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的大脑有利于选择稳定的伴侣
大脑的消耗量惊人,虽然它只占人体体重的2%,消耗的能量却是人摄入总能量的20%。耗能如此巨大,大脑当然必须是物有所值的,才配得上如此巨大的消耗。至少在灵长类动物中,正是大脑赋予了人类应对复杂世界的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共识。然而,我和同事苏珊娜·舒尔茨(Susanne Shultz)最近的一项关于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研究,却带来了有趣的反转。研究结果表明,大脑真正的消耗可能源于配对(pairbonding)。你是否总是对伴侣的缺点耿耿于怀?如果你发现你们的关系中有些摩擦,那你们其实很般配。对鸟类和一般的哺乳动物来说,大脑在身体中占比最大的物种绝对是单配的(一雄一雌)。那些群居且任意交配的动物,如羊、牛,其大脑往往较小。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鸟类身上看得特别清楚——真正的问题是牢固、坚韧而持久的伴侣关系。单配的鸟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有一些鸟类在每个繁殖季节都会选择一个新的伴侣,比如知更鸟和山雀这种花园里常见的鸟类;另一些鸟类一生只拥有一个伴侣,比如很多猛禽,猫头鹰、大部分乌鸦和鹦鹉。第二种鸟类的大脑是所有鸟类中最大的,哪怕我们已经排除了生活方式、饮食和体型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这样的结果依然非常显著。
在哺乳动物中,单配制更加罕见(只有5%的哺乳动物是单配的),但相比于那些生活在随意交配的大群体中的动物,这些遵循单配制的动物确实也拥有更大的大脑,包括很多狗、狼、狐科动物,以及羚羊科里的岩羚和矮小犬羚。
若不是因为大脑的发育和运作极其复杂,生物学家对大脑可能也没什么兴趣,只会关注更为宝贵的心脏、肝脏和肠道。进化出更大的大脑并非无用的。鉴于大脑的功能和作用,可以看出单配制的关系相对那些成群结队的水鸟、鹿和草原羚羊来说更加复杂,要求更高。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单配的配对变得如此复杂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终身单配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伴侣很糟糕(不育、懒惰或不忠),就可能会危及你对基因库的贡献。因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基因的传递就是生命所有的意义。虽然进化出一个容量足够大的大脑代价巨大,但它能让我们在预期的时候意识到风险,这也是非常值得的。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并在进化过程中更好地为自己考量。
单配制还存在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意义,就是让你有能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与伴侣相协调。你可以想一想花园里的鸟儿们:选定配偶后,雌鸟就开始产卵,进入难熬的阶段——长时间在巢内孵化和喂养幼鸟。如果它们中某一个成天在外面晃荡,那么它的伴侣很快就会做出两边都不讨好的选择:要么不顾鸟蛋出去觅食,要么就待在鸟巢里等着饿死。对一只必须每天吃下与自身体重等量食物才能活命的小鸟来说,这绝对事关重大。简而言之,你需要一个足够聪明,清楚你的需求,在需要时能承担起家庭责任的伴侣。
单配制有着较高的认知需求,是因为你要让伴侣的观点和立场与自己保持一致。我们自己的经验也表明,长时间地保持一段关系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需要很多值得期待的技巧,对那些很可能带来分歧的问题也要学会看开。或者,对那些尚未暴发的问题,对那些直到发生才能发现的事情,我们要知道如何处理和修复,让关系再次恢复平衡。
当你困惑为什么你的伴侣表现如此糟糕的时候,你应该安慰自己:进化已经赋予了你最高荣誉——一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大脑。在那之后,一切都会变得顺遂。这些甚至连你后院桌上的小鸟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