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金融创新研究:效率差异、环境影响与空间效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文献述评

一、内涵理解

从金融创新的内涵方面来看,上述文献通常从微观和宏观层面阐述。微观领域的金融创新通常指金融组织的内部创新,其更加偏向于金融工程领域的创新。常常把金融中介看成一个生产单位,依照其金融产品的多寡与复杂的构造来衡量其金融创新情况,同时,把金融中介取得的利润作为衡量金融创新作用结果的标准。在这种理念下,金融创新与传统生产企业创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由于金融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它们往往尝试突破对于风险的控制、负债等级的要求。而宏观领域的金融创新可以被概括为功能论,其更加重视金融创新在宏观经济中的生产要素作用。常常把金融创新看成是与资本和劳动同等重要的投入,因而金融创新的结构和规模决定了其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是否积极。

二、量化分析

从对金融创新的量化分析来看,由于金融服务类企业对于R&D支出的报道较少,金融专利也不被经常使用,通过分析R&D支出或金融专利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具有普适性,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国情并不适合。笔者对2008—2011年中美专利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中美两国金融服务领域的专利规模和结构仍有很大差异。2008—2011年美国金融服务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其中前五类专利占所有专利的0.77~0.82。而前五类专利主要针对的是超越银行业务的投融资工具以及增加资金流通性的金融工具。

在我国,金融专利技术多以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为主,分别记录在国际专利统计表的G06和G07两个分类中。从年度趋势来看,我国申请的专利数量总体上也在上升,但规模不大。截止到2011年,由银行申请的专利有1401项,体现了我国金融业专利保护意识增强,然而也存在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金融创新以吸纳性创新为主,模仿明显,这种吸纳性创新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有些仅仅是商业银行已有金融工具的简单移植。

总体来看,无论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促进作用,都应注意到不同类型的部门金融创新的作用是不同的,就好像在华尔街的金融创新产品和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是完全不同质的一样。因此,系统地讨论区域金融创新以及衡量创新的效率水平与外部性是区域金融研究领域的突破与挑战。

三、作用结果

从金融创新的作用结果来看,学者们对于金融创新的作用并未达成共识,仅有的趋势是在2008年后对于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有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客观地讲,并不是所有金融创新产品都是失败的。正如Merton所说,金融创新如同汽车的轮子,汽车脱轨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总体来说,金融创新有利于社会福利,其提高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功能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