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门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2 世界富豪们为何多涉足艺术品收藏

在人们的印象中,富豪们赚取大量财富之后肯定会投资豪宅、庄园、名车、游艇、私人海岛、股票和基金等,或者到世界各地进行探险性质的旅行。其实,人们往往忽视他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爱好,那就是文物艺术品收藏。从世界各国披露的诸多超级富豪来看,他们中许多人都不是出生于艺术品收藏世家,甚至父辈或自己创业的时候也没有接触过文物艺术品,从家族继承得到藏品的一些富豪所占比例寥寥无几。“福布斯”2012年亿万富翁排行榜前1226位富翁中有840位是白手起家的,这些富豪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直接或者间接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在仔细研究这个群体后发现,很多人与文物艺术品结缘都是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发自内心真正痴迷文物艺术品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

人们会问: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一掷千金地涌向这个领域呢?首先,艺术品收藏是一张高雅的身份名片,它能赋予所有者一种“吹嘘的资本”,而这个资本是拉近和进入富翁名利场的最佳入场券;其次,艺术品收藏是一种安全性投资,从20世纪开始,尽管艺术品行情起起落落,却是一种可靠的且唯一的投资项目,也就是说人们没有理由去预测艺术品价值会衰退。但在其他投资领域,投资吸引力越来越低——债券收益率达到最低水平,股市的动荡不安和不可预测性,加上房地产投资面临越来越高额的产税压力和低增长,就长期而言,文物艺术品仍能居于可靠投资渠道的选择之一;其三,“高处不胜寒”,富翁们的心灵大多是很孤独的,在戒备心理和时间关系的驱使下,敞开心扉与人交往已经变得非常有限,承载文化和艺术内涵的文物艺术品则成为可以对话和内心交流的载体。基于这些因素,当一个人的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时,收藏文物艺术品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收藏文物艺术品与一些富豪的财富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根据大多数富翁反映,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幸福感越来越低。西方研究幸福指数的一些专业调查显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财富增长其实对于这些人的幸福感的影响效用则越来越低。拥有中等财富的人群,反倒可能是幸福感最强的。专门从事跨国跨文化比较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一些富裕国家中,人们对待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并且具有幸福感的人群比例普遍很高,如瑞士和其他一些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但当经济指标超越一定限度,财富和幸福感的正比例关系便消失了。从对多国的比较研究发现,人均产值8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中,财富和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而且从时间上讲,经济的发展和相应收入的增加,并不会使相应的幸福感提升。对中国富豪阶层调查显示:在财富积累到亿元之内的时候,感觉很有幸福感。但财富达到亿元以上之后,幸福感逐渐消退,担忧反而不断增加,尤其财富积累到5亿元之后,幸福感彻底消失殆尽,大脑无法安静和安然,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时刻伴随左右。许多人挖空心思把财富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国家。这是值得人们深度思考的一种社会现象。

笔者分享生活中的一个例证。2011年嘉德秋拍艺术品预展现场偶然遇到一位开发有色金属的老总,因临近闭馆时间,经过简单交流并交换名片之后,便各自离开。在后来的多次交往中,我们逐渐成为旅行考察和收藏交流的朋友。他的资产情况笔者并不知晓,但马场、度假别墅、豪车、游艇等“奢侈品”一应俱全,在谈及幸福感时,他就是上述这种状态,在谈及国内富豪圈子时他也很少评论。可以想象,在暴发户数量激增的今天,还谈不上有什么内涵的圈子。

相比其他国家的富豪而言,中国富豪们的这种焦虑情景,与他们在积累财富过程的自身原因有关,也与社会特殊生存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财富幸福指数现象”存在于任何国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各个阶段的需求和幸福感升降的解读。鉴于此,很多富翁们开始注重自己的内心,开始追求高层次的娱乐或爱好来抵抗这种固有的“富豪病”。

