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练声体系
练声是最简单的歌唱。通过练声,能把气息系统、咬字系统等其他技术的要求结合起来并真正运用到发声中。练声是单个技术由理论技术到歌曲演唱实践的关键阶段,长期稳定的练声习惯是我们唱好歌曲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流行音乐演唱的练声练习中,最常用的音主要有:“a”“i”“u”“ai”“an”“ang”“ei”“e”“ing”等,其中“a”“ai”“an””ang”为开口音,“u”“e”为半开口音,“i”“ing”为闭口音。开口音、半开口音、闭口音在实际发声过程中的肌体用力点及基本运动轨迹略有不同,根据具体不同要求需要具体处理。
我们用元音“a”来完成练声的初级阶段训练,练习开口音“a”的口型涉及到的肌肉群比较多,几乎所有有利于演唱的肌体都用得到。
不同音区和不同声音层次的训练使肌肉群的用力点和方向也不尽相同,这需要根据音高和声音层次以及是否运用共鸣腔体来决定。
练声的基本要求
1.练声中需要根据音高及音乐的环境调整气息系统的力量方向、大小及快慢。
2.有计划地调整咬字系统中上、下颌骨的运动轨迹和肌肉用力点以及用力方向。
3.训练腔体的运用、分离和身体的方向意识。
4.协调练声体系各系统在练声中的运用及相互结合。
以上四点是练声训练的基本要求。通过这些具体的训练要求把声音技术运用到练声中,进一步加强发声质量及声音能力,从而满足歌曲中的声音要求。
练声“a”时的基本要求
1.嘴成“a”状,提起笑肌,露出上下牙齿。
2.上牙微微抬起,下巴自然向下、向里回收。
3.刚开始用音阶“”来练习。
经过前面课程的气息、咬字的单独练习,现在我们用练声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发声训练。以下分别是气息、咬字的要求:
气息系统
发“1、2”时:身体放松,整个身体的意识、感觉向下。如下图。
发“3”时:做吐气的状态,收缩小腹,使气息的力量向上。如下图。
发“2、1”时:身体再次放松,小腹鼓出来,身体意识向下。如下图。
咬字系统
发“1、2”时:微微提起笑肌、颧大肌和颧小肌,并露出上、下牙齿。如下图。
发“3”时:随着气息力量的向上,做抬上颌骨部分的运动。(包括上颌骨部分的面部相关肌群,你要注意的是中低音区尽量不要把软腭打开。)如下图。
发“2、1”:下颌骨部分向下,咬字的力量向下、露出下牙并拉紧颏肌。如下图。
以上这组练习需要细心的、长时间的训练,加强练声概念,体会全身肌体相互协调的身体状态。
这节课的发声练习是气息系统与咬字系统初期的协调练习,对气息系统和咬字系统都有比较具象的训练要求。这节课的设置也意味着声乐学习中声音状态、发声习惯、咬字习惯甚至是气息习惯等与你以往习惯相悖变化的开始。这种改变习惯的硬性要求往往令很多初学者或者已形成自己歌唱状态的歌手和流行声乐教师望而却步。但是,也就是这样从发声状态最根本的气息系统与咬字系统的结合运用与改变才能彻底形成新的演唱体系。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适应新的学习思维将有利于本书之后课程的训练。这是一个不断深入研究理论、实践、总结、感受自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