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叮砰巷音乐特征
作为一种音乐风格,叮砰巷歌曲一般都由白人专业作曲家创作,旋律性较强,具有轻松、舒缓的节奏,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曲式以“主歌—副歌”(Verse-Chorus)形式的两段体和三十二小节的AABA曲式结构为主。歌手的演唱比较讲究声乐技巧,注重咬字与共鸣,经常采用爵士乐队伴奏,小合唱队伴唱,有时也采用大型管弦乐队进行伴奏。例如,由叮砰巷音乐的黄金搭档劳伦茨·哈特(Lorenz Hart)和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创作的经典名曲《蓝月亮》(Blue Moon)就是一首三十二小节AABA曲式结构的歌曲。
这两种曲式结构对后来的流行歌曲影响很大,其中AABA曲式是1950年代以前大部分白人流行歌曲的模板。它的影响不仅涉及欧美歌曲,也影响到了中国早期的上海时代曲,例如《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如果没有你》《魂萦旧梦》等歌曲均采用了AABA曲式。而“主歌-副歌”(A+B)式的两段体是当下流行歌曲的重要曲式,大多数流行歌曲都采用了该二段体曲式。
二三十年代,叮砰巷歌曲的发展高潮赶上了爵士乐的崛起,因此,爵士乐队成为这个时期叮砰巷歌曲的主要伴奏模式,以钢琴、贝司、鼓、小提琴等乐器组成。1940年代,爵士大乐队(Big Band)盛行,小号、长号、萨克斯管成为叮砰巷歌曲的重要伴奏乐器,一般由十几人组成,按声部分组演奏。1950年代,受到好莱坞电影音乐的影响,叮砰巷歌曲借鉴了电影配乐的手法,经常采用二三十人的大型管弦乐队进行伴奏,可谓是阵容强大,气势不凡。因此,在叮砰巷歌曲中随处可见爵士乐与管弦乐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