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叔的70个断舍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 执着于空无一物,如何断舍离?

很多人都看过《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这部电影,也看过扔掉很多东西之后变成了高富帅之类的文章。

那么把家里扔空了之后,就一定能快乐吗?

不能的。

如果可以的话,那快乐、幸福、成功,就太简单了。我们找个搬家公司,把所有东西都运走,不就可以了吗?

那么有没有可能变得更成功、更幸福、更快乐呢?

当然有可能!

前提是你不仅扔掉了物品,也在扔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完善了不完美的自我,调整了自己对物品的看法。

物品不等于幸福

物品是物品,幸福是幸福,它们没有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物品越多,幸福就越多。

就好像并不是衣服越多就越时尚一样,否则最幸福的人一定是淘宝卖家或者服装厂厂长。

那么物品和快乐的关系是什么呢?在物品匮乏的时候,物品的增加能够增加幸福;当物品满足基本需要之后,物品的增加和快乐就不再有线性关系。

在脑海中想象一个画面,刚开始是上升的,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平着走了,是这么一个关系。

形象一点说,比如我公司在10楼,上电梯的时候是上升的,上升之后我就在10楼这个平面活动了。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大家觉得快乐,因为什么都没有,买一台电视、买一床席梦思、买一套西装,都是快乐的。因为正处于上升期

到了平缓期之后,再买这些东西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快感了。

可惜,上升期很短,大概30岁之前就结束了,平缓期很长,一直到老到死。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能从买买买当中走出来,明白买买买不能必然地带来幸福,从而正确地对待物品,正确地购买物品,正确地使用物品。

你扔完之后不会再买回来,不会反复,这是第一步。

知道购买的动机

世界上那么多人,为什么有的人喜欢买买买,有的人就不那么爱买呢?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是类似,先天基因加上家庭教育、社会经历,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特点。

我见过买了很多快递而不拆的,

我见过拍了照片发了朋友圈就一定不再穿这件衣服的,

我见过家徒四壁依然还想再扔扔扔的,

我见过一股脑扔完又一股脑买回的,

……

每一种购买背后都是一种人格,有的是用物品代替父母的爱,有的是童年的匮乏,有的是现实生活不顺利,通过购买来转移注意力,有的是对生活毫无掌控,通过买衣服来获得掌控感。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去解决那个根本问题,否则就是扬汤止沸。

汤烧开了,通过加点水来让它不沸腾,这是表面。根本上,是要把火关了,汤自然就平静了。

以我们最常遇到的收纳为例。物品太多,去买收纳用具,而不去减少购买,多大的收纳空间都不够用。

因为,没有哪一种收纳工具能大过人的欲望。

我们的生活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买买买是会再回来的。

节制自己的欲望

我的人格基本健全,没有什么黑洞,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物品,但面对花花世界,还是忍不住想买。

这个时候要明白,惜物就是惜福,人生皆有定数,用完了,就没了。早用完早没,想活得长一点,活得快乐一点,就从节制开始。

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

你每得到一个物品,就有人少得到一个物品,这便是恶。

你每节省一个物品,就有人多使用一个物品,这便是善。

为善去恶便是致良知,合乎天理大道。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变得通透豁达,人生潇洒。

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无论儒家还是道家,没有倡导浪费的,大家无一例外地倡导节制,节约。

天理大道,已经摆在那里了,我们去做就好了。

所以,我知道了物品不等于幸福,要购买适合自己的物品。

我懂得自己人格的问题在哪里,努力完善。

我合乎大道天理生活。

如此,能不幸福、不快乐、不成功吗?

此非一日之功,你我天天修行。

开始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