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箍形器的外形特征
《中国玉器全集》对这4件箍形器的外形描述比较一致,都表述出了外壁呈凹弧面状特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马鞍形”。对于为什么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把箍形器的筒形外壁一律磨制成马鞍形,由于没有箍形器的出土位置报告提供参考,所以不便盲人摸象一样地随便猜闷儿。我在阅读上海远东出版社与香港商务印书馆联合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大系·吴越文化》一书中,发现了一幅1982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寺墩出土3号墓的发掘现场图片,上面恰好有箍形器的出土位置(图2),现转摘于此以供阅读参考。
图2 良渚文化 江苏武进寺墩M3现场及局部(郭群摄影)
图2所记录的,是1982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寺墩3号墓发掘现场,在一片随葬的玉琮、玉璧之中,有一只箍形器(见图2局部图)被夹在玉璧和玉琮之间,这件箍形器大概与图1是同一件器物。发掘现场玉器的摆放凌乱无序,很难说清这一大组玉器的作用究竟是殉葬,还是铺设在墓主人的身下。但是至少可以证明一点,这件玉箍形器从位置看,既不像是发箍——因为它的位置不在头骨附近;也不像是镯类器——还是因为它的位置附近没有手臂骨骼,也不在边缘位置。那么箍形器的用途是什么,还要等待今后的考古发掘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