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女装立体裁剪 基础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立体裁剪造型基本要素

一、结构平衡

判断、鉴定立体裁剪技术水平高低的第一准则是结构平衡。立体裁剪所使用的白坯布排除了色彩的干扰,便于布丝与结构的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

(1)结构平衡表现为:样衣表面受力均衡,布丝纹理走向与造型浑然一体;面与面之间转折分明,立体感强;结构线缝平直自然[图1-8(a)]。

(2)结构不平衡表现为:布样经、纬向受力不均,引起有关部位绷紧、牵吊、起斜皱、拧涟形;结构线缝扭偏[图1-8(b)],门襟豁裂、搅盖,从而引起着装的机能性障碍以及视觉的不平衡、不“体面”感。

结构不平衡的起因很多,如材料结构未处理好,省、褶、结构线捏缝不当,大头针别法有偏差。另外,关键部位数根纱线的偏差也可能会引起结构不平衡。在空间造型中,松量不足和面与面之间的转折不顺畅更是结构不平衡的罪魁祸首。

二、造型空间量——松量的构成

服饰造型空间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服装的存在空间,服装对空间的占有形态、廓型(图1-9);二是服装内部空间、人体体积形态与服装内部空间形态之差,服装内部与人体之间的空隙,也被称为空间量、松量(图1-10)。

图1-8

图1-10

图1-9

(一)造型松量的构成

如同建筑物一样,外在的雄伟壮丽是由钢筋水泥等构筑起来的内部空间来支撑,服饰造型空间和空间量的设计同样有它的内部构成元素,有在造型中自然形成的,也有为设计放出松量的(图1-11),在造型裁剪时要把握好这些元素。

(二)服装造型基础空间量构成元素

以上衣原型为例,原型胸围的放松量为8~10cm,是服装原型的基本空间量,属于“贴体型”松量。在立体造型中这空间量并非是一次性加放,而是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平衡布样结构的空间量与适应人体机能所需的空间量,下面分别展开讨论。

图1-11

1.布样结构平衡与人体凸点、凸面转折所需空间

人体上半身的外包围样如图1-12所示。人体与布样之间的空间由人体体表的凸点、凸面来支撑,腰部以上的凸点有胸高点(BP)、肩胛骨凸点(M)、锁骨凸点、腋窝前后点等。胸高点、肩胛骨凸点处于上半身人体起伏面上,需要收省才能平服,这是众所周知的。此处强调的是还要给凸点以包装空间,否则会因布样贴紧而被凸点顶出难看的皱纹或牵引其他部位出现皱纹或短缺。其余凸点在人台上并不明显(如锁骨),有了人体概念,我们自然会留意。此外,布样由正向侧包转时自然出现转折面,这样就增加了布样的围度。人体凸面是因骨骼肌肉隆起、脂肪堆积而形成,与凸点同样的道理,在凸面处也要放出空间量。如因为背部斜方肌的隆起,后横开领要留放松量人体上半身的凸点与凹面放松量如图1-13所示。

2.包装体形转折面的空间量

处于体形正、侧转折面的空间量是在造型中自然形成的。在立体裁剪原型时,将人体概括成前、后、两侧四个面,将布样环绕人体,由正面向侧面转折,转折上端起始于腋窝前、后以上的胸大肌、三角肌,下部顺着体形向内收缩,在正面、侧面交界处形成自然的转折空间(图1-14),使布样外部产生正侧分明的立体感,布样内部则与人体产生空间。前身胸腰落差小,这一空间量就小;在后背转折处,由于肩胛骨、斜方肌、三角肌的交汇使背部隆起,则引起较大的胸腰落差。要摆平布样结构,必然在转折面形成较大的空间(图1-15)。如果为了贴体而人为地缩小空间,则会破坏结构的平衡,只能在形成转折后,再采用收省、开片的方式去除一些松量。

图1-12

图1-13

图1-14

图1-15

3.皮肤伸长、滑移等人体机能需要空间

该空间量是以静体位为基础,加上适当的机能性放松量。

人体的运动由关节产生,关节运动时皮肤伸长,衣服紧贴皮肤,产生牵引感、压迫感。服装在手臂根部与大腿根部最容易产生牵制,因此这两部位结构设计也最为复杂。

手臂朝上伸举,腋下皮肤伸长,因此有衣袖的袖窿要设在腋窝以下至少1cm,给臂根留出运动的空间。手臂朝前运动,人体胸部皮肤缩紧,臂根部皮肤滑移,引起背部对抗性扩张。为此,立裁时原型窿门应放松量1cm左右,以适应腋部皮肤滑移。至于背部,在塑造背侧转折面形成的自然空间(2.5~3cm)正好能适应背部扩张。上半身运动结构起自腰部,为适应皮肤滑移和伸长,腰部也需要放松量1~1.5cm(图1-16)。