也许上帝是公平的,对于没有财富的人,追求巨额财富是幸福的,但当拥有了财富却是很纠结和失落的。这些人对极致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有些追求在常人看来甚至很离谱。比如2005年曾创下单人单机67小时不间断环球飞行的美国亿万富翁、著名冒险家史蒂夫·福塞特,于2006年再次挑战世界航空飞行纪录。2006年2月7日,他开始单人、不间断、不加油的80小时环球之旅。由于飞机大部分的负荷用于装载燃油,能带的食物不多,他选择了含高蛋白的流体食物——奶昔等食品。80个小时中,他每次打盹的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飞机上没有洗手间,方便只能靠“尿瓶”和塑料袋。史蒂夫·福塞特的这种挑战,有人说是财富背后的空虚,有人说是追求新目标的自我挑战,还有人说这是一种减压的生活方式。从收藏的角度来说,笔者以为这也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精神收藏”行为。

史蒂夫·福塞特对速度也极度迷恋。在他位于美国加州南部的海滨大厦里停放了两辆豪车:法拉利465GT(值20.5万美元)和阿斯顿·马丁“征服者”(价值23.4万美元)。这两款豪车时速能达到300千米。同时,史蒂夫·福塞特还购买了一架速度最快的私人喷气式飞机CitationX(价值1700万美元)做短途游览。尽管他实现了最快的速度,依旧觉得还不够冒险刺激,于是先后订制了价值50万美元的热气球和驾驶价值550万美元的超速双体帆船,可谓海陆空的速度梦想都实现了。正如他所说,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表现自我和突出个性,也不失为一种生活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之中,他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美国富豪蒂托与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乘坐“联盟号”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人类首位太空旅客。当时俄罗斯发展太空项目的资金欠缺,于是推出“太空旅行计划”来筹集资金。蒂托是个有钱的玩家,喜欢追求极致的刺激,他得知这一计划,双方一拍即合。蒂托支付2000万美元,潇洒走一回,终于在2001年4月28日实现了太空梦想。他说,自己只是为其他的太空玩家铺路,一个全新的产业就要诞生:有钱而又追求刺激的富翁可以飞向太空游玩。

追求刺激不仅仅只是欧美富豪们的专利,阿拉伯王室成员委托美国一家潜艇公司在迪拜用了15个月时间为其建造了几艘小型私人潜艇,造价在100万~600万美元之间,可潜入水底305米处,足以探索澳大利亚大堡礁或加勒比海失事船只的残骸。这家公司还设计了价值7800万美元的豪华潜艇,潜艇的主人可以躺在皮沙发上喝着鸡尾酒潜入同样深度的水底世界。

在国内,房地产富豪王石曾经攀登国内外许多雪山高峰,一度看似业余却胜过专业。最近几年经历婚变、英国剑桥游学等,好像逐渐低调起来,但谁也无法预料他又会玩出什么新的花样来。

这些富豪们的梦想与实践是奇妙的,许多人会说“有钱就是任性”,但从深层次来讲,有钱去实现自己原来实现不了的梦想,也是难能可贵的。为什么非要期望他们干出人类所谓伟大的梦想或爱好的事呢?虽然他(她)们的财富积累有幸运或原始积累的一面,多数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喜欢什么业余爱好,纯粹是自己的自由。相比上面这些追求刺激和速度的富翁来讲,这些项目都太冒险,大多数富翁们除了高尔夫、马场、常规旅行之外,文物艺术品收藏则是首要选择。

下面我要介绍一些是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活动的富豪。艺术品收藏对于富豪而言也分层次和类别,一类是自身爱好行为;一类是纯粹的投资行为。从艺术品的本质来讲,其风险性毋庸置疑,在保证真品的前提下,必须是有价值、有品级的艺术品。

