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年鉴(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中国国家领导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2016年,中国国家领导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国内外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有效实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就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创设。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最早是由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早在2013年10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时表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新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同域外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国印尼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2013年10月3日01版)。同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东南亚期间,再次提出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李克强结束东南亚之行,双赢框架护航“钻石十年”》,中国新闻网,2013年10月15日)2014年10月24日上午,中国、印度、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等21个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签署仪式结束后,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签署仪式的各国代表,并且指出:“亚投行的建立代表了各方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望、决心和行动。它也是一种创新机制,有利于推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将亚投行建设成为一个平等、包容、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和适应本地区各国发展需要的多边开发银行”(《习近平会见出席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签署仪式各国代表》,人民网,2014年10月25日)。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指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亚洲基础设施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是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个补充,要抓紧筹建。”(《习近平: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形成合力,确保中央重大经济决策落地见效》,人民网,2015年02月11日)同时,世界各国踊跃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工作。到了2015年4月15日,共有57个国家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第一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新华社将亚投行的成立,评为2015年国际十大新闻之一,并且这样评论说:“12月25日,57国共同筹建、筹备800余天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截至当天,1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批准亚投行协定并提交批准书,股份总和占比达到50.1%。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根据筹建工作计划,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将于明年1月在北京举行。亚投行的成立,将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新华社评出2015年国际十大新闻》,新华网,2015年12月30日)

进入2016年,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开业。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理事会在北京成立,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被选举为首届理事会主席,金立群当选亚投行首任行长。同一天,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开业仪式,并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亚投行的成立,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相信,面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繁重任务,只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我们不仅能够想做事,而且一定能够做成事”,“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多渠道动员各种资源特别是私营部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具有重大意义,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亚投行应该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同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相互补充,应该以其优势和特色给现有多边体系增添新活力,促进多边机构共同发展,努力成为一个互利共赢和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在提高地区基础设施融资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亚投行以发展中成员国为主体,同时包括大量发达成员国,这一独特优势使其能够成为推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亚投行应该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并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治理结构、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采购政策、债务可持续性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高起点运作”。习近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建设性的贡献者。倡议成立亚投行,就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动,有利于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中国作为亚投行倡议方,在银行成立后,将坚定不移支持其运营和发展,除按期缴纳股本金之外,还将向银行即将设立的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出资5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欠发达成员国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准备。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开局之年。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亚洲和世界各国创造更多机遇、带来更多福祉。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中国愿意同各方一道,推动亚投行早日投入运营、发挥作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我们将继续欢迎包括亚投行在内的新老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最后说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亚投行是各成员国的亚投行,是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的亚投行。亚投行要取得成功,需要各方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我期待并坚信,通过各成员国携手努力,亚投行一定能成为专业、高效、廉洁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做出新贡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习近平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新华网,新华社北京2016年1月16日电)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刚刚过后,习近平就踏上了远赴中东进行国事访问的旅程,第一站首选沙特阿拉伯王国。2016年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了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习近平在文章中立足历史,展望未来,真诚地写道:“沙特是我今年首次出访的第一站,也是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访问的第一个阿拉伯国家。沙特是中国的兄弟国家。一提到沙特,人们想到的是‘石油王国’得天独厚的油气宝藏,伊斯兰教发源地的悠久历史,大漠落日的壮美辽阔。”“中沙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往来于双方的驼队络绎不绝。中国唐代时期,大食国遣使来华。中国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郑和远航吉达、麦加、麦地那等地,盛赞所到之处‘民风和美’‘诚为极乐世界’。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我们要做同舟共济、携手同行的合作伙伴。中方愿同沙方加强多边领域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中方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我们希望并相信地处‘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的沙特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习近平:《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 《人民日报》,2016年1月19日01版)

2016年1月19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当天,习近平在利雅得同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举行了会谈,“双方同意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在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框架内深入合作,加强在铁路、港口、电站、通信、工业园区、住房、投资、金融、航天、和平利用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双方同意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成互利共赢的融资平台,促进区域互联互通”。萨勒曼还表示:“沙中建交25年来,两国友好关系稳定发展。沙中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沙中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有利于造福两国人民。沙方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愿深化同中方在贸易、投资、能源、教育、科技、信息安全等领域合作。相信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必将推动两国友好合作迈上新台阶。”(《习近平同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举行会谈》,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0日01版)1月19日,习近平在会见沙特阿拉伯王储继承人穆罕默德时同样强调,“沙特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位优势明显。双方应该探讨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更加积极参与中东海湾地区互联互通,加快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建设,挖掘双方在基础设施、通信等领域合作潜力。双方应该鼓励两国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扩大相互投资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穆罕默德则表示,“沙方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互联互通建设,希望能够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通道”。(《习近平会见沙特阿拉伯王储继承人穆罕默德》,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0日02版)

2016年1月19日,习近平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还会见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伊亚德。习近平在会见时强调,“中国和伊斯兰国家有着天然、传统的友好关系,中国永远是伊斯兰国家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伊斯兰合作组织是伊斯兰国家团结的象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作用独特,为促进伊斯兰国家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中方和伊斯兰合作组织开展友好交往40多年来,确立了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社会制度的相处之道”,“中方愿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同伊斯兰国家深化利益融合,拉紧利益纽带,相互借力,共同发展。要扩大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两大文明对话,扬正抑邪,正本清源”。(《习近平会见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伊亚德》,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0日02版)同日,习近平在利雅得会见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扎耶尼时指出,“中方愿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同海合会国家开展互利合作。中方愿成为海合会国家长期、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市场,同海方构建上下游全方位能源合作格局。双方要深化基础设施建设、通信、电力、投资、金融、航天、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我们欢迎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谈判重启,很高兴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希望自贸区早日建成。要提高安全合作水平,密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扎耶尼则表示,“海合会各成员国都赞成建设同中国更加紧密的联系,主张将海中关系提升为特殊战略伙伴关系,增进双方政治互信。海合会各成员国均赞同重启海合会—中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很高兴货物贸易谈判已实质性结束。海合会期待着深化同中国经贸关系,并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习近平会见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扎耶尼》,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0日02版)

2016年1月20日,习近平和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了中沙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延布炼厂项目也是中国在沙特的最大投资项目。习近平在这个启动仪式上指出,“中沙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沙延布炼厂项目既符合沙特经济优化升级、能源产业升级的国家发展战略,也契合中国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互利合作的发展思路。双方还有更多更好的合作项目,必将为提高两国经贸和能源合作水平、推动中沙战略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习近平同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中沙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01版)

