个臂膀,就要一飞冲天了。金柱宝在此尽显其外交才能,一时间,名声轰动全国。当然也传到了孟娘女的耳里。

几日后,王国老亲率百万大军向京城进攻,声势浩荡,一月内竟攻占了十五座城池,如入无人之境。

一时间,惊吓了当朝皇帝。

朝堂上……

皇帝问丞相王蒙:“如今反贼王国老已兵分三路将我包围,你看如何是好?”

王蒙道:“陛下应当立刻召告天下,征勤王之兵。”

皇帝曰善。于是下召曰:“凡天下有能之士,皆可聚兵前来京城勤王,若能平定天下,朕定定会封他为王,管千里之地。”

孟娘女看到此召后,想聚兵勤王,可自己又是身无分文。正是时,遇到了张恭应夫妇,如今他们已经是有钱的大商人了,孟娘女求助于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愿意将所有财产献给孟娘女以作招兵之用。

很快,孟娘女便聚三千兵马,在往京城勤王的路上经过家乡江扬,这里的百姓对她百般拥戴,有很多人愿意追随孟娘女,誓死效忠。一下子聚得三万兵马。

来勤王的共有有五路人马,他们分别来自各州,有的或是两州合在一起,每路勤王兵都多达十万,唯有孟娘女这路勤王兵只有三万,五路勤王兵各在东西南北中五门等候。

东门勤王兵十二万,由姜海带领;西门勤王兵十万,由龙章带领;南门勤王兵十二万五千,由王星带领,北门勤王兵十万八千,由杨昌带领;中门勤王兵三万,由孟娘女带领。共四十八万三千兵马。

五路勤王首领按次序进殿面圣。当然这先后顺序是按兵力的多寡,王星排列弟一,姜海第二,杨昌第三,龙章第四,最后是孟娘女。其路勤王兵首领都是各州郡诸侯,唯有孟娘女是白手起兵,朝野之上无人知晓孟娘女这个人。

四路勤王兵相续陈述自己的情况后,最后是一位进殿的是孟娘女。

孟娘女走到殿前下跪:“民女叩见陛下。”

大臣们都楞住了,这位勤王兵首领竟然是个女的,众人哈哈大笑。

皇帝问道:“你姓甚名谁?家住何方?所带领的勤王兵有多少?”

孟娘女道:“民女姓孟名娘女,江扬人也,此次入京勤王带兵三万。”

皇帝曰善。

大臣们不理解,一个女流之辈是如何聚兵三万之多?想必也是有一定的能力,不过一介女流,成不了什么大事。

“边关急报!”

一士兵冲忙进宫殿喊道。

皇帝问道:“何事?”

“北边游牧民族率领十万骑兵南下,边关战事已迫在眉睫。”

皇帝问大臣们,如今勤王兵已经到达京城,兵力近五十万,加上京城兵力十万,也远远不及叛贼之兵,如今又有北方游牧骑兵南下,该如何是好?

“边关急报!”

又有一士兵冲忙跑进宫殿喊道。

“南方苗王率领十万大军北上,边关战事已迫在眉睫。”

皇帝问道:“可派谁去迎敌?”

丞相王蒙道:“北方骑兵凶猛,可派姜海前去迎敌。南蛮虽无北方游牧民族凶猛,但也不可小视,可派龙章前去迎敌。”

皇帝曰善,于是下令命二人分兵前去迎敌。

孟娘女听说勤王兵已被分出,在京城只剩下三十余万人马,恐怕难以和王国老的百万大军相抗衡。

于是进谏皇帝说:“陛下,如今反贼来势汹汹,一路过关斩将,投降他们的士兵已有二十余万,如今他们已是拥兵一百二十万,我京城已是朝不保夕,陛下又将勤王兵分去抵抗南北二路,这恐怕正是中了反贼的奸计。如若我们不分兵抗之,可派一使臣前往游说,如此一来,便可不动一兵一卒而退敌,乃不战而胜。”

王蒙立刻反驳道:“你区区一介女流,也敢指点朝堂之事,皇上如何用兵还要让你来指挥吗?”

皇帝道:“北方游牧民族屡次骚扰我边界,这次又大军南下,是可忍,孰不可忍。”

孟娘女道:“孙子云,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兵,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之慎,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皇帝笑了笑,道:“这是朝堂,不是讨论兵法的地方。”

孟娘女无奈只好退下。

她回到军中闷闷不乐的,李三妹问道:“皇上不听你的意见?”

