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责任的法理与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余论

“分立”立场可能会面临三种质疑,一是,认为现有的双重含义说概念框架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只是需要时间让人们充分理解和区分,所谓概念分立只是“画蛇添足”而已;二是,认为分立立场可能会破坏原先双重含义说概念框架所表现的证明责任理论的体系性,因而分立方案代价太大;三是,既然分立论立场也需要作持久战,如何体现或确保未来其“比较优势”?对以上三种可能的质疑,笔者试作以下“回应”。第一种质疑看似具有颠覆分立立场整个立论的力量,但实际上并不切中要害,因为分立论的立场恰恰在于尽可能大大缩短理解和区分主观证明责任与客观证明责任的时间,是为更好地完成双重含义说证明责任概念框架未完成的任务。第二种质疑尽管并非毫无道理,但更多是言过其实。一方面,理论的体系性并非依赖于概念术语的文字本身,而是依赖于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另一方面,与双重含义说概念框架相比,分立论的立场更强调在区分的基础上寻找关联,而不是在关联的内部框架下寻求区分。对明显具有不同含义和功能的行为证明责任与结果证明责任,对于“明显区分不足”而不是“找不到关联”的我国现状而言,分立论的立场更有助于我国证明责任理论体系的建立和证明责任立法的完善。对第三种质疑,本书的确无法预计所谓分立论立场究竟在何时何地会成功实现预期目标,也无法预计分立立场比双重含义说概念框架更有效的具体程度和时间,笔者只是试图指出,至少就当前的选择而言,分立立场更有助于民众甚至包括理论界和实务界作更有效的区分和理解,有助于法律语言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