2010年,俄罗斯商人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在自己的“日蚀号”游艇上花费近10亿美元,其奢华程度令人咂舌。而且他还拥有另外4艘与此类似的“漂浮宫殿”。根据“福布斯”的统计,印度商人穆克什·安巴尼的身价高达235亿美元。他对豪宅非常倾心,在孟买拥有一栋27层的家,其价值超过10亿美元。同时这两位超级富翁也不同程度地涉及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如2008年纽约佳士德春季拍卖会上,卢西安·弗洛伊德的《沉睡的救济金管理人》(1995)以最高价卖出,而神秘的买家就是俄罗斯亿万富翁罗曼·阿布拉莫维奇。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TEFAF),是世界顶级的艺术品与古董展览盛会,也是最吸引世界各国富翁们的地方。每年世界各地久负盛名的画廊和古董商云集荷兰南部的这座古城,超过7万参观者也从荷兰本土和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只为一睹每年只开放10天的特殊“博物馆”展出的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大师级作品以及各类古董。与普通博物馆不同的是,这里展出的任何一件藏品均可出售。这期间马斯特里赫特的亚琛机场随之热闹起来,多达171架私人飞机降落。单是专程前来参加3月11日VIP预展的私人飞机就多达82架,场面相当壮观。

毫无疑问,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为世界各地的富翁们每年前来报到和交流提供了一个高端的聚会场所。在这些参展商品当中,展出的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品也有许多。比如执行委员会主席英国人本·简森本身就是一位东方古董商,他的展厅“本·简森东方艺术馆展”卖唐代仕女俑、魏晋佛雕、明清青花瓷瓶等。据说他在当天的预展中就卖出了超过30件藏品。而在另一家专门经营中国古董的利特顿·轩尼斯亚洲艺术公司展厅中,有不少中国的高品级古董。此外,还有以收藏东方古董艺术品著名的“玫茵堂”家族,以收藏经营东方古董艺术品著称、中国收藏界最为人熟知的犹太古董经营家族埃斯藤拉齐也都参与其中。近些年来,前往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的中国富豪也在逐渐增多。

2012年6月26日,美国的老牌艺术杂志《ARTNEWS》在夏季刊第22次发布榜单——2012年度全球最活跃的200位收藏家最新榜单。当年创新纪录的有22位新藏家进入该榜单。2012年入榜前十位的收藏家分别是(2012年下半年至201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进入低迷期,故选择2012年世界级收藏家排名具有典型意义):

 

1.赫莲娜和伯纳德·阿诺特夫妇,奢侈品LVMH集团CEO;

2.黛布拉·布莱克和莱昂·布莱克夫妇,美国纽约银行业投资人;

3.埃里·布罗德夫妇,金融和房地产投资人;

4.陈泰铭,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简称KKR)和台湾国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巨)创始人;

5.亚历山大·科恩和斯蒂文·A·科恩夫妇,美国对冲基金经理人;

6.杰·卡罗和罗纳德·劳德夫妇,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大老板;

7.德米特里·马夫罗马蒂斯,法国塞夫勒陶瓷老板;

8.菲利浦·尼阿乔斯,希腊船王的儿子,收藏的艺术品总价至少20亿美元,其中包括文森特·梵高的《割耳朵后的自画像》和巴勃罗·毕加索的自画像《我,毕加索》、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的《自画像》和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

9.弗朗克斯·皮诺特,法国奢侈品巨富资产超过70亿美元,位列法国富豪榜第五;

10.谢耶卡·阿拉·马亚萨·宾特·哈马德·宾·哈里发·阿尔塔尼,卡塔尔王室埃米尔之女。

 

从收藏类型上来看,当代艺术品的收藏仍然是收藏家们的最大主题,2013年的榜单中有84%的收藏家收藏当代艺术品;37%的收藏家收藏现代艺术品;14%的收藏家收藏战后艺术品或者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品,多于去年的10%;8%的收藏家对印象派或后印象派艺术品感兴趣;8%的收藏家对古典大师的绘画作品情有独钟;6%的收藏家对其他艺术品感兴趣,如家具、陶瓷、纺织品等;另外5%的收藏家喜欢原始艺术品。从收藏品的产出地域来看,11%的收藏家收集美国艺术品;6%的收藏家收藏亚洲艺术品(其中包括中国的青铜器、明式家具、古陶瓷等);6%的收藏家收藏奥地利或德国艺术品;另外还有4%的收藏家收藏拉美艺术品。从收藏家的国籍或长期居住地来看,美国有97位收藏家,这一比例比去年下降了7%,其中纽约的收藏家36位,迈阿密的收藏家有7位,洛杉矶的收藏家有6位,旧金山的收藏家有5位,达拉斯、沃斯堡的收藏家各4位;德国有21位收藏家,数量比去年增加了近40%,此次新进入榜单的收藏家中有约30%来自德国,柏林藏家4位;瑞士有14位收藏家,包括乌里·希克;英国和法国各有10位收藏家,其中包括萨奇在内的9位收藏家来自伦敦,8位收藏家来自巴黎;比利时的收藏家有5位,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尤伦斯夫妇。