结束对沙特的访问后,习近平继续西行,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2016年1月19日,在即将踏上埃及土地之际,习近平在埃及《金字塔报》上发表了题为“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习近平在这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和埃及同为文明古国,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追溯久远。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朝廷派遣使者前往亚历山大,古丝绸之路成为联系双方的重要纽带。近代以来,中埃两国人民在反殖民、反霸权的斗争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60多年前,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同纳赛尔总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中埃两国由此携手合作,迈上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的征程。”“埃及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中埃关系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起点,代表了中阿关系的高度和温度。60年来,中阿友好合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始终互为朋友、兄弟、伙伴。双方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无论各自经历了什么发展变化,都始终追求共同利益、可持续发展。双方努力促进对话交流、文明互鉴,始终尊重对方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我们在长期交往和合作中始终坚持互信、互助、互利、互荣的原则,成为彼此信赖和依靠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2014年,我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并同阿拉伯朋友共同规划了未来10年中阿关系发展的蓝图。”习近平提出,“中阿要做互利合作的推动者。‘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中国拥有广阔市场、充裕资金、先进技术、优势产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阿拉伯国家处于现代化进程关键阶段,普遍把工业化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的重要选择。双方可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把各自发展战略对接起来,深化和拓展能源、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等领域合作。我们欢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快车,实现双方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中阿要做文明多样性的倡导者。中华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各具特色、自成一体。我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以尊重和谦逊的态度,借鉴吸收彼此文化中的精华,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生动范例。我们愿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一道,为传承传统文化、维护文明多样性而不懈努力。”(习近平:《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0日01版)

2016年1月20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埃及首都开罗,开始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当天晚上,习近平在和埃及总理伊斯梅尔会见时指出:“当前,中埃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前景。中埃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快合作步伐,早日将共识化为实际成果。中方鼓励并支持有资质的企业参与埃及大项目建设,愿同埃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持续推进产能合作。”伊斯梅尔则表示:“埃及珍视同中国的传统友谊,愿意深化同中国各领域合作。埃方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愿积极参与相关合作,成为连接中国同欧洲贸易的通道。”(《习近平会见埃及总理伊斯梅尔》,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01版)。

2016年1月21日上午,习近平在和埃及总统塞西举行会谈时强调,“双方要将各自发展战略和愿景对接,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两大抓手,将埃及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中方愿参与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新行政首都等大项目建设,愿同埃方扩大在贸易、融资、航天、能源、人力资源开发、安全等领域合作”。塞西表示,“埃及致力于密切同中国各领域合作,愿将自身发展规划同‘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框架内推进基础设施等合作,欢迎中国企业加大对埃投资”。会谈结束后,中埃两国元首还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等文件的签署。(《习近平同埃及总统塞西会谈》,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2日01版)

1月21日下午,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的《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演讲中指出:“……在穿越时空的往来中,中阿两个民族彼此真诚相待,在古丝绸之路上出入相友,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甘苦与共,在建设国家的征程上守望相助。这份信任牢不可破,是金钱买不到的。”习近平特别提到,“2014年6月,我在中阿合作论坛北京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阿拉伯朋友热烈响应。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早期收获”,其中包括“中阿建立了政治战略对话机制,中国同8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6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协议,7个阿拉伯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第二届中阿博览会签署合作项目金额183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抓住未来5年的关键时期共建‘一带一路’,确立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行动理念,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中方愿同阿拉伯国家开展共建‘一带一路’行动,推动中阿两大民族复兴形成更多交汇”。习近平在讲话中对“一带一路”多次进行了阐述:“‘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中国古代圣贤孟子说:‘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中国对中东的政策举措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坚持从中东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进入快车道,阿拉伯国家主权基金实力雄厚,我们可以更多签署本币互换、相互投资协议,扩大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引导双方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习近平在演讲中还提出了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了让人才和思想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我们将实施增进友好‘百千万’工程,包括落实‘丝路书香’设想,开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译;加强智库对接,邀请100名专家学者互访;提供1000个阿拉伯青年领袖培训名额,邀请1500名阿拉伯政党领导人来华考察,培育中阿友好的青年使者和政治领军人物;提供1万个奖学金名额和1万个培训名额,落实1万名中阿艺术家互访。”(习近平:《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2日03版)

习近平于1月21日在会见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阿拉比时指出:“中阿两个民族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中国长期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事业,支持阿拉伯国家团结自强、自主解决地区问题。中阿双方要传承中阿传统友好,增进政治互信,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协调配合。要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互利共赢的友好合作关系。要依托中阿合作论坛,深化双方各领域合作,使中阿合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习近平会见阿盟秘书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月22日01版)同一天,习近平在会见埃及议长阿里时同样强调,“希望双方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埃及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产能、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交通、能源、科技、文化、教育、人文、旅游、安全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双边关系含金量”(《习近平会见埃及议长阿里》,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2日02版)。

2016年1月21日,即将对伊朗进行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伊朗《伊朗报》上发表了题为“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习近平在这篇文章中真诚地写道:“这是我第一次访问伊朗,但同很多中国人一样,我对你们古老而美丽的国度并不陌生,因为丝绸之路早就把我们两个伟大民族联结在一起。史书记载下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期,中国使者张骞的副使就来到伊朗,受到隆重接待。7世纪后的中国唐宋时期,许多伊朗人前往中国求学行医经商,足迹遍及西安、广州等地。13世纪,伊朗著名诗人萨迪记录下到中国新疆喀什的难忘游历。15世纪,中国明代郑和7次率领庞大船队远洋航海,其中3次到达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地区。来自中国的丝绸和伊朗的高超工艺结合,成就了波斯丝毯的高贵;来自伊朗的苏麻离青和中国的高超工艺结合,成就了青花瓷器的雅致。中国的漆器、陶器以及造纸、冶金、印刷、火药等技术经伊朗传向亚洲最西端乃至欧洲等更远的地方,石榴、葡萄、橄榄以及玻璃、金银器皿等又从伊朗和欧洲等地传入中国。驼铃相闻,舟楫相望。沿着绵延万千公里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文明远行并拥抱,两国人民远行并交好。正如萨迪在诗中写道,‘久远,方值得留恋’。如果说历史上中伊两国为建设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明双向交融做出过重要贡献,那么两国建交45年来的友好交往正是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诠释。”习近平在文章中指出,“2013年,我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得到伊朗积极回应。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两站,中国和伊朗都对振兴这一和平之路、友谊之路、合作之路寄予很高期望。当前,中国正在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伊朗也即将推进经济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双方发展战略契合,合作潜力巨大。”习近平在文章中还提出了中伊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加强合作的具体方案,包括“促进互联互通,扩大务实合作。互联互通是贯穿‘一带一路’的血脉。实现互联互通,要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中方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冶金、建材等领域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并于2014年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以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合作项目。伊朗位于亚洲东西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中方愿同伊方在公路、铁路、海路、网路领域深化合作,推进亚洲东西通道建设,并以此带动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降低人员、商品、资金跨境流动成本,巩固扩大能源资源和产业合作”,“秉持开放包容,鼓励文明交流。中国人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波斯谚语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中伊文化各有所长。中伊人民在长期友好交往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要加强文化、教育、新闻、出版、旅游等领域交流,鼓励青年和学生交往,让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让两国人民心与心相通、手和手相连”。习近平最后以充满诗意的文字结束了这篇文章:“丹葩结秀,华实并丽。石榴早已从伊朗到中国落户,又因果实累累在中国被赋予新的寓意,象征兴旺繁荣。它见证了中伊两国人民沿着丝绸之路开展友好交往的历史,预示着两国合作还将收获更多硕果。北京和德黑兰相距万里,但再远的距离也不能阻挡中伊相互走近、增进合作,不能阻挡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深化友谊。我们愿同伊方携手努力,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习近平在伊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2日01版)

