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王府工匠的到来(求收藏求推荐票)
听了李孝恭的话杜乘风有点无语,李孝恭这是在暗示他皇上给他封县子只是一个起点吗?怎么还扯到太上皇那里去了呢?
不过按照穿越小说一般的套路来讲,自己给大唐解决这么多的困难,又是水稻又是红薯又是活字印刷术、还顺带提前帮他们解决了千年来无法解决的蝗灾,李世民要是不给他弄个县候什么的怎么都说不过去。
要知道光凭水稻和红薯只要花几年的时间推广,大唐的国力起码就可以翻一倍以上。
还有那最可怕的蝗灾,历史上哪一次闹蝗灾不是哀鸿遍野、千里荒凉。
现在暂时只是封个县子杜乘风也猜测得到只是一个过渡,因为水稻和红薯都还没到收获的时候,非是亲眼所见自然大部人不会相信。
到时以李世民的聪明给杜乘风封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杜乘风一点也不担心,不过李孝恭的提前告知也是想拉近与自己的距离,这一点杜乘风明显地感觉得到。
因此杜乘风还是对着李孝恭真心说了句:“多谢王爷提醒。”
李孝恭满意地走了,杜乘开始回书房整理相关的资料。
望江楼周边配套的娱乐设施很多,这些都要杜乘风自己亲自一点一点的画出来并且标示好尺寸,这是一个繁琐的工作。
只是没过多久,丫环又来秉报说门外有几十个自称王府工匠的人来拜访。
不用说肯定是李孝恭答应的工匠都来找自己报道了。想不到李孝恭的办事效率还挺高的。
“让他们都进来吧,站在门口多不雅观,都带到前院的空地上,我一会就过去。”杜乘风回道。
“好的少爷。”
杜乘风放下纸笔,把整理出来的一些项目资料一并拿在手上,就朝着前院走去。
前院,工匠们还在翘首等待着。看着这个陌生的院子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大家本来都在工坊待得好好的,王爷一句话就把他们从各个工坊调了过来,说是到这里听从一个叫杜乘风的少年的吩咐。并且特意声明,以后他们这帮人就完全属于杜乘风了。
片刻杜乘风便捏着一叠资料来到了工匠们面前。
工匠中一中年模样的人见杜乘风走了过来,便主动迎上前来,礼貌地抱拳问道:“请问可是杜少爷。”
“正是。”杜乘风淡然地回礼道。
确认是杜乘风以后,中年人继续说道:“杜少爷好,在下是河间王爷的管家,奉王爷之命,带一帮工匠前来报道。”
“王爷有心了,替我谢谢王爷。”杜乘风回道,心里也十分满意。
李孝恭为了自己的生财大计可谓是十分积极。
不但把工匠快速调派了过来,就连工匠相应的工具都用马车一并拖了过来。
“那如果杜少爷没有什么特别吩咐的话,在下就先回王爷复命了。”中年管家的事情已经办到,也不便在杜乘风府上逗留,对着杜乘风躬了躬身子,就准备走了。
“好的,那慢走。”杜乘风也没有挽留。
中年管家走了以后,杜乘风又回到一帮工匠的面前,重重地咳了两声,制止了还在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工匠们。
工匠们也都是明白之人,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少年郎可能以后就是他们的主子了,因此都自觉地往前站了站,等待着这位新主子的吩咐。
为了打消一帮工匠心中的疑虑,杜乘风还是决定先做一个自我介绍。
杜乘风润了润嗓子眼,对着眼前的工匠们正色道:“各行各业的师傅们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杜乘风,是皇上刚封赏的开国县子,也是长安望江楼的二东家。”
“想必各位师傅都曾听过望江楼,未来几个月你们可能都将服务于望江楼。不出意外,未来几个月或许更长时间内你们都直接听命于我的安排。”
并不是杜乘风有故意炫耀自己开国县子的爵位身份,只是觉得作为这帮工匠以后的上司,增加一点信服力。
怎么说自己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再者过两天大门的门楹换了之后,大家也迟早会知道,没有必要瞒着。
望江楼的二东家倒是没什么,年仅16岁的县子倒是着实让这帮工匠们吃了一惊。要知道大唐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罔替的。
能在这个年纪被封为县子的人想必都是有大才或者大功之人。给这样一位年轻的爵爷做事,工匠们心里还是比较高兴的。
在大唐工匠的地位低下,如同商人一样被大部人瞧不起,这位年轻的爵爷给他们的印象虽然说话严厉,但看着他们的眼神没有一丝鄙视的成分,这让工匠们安心不少。
杜乘风脸色缓了缓接着说道:“在这里,各位师傅也不用太过拘束,只要安心做好你们自己的工作就行。
当然如果各位师傅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欢迎向我提出来,如果被采纳了重赏。”
杜乘风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故意给工匠们画大饼,而是杜乘风深深知道,华夏民族古人的智慧并不低。
只不过因为封建主义的各种打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被麻木了而已。
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如果给这些工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平台,想必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事实证明,杜乘风的一番引导和鼓励还真让工匠们想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而这些工匠也成了未来杜乘风大业中的众多火种之一,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杜乘风的话让工匠们引起一阵骚动,虽然他们都是大唐技艺精湛的工匠,但也是一直听从主子上司的命令做事。
上司让他们做什么他就什么,像杜乘风这种做法的人并不多。
“好了,大家先静一下。接下来就要请各位师傅大家自己分一下组,比如都是木匠的站一组、都是泥瓦匠的站一组、都是铁匠的站一组,大家明白了吗?”
杜乘风引导着说道。这样分一下组,有便于等下的分工。
没多久工匠们就主动分成了8组。李孝恭为了望江楼的长远计划,差不多把自己名下工坊中的各行各业的熟练工匠都派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