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祠堂记
学在县治之东,为廪以受粟垂数十年。前县令樊侯忱悉辇而出之,辨之适嗣其事,将率县之子弟以学焉。念必有老儒先生为之矜式者。闻长寿王君之贤。君讳奕,字谋道,行高德厚,少力学,目顾重。一举不售,即拂衣去,乃遗谢世事,营治舍馆,竹林水池,激波其中。野服杖履,以书史琴酒自乐。至杜门却扫,未尝出诣令。令虽欲见之,未易屈致也。故将卜日,愿因绍介以达所欲言者,君忽踵门曰:“闻令治乡校,训迪子弟,吾乡之民,雅不好□□, □争田嗜货,计锱铢寸尺,怒骂摅斗,辞牒讼口纷纷籍籍,虽亲戚相陵蹂不顾。为政者低首受事簿书,狱讼相寻,狎至朱墨,会计敲榜,讯诘昼夜之力不止,宜其以学舍为敝屣刍狗,一切置之意外。予适今闻令之言,不知胸中之气勃勃然,愿为邑人先出力以佐。”令乃茀榛秽,治颓圮。讲习游息,皆有位处。父诏其子,兄令其弟,唯君之言为听。日有课,月有试,弦诵之音彻于道路。曾未阅月,百里之民知儒为贵,来学者日益众。凡教养廪食之具,既有序。会君以病告,林君延之。梦君自外至,屏立以指若祠宇状,意将以为学之神也,曰:“予得终于此矣。”既寤,闻君病且革,遽往视之,气息才属,犹谆谆然学校为念,曰:“予虽病,每瞑辄往,未尝须臾间也。”林于是益异之,乃命匠者作小室置像,设鸡黍,奠酒醴。既成,如梦祭之。明日而君卒。乡人念君不忘,更大屋室,以学土神肖君而祀之。他日又见君如平生,从者十数人,彷徉而入,由是众益以为信。然君天性乐易,兄弟敦睦,教子侄皆有问学,出入乡党,执礼好信义,盖其所敦尚与流俗异,而尤耻财利自暴乡人。以为善,必极力倡道成就乃已。其所不善,逡巡临视若不忍发口,使之循省自化,终不以忿疾之色见于颜面。士之祸患窘穷,赈救贷助,克满其意,周旋曲折,益至不厌,殊不为后日计惜。故以君死之日,识与不识,为之涕洟感恸,而念君之不得见也。立祠堂于学之东偏,以备岁时之享焉。怪力乱神,虽儒者所不道。宗元卒柳州,退之亦记其事,作《罗池碑》,则生有益于世,没而为神灵,其迹昭然著见,在人而不可泯诬者皆可书。于是推其行实,因以记异云。元祐七年三月十六日(1092年4月25日)记。(嘉靖《奉化县图志》卷十《碑文志》上。光绪《奉化县志》、雍正《浙江通志》著录,有删节)
钱益,元祐年间在任。迁社稷坛。后尝任制置使,因避金兵入侵而遁湖北,落职。
《宋会要辑稿·刑法》一《格令》二:元祐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详定重修敕令,书成,以《元祐详定敕令式》为名颁行。先是,元年三月二十四日,诏御史中丞刘挚(原空)、刑部郎中杜纮将《元丰敕令格式》重行刊修,至是上之。修书官: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苏颂,朝散郎、试大理卿杜纮,奉议郎、试侍御史王觌,朝散郎王朋年,朝奉郎宋湜、祝康,奉议郎王叔宪,宣义郎石谔、李世南,承务郎钱益,各迁一官”云云。
光绪《奉化县志》卷十六《职官表》上、《奉化市志·政府》1994年版:“钱益,元祐年间。”次秦辨之之后。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〇《黜降官》七:建炎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折彦质责授散官,昌化军安置;钱益落职,降官分司;许高、许亢编管海外州军。以臣僚言靖康末,彦质任陕西宣抚副使,乃入川蜀;益任制置使,逃湖北;高、亢统兵防河,逃于江南。故有是责”。
周池,永嘉人。绍圣三年(1096)在任,有《劝学文》刻于石。崇宁间,知德安县,以智惠院易旧县学。
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县令》:“周池,绍圣三年作《劝学文》刻于石。”雍正《宁波府志》卷十六《秩官·奉化令》:“绍圣,周池,三年。”序秦办之(秦辨之)后,周因前。光绪《奉化县志》卷十六《职官表》上、《奉化市志·政府》1994年版同,又曰“永嘉人”。
嘉靖《九江府志》(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卷十《学校志·书院》:“德安县儒学,旧创于邑之东北,隔溪流半里许。(宋)治平间知县张伯乐徙于县治东南一里。崇宁间知县周池慨学基卑隘,以智惠院易之。”《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黜降官》五:政和三年“十月十七日,前太府寺丞周池降一官,户部员外郎李税、户部侍郎胡师文各展二年磨勘。以刑寺勘到池承户部牒定夺行人染钱卤莽,师文、税只凭所申,并不取会,故有是责”。
陈绍,任期待考。
光绪《奉化县志》卷十六《职官表》上序周池之后。《奉化市志·政府》1994年版作“绍圣年间(1094—1097)”任。
黄特,嵊州人。元祐六年(1091)进士。大观元年(1107)任,二年修惠政桥。政和中任金华知州。
