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让掌声响起(16年经典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当众讲话六大原则二 语言具体

很多人讲话缺乏吸引力,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一个很重要的讲话原则:在口语表达方面,语言具体化比逻辑和修辞都更重要。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人到四川去出差,晚上,他们到街上去吃小吃,迎面看到一个招牌,上面写着5个大字“四川风味面”。这两个外地人不知“四川风味”是什么味道,正在犹豫不定,突然其中一个人扭头看见旁边一家店的招牌上写着“酸辣面”,顿时嘴里有了些感觉,捅捅他的同伴:“你看吃这家的面怎么样?”“唔,不错,好像很开胃。”于是两人毫不犹豫地进了“酸辣面”小店。

有吸引力的语言

是什么影响两个外乡人作出进哪家餐馆的决定呢,是因为“酸辣面”比“四川风味面”更好吃吗?其实面可能都是一样的,但两人却更相信第二家的面比第一家的面味道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在戴尔·卡耐基先生教过的一个训练班上有一名大学教授和一个直销员,大学教授学历很高,说话非常文雅,很讲究用词,而直销员只是一个当过水手、没上过几天学的人,说话很直接,没那么多修饰。一般人可能猜想大学教授的讲话比直销员更受欢迎,但情形却恰恰相反。卡耐基先生认真地研究了这两个人的语言,发现原因是大学教授的语言太空泛笼统,而直销员说话却具体明确。最后卡耐基先生得出一个结论:“只有说话具体的人,不管他受教育的程度如何,才具备吸引别人注意的能力。”他还说:“具体化的语言比修辞和逻辑都更重要。”的确,书面语言更讲究逻辑和修辞,但在口语表达上,逻辑和修辞都要无条件地让位于语言具体化。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笼统是模糊思想的避难所,是没有智慧的表现,要尽量避免。”

法国哲学家艾兰也说:“抽象的风格总是差的,我们的句子里应该充满石头、金属、椅子、桌子、动物、男人和女人。”

所以“四川风味面”这种抽象的说法敌不过具体的“酸辣面”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当众讲话的第二大原则是:语言具体。

语言如何具体

我们先看这句话:“老胡这个人很有力气,特别特别有力气。”有些人讲话喜欢用很多形容词,甚至会用三四个“特别”或“非常”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这么说,别人能明白老胡有多大力气吗?越这么说,别人心里就越有具体的期待:老胡到底有多大力气,怎么有力气?可你却没了下文,你说的话就没有满足听众的要求。

要是这样说:“老胡这个人很有力气,农村用的抽水泵,他一个人就能搬起来!”这下你该知道老胡有多大力气了吧。“老胡这个人特别有力气”,这只是一个概括性说明,如果没有后面的描写,你怎么知道老胡究竟有多大的力气呢?

再看一句话:“这车动力很强,特别强!”怎么强啊?“轻轻一踩油门就会有推背的感觉。”这样,你对此车的强大动力是不是很清楚啊。

这两句话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想语言具体,一定要有关于事实的描述,我觉得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口号来形容最恰当不过,就是“用事实说话”。

学员柳文红是一位小学班主任,她说:“我们班有个孩子特别淘气,经常发怪声,掐女生,爬桌子,扮鬼脸,冲老师晃小拳头。”这一系列的事实是不是很好地说明了孩子的淘气?

王海洋谈及父亲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时说:“别的老师不愿教的捣蛋生,我父亲愿意教。每年评优秀班级和老师时都有他的班级和他的名字,每年教师节他收到的礼物总是其他老师的两倍。”用事实说话是不是很好地展示出他父亲的优秀呢?

有一篇报道这样介绍一位医生的事迹:“……紧张的抢救结束后,蒋荣猛累得连拧开矿泉水瓶盖的力气都没有了。”“拧不开矿泉水瓶盖”这个事实,也是对劳累程度的最好描述。

因此,用事实说话是语言具体的第一个要素。

只有事实够不够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文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51枚金牌,奖牌总数达到100枚。”这些都是事实,而且有具体的数字。数字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事实更明确,汇报工作的时候,适当运用数字很能说明问题。但这里,我不是想说数字的重要性,我要让大家看不同的表述方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让国歌51次响起,让国旗100次升起。”可以说,两段话表达的核心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听起来感觉会不一样,第二种表达方式是不是更形象化?因为在这样的语言里有了听觉、视觉两种景象。这又给我们一个提示:事实可以景象化。

人感受外在世界主要有5个通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当我们表达的事实能和这5种感觉相联系,景象效果就会出来。前面提到的“酸辣面”为什么能打动人?它触动了人的味觉。

所以,生动的语言体现为“感觉语言”,或者我称为“多媒体语言”的运用上。比如我们说天很热,怎么把事实表达得更生动呢?