娘女叹道:“王蒙无知,蛊惑皇帝分兵作战,而皇帝又以私人之仇恨而发兵,真是至国家存亡于不顾。”

张恭应问道:“如今该怎么办?”

孟娘女拿出令牌,喊道:“李三妹听命。”

“末将在!”

“你率三千兵马前往北方边界,一旦我方兵败,一定逃往天汇谷,而北方游牧骑兵入山川林地,其战斗力必然会大大折扣,此谷为死地,你只要在此设下埋伏,定能一举将其歼灭。”

“得令!”

孟娘女又拿出一个令牌,喊道:“张恭应听命。”

“末将在!”

“你率领三千兵马前往南方边界,一旦我方兵败,定会逃往迷魂林,相传这里为诸葛孔明所布的八卦阵,只有生门可出,你只要将敌兵引到我地图所指的地方,他们定会不战而亡。你再将我方军队按地图上的路线走出谜魂林。”

“得令。”

姜海率领十二万大军浩浩荡荡前往北方迎敌。

到达边界后,姜海命大将前去向游牧首领宣战,几仗下来,屡战屡胜,游牧骑兵后退三十里。

姜海摆下庆功宴,他喝到半醉不醉时,笑道:“世人皆说游牧骑兵骁勇善战,今日一见,不过如此罢了,只要遇到我姜海,那他必然会败。明日我亲自率兵前去拿下他们首领的人头。”

士兵们高喊:“必胜!必胜!”

次日,姜海倾巢而出,游牧首领下令全军后退三十里,姜海以为他们害怕了,于是下令追击。游牧骑兵已在三十里外设下埋伏,游牧首领率兵回头击之,姜海首尾受敌,一败涂地。

姜海败后果然逃往天汇谷,游牧骑兵追到谷里,不料李三妹早已在此设下埋伏,李三妹令人将谷口堵住,以火攻之,十万骑兵葬身火海。

姜海率领一千残兵前往京城复命。

龙章率领十万大军前往南方边界迎敌,到达边界后。苗王宣言,龙章的父亲与我父亲有过八拜之交,那么我与他就是兄弟,父亲常常对我说,今生只要遇到龙章,一定不能与他为敌。于是苗王下令退兵,龙章见苗王已经退兵,高兴坏了。

他向朝廷报喜说他的威名远播,苗王见他来作战,早已吓得跑回老家去了。

龙章整日与歌女作乐,都忘记了自己是在前线御敌。

副将劝他说:“将军,我等奉皇命前来镇守边关,将军不能整日只知作乐,却忘了我等是在前线迎敌。”

龙章笑道:“哪来的敌人,你去找给我看看。”

副将道:“兵法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苗王退兵,恐怕有诈。”

“废话少说,退下吧,本将自有主张。”

正当龙章松懈防御时,苗王趁夜攻取城池,在梦想醒来的他才知道自己已经已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龙章率残余兵力逃往谜魂林。

苗王进了谜魂林后被张恭应的伏兵一举歼灭。

在张恭应的带路在,龙章率领不到一千人回京城。

两路勤王兵首领兵败而归,羞愧难当,走到京城后,无颜去见天子,在城门外拔剑自刎。

王国老的二翼虽然被斩断,但朝廷也损失了大量兵马,王国老利用金柱宝的外交才能,令朝廷损失二十万大军,他已占尽优势。

幸有孟娘女神机妙算才使朝廷不三面受敌,因功劳巨大,被封为上将军,统领全军。

正当时,王国老采取金柱宝的计策,兵分三路,一路由王刚带领十万人马前往庸关,一路由王盈带领十万人马前往阴关,自己亲率百万雄师进攻平城。

平城是京城的咽喉之地,只要平城被攻陷,大军可以长期直入,直取京城。

朝堂上……

王星请求道“臣拥兵十二余万,然平城乃京城的咽喉之地,臣愿率军前去守住平城。”

丞相道:“此甚好。”

孟娘女道:“孙子曰:故人形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然平城至关重要,金柱宝虽然是兵分三路,其实是想让我等分兵,他可以专一攻十也。”

皇上问道:“大将军,那该如何是好?”

孟娘女道:“王星与杨昌各自率领本部人马同我一起前往平城坚守。”

皇上将尚方宝剑赐给孟娘女,并当众说道:“朕授命于孟娘女,见此剑如见朕,天下所有兵马皆由孟娘女调遣,不得违命。”

孟娘女登上点将台,发号施令。

“王星听令。”

“末将在!”