2016年1月22日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始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23日,习近平在和伊朗总统鲁哈尼举行会谈时指出:“中国和伊朗都是文明古国。两国人民2000多年前便通过丝绸之路展开友好交往,结下深厚情谊。两国在历史上没有战争纠葛,只有悠久绵长的友好交往和精诚合作;在现实中没有根本矛盾,只有始终如一的相互支持和互利双赢。中伊友好源于历史上的友好交往,源于困难时期的相互扶助,源于重大问题上的无私支持,源于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伊方加强‘一带一路’框架内各领域务实合作。双方要把能源合作作为‘压舱石’,在能源领域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把互联互通合作作为‘着力点’,开展铁路、公路、港口、矿产、通信、工程机械等领域合作,落实好有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产能合作作为‘指南针’,加强经济产业政策沟通和对接,引导两国优势互补企业加强合作,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元化的产能合作格局;把金融合作作为‘助推器’,积极探讨研究新的金融合作模式,加强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框架内合作。”鲁哈尼总统表示:“新形势下,伊方愿同中方保持高层交往,深化经贸、投资、能源、金融、环保等领域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密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沟通协调。”会谈后,习近平主席和鲁哈尼总统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等文件的签署。(《习近平同伊朗总统鲁哈尼举行会谈》,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4日01版)

2016年1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黑兰还会见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习近平指出:“中伊友好情谊既源于中伊两大民族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源于两国人民困难时刻的相互扶持,也源于两国互利双赢的务实合作,弥足珍贵。当前,中伊关系发展面临新的契机。中方始终是伊朗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愿同伊方深化各领域合作。中伊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中方愿同伊方对接发展规划,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不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能源等领域合作,让中伊合作惠及两国人民,中伊友好更加深入人心。”哈梅内伊则表示,“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恰逢其时。伊朗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愿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会见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4日01版)同一天,习近平在会见伊朗伊斯兰议会议长拉里贾尼时同样指出:“当前,中伊关系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双方要加强交往,增进理解,深化政治互信。要创新合作,两国已经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合作文件,这有助于我们用好各自优势,对接发展战略。要深化经贸、能源、投资、通信、水利、人文、安全等各领域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体现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拉里贾尼也表示,“新形势下,伊朗愿全方位加强同中国关系,扩大伊中经贸、投资、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视中国为优先合作伙伴。伊方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愿积极参与相关合作”。(《习近平会见伊朗伊斯兰议会议长拉里贾尼》, 《人民日报》,2016年1月24日01版)

2016年新年伊始,中国国家领导人就远赴沙特、埃及和伊朗等中东三国,这是2016年中国外交的第一场重大行动,也是习近平在2016年展开的首场国事访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媒体这样评论说:“沙特、埃及与伊朗位于陆海丝路西端交汇地带,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有历史积淀、情感共鸣,是天然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三国经济互补性强,有着广阔的互利合作空间。此次中东之行,习主席将在双边交往的最高平台上,面向整个地区推进中国与中东各国发展战略进一步对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方向取得新进展。”(《习近平2016首访赴中东,以“一带一路”促进共赢发展》,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1月19日)更有媒体直接用这样的标题——“习近平中东演讲以‘一带一路’为轴,推动中阿形成更多交汇”来赞扬习近平的中东三国之行。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三大战略”进行阐述。李克强在回顾2015年的工作时指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论述2016年的重点工作时,李克强在报告中说:“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人民日报》,2016年3月18日01版)

2016年3月28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布拉格,开始对捷克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既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捷克,也是习近平主席对中东欧国家的首次访问。习主席首访中东欧,为什么选择捷克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捷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专家这样分析说,“捷克地处‘欧洲心脏’,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重要节点,对‘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抱有很大热情。去年11月,捷克总理索博特卡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其间,中捷双方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首份《‘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因此,“习近平主席此次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充分说明中国把捷克视为中东欧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欢迎捷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首访中东欧,为什么选捷克?》,人民网,2016年3月28日)

2016年3月26日,即将出访捷克共和国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捷克《权利报》发表了题为“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的署名文章。习近平在文章中写道:“2015年年底,双方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为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同中东欧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得益于双方的强烈政治意愿和良好的民意基础,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应运而生,方兴未艾。4年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一道,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包容开放的原则,建机制、搭平台、促合作,共同推动‘16+1合作’逐渐步入成熟期和早期收获期。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以及中欧不断加强战略对接,为‘16+1合作’汇聚了更为蓬勃的动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还提出:“中捷双方应该以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为重要契机,加强各自发展战略和愿景的对接,进一步梳理和筹备重大合作项目,争取早期收获。”(习近平:《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 《人民日报》,2016年3月27日01版)

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布拉格和捷克总统泽曼举行了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建立中捷战略伙伴关系。在双方达成的多项重要共识中,就包括“双方同意加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捷克发展战略对接,共同编制中捷合作规划纲要,作为指导今后一段时期两国务实合作的框架”“双方同意坚持互尊互助互利精神,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实现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同‘一带一路’建设的全方位对接,推动中欧互联互通合作,为促进亚欧互联互通多作努力;要深化人文交流”(《习近平同捷克总统泽曼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建立中捷战略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2016年3月30日01版)。