2013年亚洲区入选的收藏家也有10位。他们是目前定居香港的瑞士籍收藏家博格夫妇;再度入选的香港地产大亨刘銮雄,他主要收藏现当代艺术品,尤其对于安迪·沃霍的作品极其热衷;日本教育出版公司倍乐生公司的董事长福武总一郎,他主要收藏印象派和当代艺术品;日本广岛的制造业大亨佐藤巽,他主要收藏当代艺术品、古代丝织品和远古艺术品;日本优衣库总裁柳井正,中国民众对此人并不熟悉,2015年“北京优衣库艳照门”事件后声名大噪;韩国阿拉里奥画廊总监金昌一,他在韩国拥有高速汽车站、百货公司、多功能电影院等庞大经济实业,以收藏英国、德国当代艺术品为主;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中国台湾国巨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陈泰铭;台湾IT龙头企业之一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崇仁,他收藏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和法国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品,是这份榜单中的常客;印尼收藏家余德耀,此人在中国拥有产业,并在上海拥有一座颇具规模的美术馆;中国国内王薇和刘益谦夫妇以股票期货暴富,在上海创办龙美术馆,收藏颇具实力,这是内地藏家首次入选该榜单,2014~2015年,刘益谦对艺术品投入更是大手笔,尽管一些藏品引起社会上的争议,但毫不影响他们对艺术品收藏的热情。

根据美国《ARTNEWS》艺术杂志分析,从榜单中收藏家所从事的行业来看,从事金融、投资相关行业的人有61位之多;房地产业有31位,30%的新收藏家也来源于此行业;有21位收藏家的部分资产或藏品来自产业或家族继承,这些收藏家中现在已经有约40%的人已经建立了私人博物馆。从收藏家的整体变化可以看到,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收藏家地区分布更加的多元化,版图已经逐步扩展至全球,而私人艺术博物馆的建立成为了一种趋势。

撰写《财阀政治:2012年全球新富的崛起与其他人的跌落》的克里斯蒂娅·弗里兰,对全球新出现的超级富翁进行了一次很有趣的分析。她将如今那些难以置信的财富看作是两次转换的结果:西方的科技革命与全球化,再加上在大部分其他国家中如工业革命一般的增长爆发,它们导致了两个艺术品“繁荣昌盛时代”的会聚。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潮,在21世纪还可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这次科技革命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广泛领域,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全球化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各种信息能够迅速在全世界传播。这两次前所未有的革命,促使世界各地大量富翁产生。这些富翁也最终成为文物艺术品收藏的主力军。

另外,女性富豪从事艺术品和古董收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说到女性富豪收藏家,笔者不得不提及已故的两位美女收藏家:美国富豪多丽丝·杜克和阿根廷富豪拉克鲁兹。

多丽丝·杜克是一位年轻时漂亮老年时优雅的女性富豪,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之一”。其生性喜爱冒险和旅游,并对东方文化十分着迷,她曾常年在东南亚国家旅行,购买和收集各类古董和玉石,中国的文玩藏品也是其收藏目标。2009年8月,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曾举办一场“多丽丝·杜克收藏品专场拍卖会”,广大收藏家有幸首次近距离地观摩到这位美国富豪的中国藏品。在这些藏品中,包括明代三彩琉璃釉高浮雕龙穿牡丹纹炉(成交价62720元)、清代苹果绿釉小荸荠瓶(成交价22400元)、清代胭脂红釉鱼形花插(成交价15680元)、清乾隆时期天蓝釉青花釉里红堆白双辅首耳方壶(成交价15680元)和19世纪至20世纪铜胎珐琅镂空龙凤纹香薰(成交价109760元)等共计11件收藏精品。特别是清乾隆时期天蓝釉青花釉里红堆白双辅首耳方壶,被多丽丝改造成一盏台灯,这种改造虽然会降低藏品的原有价值,却是一种创意,体现出多丽丝的收藏活动与生活之间的直接感受。

