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沿:国家网信工作沉思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凝聚共识,滋养社会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做客中国记协“记者大讲堂”

什么是同心圆?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明确提出,“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什么要画同心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要“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就不能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我们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统筹两个舆论场,打通两个舆论场。怎样画好这个同心圆呢?我想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正确导向

正确理解党管媒体的原则。党的领导是我们现行政体不可改变和动摇的前提,党管媒体是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是党引导舆论的重要环节。不管技术如何进步、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都是大原则。

党管媒体,并不是要求所有媒体都要“姓党”。“媒体姓党”曾经误传,造成一些人的曲解。习总书记说“媒体姓党”是指党媒姓党。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当然要姓党。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宣传的主阵地,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媒要不折不扣地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做好动员、宣传、批判、监督工作。

但对那些有社会资本、外资参与的,包括伴随着互联网兴起的新媒体、自媒体,习总书记讲话中也没有要求像“党媒”一样“姓党”,可以在“党管媒体”的大原则下,有同“党媒”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就像一个大合唱中,可以有不同的声部和曲调,但主旋律是一致的。

“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是在党的领导下画好同心圆,我们不能把“党媒姓党”和“党管媒体”简单地画等号,否则就容易犯简单化、教条化的错误,也不容易画好同心圆,调动所有媒体的积极性。

守住新闻真实性底线。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是底线。这些年,一些虚假报道和标题党不断冲击人们对新闻底线的坚守。今年5月以来,医疗、司法、教育等领域相继爆发严重的舆论事件。如安徽“丢肾”男子、河南安阳公务员辞职信走红、中国游客泰国吃自助餐疯狂铲虾、北大才女回乡送快递等虚假新闻、反转新闻屡屡发生,不仅严重损害媒体公信力,而且在社会上造成恐慌、撕裂和对立。

有的媒体热衷讨论事件延伸出来的边缘话题,使舆论常常跑偏。在目前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坚守新闻真实性这条底线,光是抢时效、抢眼球,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反而成为最大的问题。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力在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报告》显示,95.4%的学生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但这些现实与网上所喧嚣呈现的一些东西,落差很大。我们的新闻报道应当展示我们社会进步的全貌,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脱离了社会的现实,而恰恰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符合新闻报道的全面真实原则。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说只能讲正面,不能讲反面。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关键是我们要把握好总体上的平衡,不能把点的问题说成面上的问题,把个别问题说成整体问题,把局部问题说成全部问题,这是泛意识形态化。

有些媒体把一些本来是经济方面的个别案件,上升到意识形态。如今年春节期间,一些媒体用返乡体调查的形式,报道农村发展怎么落后、怎么凋敝。这些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而不是把个别地方的一些问题喧嚷成好像是全局的问题。在微观真实的情况下,也要符合宏观的真实、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是有社会责任的。为什么叫媒体,它会传导一些东西,而不是自娱自乐。现在有了手机移动端,自媒体也有了媒体的属性。现在微信的朋友圈,往往都是一传十、十传百,已经具备了媒体的属性。所以就要负起社会的责任,就要坚持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就要坚守人类基本的伦理道德。

目前,有一些青年人争着要当网红,爆粗口、出格儿的东西在网上大行其道。甚至有一些视频直播网站发布自虐视频,吃玻璃、吃灯泡……越出格儿越觉得吸引人。而这些信息有什么意义呢?一个社会的发展靠这样能进步吗?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

二、深入推进媒体融合

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善于利用互联网,才能让最大的变量变成最大的正能量。《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新浪、腾讯的粉丝数都超过了5000万。中央电视台的客户端,用户超过3亿,遍及全球190个多国家和地区。我们的传统媒体越来越注重用新媒体巩固壮大自身的优势。但媒体融合步伐还不够快,一些媒体还是按老办法、老调子写报道、讲故事,回应民意不及时,受众不爱看。

媒体融合不能搞大而全、小而全。现在好多主流媒体同质化严重,千网一面,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首页上的新闻重合率超过50%。内容供给总量严重过剩,同类信息、无效信息、垃圾信息大量存在,多数网站的内容原创比例仅为10%。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平台将更加多样化,媒体只有找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才能赢得一席之地。

今年两会期间,媒体的两会报道就各有亮点、精彩纷呈。《人民日报》全媒体报道专题设置了十大板块。新华社《新起点 新征程》专题采用了十多种媒体形态。国际在线利用海外优势推出海外看两会的报道,形式多样。腾讯推出了多款跨屏互动和H5产品。羊城晚报的全数媒矩阵则包含20多个媒体品种。

把握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内蒙古电视台做了1期关于马克思的读书节目,打破大道理、大概念的套路,采用说唱形式,受到青年们的欢迎,“马克思主义是90后”在微信朋友圈热传。新华社制作的“十三五”规划动漫宣传片以及《红色气质》微电影网上都非常火。军网发布的2016征兵宣传片,运用了很多新元素,不仅国内网民看得热血沸腾,连美国海军陆战队都评价说解放军的征兵视频胜过美军。英国《卫报》《金融时报》也认为这是中国军人进军流行媒体的最新尝试。