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布拉格会见捷克总理索博特卡时强调,“中捷双方应以去年两国政府签署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为契机,加强彼此发展战略对接,确定重点合作领域和项目”,“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已经逐渐步入成熟和早期收获期。希望17国共同秉持互尊互助、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精神,实现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同‘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欧关系发展对接,为地区和世界发展做出贡献。中方愿在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框架内,推进中国同中东欧互联互通,深化教育、旅游、体育等各领域合作”。索博特卡总理表示,“捷中经贸、航空、金融、能源、医药等领域合作极大造福了两国人民。捷方期待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两国进一步合作,愿成为中国发展同欧盟关系的重要力量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欧洲的交通、物流、金融中心”。(《习近平会见捷克总理索博特卡》, 《人民日报》, 2016年3月30日02版)同一天,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捷克众议院主席哈马切克时也指出:“中捷两国和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情谊,也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基础。我们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当前双边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中捷加强经贸、产业、人文等各领域合作,正当其时,正当其势。中方视捷克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愿同捷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大方向,结合‘一带一路’加强双方发展对接,继续拓展双方互利合作,不断夯实两国民意基础,推动中捷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哈马切克主席表示,“捷方高度评价中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愿在这一框架下,积极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并努力推动欧中关系发展”。(《习近平会见捷克众议院主席哈马切克》, 《人民日报》,2016年3月30日02版)

3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捷克总统泽曼在布拉格共同出席了中捷经贸合作圆桌会。习近平在《传承友谊,继往开来,开启中捷经贸合作新时代》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依然是而且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动力,中国稳定和发展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捷克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国家,两国面临巨大发展机遇。中捷双方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国际、地区、双边问题中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要加强优势对接,以经贸合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内合作,并共享合作成果。要探索经贸合作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金融、互联网经济、新能源、旅游等领域合作,支持两国企业共建工业和科技园区,培育经贸发展新增长点。要发挥比较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中国制造2025’同‘捷克工业4.0’有效对接”,“中捷两国经贸合作有很多利益契合点,将共同造福于两国人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企业界共同努力下,中捷两国一定能够开启合作新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习近平同捷克总统泽曼共同出席中捷经贸合作圆桌会》, 《人民日报》,2016年3月31日01版)

2016年3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了对捷克的国事访问,乘专机离开布拉格前往美国,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3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华盛顿会见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时强调,“中韩双方要保持高层互动势头,用好一系列战略沟通机制密切协调,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尊重对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方欢迎韩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双方要加快推进国家发展战略对接,重点做好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工作,深化金融合作,推动中韩产业园建设尽快取得实质进展,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朴槿惠总统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韩中双方更有必要加强经贸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快实施韩中自贸协定,实现‘欧亚合作倡议’同‘一带一路’建设对接”。(《习近平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 《人民日报》, 2016年4月2日02版)

2016年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习近平主席在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中宣布,“中国将构建核安全能力建设网络。我们将利用国家核安全示范中心、中国海关辐射探测培训中心等现有平台,开展核安全从业人员培训、核安全技术演练和交流等活动。我们欢迎亚太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相关项目,并将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保持紧密合作”。(习近平:《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新华社华盛顿2016年4月1日电,新华网)

2016年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央政治局这次学习安排这个题目,主要是想通过了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总结历史经验,为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外界反响很大,各方都在响应。各方之所以反映强烈,主要是因为这个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从我们自己的情况来看,这个倡议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也有助于带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关系,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的关系,国家总体目标和地方具体目标的关系”。习近平深刻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要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我国企业走出去既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赢得好名声、好口碑,遵守驻在国法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发挥政府把握方向、统筹协调作用,又要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在宣传推介、加强协调、建立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要注意构建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习近平同时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要加强同沿线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同营造良好环境。要重视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各种方式,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既要确立国家总体目标,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地方的规划和目标要符合国家总体目标,服从大局和全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借鉴历史经验创新合作理念,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人民日报》,2016年5月1日01版)

2016年5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印度总统慕克吉举行会谈时指出,“中印应积极看待并支持彼此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成为本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区域融合的倡导者。双方要相互支持、密切协调,办好今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方愿同印方探讨将‘向东行动’倡议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双方要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共同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成一个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推动早日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习近平同印度总统慕克吉举行会谈》, 《人民日报》,2016年5月27日01版)

2016年6月17日至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并赴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在此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各个国家一再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6月16日,在对塞尔维亚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和新南斯拉夫通讯社发表了题为“永远的朋友,真诚的伙伴”的署名文章。习近平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当前,中塞传统友谊正在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两国关系的深度、广度不断提升。……在双边关系、‘一带一路’倡议、‘16+1合作’等框架内,两国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成果在中东欧地区最为突出。双方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E763高速公路、科斯托拉茨电站改扩建、河北钢铁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形成了两国大项目合作整体推进的喜人局面,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在中东欧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习近平在文章中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互利共赢、携手共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塞尔维亚分享发展成果和机遇,探索和加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扩大利益融合,重点在‘一带一路’‘16+1合作’等框架内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挖掘合作潜力,打造更多大项目合作,使中塞合作成为‘16+1合作’的标杆和典范,切实造福两国人民”。(《习近平在塞尔维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新华社北京2016年6月16日电,新华网)

习近平主席于2016年6月17日下午抵达贝尔格莱德后强调,“中塞两国和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历久弥新。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塞关系发展步入快车道。两国政治互信牢固,各领域务实合作亮点纷呈,文化交流蓬勃开展,人员往来日趋频繁。双方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沟通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内合作良好。中方愿同塞方一道,乘势而上,将双边关系和两国务实合作提高到更高水平,开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新局面。我期待着同塞尔维亚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规划两国关系未来发展蓝图,为中塞关系发展掀开新的历史篇章”。(《习近平开始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 《人民日报》,2016年6月18日01版)

2016年6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贝尔格莱德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举行了会谈,并且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一致决定建立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让中塞传统友谊不断焕发新活力,让两国人民在全方位合作中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双方同意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塞尔维亚国家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对接,把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举行会谈》, 《人民日报》,2016年6月19日01版)同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时强调,“新形势下,中塞合作契合点增多、前景更为广阔。双方要再接再厉,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合作。我们愿同塞方加大合作,推动匈塞铁路项目全面开工,早日通车。要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同塞尔维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推动斯梅代雷沃钢厂等大项目运营达到预期目标,增加当地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塞尔维亚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要积极拓展经贸金融领域合作,扩大贸易规模。双方要加强海关、税务等领域合作,为双边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要深化科技合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密切人文交流,筑牢两国关系民意基础”。习近平还指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已经步入收获期。双方应该将‘16+1合作’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承接地,将‘16+1合作’建设成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落地的优先区域。中方愿同塞方一道,推动‘16+1合作’在更高水平上平稳运行,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人民日报》,2016年6月19日02版)同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塞尔维亚国民议会议长戈伊科维奇时也指出,“中塞两国人民怀有真挚感情,近年来中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日益焕发出新活力。我同尼科利奇总统决定建立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搭建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中国视塞尔维亚为值得信赖的真挚朋友和战略伙伴。中方愿同塞方密切高层交往,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作,在‘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国际产能合作等框架内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扩大两国人民直接交流”。(《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国民议会议长戈伊科维奇》, 《人民日报》,2016年6月19日02版)

