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译注(修订本)(上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司马错论伐蜀

国策

【题解】

秦惠王后元九年(前316年),秦王想利用巴蜀发生战乱之机,兴兵伐蜀,不料韩师侵犯秦境。他面对这种局势,举棋不定。于是,司马错和张仪在秦王面前发生了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经过这场争论,秦国解决了用什么战略统一天下的大问题。

本文记述这场辩论,颇有特色,处处紧扣双方争论的主旨,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写得使人一目了然。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1]。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2],塞轘辕、缑氏之口[3],当屯留之道[4],魏绝南阳[5],楚临南郑[6],秦攻新城、宜阳[7],以临二周之郊[8],诛周主之罪[9],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10]。据九鼎,按图籍[11],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名劳众[12],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13],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14]。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15],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16],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17],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18],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19]。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20]。”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21]。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注释】

[1]司马错:战国时秦将。张仪:战国时魏国人,主张“连横”的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曾几次担任秦国的相,主张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削弱六国,使秦国更加强大。后死于魏国。秦惠王:即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37年至前311年在位。

[2]三川:在今河南洛阳一带,因境内有黄河、伊河、洛河,故称“三川”。

[3]轘辕(Huányuán):山名,在今河南登封西北。缑(Gōu)氏:山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地当嵩山山口。

[4]屯留:在今山西屯留南。太行山的羊肠坂道通过此地。

[5]南阳:在今河南焦作、博爱一带。

[6]南郑:在今河南新郑。

[7]新城:在今河南伊川西南。宜阳:在今河南宜阳西。

[8]二周:战国时期的两个小国,西周和东周。周考王(前440年至前426年在位)封其弟姬揭于河南(在今洛阳西),是为西周桓公。历传威公、惠公。西周惠公时,以其长子为西周公,又于周显王二年(前367年)封其少子于巩(今河南巩义),以奉王室,是为东周惠公。从此有东西二周君。前315年,周赧王即位,迁都西周,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宗主,实即寄居西周君篱下。

[9]周主:指东周、西周两国国君。

[10]九鼎:传说夏禹造,夏商周三代传国宝器,是古代国家政权的象征。

[11]图籍:疆域图和户口册。

[12]名:在句中意不可通,当是“兵”字之误。

[13]顾:反而。

[14]桀纣之乱:指蜀王兄弟间的战争。桀、纣,夏、商两朝的末代暴君。

[15]缮:整治。

[16]四海:当是“西海”之误。指蜀国。这里所说的海,是财富聚积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四海指四周地区而言。

[17]附:归属。

[18]劫:胁迫。

[19]与国:友邦。

[20]完:万全。

[21]陈庄:人名,秦国官吏,前314年受命出任蜀相。

【译文】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惠王说:“请你们说说各自的见解,让我听听。”

张仪回答说:“应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住轘辕和缑氏的山口,挡住屯留的山道,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君的罪过,再乘机侵袭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九鼎和宝物。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如今,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而且以戎狄为君长。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三川、周王室就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可是大王不到那里去争,反而向戎狄的君长去争,这就离开王业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对。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想使国家富庶的一定要扩大他的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王业的一定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齐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现在大王的土地小,百姓贫困,所以我宁愿去做容易见成效的事。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君长,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得到它的土地,能够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备,这样,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取了一个国家,但天下都不认为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也不认为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的一次举动就名利双收了,而且又有制止暴乱的美名。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万无一失。”

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结果,出兵进攻蜀国,这年十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于是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秦国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