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基于所界定的主要研究问题,本研究计划从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达成基本研究目标。
一、研究的主要目标与主要内容
本研究计划达成以下研究目标:选择中国情境下不同地区的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从效率和效果视角深度刻画新企业社会网络构建过程,重点分析新企业社会网络特征的效应机制及其边界条件。在效应机制分析中,阐明效率和效果视角上新企业网络构建特征对新企业行为及绩效的影响,并权变地考虑该影响机制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新企业的作用差异。在此基础上,将创业环境纳入前置因素及效应机制的探讨中,剖析效应机制产生作用的边界条件。本研究将理论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不仅借助实践经验完善理论构建及发现,而且以此提高研究的实践价值,以期为创业者、管理者及权威决策者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基本理论模型如图1.3所示。本研究认为,新企业社会网络的主要特征可以通过效率和效果视角进行分类和概括,新企业网络构建效率和效果构成本研究的探讨核心。本研究认为,社会网络构建效率和效果会对新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两者在影响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并且其作用过程将因新企业所处成长阶段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同时,任何创业活动均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中进行,宏观环境因素将影响新企业网络构建过程及其效应机制,具体表现为信任氛围、地区市场化程度等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图1.3 本研究的基本理论模型
二、研究方法
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研究紧密联系创业实践,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所提出的主要研究问题。
社会网络方法和理论源于社会学研究,自布劳和邓肯(Blau & Duncan)于1967年发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美国的职业结构》(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期间理论与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社会网络研究兴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在与其他学科结合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经典文献;创业研究根源于经济学探讨,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特质论探讨实现微观转型,并以20世纪80年代过程与行为视角的兴起为突破,该领域的研究同样是高潮迭起,出现了大量值得推敲、研读的经典文献。这两个研究领域的文献构成本研究的总体理论基础。为了熟悉这两个研究领域、找到合适的研究问题,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从各大文献数据库,特别是英文数据库中搜集、整理、阅读了大量领域本源性文献,以整体把握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基本逻辑,事实上,这也是掌握社会网络这一特殊方法的过程。以此为基础,下一步文献梳理聚焦于创业领域中社会网络相关的研究。创业与社会网络结合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于20世纪末期逐渐成熟并达到高潮,由此而产生的大量经典文献是本研究分析的重点。笔者精读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创业网络研究,并辅以重要关联文献的泛读,尝试总结已有的研究发现,摸索最新的研究趋势,尤其注意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空白点。大量、深入的文献研究成为本研究基本理论框架模型的来源和理论依据。
为了完善和验证从文献研究中推导出来的基本理论框架模型,本研究设计、展开了严谨有效的实证分析和探讨。实证主义是社会科学中举足轻重的研究思想和范式,强调理论检验(theory testing),通过实验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数据,并运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以得到最后的研究结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有相对统一的反噬,往往先以现有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提出用于实证检验的研究假设,在收集实证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若检验结果与假设预期一致,则认为是被接受的,但若不一致,则应拒绝原研究假设。本研究继承实证主义的思想,遵循其基本研究范式与原则,首先根据所提出来的研究问题、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以已有相关研究及理论发现为基础,初步设计问卷,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学者指导、创业者访谈及预调研不断完善问卷质量,之后通过便利性抽样与“滚雪球”(snowballing)相结合的抽样方式在全国多个地区对创业者进行抽样,获得用于实证分析的数据。在数据分析中,主要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层级回归、调节回归等技术来检验研究假设。
本研究中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紧密结合不仅体现了主流实证主义科学研究范式的要求,而且有利于理论构建与检验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保证了本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与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