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套语言犹如一个大海或说宇宙
一九八〇年代,我在中国留学的日子里,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用中文写书在中国大陆出版。在当年的中国,说书店就是新华书店,墙上贴着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的肖像,书架上摆着《毛泽东选集》《鲁迅文集》等伟人的著作。而当年的我,连汉语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话都听不大懂。
于是为了训练听力,下课以后我坐公共汽车去西单,蹲在黄昏时段的马路边,侧耳倾听北京人说话。行人说话太快记不住,公共汽车售票员老喊的“没票儿的买票儿啊,没票儿的买票儿啊”,倒学得够地道。另外,北外留学生食堂的小姐提高嗓子向厨房喊的“小盘儿豆腐”,我也说得还不错。还有,刚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系着两条长辫子的女老师,叫我们重复说一个小时的“胡同儿”一词,我至今都有自信能说得跟北京人一个样儿。也许有人要问:学会了无关紧要的两句话和一个词儿的发音有什么用?我过去三十年的亲身经验是:在中国以及海外华人居住的地方,只要我开口说一句话,大家都知道我是在北京学的普通话。正如,我在香港任职于一家出版社的时候,台湾来的副总编听我说第一句话,马上就指出来道:原来是个京片子。那究竟有什么用,则见仁见智了。
我对汉语、中文的迷恋,曾在本系列《123成人式》收录的《心跳的原因》一篇里充分告白过。总之,很长很长时间,我都耽溺于中文世界,说中国话,写中国字,想中国人,吃中国菜,看中国电影,唱中文歌儿,过得非常开心。若非台湾有位编辑向我建议说“你写日文名词的故事吧”,恐怕我自己永远不会去想日文单词后面到底有什么故事。未料,我执笔讲起日文单词来,就娓娓道来讲个不停。也不奇怪,本人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对于日本社会、文化的种种,有从亲身经验得来的知识和意见。把一篇又一篇日文名词的故事投给台湾报纸,果然读者的反应相当强烈,结集出的繁体字版书,市场成绩也不坏。
但我连做梦都没想到的是,出版诺贝尔奖作家书籍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竟愿意替我出一套文集,而其中的第九本就是这本《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词故事》。能走进原先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鲁迅等伟人才占到位子的中国书店,我感到荣幸至极。
近年的中国年轻人,通过电视或互联网等渠道,看过许多日本连续剧、动漫作品等,而且对作品里出现的日本生活之细节,有具体而强烈的兴趣。自从中国掀起了旅游热潮后,重复来日本自由行的游客也激增,而他们对富士山、奈良大佛、秋叶原电器一条街都司空见惯,反之对偏僻山区没人知道的温泉旅馆、位于东京小巷里的拉面馆、小饭馆等充满兴趣。这些都是三十年以前想象不到的现象。可以说,世界的变化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力。
我写文章,历来要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小故事去打开展望世界文明的视角。这本书收录的文章谈及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日本人的世界观、日本的人物、日本的男女关系、日本的社会风气等,每篇文章谈的都是也许别人以为不足为道的小事情。但愿这本书能给读者提供事先想象不到的视角,看完整本书时,读者脑海里有了跟原先稍微不一样的日本观。
一套语言犹如一个大海或说宇宙。这是我除了用母语日文以外,还用中文、英文生活和写作以来三十年得到的体会。我很高兴这辈子有机缘学中文、写中文书,通过作品跟中文读者沟通,我的天空似乎扩大到银河系的更远方去了。我的中文,除了在北京西单街头以外,也是在中国大陆坐火车去各地旅游的路途上学到的。希望阅读这本书能够给读者留下匹敌一次旅游一样无穷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