从视觉上:看到阳光白得耀眼,空气中热气一浪又一浪。

从听觉上:整天听到空调嗡嗡的声响,树上知了不停地鸣叫。

从嗅觉上:闻到柏油马路上被晒化的沥青的味道。

从味觉上:感到口渴、口干舌燥。

从触觉上:感到太阳晒得脸发疼,地被晒得烫脚,身上直往外国汗,衣服湿透了粘在身上。

当然,你还可以找出更多的感官体验。

我以前说话也是很笼统的,不太会用事实和景象语言,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开始注意用自己的感官来体会我经历的事情,我发现这样会帮助自己说出“多媒体语言”。

有一次我去中央民族大学办事,看到校园里的一块草坪,感觉太美了,我想如何才能把这块草坪的美说得让别人也了解呢?我开始静静地观察:这块大草坪夹在两条长长的校园马路的中间,很大,但到底有多大呢?唔,我需要目测一下,算下来有七八块篮球场那么大吧。继续看看草地的情况怎么样呢?草地上长满了青青的绿草,铺得很满,没露出一点儿土,而草地上每隔十多米就有一棵三米来高的松树,一眼望去,这儿也是一片稀疏的松树林。草地上除了松树再没有一点儿杂物,非常干净。在草坪的旁边,也就是路边,每隔20米有一张双人长椅,有些学生坐在椅子上捧着书看,有的学生耳朵里插着耳机听音乐。没有喧嚣,没有吵闹,一切是那么安静。难怪我的心里感觉到一片净土。注意到这些细节,视觉和听觉的景象就很清晰了。

景象语言还能加上什么

2001年中国游泳名将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当时很多记者对他的横渡作了报道。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最大的挑战是海水太冷,“海水冷”就成了报道的重点。有4位记者分别用不同的说法描述“海水冷”。第1位记者说:“今天的海水很冷,特别冷。”;第2位记者说:“今天的海水很冷,水温只有16度。”;第3位记者说:“今天的海水很冷,冷得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水。”;第4位记者说:“今天的海水很冷,我们的随行记者跟着张健一起下水,没到两分钟就上了岸,冻得上牙打下牙。”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4种说法各自的效果。第1种说法语言很笼统,听众感受不明确。第2种说法具体一些,有了一个数字说明,但这个事实听众不熟悉,16度的水到底有多凉,不容易感受。第3种说法用一个听众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听众能感觉出凉了,效果不错。而第4种说法大家普遍感到非常好。为什么?我们看,首先这是一种具体化的语言吗?是,它说了一个事实。另外,这个事实还有视觉和触觉的景象,是多媒体语言。但最重要的是,这个具体的事实有情节发展和戏剧化效果,这就构成了一个事例。所以,最好的具体化的语言就是生动有趣的事例。

其实要想把话表述清楚有两种语言。一种是比喻,比喻是用听众熟悉的一种事物去比较我们要说明的事物,运用得巧妙,语言会相当精彩。我听过一位教授解释中医治人不治病的医学理念,他是这么说的:一段木头潮湿了就会长出蘑菇,如果把木头看成人,蘑菇看成病,这就好像人生了病。如果想让木头上没有蘑菇,西医的方法是摘蘑菇,但只要木头还是潮湿的,摘了蘑菇,木头还会不断地长出新蘑菇。而中医治人不治病的理念就是不去考虑摘蘑菇,而是去治木头,只要把木头弄干燥了,就算上面还有蘑菇菌,也长不出蘑菇。也就是说人的状态对了,就算有病毒细菌,也会受到抑制,人是不会生病的。这是我听过的关于解释中医理念的最生动的比喻,从中可以看出比喻的妙处。一般来讲,运用比喻必须多观察生活,体会不同事物和现象之间相同的感受,这样才能说出恰到好处的比喻。

而另一种把话讲清楚的语言是举例子,这是我们这一章所说的语言具体的重要方法。北京有一位健康保健专家,由于很会讲话,尤其很会举例子,他的讲座受到了空前的推崇,引起了一股全民关注健康保健的热潮。《北京晚报》甚至为此专门开辟了新栏目“健康快车”各大机关、单位、学校邀请他去讲课,他的讲话稿被很多邀请他讲过课的单位录成文字,做成小册子,被赠送给亲友、客户。他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养生保健热潮的一股重要推动力量,这位专家的名字叫洪昭光。

