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门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文物和古玩艺术品的收藏

无论是资深收藏家还是普通涉足收藏领域的爱好者,首先都是从具备收藏兴趣开始的,无论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还是对古代艺术品的喜爱,又或是对这些古物具备经济价值的吸引。感兴趣才谈收藏,不感兴趣就谈不上收藏。收藏是个特殊行业,之所以被古人定为各行之首,是有理由的。因为参与这个行业的人各行各业都有,而且多是精英阶层。从古代来讲,上至皇帝宰相,中至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志士,下至平民百姓,大多喜好收藏。多数情况下,收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成为各个阶层拉近距离的独特平台和渠道。往往有些珍稀藏品,只要皇帝喜欢,即便持有人是平头百姓,也可以一步登天,成为皇帝的座上宾。王羲之的书法《兰亭集序》曾经许多人梦寐以求,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羲之将《兰亭集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智永由于特殊原因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保存。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的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集序》的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集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集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集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也使得辨才和尚得到李世民的巨额补偿和封号,并重金扩建破败的永欣寺,使之位列大唐名寺之中。可见收藏是一个多么令人迷恋的行业。

正因为古玩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历代文人都乐此不疲地加入其中。现在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文化知识的增加和媒体的大力渲染,民众喜好古玩如同炒股票,好像不与古玩沾边就不能与时代沾边一样。这种背景之下,涌进很多对文物艺术品不甚了解的庞大群体。僧多粥少,忽视了古代真品的稀少,忽视了务实收藏真品的残酷性和偶然性。一味地被媒体和拍卖公司大力渲染的“收藏就是投资,投资就能发财”的误导。致使很多人盲目收藏,畸形收藏。最可悲的是那些专门收藏疑似国宝的“国宝帮”群体,不但让一些政府高官参与其中,还让国家专业研究机构的文物专家们也甘愿为其“擦屁股”和“捧臭脚”,败坏了国家机构声誉,败坏了国家的威信。

中国古玩收藏领域的糜烂现状,与国家的文物相关制度不健全、有名无实的伪专家、不知道真相的无知媒体、大行其道的“黑拍”公司和有名无实的胡乱鉴定的专家有直接关系。其中挂着国家权威名头伪专家和靠电视出名的伪专家是导致乱象的罪魁祸首。当然,与很多无知的民众贸然进入这个行业,也有很大关系。文物和古玩艺术品收藏,本是非常严谨的专业行业,并不是谁都适合参与,即便是参与,也必须在诚心诚意喜欢、尊重古代文化艺术、务实学习、长期经验积累、刻苦钻研鉴赏技能、量力而为等基础上才能谈收藏。盲目地跟风收藏,不但害人害己,不小心还会成为社会谈论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