2016年6月17日,即将对波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波兰《共和国报》发表题为“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的署名文章。习近平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中波两国友谊的深厚历史基础:“波兰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哥白尼探索宇宙之无限大,创立‘日心说’,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居里夫人认识微观世界之无限小,发现钋和镭两种新元素,促进了放射性理论发展和应用。同世界上所有音乐爱好者一样,中国人民喜爱音乐大师肖邦的作品,特别是肖邦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始终回荡我们心间。中波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彼此交往源远流长。17世纪中叶,波兰传教士卜弥格来到中国,广泛研究中国社会、历史、医学、地理等学科,发表大量著作,是首位向西方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成果的欧洲人,被誉为‘波兰的马可·波罗’。中波两国都有一句谚语叫‘患难见真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国人民彼此同情、相互支持,结下深厚友谊。傅拉都、戎格曼等波兰友人不远万里来华,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医疗支援,乌尔班诺维奇、什曼凯维奇等波兰军人参加盟国军队援华。波兰人民为最终战胜法西斯、赢得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进而指出:“近年来,中波关系快速发展。去年年底,杜达总统成功访华,我们就加强两国高层交往、深化战略互信、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双方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为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波兰是中东欧地区较早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家。”“波兰是欧洲的‘十字路口’,也是‘琥珀之路’和‘丝绸之路’的交汇点。目前,有多条中欧班列途经波兰或以波兰为目的地。双方应该以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为基础,加紧完成两国规划纲要编制,充分梳理和筹备重大合作项目,争取早期收获。”(习近平:《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6月18日02版)

2016年6月19日,习近平主席抵达波兰首都华沙。当天晚上,习近平主席在和波兰总统杜达举行会晤时指出,“波兰地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是‘琥珀之路’和‘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具有独特区位优势。中方欢迎波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愿同波方一道,加强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合作,深入挖掘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力争取得更多成果。中方欢迎波方作为创始成员国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杜达总统表示,“波兰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波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物流运输等领域合作。波兰同中东欧国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愿同中方一道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更大发展”。(《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举行会晤》,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1日01版)

6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和波兰总统杜达举行会谈时指出:“中方珍视同波兰的传统友谊,愿同波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深入发展。双方要增进互信,把握双边关系发展的政治方向;要对接发展战略,将政治互信转化为可持续的务实合作成果,希望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合作项目能够在双方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推动中波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要深化经贸、金融、农业、高技术领域合作,丰富双边关系内涵;要巩固友好,全面推动人文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采取措施便利人员往来。”杜达总统表示:“波兰钦佩中国发展成就,愿在波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通过中国—中东欧国家和‘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深化同中国经贸、人文等各领域合作,使波兰成为中国进入欧洲的窗口。”中波两国元首还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一致决定建立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让两国民众真正分享双边关系提升带来的实惠”,“双方同意加强各自发展战略对接,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尽早启动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项目,争取早期收获”。(《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举行会谈》,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1日01版)同日,习近平在会见波兰总理希德沃时强调,“双方要携手努力,充实和拓展中波务实合作内容,推动中波关系更上一层楼。要加强交通运输、物流、海关等领域合作,建设辐射中东欧的物流中心,以中欧货运班列为依托推动波兰更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国同波兰及其他中东欧国家互联互通建设”。习近平还指出:“中方赞赏波方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做出的贡献,愿同包括波兰在内的中东欧国家一道,深化经贸、能源、金融等各领域互利合作,构建持久务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并将这一机制打造成‘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接口。”希德沃总理表示:“波兰政府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访问波兰,愿以此访为契机,深化同中国在经贸、投资、农业、运输、基础设施等领域互利合作。波兰赞成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认为这符合波中两国和各自所在地区共同利益。”(《习近平会见波兰总理希德沃》,《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6月21日第04版)

2016年6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了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习近平在题为“携手同心,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取得明显进展。这说明,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传承千年不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信念,绵延万里不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上也存在差异,共处时必须相互尊重、包容差异,共事时必须帮贫扶弱、均衡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共同的事业,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合作好、发展好、分享好。”习近平在讲话中还就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波合作提出了5点建议:“第一,齐心协力,将中波合作打造成‘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带动整个区域合作。第二,突出重点,将经贸合作作为主攻方向,携手推动中欧贸易和投资机制建设,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整合欧洲先进技术优势、中国产能优势、波兰区位和人才优势,打造新的贸易中心和经济增长极。第三,紧密协作,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构建持久务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第四,优化机制,使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民间机构形成合力。中波两国地方政府应该继续加强交流,为当地企业和其他民间机构开展合作多搭桥、搭好桥,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夯实中波友好的民意基础。第五,智力先行,强化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路径的研究,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上做好桥梁和纽带。”(《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共同出席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1日02版)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和波兰的成功访问,受到了高度评价。有学者指出,习主席的访问成果,充分展现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在双边、次区域合作层面以及‘一带一路’共建中正大踏步前进。这是一次战略对接、全面联通与合作升级之旅,将成为中国发展接力、外交创新的重要起点”,“此次访问不仅实现了中国与两国双边关系的升级,也启动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以点带面、点面联动新局面的升级,‘一带一路’共建也将进入次区域与国别合作共进、区域与跨区域联通并举的新阶段”。(崔洪建:《习主席中东欧行是区域全面联通与合作升级之旅》,人民网—观点频道,2016年6月22日)

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第三站是乌兹别克斯坦。习近平主席在抵达乌兹别克斯坦的前夕,于2016年6月21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和“扎洪”通讯社网站发表了题为“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的署名文章。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写道:“中乌两国人民勤劳勇敢、诚实守诺、重情重义,对家国天下有着相似的理解。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中乌两国和两国人民连接在一起,拉开了双方互通有无、互学互鉴的友谊大幕。中国西汉张骞、大唐玄奘、明代陈诚曾经出使或途经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兀鲁伯、花拉子米等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文化名人的作品和思想在中国流传。中西文化在中亚彼此交融,乌兹别克斯坦从中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千百年来,中国同乌兹别克斯坦保持密切联系,形成相互交好的优良传统,为今天中乌睦邻友好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接着写道,“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是中乌合作的亮点和主线”,而且,“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已经取得重要早期收获”。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还提出:“我们要做好共建‘一带一路’这篇大文章,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开辟更广阔合作空间。”(《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2日01版)