2012年2月18日在阿根廷去世的阿根廷富豪女性收藏家拉克鲁兹,享年90岁。1976年,她接管阿根廷水泥大王佛特贝特的庞大财产之后,作为一名极富头脑的商业女性,投资建立了几家银行、一份报纸、一家广播公司以及一段长1800英里的铁路。此外,拉克鲁兹的身份还在不同行业之间自由转换。她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投资人,业界公认其拥有价值连城的艺术收藏品。1980年,拉克鲁兹花费640万美元购得英国艺术家特纳的油画《朱丽叶和她的保姆》,创下当时拍卖的最高纪录。2008年10月,拉克鲁兹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创建了一座由拉斐尔·维诺里设计的佛特贝特博物馆,以陈列其庞大而又令人艳羡的藏品,包括一幅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用玛丽莲·梦露版画风格为其创制的肖像。2002年,拉克鲁兹出售了自己收藏的一部分画作,包括在纽约苏富比以1650万美元高价拍出的艺术家埃德加·德加1879年创作的粉彩画《逛卢浮宫的玛丽·卡萨特》,一度引起收藏界的关注与热议。

中国富翁的产生,得益于30多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相比欧美“富豪收藏生涯”晚了近一个世纪。中国富翁发迹主要得益于全球化。但许多早期富翁多数靠着透支本国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其他手段获得财富积累,90年代晚期成长起来的富翁,一部分依靠房地产开发和矿产开发;一部分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外贸出口等。也就是说,中国富翁的文化层次和心里素质与西方相比,远远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富豪们较少参与文物艺术品领域的重要原因。即使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出现在国内外大拍场,但多以观摩和学习为主,真正“下手试水”的多以赌博的心理参与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很多人并没有制定长远的艺术品收藏和投资计划,更没有真正研究调查和钻研文物艺术品的本质所在。只有极其少数的人从专业角度从事单项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和研究。

中国内地的富豪收藏群体很特殊,没有明显的活动圈子,没有共同的高端鉴赏会所,也没有高端如香港富豪组建的“敏求精舍”那样的共同机构,更没有依靠艺术品经纪人的习惯。他们单独行动,有点自玩自乐的性质,一直保持很低调的状况。即便有一些相对比较高调的富豪收藏家参与国内外很多拍卖,或者建立私人会所和艺术馆,但从他们收藏的规模和品级来看,与欧美富豪收藏家们相比,还有很远的路需要去走。

笔者非常明白,中国内地富豪们不愿抛头露面,也有自己的苦衷,不言而喻,这也是制约中国富豪积极参与高品质收藏的瓶颈。客观来讲,每个国家必然有一定数量的富豪存在,这些富豪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也是对本国国家财富另一种意义上的保持。对于他们,大家要尽可能地包容和理解: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富翁自由存在的空间,这些富翁的财富必然转移到其他地方,会打击和削弱他们继续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这对国家建设和民众就业来说有着巨大的损失。当然,富翁们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首先要特别务实,尤其在制定收藏目标、真赝鉴别、把握艺术品品级方面必须依靠实战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我们知道中国一些富豪企业家盲目地收藏,总被一些伪专家和不具备专业的经纪人忽悠,建设了很多个山寨博物馆。目前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的富豪收藏家们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同时,需要大家共同完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并推动其成熟。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各个领域非常专业的收藏行家和实战收藏家,以及实战研究者指导。也就是说一定要寻找真正懂某个门类的专业人士,而不是一些伪专家和草台忽悠收藏机构(一些民间实战收藏群体正逐渐走向专业化,否则一些外国大拍机构人员就不会融入交流鉴赏经验了)。从收藏本国文物艺术品做起,逐渐扩展到收藏国外艺术品,然后慢慢地融入国际收藏群体当中。我想,随着国家的政经体制改革和各项制度的完善,中国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富豪收藏家走上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