光绪《奉化县志》卷十六《职官表》上:“大观元年任,二年修惠政桥。”卷三《建置》下:惠政桥,“县东三里,旧名善胜,又名通剡。宋乾德二年建,后坏。大观中重建,改今名”。光绪《奉化县志》卷十六《职官表》上、《奉化市志·政府》1994年版著录无籍贯、出身。嘉定《剡录》卷一《进士登科题名》:“黄特,元祐六年马涓榜。”或是同一人。
万历《金华府志》卷二十四《古迹·双溪楼》:“在鼓角楼前城上,俯瞰双溪水。宋政和中知州黄特建。”
沈时升,霅川人,丞相沈该之父。元符三年进士。大观年间(1107—1110)任。宣和末任慈溪令。
嘉泰《吴兴志》卷十七《贤贵事实·安吉县·进士题名》:元符三年李金榜,有“沈时升”。
光绪《奉化县志》卷十六《职官表》上:大观年间任。《奉化市志·政府》1994年版同。
宝庆《四明志》卷十六《慈溪县志》一《叙县·县令》:“沈时升,霅川人。宣和末为令,诚心抚字,爱民如子,俗咸化之,无敢梗政。既去,父老请于官,建立祠宇于县治,号沈公堂。公即丞相该之父也。”宝庆《四明志》卷十七《慈溪县志》二《叙祠·教院》十一:“云湖庆安院,县西北一十五里,周显德四年置,名‘保安’。皇朝治平元年改赐今额。常住田三百亩,山二百二十七亩。院本以湖得名,今湖废矣。院之前有古松夹道,绵亘数里,望之如云。其一最巨而奇,蜿蜒如龙飞,偃如盖,临池上。院之后有流泉潺湲,出于深山穷谷中。僧用巨竹连筒引行数里,入香积厨,以供用。其流汇于松下石池,溢而出于溪。龙图阁学士舒亶有诗曰:‘门前屏嶂绕潺湲,付与林僧夜定还。松盖作云连十里,竹龙行雨出千山。白公香火莲开后,谢氏池塘草碧间。我亦凤皇台上客,图闲却笑未能闲。’邑长沈时升有造舟之役,睥睨兹松,将斤斧焉。里士文学冯輗作诗曰:‘寒松一干老苍苍,古寺门前岁月长。匠伯偶图舟楫利,禅翁方患斧斤伤。得全此日同齐栎,勿翦他年比召棠。可但与公期久远,相将俱列大夫行。’且述舒公诗以遗,松赖以不伐。僧遂并二诗刊于石。”
苏之孟,大观四年(1110)任命,但不愿赴任,于是其原职河北籴便司勾当公事官也予以放罢。
《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黜降官》五:大观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111年1月2日),河北籴便司勾当公事官苏之孟放罢。以言者论之:孟新差知明州奉化县,冒法求辟,避事免县故也”。
周因,字循道,号南灵,永嘉人,前县令周池之子。政和七年(1117)任奉化令。兴利除害,仁爱洽于民。民乃在其所建碶旁建周长官庙祀之,后迁至县治之南,名“周南庙”。
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县令》:“周因,宣和元年(1119)徙学。”成化《四明郡志》卷七《职官考·名宦》:“周因,政和七年宰奉化,兴利除害,仁爱洽于民。乃立祠县治之南,庙额曰‘周南’。事详本庙《记》云。”雍正《宁波府志》卷十八《名宦·奉化》:“周因,字循道,永嘉人,前令池之子。政和七年任县令,兴利除害,仁爱洽民。移学宫。浚灵济泉。置大堰、聚堰水于县南,导水至方胜碶。复于县北十里置碶,溉田甚溥,名‘周长官碶’。迁谢公祠,修庆登桥,创嘉会桥亭。民甚德之,立祠祀焉,名周南庙,有司致祭。”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学校》:“唐建夫子庙于县东北三百步。皇朝景祐中,令于房废石夫人庙以增学宫。治平三年,令裴士尧迁于县东五十步,久而圮。令周因重建,相阴阳之宜,去旧址二十步而少西。王礼记之,乃宣和初元也。”《攻媿集》卷五十四《奉化县学记》:“盖宝元初秘书丞于君房为宰,以石夫人之庙为县学,自为之记云,然且曰:‘愿以奉川为县学始。’亦可以知吾邑儒风之兴,旧矣。宣和中,周君因徙于邑治之东,面势益胜。”宝庆《四明志》卷十四《奉化县志》一《叙县·叙水》:“县桥,县东南一十步。皇朝太平兴国八年建。宣和初,令周因重修,立亭其上,榜曰‘嘉会’。建炎兵毁,亭废桥存。”又:“庆登桥,县东二里,旧名谢凤桥,一曰东桥。皇朝淳化二年建,政和八年令周因立亭其上,榜曰‘丰乐’。”《叙县·叙水》:“灵济泉,旧名包家泉,县西南一里。俗传昔有牧童浣衣于泉,得巨鳗,持归,脔为九段,烹之釜中。良久不见,急往泉所视之,而鳗成九节,复游泉中。邑人皆灵之。皇朝元丰七年,令向宗谔开浚其泉,疏于石窦,深不盈尺,不为水旱而盈涸。岁旱祷之,所谓九节鳗者立现,则甘泽立应。宣和中,令周因植亭其上,榜曰‘灵济’,有碑记其异。”光绪《奉化县志》卷六《水利》:“聚堰,县东半里。取灵济泉水,接方胜碶。宋政和间令周因置。”卷十三《坛庙》下:“灵济泉龙祠,县西南一里,宋令周因构亭奉祀。后圮。”“周南庙,县南一里,旧在周长官碶旁,后徙今址。神姓周名因,事详《名宦传》。明封宋县令周公之神。国朝光绪二十八年重新。岁用九月初二日致祭。(《康乾志》,参采访)”“周长官庙,县北十二里,周长官碶西,祀宋县令周因。一在后三岭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