正面宣传报道,要敢于直面不同的局面,善于把握不同的思想动态,既广泛覆盖,又分类渗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讲求语言意识,少一些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既教育人、引导人,又理解人、关心人。

注重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新中国的成立,解决了我们挨打的问题;改革开放,解决了我们挨饿的问题;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要解决我们挨骂的问题。我们常常被西方媒体妖魔化、抹黑。“西强我弱”的传播局面并没有改变。怎样把中国的形象更好地宣传出去,让国际社会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在重大事件和关键节点上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我们还需要下大功夫。

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要讲事实、讲形象、讲感情、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感情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中国有两样东西在世界影响很大,一个是中餐、一个是中医中药。《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光讲怎么吃的问题,还介绍了食材从培育、加工到端上餐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和价值的传播。所以外国人对这个着迷。

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要“借嘴说话”“借船出海”,包括借美国的Facebook。习总书记的几次出访活动,在Facebook上的传播效果就很好。目前,一些中央媒体纷纷在Facebook上开了账号,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效果也不错,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三、把握好时度效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贵在“早”和“快”。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力争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布。不能等谎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真相还在穿鞋。好多事情就是因为没有抓住时效,没能抢占舆论制高点,以至于突发性事件之后,又引发舆论次生灾害。

魏则西事件发生后,中央网信办第一时间发声。一周后,公布了调查结果,要求百度立即整改。网民跟帖留言超过10万条,对调查和处理结果非常认可。

但如果为了追求时效性,而偏离了真实性,第一时间发声不准确,后面会陷入更大的被动。雷洋案,应该说公安部门发声不晚,但没有回应网民的关切,遭到网民一遍又一遍的质疑,陷入了更大的被动。

度,就是该造势的要造势,但不能在个别用词上造势;该突出要突出,但不能过度渲染,搞排浪式的宣传;该有力度的要有力度,但不能因为盲目而失准,为吸引而失真,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什么问题在全国报道,什么问题在地方报道,什么问题简单报道,什么问题跟踪报道,什么问题淡化报道,什么问题强化报道,什么问题第一时间报道,什么问题看它后续发展再报道,都要把握好火候。

尊重舆论传播规律。我概括为五大特点:(1)社交化。个性化信息筛选成常态,信息传播链条更动态。社交媒体出现后,人群开始细分,组成不同的QQ群、朋友圈。信息在朋友圈、QQ群群内进行传播,形成分化。

(2)碎片化。信息短小细碎,传播快速便捷,“微传播”成主流。一直有人呼吁微博要突破140字。但140字是关注度最高的,长微博传播效果并不好。微视频以秒计,微电影一般在30分钟以内,动漫视频往往1.8分钟达到观看高峰,3分钟后观看率仅有50%。

(3)可视化。图解新闻、动漫动画、视频秒拍等可视形式打开率更高、停留时间更长。现在,人们更爱“浅阅读”。浅阅读不是浮浅,而是怎么看着更舒服。所以,直播、秒拍、短视频、动漫、图解等大行其道。

(4)不看新闻看跟帖。自媒体时代,跟帖、评论很多。一些正面报道,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错误的评论、解读,改变了原有的方向,成了“歪闻”。所以,不仅要重视信息的生产,还要重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引导和维护。否则,信息就难免中途变卦,“种下龙种,收获跳蚤”。

做客中国记协“记者大讲堂”

(5)“两微一端”成为阅读率、送达率最高的“产品”,手机成为随时随地随身的传媒“利器”。近两年,微博用户数在减少。2014年上半年,新浪和腾讯的微博平台每天发帖总数为2亿-2.3亿,现在每天是七八千万的发帖数。但在突发事件、热点问题中,微博的快速传播、社会动员和舆论助推作用仍不可小视。微信已覆盖了我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5.49亿。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一半以上的用户好友过百。与微博相比,微信传播更加精准、即时和私密。

善于主动设置议题。让热的冷下来,该冷的热起来,该说的说到位。在这个时代大潮中,不敢设置议题就是放弃话语权。不善于设置议题就难以担当起舆论引导的重任。高明的议题设置,往往都是时机、技巧、方法的最佳应用,有铁的事实、好的道理,还应该有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表达。

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结合网上热点事件和网民关注点,主动设置网络话题,引导网民参与互动讨论,按照既定的目标实现舆论引导的预期。如果我们不主动加大正能量的主题策划,网络舆论空间就会被负能量占领,甚至反过来蚕食正能量的空间。

不能做头埋进沙子的鸵鸟,主观臆想网民的需求。防止宣传报道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跟群众不沾边、不搭界的情况。要在思想内涵上做加法,在文章篇幅上做减法,在传播的效果上做乘法,在思维定式上做除法,减少“编码”和“解码”之间的信息误差。多提供一些对路的服务,真正让网民认知、认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