2016年6月21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后,参观了这座被誉为“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历史文化名城。习近平在参观过程中指出:“布哈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今天的参观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中乌两国深厚的历史渊源,有利于我们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参观布哈拉古城》,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2日02版)

6月22日,习近平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塔什干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将中乌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巩固世代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双方同意将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两国务实合作的主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充分挖掘经贸合作潜力,积极推动产能合作,将吉扎克工业园打造成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深入推进能源合作,打造中乌农业合作新亮点,加大对两国重点合作项目的金融支持”。(《习近平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举行会谈》,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3日01版)

6月2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说,“昨天,我访问了历史文化名城布哈拉,这座城市拥有‘中亚城市博物馆’和‘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美誉。气势恢宏的雅克城堡,巍然屹立的卡扬宣礼楼,庄严肃穆的萨曼陵墓,让我领略了古代建筑大师卓越的智慧和技艺,切身感受到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和文化。塔什干、布哈拉、撒马尔罕这些古老城市,就像散布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串接起东西方友好往来、互学互鉴的历史记忆,也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乌兹别克斯坦所在的这片土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众多影响世界的大师巨匠。布哈里的《圣训实录》享誉千古。花拉子米的《代数学》堪称人类智慧的一座丰碑。伊本·西拿的《医典》集世界医学之大成,他的哲学著作《治疗论》被奉为中世纪哲学的最高典范。兀鲁伯天文台和天文表曾经引领了世界天文学的发展。纳沃伊的瑰丽诗篇开启了乌兹别克民族文化的崭新时代。这些历史名人的珍贵遗产,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习近平主席接着指出,“‘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习近平主席总结说:“3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我们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得到沿线国家广泛认同。截至目前,共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方制定出台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并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广,‘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成为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3年来,沿线各国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深化合作,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中国同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同‘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共同建设了46个境外合作区,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4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6万个就业岗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运营,57个国家积极参与其中;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顺利组建。中国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5%,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一带一路’参与国对华投资额超过82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初步完成规划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出,“中方愿同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各方一道把握历史机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广空间迈进”,其中包括:“第一,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中国愿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顺应时代潮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增进互信,巩固友好,深化合作,加大相互支持,在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携手构建务实进取、包容互鉴、开放创新、共谋发展的‘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同致力于重振全球经济”。“第二,共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中国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规划对接为基础,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为支柱,以金融互利合作为重要保障,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努力开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中国将不断加大投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使合作成果惠及各方”。“第三,打造‘一带一路’多元合作平台。中国愿同伙伴国家携手努力,推动各国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民间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利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参与意愿,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合作项目,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主体、全方位、跨领域的互利合作新平台”。“第四,推进‘一带一路’重点领域项目。中国愿同伙伴国家一道,大力推进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开办更多产业集聚区和经贸合作区,抓好重点领域合作。中国将同伙伴国家一道,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共同确定一批能够提升区域整体合作水平的互联互通项目,研究开展大通关合作;全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继续向各国提供优质和环境友好的产能和先进技术装备,帮助有关伙伴国家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强金融创新和合作,扩大同伙伴国家本币结算规模和范围,促进沿线国家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加强人文领域合作,深入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合作,建立大数据交流平台,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智库合作网络”。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这其中,我们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着力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加强在传染病疫情通报、疾病防控、医疗救援、传统医药领域互利合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着力深化人才培养合作,中方倡议成立‘一带一路’职业技术合作联盟,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着力深化安保合作,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推动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携手打造‘和平丝绸之路’。”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还论述说:“中亚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3年来,中亚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率先取得一系列重要早期收获,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具备历史传统优势、地缘文化优势、政治法律优势,得到各国人民广泛支持和赞同。中国将中亚地区视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地区和重要合作伙伴。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共同寻找合作切入点,不断提高合作水平。我们愿同中亚国家共同推进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鉴古论今,从历史、人文、地缘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中乌合作的深厚基础:“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伟大的国家,中乌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造纸、冶铁、中医等经中亚传播至世界,中亚、西亚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也相继传入中国,促进了双方社会发展。中国西汉张骞、唐代玄奘、明代陈诚等都曾出使或途经乌兹别克斯坦。13世纪晚期,祖籍布哈拉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曾担任中国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他兴修水利、开办学校、发展经济,受到当地人民爱戴。14世纪中期,出生于撒马尔罕的天文历法学家伍儒应邀前往中国,在南京参与修建天文台,并在中国天文机构任职长达50年。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记载了中乌两国人民和睦相处的点点滴滴,成为中乌世代友好的历史见证。悠久的交往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共同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发展两国关系和深化互利合作的不竭动力源泉。中乌两国人民勤劳勇敢、诚实守诺、重情重义,对家国天下有着相似的理解。中国是最早承认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并同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建交以来,中乌双方坚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弘扬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中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政治互信、互利合作、战略协调全面推进。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大国,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乌关系,把打造平等互利、安危与共、合作共赢的中乌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之一。中乌加强全面合作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3日02版)

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这篇演讲,纵横古今,高屋建瓴,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各国乃至俄罗斯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人们表示,习主席的演讲将推动乌中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给乌中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同时也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广空间迈进,从而推动整个地区的共同发展。”(《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引起热烈反响》,新华社,2016年6月23日)

2016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塔什干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指出:“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弘扬条约确立的世代友好理念,增进两国政治和战略互信,加大相互支持,推动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密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普京总统表示:“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区域经济融合方面影响巨大。俄方赞成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合作。”(《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4日01版)

2016年6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什干还会见了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习近平在会见时强调:“中方赞赏土库曼斯坦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欢迎土方为改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物流运输效率提升采取的措施,愿推动中方企业积极参与相关合作。中方愿同土方研究启动两国产能合作,继续探讨农业合作。双方要密切人文合作。”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表示:“土中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政治、民心基础牢固。土方愿密切两国政府、议会和民间交流,深化经贸、能源、交通、物流、通信、高技术、人文领域和国际事务中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会见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4日02版)

2016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塔什干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时指出:“中塔是亲密无间的友好邻邦和高度互信的战略伙伴。近年来,两国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多项早期收获。中方重视发展中塔关系,愿同塔方推动两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做好顶层设计和重点项目遴选,稳妥有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深化农业、基础设施、紧急救灾等领域合作,便利人员往来;加强反恐、禁毒、网络安全、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等安全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拉赫蒙表示:“塔中世代友好,双边关系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基础之上。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势头良好,有关合作大项目不仅成为塔方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更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塔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愿继续加强同中方在基础设施、电力开发、农业、地方、人文、安全等领域合作。”(《习近平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4日02版)

