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浪漫芭蕾的兴起
代表着浪漫芭蕾兴起的作品是《吉赛尔》。《吉赛尔》是一部既富有传奇色彩,又具有世俗性的动人的爱情悲剧。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超出了作为开拓浪漫主义舞剧新时期的作品《仙女》,得到了“芭蕾之冠——浪漫芭蕾代表作”的美誉。
《吉赛尔》的结构清晰地包含着浪漫主义芭蕾的两个侧面:光明与黑暗、爱情与死亡、生存与毁灭。它通过农家姑娘吉赛尔由热爱生活、向往爱情到发觉自己受骗上当而发疯死去,又变成怨魂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型主题: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尖锐的矛盾。
《吉赛尔》(版画)
《吉赛尔》当年的演出海报
《吉赛尔》最早的剧本出自诗人、文艺评论家泰奥菲里·戈蒂埃之手。假如没有这位“具有画家的眼睛、诗人的耳朵”的浪漫作家的积极构想,这部名作决不会问世流传。然而,有关《吉赛尔》的创作缘起还要溯源至海涅的名著《论德意志》。这可以从戈蒂埃给海涅的信中看出,他写道:“亲爱的海涅,前几天我受文艺评论杂志之托,要对你的《论德意志》写一篇书评。当我把你的著作一页一页读下去时,忽然发现了有关‘维丽’的极富魅力的一章。它使我萌发了这样的念头:要以‘维丽’们美丽的幻影为依据,创作一部芭蕾舞剧。”这里提到的“维丽”即“亡灵”,是欧洲民间传说中一群婚前被情人抛弃而屈死的少女们的怨魂。为了复仇,半夜时分,她们经常头戴花环、身披白色的结婚礼服,出没于森林、山谷和牧场,团团围住那些误入此地的男人们跳舞,直到他们精疲力尽,最终毙命为止。
戈蒂埃认为海涅在他的书里记述的这个故事(该书后来的德国版亦称《妖精的故事》),是完全可以用舞蹈和哑剧来体现的。同时,戈蒂埃又联想起了雨果的《东方诗集》中一首题名为《幽灵》的诗。它叙述了一个年轻的西班牙女人十分酷爱跳舞,舞会后她在回家途中,由于身体接触到了游荡在空气里的“恶魂”而险遭厄运。于是,戈蒂埃在准备创造“未来舞剧”的工作之际,开始考虑将雨果的诗与海涅记录的故事结合起来写成舞剧。把雨果的诗化作哑剧编出第一幕。宫廷内举行了盛大的舞会。明亮的烛光,瓶中插着艳丽的鲜花。宾客们还未来到,鬼魂(‘维丽’)们却不知从哪里出现了。她们的舞蹈犹如宝石般光辉在舞会上闪耀。鬼王用魔杖敲击地板,“维丽”们的舞蹈就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贵族们骤然隐去。来客中有一位贵妇名叫吉赛尔,她的情人被另一个女人抢走了,她费尽心机企图夺回自己的心上人。跳舞时,吉赛尔无意间碰到了鬼王的魔杖,这使她变得越加激动和兴奋。黎明的曙光射进了大厅,鬼王消失了,贵客们也纷纷离开,但吉赛尔仍在那儿舞个不停,直到最后疲惫地死去。
第二幕,戈蒂埃想继续描绘死去的吉赛尔也变成了“维丽”登场的情景。怀着浪漫主义者特有的激情,戈蒂埃记下了这部两幕芭蕾的构思。但是,兴奋之余,他又感到缺乏足够的自信,当晚便跑到巴黎歌剧院空无一人的舞台上,试图在自己的想象中再现洁白的“维丽”们的幻影。正巧,歌剧院的脚本制作圣·乔治从他身边走过,戈蒂埃随即将海涅写入书里的传说兴致勃勃地给乔治讲了一遍。他们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结果,他们决定将剧本第一幕的情节发生地由宫廷改为乡村广场,吉赛尔的贵妇人身份也相应变成农家姑娘。第二幕的时间放在深夜,地点则是鬼魂们时隐时现的林中墓地。三天后,圣·乔治交出了舞剧剧本。
1841年6月28日,由朱尔·佩罗和让·科拉利编导,阿·亚当作曲的《吉赛尔》在巴黎歌剧院首演。年轻美貌的意大利女舞星格丽西担任女主角,后来的名编导马留斯·彼季帕的哥哥鲁西欧·彼季帕饰演男主角。按照当时的惯例,一个晚会上,芭蕾舞剧必须要与一部歌剧同演。当晚与舞剧同台上演的是罗西尼的歌剧《摩西》。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张演出海报上,印刷新舞剧剧名的字号已大于歌剧,而在此之前,即使像《仙女》这样成功的作品,它在广告上的地位仍低于歌剧,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浪漫芭蕾兴起的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