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数字化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

关键词:色彩控制 色彩管理系统

色彩是印刷品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印刷企业整个生产管理中,色彩管理处于中心地位。色彩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在整个印刷流程中,所有输入、输出设备所呈现的图像色彩效果与最终印刷效果一致,我们称之为全程色彩管理。

全程色彩管理所包括的内容如图1-1-1所示。

图1-1-1

色彩管理的前提:

1.印刷过程必须采用数字化的工作流程,颜色的测量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没有对颜色做数字的定量描述,就不能实现对颜色的定量控制。

2.各种输入、显示、输出设备必须采用开放式结构的设备。色彩管理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各个设备之间不是进行直接的颜色转换,而是将各个设备的颜色统一转换到一个与设备无关的参考颜色空间,用这个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颜色的描述。这样大大地简化了色彩管理的方法,而且也有利于色彩管理方法的标准化。

3.色彩管理必须在各种设备都处于稳定状态,尤其是印刷机做到可控,并追求稳定。

色彩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印刷色彩学:印刷色彩学是研究彩色印刷过程中颜色传递规律的科学,印刷色彩学的核心是印刷复制过程的颜色计算、测量和评价方法,其核心之一是色度学理论,色度学是颜色计算、表示、测量的理论基础,是颜色的数字化表示方法。在生产中一般要使用CIELAB表示色彩。

全程色彩管理可分为三个类型:即输入设备的色彩管理,如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的色彩管理;显示设备即显示器的色彩管理;输出设备的色彩管理,如数字打样和数字印刷的色彩管理。

组成色彩管理系统的三要素即色彩管理的三个必要条件。

1.设备颜色特性文件连接空间(Profile Connection Space,简称PCS),在PCS中确定各设备颜色值之间的对应关系,PCS空间采用CIEXYZ或CIELAB的颜色表示值。

2.设备特性文件(Profile), Profile记录了设备的颜色特性,是设备间进行颜色转换的根据。

3.颜色管理转换模块(Color Management Module,简称CMM),此模块是将设备的颜色值转换为PCS空间的XYZ或LAB颜色值,再将PCS颜色值转换为对应设备的颜色值。

色彩管理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简称3C。

1.设备校准(Calibration):校准是指对印刷生产流程中的各设备进行初始化校正,规范化工艺参数,使其工作在稳定的状态。

2.特性化(Characterization):特性化是指在对设备进行校准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软硬件工具测量色彩数据并生成设备的色彩特性文件,记录设备的色域特征,一般色彩特性文件有三种,即输入设备、显示设备和输出设备的特性文件。

3.色彩转换(Conversion):利用色彩管理模块通过设备无关颜色空间(L*a*b*)进行设备相关颜色空间(CMYK、RGB等)的转换,实现从印前到印刷整个过程颜色输出的一致性。

以上所说的特性文件一般指ICC特性文件,ICC就是英语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国际色彩协会)的简称,当时成立时主要会员有Adobe、爱克发、苹果、柯达、微软等公司,目前会员已经有70多个,全球几乎所有数字设备生产商都是其成员。该组织建立了色彩描述文件的标准格式,称为ICC标准格式,用这种格式描述设备的色彩特性形成的文件就叫作ICC特性文件,它能跨平台、跨系统地应用在不同的成员公司的设备及软件系统中。

总之,色彩管理系统,就是针对ICC标准形成的一套通用系统,当色彩在扫描仪、数字相机、显示器、数字打样机、数字印刷机之间转换时,可以通过一个中间的叫PCS颜色空间进行,用PCS作为从一个设备颜色空间向另一个设备空间转换的桥梁,修正各机器在描述相同的颜色时的差异,减少色彩转换时可能产生的色差。转换示意如图1-1-2所示。

图1-1-2

色彩管理从开始推广到今天,已被大多数印刷厂所采用,国际上也推出了各种不同的标准,以衡量色彩管理的水平。许多工厂不仅采购了用于色彩管理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还成立了相应的技术部门进行这项工作,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有些单位以生产任务重为借口,忽略色彩管理,这样不利于印刷质量的提高,长久下去会影响生产。

印刷色彩管理是持续的过程,色彩管理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是随着印刷条件的变化,在对印刷生产进行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颜色传递与控制,这是印刷管理的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