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时指出:“中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5年来,双方合作呈现加速发展势头,成果丰硕。中哈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方愿同哈方一道努力,推动双边合作迈向更高水平。两国应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在彼此关心的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配合,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规划合作。双方要编制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规划,充分用好中哈共同开创的产能合作新模式,推动有关产能合作项目尽早落地,推进农业、能源、地方、人文、环保等领域合作。”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表示:“发展同中国的睦邻互信友好是哈萨克斯坦外交的优先方向。哈方坚定支持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赞同加快这一倡议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愿尽早启动两国汽车、化工等产能合作项目,并加强贸易、农业、物流、基础设施、旅游领域合作。哈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确保上海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习近平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人民日报》, 2016年6月25日02版)

2016年6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什干会见了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习近平主席强调:“双方要加快共建‘一带一路’路线图编制工作,加强产能、农业等领域合作,发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优势,保持双边经贸合作良好发展势头。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比什凯克热电厂改造、比什凯克市政路网改造、农业灌溉系统改造等项目,让中吉合作成果尽早造福百姓。”(《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02版)

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阿富汗总统加尼时强调:“当前,中阿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国视阿富汗为可信赖的好邻居和好朋友,愿同阿方密切高层往来,增进战略沟通。双方要加强经济合作,重点推动有关民生项目取得进展。双方要落实好《中阿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中方支持阿方参与互联互通建设,愿加强两国经贸、能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深化反恐、安全合作,将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新高度。”加尼总统表示:“中国是阿富汗可以信赖的好朋友,感谢中国长期以来给予的帮助,感谢中国支持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和国家重建。阿方愿加强同中方在经贸、基建、安全、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希望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会见阿富汗总统加尼》,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02版)

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塔什干会见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习近平强调:“双方要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稳步推进已经商定的重点合作项目。要对接发展战略,加强对合作的统筹协调。要以中白工业园项目为抓手,深化大项目合作,带动两国贸易、投资、金融、地方合作全面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人文交流,保持双边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发展势头。”卢卡申科总统表示:“白俄罗斯永远是中国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对两国在涉及各自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感到高兴。白方愿密切同中方经贸、地方、高技术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把中白工业园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习近平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02版)

2016年6月2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举行,与会的各国领导人“重申支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一致同意继续就落实这一倡议开展工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促进构建国际运输走廊,打造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枢纽,深化经贸、产能、能源、投资、农业、文化、科技、环保等领域合作”(《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01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再次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问题。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为促进本地区经济整体发展,中方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希望上海合作组织为此发挥积极作用并创造更多合作机遇。中方也愿同有关成员国继续推进产能合作,希望更多国家参与其中。”(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巩固团结互信,全面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合作》,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03版)

习近平主席于2016年6月17日至24日出访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并且赴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有力地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对此评论说:“这次欧亚之行,是习近平主席时隔3月再访中东欧,连续第四年访问中亚。3年前,正是在访问中亚期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习近平主席此次到访中东欧和中亚地区,向世界阐示共建‘一带一路’起步顺利,开局良好,已经取得一大批实实在在的早期收获,为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福祉,日益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习近平主席此访还巩固深化了同往访3国的传统友谊,提升了双边关系水平,带动了中国与中东欧、中亚国家互利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王毅还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沿线和地区各国人民谋发展、求合作的共同愿望,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既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议会发表重要演讲,同三国领导人促膝交流,出席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全面总结3年来‘一带一路’取得的成果,晒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尤其是系统提出了下阶段发展思路,昭示共建‘一带一路’在新起点的再出发。”因此,国内外媒体评价说,习近平主席的此次出访是“一次‘一带一路’建设的提速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同往访国的战略合作,并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的内涵与动力”。(《巩固传统友谊,弘扬上海精神,携手共创“一带一路”新辉煌——外交部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03版)

2016年6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纪念大会,并且发表了题为“共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在业已取得的经济合作成果基础上,深入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进而在欧亚大陆发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使中俄关系发展带来的福祉不仅惠及两国人民,还要惠及整个地区国家人民。”(习近平:《共创中俄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6日02版)

2016年8月17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3个大的发展战略。2014年我们通过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2015年对外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有关地方和部门也出台了配套规划,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们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习近平强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习近平还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8项要求:“一是要切实推进思想统一,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牢牢把握重点方向,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二是要切实推进规划落实,周密组织,精准发力,进一步研究出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创新运用方式,完善配套服务,重点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支撑等战略性优先项目。三是要切实推进统筹协调,坚持陆海统筹,坚持内外统筹,加强政企统筹,鼓励国内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也欢迎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四是要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为抓手,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多搞一点早期收获,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五是要切实推进金融创新,创新国际化的融资模式,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六是要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七是要切实推进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八是要切实推进安全保障,完善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有关部署和举措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项目执行单位和企业。”(《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人民日报》,2016年8月18日01版)

2016年9月3日,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在杭州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系列重点项目和经济走廊建设已经取得重要进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正在同步推进。我们倡导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开始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主席强调说:“我想特别指出,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 《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03版)

2016年9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坚决维护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换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方加强规划和战略对接。要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加强亚信、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机制建设,整合地区自由贸易谈判架构。要加大对网络、极地、深海、外空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的参与,加大对教育交流、文明对话、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和项目支持力度。”(《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9月29日03版)

2016年10月13日至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柬埔寨、孟加拉国、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10月12日,在即将抵达柬埔寨王国前夕,习近平主席在柬埔寨《柬埔寨之光》报上发表了题为“做肝胆相照的好邻居、真朋友”的署名文章。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写道:“柬埔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一站,拥有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高棉文化。勤劳智慧的柬埔寨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吴哥古迹,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浮雕壁画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朽篇章。”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同柬埔寨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两国友好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漆器,柬埔寨的香料、黄蜡,源源不断送达对方民众手中。巴戎寺的壁画上雕刻有古代中国商人同柬埔寨人民往来的生动情景。5世纪至6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僧伽婆罗、曼陀罗、须菩提3位高僧先后来中国传经弘法。中国元代使节周达观到访柬埔寨后写下《真腊风土记》一书,记载了吴哥的风土人情和中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远洋航海时多次在柬埔寨停留,称这里‘气候常热,田禾丰足,煮海为盐,风俗富饶’。坐落在磅湛市郊的三保公庙香火绵延,诉说着中柬两国人民的不解之缘……2010年,中柬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进入新时期。两国在国家发展理念上高度契合,一致同意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和‘四角’战略对接。”习近平主席还提出:“中方愿同柬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打造‘一带一路’合作亮点,因地制宜深化产能合作,推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合作取得务实成果。”(习近平:《做肝胆相照的好邻居、真朋友》,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0月13日03版)