我就是被一个事例所吸引,而接触到洪昭光教授传播的健康理念的。我当时在朋友家看到一篇录音稿,这篇稿子缺了前面两页,没有前言,正好写了一个事例。说一个人冬天花6块钱买了100斤大白菜,放在楼下,第二天下雪,他就往家里搬菜。他们家住5楼,一开始他一次搬2颗,后来发现太慢就一次搬4颗,结果两趟下来,喘不上气,并开始咳血,心脏绞痛。赶紧打120,叫来救护车送到医院,为了急救,打了两针进口药花了6万块钱,总算把命救过来了,还好没留下什么后遗症。想想为了抢救6块钱的大白菜竟然花了6万块。这个人如果有健康保健的知识,知道自己心脏有病,不能用大力气,就不会那么吃力地干活,哪怕花钱请别人给他搬,也不用花那样多的救命钱。

我被这个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了,往下看,事例一个又一个。当晚,我禁不住把这篇2万多字的稿子一口气看完了。后来,我找来前两页的内容,想完整地看一看,结果发现,前两页是理论性内容,没有事例。我就想,当时要是资料全,前面的内容还不一定能吸引我。后来,我把这篇讲话稿的结构作了小调整,把这个故事放在了讲稿的最前面,再做出来转送给朋友看。

这就是事例在讲话中的作用。一个会传播的人,决不能小视它的作用。我的书籍和讲课中穿插了大量的事例。一次我为广州分校上“和谐销售”课,分校有位老师很有心,一边听课一边数我在这门课里所用的事例,结果一天6个小时数下来,她告诉我课中用了二百多个事例,我自己都从来没有计算过,听到也有点儿惊讶,因为算下来平均一分多钟里就包括一个事例,因此这门课85%的时间都是在讲例子,我想这也是学员爱听我讲课的原因之一。

我这种讲课和讲话的习惯,也是在明白了语言具体这个原则后培养出来的,这一点,我深受卡耐基先生思想的影响。关于语言具体,他作了很多重要的论述,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在表达上,最重要的不是观念的陈述,而是要找到能解释观念的生动的描述。”就是要找到生动的事例。

语言具体的运用

大家可能会问,我平时要作的是工作讲话,不是讲课或演讲,语言也需要具体吗?当然要。我们看看国家领导人在讲话方面是怎么体现语言具体的原则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在谈到过去5年的成就时,胡锦涛总书记用“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进展良好”……最后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等多个方面来说明成就,非常具体,让与会代表真正感受到过去5年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十七大报告中我们能看到具体化原则的运用。

我国嫦娥卫星发回第一张月球图片后,温家宝总理到航天城为第一幅月球照片揭幕,然后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就巧妙运用了事例,他说:“探月工程寄托着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热切期盼,有位老华侨深情地说,‘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温总理这句话一说完,全场掌声雷动,事例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还有一次,温家宝总理到日本访问,在日本国会的讲话用了七八个具体事例。结束演讲的时候他说:“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有一座石灯笼,是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亲自送来、亲自点燃的。这盏灯与日本唐招提寺的另一盏是一对。这对灯火至今仍在燃烧,长明不灭,遥相辉映,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光明前景。”在这个精彩的结尾中,事例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不得不佩服我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口才。

所以,语言具体是我们在口语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一次我在加拿大讲当众讲话的六大原则,课后加拿大道明信托银行的一位经理很激动:“黄校长,我对语言具体这一原则非常认同,你说得太好了,我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了。每次我在单位里有什么好创意,我一讲,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好,领导也觉得没什么好,可我思来想去认为这真是特别好的创意,他们怎么都不认可呢?我现在才明白,我说得太笼统了,不具体,我说的他们不明白,怎么会认可我的意见?我以后要改正这种讲话习惯。”

这可能是很多人都需要培养的习惯——把笼统变具体,把抽象变明确。这样你的讲话可能就像洪昭光教授那样受欢迎,就像领导人那样显出高水平了。

本节要点

当众讲话六大原则二:语言具体

一、事实

“用事实说话”是对语言具体的基本要求。

二、景象

事实可以用“多媒体语言”来表达,产生景象般的效果。

三、事例

最好的具体化语言就是事例。卡耐基先生说:“在表达上,最重要的不是观念的陈述,而是要找到能解释观念的生动的描述。”就是要找到生动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