除以上所述,人体还需要衣服内气候、呼吸系统等空间量,但这些不需要另放,前面所述的放松量已够用。

原型,即是将造型操作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服装制图形状,原型空间量与省道的形成如图1-17所示。

图1-16

图1-17

图1-19

图1-18

(三)材料、季节需要的内部空间

立裁操作时人台上只有一层白坯布,实际着装情况要复杂得多,有些内部空间无法显示,如在前门襟处,上下装交接处都有多层材料重叠,比较而言,秋冬装的材料要厚于夏装,这厚度挤压内部空间[图1-18(a)],要将前中线外移,加大围度,来满足空间量的需要。人体背部纵向起伏较大,厚度大的材料,尤其是加贴边极易造成背中短吊,对此都要做出预算、预留[图1-18(b)]。立裁春秋、冬装时,要换大半号、一号的人台操作,或加大放松量,以作容纳内衣的空间。

在操作时,尤其是在贴体型上衣裁剪时,以上所述空间量很容易被忽略,造成成衣后出现多种弊端,因此在操作中要考虑周到,要以原型的空间量为基础,针对应用型服装结构设计需要展开比较、分析、试验。

三、上衣衣身造型面的构成

习惯了平面裁剪,往往会忽略侧面的存在,把人体看作前、后两个面,或虽知道侧面但把握不准,有问题不知如何纠正。殊不知,在平面裁剪中容易被忽略的侧面、半侧面恰恰是展现造型与结构最直观的面。以侧面的结构平衡为前提,对空间量进行合理分配,是立体造型关键(图1-19)。

图1-20

以包装人台的衣片数量来区分上衣结构,可分为二面、三面、四面、五面等构成类型,三面以上统称多面构成,二面构成是多面构成的基础,是对人体作前面、后面、侧面的概括,侧面是由前后衣片转折延伸过来形成的(图1-20)。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体,由多个曲面构成,可以分成很多面来表现,立体裁剪人台的纵向基准线是将人体概括为八个面。一般情况下,多面构成造型时,要能使布样各个面的造型空间适应人体的曲面,使空间构成更趋合体,造型感觉越加精美,操作难度也随之增加。

四、服装廓型与布样放松量及工艺技巧

裁配布样应根据廓型设计要求放出相应的松量,廓型构成于造型转折之中,构成廓型的松量与结构平衡等松量在操作中是合在一起加放的。

可以说,女装构成中运用的各种工艺技巧,如衣片分割、褶裥、垂环起浪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塑造廓型服务,这些技法对廓型的形成和变化作用为:一是缩小衣服与人体之间的空间,突出体形曲线;二是扩大衣服与人体之间的空间,突出服装廓型,塑造新的造型;三是前两者的综合应用,古今中外千变万化的服装造型不外这三种情况,立体裁剪为种种空间造型提供了最直观、最机动灵活的手段。

五、立体裁剪、平面裁剪、新式斜裁

(一)立体裁剪、平面裁剪

立体裁剪、平面裁剪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因此要相互兼容,兼采所长。如普通衣袖的制板方式,还是先采用平面制图较好,然后再立体组装、调整。

平面板型常常要采用立体裁剪消除弊病,立体裁剪原理最终要回归至平面上来讨论,上升为理论再来指导立体裁剪。立体裁剪的样衣衣片要在平面上进行制图化整理,需要平面裁剪做理论指导。在要求快速造型的工业环境中,可以选择一个样板拓画在布样上,再上人台展开造型(图1-21)。在企业要讲究效率,出样要快,较常见的方法是将一个款式分成立、平两部分,难度大的用立体裁剪,其他用CAD解决。

图1-21

图1-22

(二)新式斜裁

正统的立体裁剪,作为空间造型技术,具有较高的规则要求和评判标准,本节前四个部分讲述了立体裁剪的一些基本规则要求。

斜裁,是将衣片的丝缕方向裁呈45°正斜。新式斜裁指一种新流行起来的欧式斜裁,不仅是裁片丝缕倾斜,纵向结构缝线也被转换成斜线(图1-22),造型手段是二维、三维并用,在平面上制初样,具体的创意、造型细节在人台上展开。正是这样的斜向结构及其创意手段展现了现代时装世界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吸引着人们去发现更多的时尚造型。新式斜裁作为空间造型技术与设计相结合的一大类型,被列在本书的最后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