“本帅命你率你本部人马前往平城。”

“得令!”

“杨昌听令。”

“末将在!”

“本帅命你率你本部人马前往平城。”

“得令!”

“李三妹听令。”

“末将在!”

“本帅命你率一万兵马守住庸关,只许守,不许攻。”

“得令!”

“张恭应听令。”

“末将在!”

“本帅命你率一万人马前往阴关,只许守,不许攻。”

“得令。”

“丞相王蒙听令。”

许久不见王蒙出现,孟娘女再次喊道:

“丞相王蒙听令。”

还是没有听到王蒙的回答。孟娘女问左右:“将令三下,将士不听,作何处决?”

“当斩!”

孟娘女怒道:“丞相王蒙不听军令,按律当斩,来人呀,拖下去斩了。”

王蒙道:“你我平起平坐,你有何权力治我的罪?”

孟娘女拔出尚方宝剑,道:“皇上有命,见此剑如见皇上,你我虽然是平起平坐,但现在你在身军中,理应听我号令,拉出去斩了。”

丞相王蒙被斩后,士气高涨,孟娘女在军中的威严堪比皇帝。

孟娘女率三十万大军前往平城与王国老对峙。

王国老问金柱宝道:“丞相曾经说,只要我们兵分三路,平城的守兵定只有十万吗?”

金柱宝沉思了许久,道:“昏君身边定有高人指点,他们既然重兵把守平城,那我们就给阴关和庸关施加压力。”

阴关中……

“报!”

张恭应道:“何事?”

“敌军已全军向我进攻”

“守住。”

“是。”

庸关中……

“报!”

李三妹道:“何事?”

“敌军已全军相我进攻。”

“守住。”

“是。”

王国老营帐里……

金柱宝道:“没想到阴关和庸关的将领竟是如此能守,庸关距离平成和京城最远,陛下可暗自派兵四十万,以破庸关。然后进而取阴关,将平成包围,形成掎角之势。”

于是王国老派李宾率二十万大军进攻庸关。

孟娘女见平成一个月来没有任何动静,而阴关和庸关却是战火连天,想必金柱宝一定会暗自派兵攻取庸关,庸关一失守,阴关便可顺其势而取之。

平城里……

孟娘女和众人议事。

孟娘女道:“本帅料定金柱宝一定派兵前往庸关,所以本帅亲率本部勤王兵三万人马前往庸关支援。”

“王星,杨昌听令。”

“末将在!”

“本帅命你二人死守平城,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切不可出战。”

“得令!”

李宾率领四十万大军前往庸关,一时间,五十万大军将庸关团团围住。

李宾将劝降书给李三妹送去,李三妹把书信当众撕毁了,并与将士们嗜血为盟,与庸关共存亡。

五十万大军攻庸关一日不下,孟娘女早已到达庸关附近,可她并没有立马支援庸关,而是就地扎营。

几日过后,一万的守城兵只剩下三千了,李三妹决定在正午时出城与叛军决一死战。

孟娘女看到守城的士兵士气昂扬,而叛军经过几日战斗后,士气低下,孟娘女见机会来了,亲率三万大军突破李宾的五十万大军,城里将士们见援军来到,士气倍增。孟娘女率领的三万人马和城里的三千多人马个个视死如归,以一当百,歼灭敌军二十万人,投降二十五万,逃跑五万。

庸关一战,叛军损兵折将,王国老之前的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王国老营中……

王国老骂金柱宝道:“你不是说自己用兵如神吗?庸关一战,我方损兵折将,你作何解释?”

金柱宝不慌不忙地说:“陛下稍安勿躁,不要自乱阵脚,我听说庸关一战,突然杀出了个孟娘女,这才使我军大败,不过孟娘女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庸关距此有五天的路程,我们可以趁孟娘女不在时攻取平城,只要平城一破,一日内便可直取京城,到那时候,任她孟娘女用兵如何高明,也是无事于补了。”