2016年10月13日中午,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柬埔寨首都金边,随后与柬埔寨首相洪森举行了会谈,“双方同意加快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制定并实施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采取措施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加强在产能、投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通信、工业、海洋等领域合作,继续实施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合作项目”。会谈后,中柬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外交、共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投资、水利、新闻、海洋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并共同出席金边中国文化中心揭牌仪式。(《习近平同柬埔寨首相洪森举行会谈》,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01版)在同日双方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联合声明》中,明确写道:“双方高度评价中柬经贸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同意加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十三五’规划同柬埔寨‘四角’战略、‘2015—2025工业发展计划’的有效对接,制定并实施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落实好产能和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及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联合声明》,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02版)

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第二站是孟加拉国。10月14日,在即将对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孟加拉国《每日星报》和《曙光报》上发表了题为“让中孟合作收获金色果实”的署名文章。习近平在文章中写道:“中孟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双方相知相交的纽带,留下不少千年传诵的佳话。中国高僧法显、玄奘西行取经,孟加拉高僧阿底峡尊者赴华传教,为双方文化交流开启了先河。明代航海家郑和两度到访孟加拉地区,形容这里‘民俗淳善,物穰民稠,田沃丰足’。孟加拉国王赠送给中国明代皇帝的长颈鹿成为轰动中国的‘麒麟’瑞兽。”习近平指出:“中国和孟加拉国同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国情民情相似,发展目标契合。‘金色孟加拉’梦想所展现的孟加拉国人民强国富民之梦,同中国人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通相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合作共赢提供了新的机遇。无论就地理位置、人口规模而言,还是从市场潜力、合作空间来看,孟加拉国都是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产能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习近平:《让中孟合作收获金色果实》,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5日01版)

2016年10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孟加拉首都达卡,随后同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举行会谈。习近平在会谈中指出:“中方高度重视加强同孟加拉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孟加拉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中孟两国正各自向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和‘金色孟加拉’梦想努力奋斗,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同孟方对外合作战略紧密对接。中方愿同孟方一道努力,做发展道路上相互信任、彼此支持的朋友和伙伴,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中孟关系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哈西娜总理表示:“孟加拉国对中国发展成就深感钦佩,愿在实现‘金色孟加拉’梦想过程中加强同中方合作。孟方愿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推动孟加拉国电力、能源、技术、农业、水利、投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发展。”(《习近平同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举行会谈》,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5日01版)同一天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明确写道:“孟方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认为这一倡议将为孟方实现2021年建成中等收入国家和2041年成为发达国家的目标带来重要机遇。双方同意,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充分挖掘各领域合作潜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两国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5日02版)

2016年10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离开达卡,乘坐专机抵达印度果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10月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领导人对话会在印度果阿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这次对话会上指出:“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要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地区经济融合。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有关规划有机对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努力实现共同发展。要推进民间友好往来,加强地方、媒体、智库、青少年等各层面交流,厚植伙伴关系基础。”(《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领导人对话会》,《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7日01版)

2016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果阿会见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时指出:“中斯双方要保持高层接触和政治沟通,继续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中方赞赏斯方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愿同斯方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深化务实合作。双方要加强在贸易、港口运营、基础设施建设、临港工业园区、产能、民生等领域合作,稳步推进科伦坡港口城、汉班托塔港二期等大项目。”(《习近平会见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7日02版)

从2016年10月13日至17日,习近平主席远访柬埔寨、孟加拉国、印度三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这样告诉媒体:“4天内,习近平主席出席了40多场双、多边活动,同多国领导人会谈会见,发表多场重要讲话,签署和见证了多份联合声明、宣言以及数十个合作协议,访问取得圆满成功。国内外高度关注此访,普遍认为这是中国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的又一实践,是构建‘一带一路’的又一进展,是为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合作与影响做出的又一贡献。”(《弘扬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开辟共赢前景》,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8日02版)

2016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16日,在途经意大利撒丁岛时,习近平主席会见了专程从罗马赶来的意大利总理伦齐。习近平指出:“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内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和重要合作伙伴。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势头令人鼓舞。中方高度重视中意关系,愿同意方共同努力,充实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双方要保持高层交往,密切各层级人员往来,加强中方‘一带一路’建设同意大利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人文交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伦齐总理表示:“意中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友谊源远流长,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意方高度评价中国发展成就,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中方深化经贸、能源、创新、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造福两国人民。”(《习近平会见意大利总理伦齐》, 《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8日01版)

2016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利马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努力,在新的一年里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势头,加大相互支持,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开展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办好媒体交流年等重要人文交流活动,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促进世界和平稳定。”普京总统表示:“当前,俄中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等领域合作取得积极成果。俄方期待着同中方共同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同‘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合作。”(《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1日01版)

2016年11月19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秘鲁利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3年前,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和支持,结成志同道合、互信友好、充满活力的‘朋友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顺利组建,一大批重大项目付诸实施,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实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互利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欢迎各方参与到合作中来,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发展。”(《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新华社利马2016年11月19日电,新华网)

2016年11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题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互联互通让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我们要深入落实北京会议通过的10年期互联互通蓝图,采取更多集体和自主行动,促进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互联互通。我们要构建全方位、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让亚太成为携手比邻的家园。中方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同区域伙伴共商、共建、共享,为亚太互联互通事业做贡献。中方愿加强同有关各方发展战略及合作倡议对接,实现协同效应。”(习近平:《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 《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2日02版)

2016年11月23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智利的国事访问,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回国途中,习近平主席于24日在西班牙大加那利岛做技术经停,并且会见了西班牙副首相萨恩斯。习近平在会见时指出:“当前,中西关系发展良好,两国都正值发展改革的重要时期,经贸、投资、人文等广泛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中方高度重视中西关系,愿同西方一道,积极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持续向前发展。中西双方要密切高层交往,增进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要扩大务实合作,充分发掘农业、科技、清洁能源、旅游等领域合作潜力。中方欢迎西班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互利合作。双方要加强人文交流,夯实两国友好民意基础。”(《习近平会见西班牙副首相萨恩斯》, 《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5日01版)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要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作用”。这次重要会议,既是对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的总结,又为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7日01版)

在中国领导人的持续推动下,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同时,相关的学术研究也日益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