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民用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
1.建筑物的分类
建筑物一般按下列方法进行分类:
2.民用建筑物与构筑物
(1)民用建筑物 一般指直接供人们居住、工作、生活之用。民用建筑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1)基础。承受上部荷载,并将荷载传至地基。
2)墙或柱。竖向承重构件,承受屋顶及楼层荷载并下传至基础,墙体还起围护与分隔作用。
3)楼板与地面。它是水平承重构件,并起分隔层间的作用。
4)楼梯。楼房建筑中的上下通道。
5)屋顶。房屋顶部的承重与围护部分,一般应满足承重、保温、防水、美观等要求。
6)门窗。门供人们出入及封闭空间用,窗供采光、通风和美化建筑方面用。
(2)民用构筑物 一般指为建筑物配套服务的附属构筑物,如水塔、烟囱、管道支架等。其组成部分一般均少于六部分,而且大多数不是直接为人们使用。
3.民用建筑工程的基本名词术语
为了做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必须了解以下有关的名词术语:
(1)横向 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2)纵向 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3)横向轴线 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轴线编号从左向右用数字①、②、…表示。
(4)纵向轴线 沿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轴线编号从下向上用汉语拼音大写Ⓐ、Ⓑ、…表示。
(5)开间 两条横向定位轴线间距离。
(6)进深 两条纵向定位轴线间距离。
(7)层高 指两层间楼地面至楼地面间的高差。
(8)净高 指净空高度,即为层高减去地面厚、楼板厚和吊顶厚的高度。
(9)总高度 指室外地面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差。
(10)建筑面积(单位为“m2”) 指建筑物外廓面积再乘以层数。建筑面积由使用面积、结构面积和交通面积组成。
(11)结构面积(单位为“m2”) 指墙、柱所占的面积。
(12)交通面积(单位为“m2”) 指走道、楼梯间等净面积。
(13)使用面积(单位为“m2”) 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
4.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与耐火等级
(1)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 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2)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 根据2015年5月1日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民用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表2-4的要求。
表2-4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续)
注:1.表中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2.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5.日照间距与防火间距
日照间距与防火间距是审核总平面图时应特别注意的两项内容。
(1)日照间距 是指南北两排建筑物的北排建筑物在底层窗台高度处保证冬季能有一定的日照时间。房间日照时间的长短,是由两排南北间距(D)和太阳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关系决定的。其计算式为:
式中 D——日照间距;
h——南排建筑物檐口和北排建筑物底层窗台间的高差;
θ——冬至日中午十二点的太阳仰角。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D/h的比值来确定,一般取0.8、1.2、1.5等。
(2)防火间距 是指两建筑物的间距必须符合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这个间距应保证消防车辆顺利通过,亦保证在发生火灾的时间,避免波及左邻右舍。具体数值可查有关防火规定。
6.确定民用建筑定位轴线的原则
1)承重内墙顶层墙身的中线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2)承重外墙顶层墙身的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间的距离,一般为顶层承重外墙厚度的一半、半砖或半砖的倍数。
3)非承重外墙与平面定位轴线的联系,除可按承重布置外,还可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4)带承重壁柱外墙的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的距离,一般为半砖或半砖的倍数。为内壁柱时,可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为外壁柱时,可使墙身外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5)柱子的中线应通过定位轴线。
6)结构构件的端部应以定位轴线来定位。
在测量放线中,由于轴线多是通过柱中线、钢筋等影响视线。为此,在放线中多取距轴线一侧为1~2m的平行借线,以利通视。但在借线中,一定要坚持借线方向(向北或向南,向东或向西)和借线距离(最好为整米数)的规律性。
7.变形缝的分类、作用与构造
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其构造特点如下:
(续)
8.楼梯的组成、各部分尺寸与坡度
楼梯由楼梯段、休息平台、栏杆或栏板三部分组成。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上下通道,楼梯的各部分尺寸均应满足防火和疏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