王国老曰善,便命金柱宝为主帅,进攻平城。

金柱宝深知,平城易守难攻,守城士兵达三十万,想强取平城,是难上加难。

于是便派刺客前去刺杀王星,刺杀失败后便说是杨昌指使的,王星大怒,便派兵夜闯杨昌军营,二人自相残杀,平城一片混乱。

金柱宝趁平城大乱之时,攻取平城,将王星与杨昌杀之。

攻取平城后,守平城的士兵全部归降,一时间,叛军兵力又多达八十万。

王国老并没有立马发兵京城,而且在平城休息一日。

平城距庸关有五天的路程,金柱宝料想,孟娘女无论如何都无法很快的来支援,一日之内便可到达京城。

平城到京城有两条路,走大道需要三天。走山谷小道一日便可到达京城,金柱宝担心走大道会拖延时间,会给孟娘女支援的机会,于是便走山谷小道。

不料孟娘女在前往庸关支援前已经秘密派刘文率三万大军在山谷设下伏兵,叛军经过山谷时,被伏兵袭击,损兵折将,士气大落。刘文浴血奋战坚持到最后一刻,歼灭敌军四十万人,最后被叛军斩杀,三万兵马全军覆没。而叛军此时也只剩下四十万人,这四十万人里,有心作战的已经不到一半。

出了山谷后,叛军用半天的时间里便赶到京城,此时京城守兵不过一万人马,面对四十万大军,早已失去信心。而孟娘女距京城还有三天的路程,只要叛军进攻京城,半日便可破城。

阴关距离京城只有半天的路程,张恭应得知平城被破后,想起了孟娘女给他的锦囊,孟娘女曾叮嘱他说,如果有一天叛军攻破平城,将京城包围时,你可打开此锦囊。

张恭应打开锦囊看,里面写到:如若有一天,叛军攻破平城,只有阴关距京城最近,你可将树枝绑在马尾上,装作援兵到来,如此三番五次骚扰敌军,待到敌军疏于防范时,便率大军从背后袭击。

张恭应连夜率军前往京城。

叛军全军进攻京城已达半日之久,京城实在已经坚持不住了。正在这时,叛军见后方灰尘满天,接着又看到“孟”字旗,吓得立马回头迎战,可当叛军正摆好阵势时,援兵又退了。这使金柱宝不敢马上下令进攻京城,半日后,金柱宝又下令进攻京城,后方灰尘又是满天飞,这让叛军吓破了胆。如此三番五次,时间已经耗去了三天,这时金柱宝才恍然大悟。于是下令两个时辰内必须攻下城池,当他们在攻城时,后方灰尘又飞起了,这次金柱宝没有让士兵回头迎战。张恭应见机会来了,亲率一万大军从背后袭击,叛军死伤无数。正在这时,孟娘女率领三十万大军已经到达京城。

孟娘女高声喊道:“众位将士们,我知道你们是无辜的,叛贼王国老与金柱宝已经是大势已去,你们只要放下武器,皇上一定会免你们的罪。”

叛军本来已经无心作战,遭到张恭应袭击后更是大乱阵脚,而此时孟娘女的援军又到了,将士们早就已经没有信心,四十万将士纷纷放下武器。

王国老见大势已去,于是便拔剑自刎。

孟娘女拿剑指着金柱宝,道:“你输了,你彻底的输了。”

金柱宝笑道:“你赢了,你彻底的赢了。”

“你不后悔?”

“我为什么要后悔?”

“因为你背叛朝廷,也背叛了我。”

“你说得对,我是背叛了朝廷,但我至始至终都没有背叛你,因为我与你至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可以重来,你会怎么选?”

“我一样会助王国老造反。”

“为什么?”

“因为当今天子无道,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王国老是位贤君?”

金柱宝摇了摇头:“未必,未必。”

“既然如此,你为何要助纣为孽,让天下人深受战争之苦?”

金柱宝不语。

孟娘女又道:“只要你有一点忏悔之心,我可以不杀你。”

“我需要忏悔什么?”

孟娘女滴下了眼泪,说道:“你背叛朝廷,背叛我。”

金柱宝转过身去,道:“我可能会后悔背叛朝廷,但我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何来的后悔之说?即使你杀了我,我也不会说半句后悔,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妻子。”

孟娘女含泪辉剑刺去,王小姐为金柱宝挡住了一剑,可这一剑刺穿了两个人的胸口。

王小姐临死前向孟娘女说出了真相,孟娘女才知道自己错杀金柱宝,于是便拔剑自刎。

皇帝封天下功臣,追封孟娘女为柱国大将军,并为她修建寺庙,将她的雕像放在寺庙了,世代受人香火。除了孟娘女外,功劳最大就是王恭应和李三妹夫妇,皇帝让他们继承孟娘女的爵位,并赏他们千里之地,但他们推辞了,从此归隐山林,与世无争,琴瑟相伴,是人世间最完美的情侣,据说他们都活了一百多岁。

金柱宝与孟娘女的旷世奇缘也就告最后一段落,终究是三生缘分三生悲,一世情缘一世修。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