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天才的第一堂大脑训练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了解大脑习性,开启记忆回路

记忆是怎么一回事

张太太是一家玩具店的店员,从她排得满满当当的时间表中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精力十分充沛的人。她不仅工作十分出色,而且爱好也很广泛——绘画是其中之一。有一天,张太太在结束了绘画课之后准备回家时,发生了一件让她倍感尴尬的事情。在走廊上她遇到了熟人,对方很热情地向她打招呼,但是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人。

李先生最近的健忘症状表现得越发严重,他不记得自己上个月是否给汽车换过油,当他走进厨房之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要干什么,他还忘记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去交警队缴纳违章罚款。更让人头疼的是,患有高血压的李先生总是会忘记自己是否吃过降压药。

如果你也曾出现过像张太太或者李先生这样的问题,那么你应该去尝试采取有效的措施或训练来改善或提高自身的记忆力,可是在这之前,你需要了解记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记忆力是人们记住事物的一种能力,是人们满足知性快感的一种典型行为。说得通俗一点,记忆就是我们大脑中储存东西的地方,它能为我们提供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它会记录下我们每天的动态,然后储存起来,等到我们需要的时候,它会提供给我们必要的信息。它是大脑固有的功能,会伴随着人们生命的开始而开始,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亡。

很多时候,你会感觉记忆力就像是自己的小帮手一样,它能帮你找到车钥匙,能帮你找到回家的路,能让你第二天准时奔赴和女朋友约会的地点……当我们习惯了记忆带来的便利之后,就会想当然的认为它能带给我们的只有这些,但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记忆的作用远大于这些。

梦想、思想、行动、姓名、地点、面孔、香味、事实、感情、味道以及很多东西都是通过记忆带入到我们的意识的,记忆就如同一张由声音、香味、味道、触觉、视觉组成的网。它有着不同的形态,有时记忆是这种形态,有时记忆又是另一种形态。有时记忆是一种香味、花纹或者声音组成的万花筒。

记忆是我们拥有的最个性化的东西,它给予我们自我感觉。记忆的最深处就是你自己。然而,很多研究显示,个人的知识、经历以及一些事情对自身的意义在于驱动人们的记忆,正是在它们的帮助下,记忆才有一定的意义。记忆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的原则是:“它现在或是将来的某个时刻是否会与我个人有关?”这种“更高”层次的记忆,我们称为有意识感觉。

记忆是一种动态的并且经常存在的活动,而我们关于如何解答记忆之谜的理论和概念也只是处于开始形成的阶段。然而,这个不断发展的知识群体已经在对提高我们的记忆力产生帮助。

记忆在做某件我们熟悉的事情同时,也可能在做许多其他的事情,它可以在许多层面展开工作。记忆过程是在大脑中发生的,不同种类的信息被接收并储存在不同的位置。比如,正在运行的记忆过程也被称为短时记忆过程,可能发生在大脑的前部;储存新记忆的过程发生在大脑两侧的颞叶;大脑较大的外层部分叫作大脑皮层,人们的记忆就储存在这个地方;视觉信息通过我们的眼睛进入叫作枕叶的大脑后面的部分,并在此进行加工;听觉信息是通过耳朵进入大脑,在颞叶进行加工;立体三维图的信息在大脑顶部的顶叶进行加工;还有一些特殊的区域进行情感记忆加工,以及掌管语言和爱好习惯。

记忆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识记(摄入记忆)、保持(保持记忆)和再现(再次提取记忆)。

首先,识记。这是将信息写入我们大脑的一个过程,任何记忆过程都是从对事物的识记开始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刻都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换,外界繁杂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反映到我们的大脑,于是,我们很容易养成对周围的事物匆匆瞥上一眼就继续埋头赶路的习惯。因此,我们很难记住那些没有引起自己注意的事物。而要想记住那些事物的第一步就是识记,这就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关注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粗略地一瞥上,而是要将反映到大脑中的信息记录在大脑的某个部位。如果我们对反映到大脑的事物置之不理的话,这个信息就终究难以逃脱被遗忘的命运。

让人们感到惊讶的是,小孩在这一点上要比成人出色得多,这是因为小孩的识别能力不如大人,所以他们始终都会以认真的态度去密切观察、仔细聆听,因此识记力会比成人表现得更优秀。而很多时候,成年人在面对周遭事物的时候只需要看上一眼,脑子稍微转一转,就能够轻松地识别身边的事物,但仅仅识别某物并不一定就能够记住,我们还需要学习小孩的认真态度。

第二阶段是保持。即通过反复记忆,将大脑中所记录的信息不断回放,使其自动稳定地保存在大脑新皮质中。

要想让某些东西长久地保留在记忆中,就一定要进行强行保持。所谓强行保持,就是将我们记住的东西同在我们记忆中已经保留的东西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建立需要有充足的联想能力作为保障。这种联想越是密切,识记的事物就越容易长久地保留在记忆中。

但是,如果想要深刻地记忆,仅仅依靠联想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把这个名词归类,就像是图书管理员给书分类一样,方便我们在下次使用的时候能顺利地找到。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将它保存在记忆中,那么等到我们需要用的时候,就要花很多时间将它从我们的记忆中筛检出来。就好像图书馆没有对图书进行分类一样,要想在书海中找出你需要的那本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我们大脑中的记忆多达几百万甚至上亿条,寻找起来有多么吃力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平时的活动——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不管是早上进行的还是晚上进行的,也不管是单独进行的还是和朋友一起进行的,都能无须思索地自动地将这些识记的内容或行为进行归类。因为这已经是大脑的一种习惯行为了,只要我们一想到这些内容,大脑就能够自动完成分类工作。

所以,记忆是需要重复的。当然,这种重复并不是像小孩背书一样机械地记忆,而是通过经常与他人谈论,或者不断地回忆与之相关联的信息来进行。通常,在我们大脑中保存最久远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因为,在这许多年中我们在不断地回忆起这些记忆。

第三阶段是再现,又被称为回忆。也就是说,要让所保存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被提取出来。

回忆的活动是不会在大脑中自动进行的。为了能顺利想起某些事情,我们往往要深入挖掘记忆的宝库,好让这些信息浮现出来。但是,我们在寻找信息的时候通常会不得章法,总是左翻右扔,把信息弄得一团乱。

事实上,大脑是一种十分神奇的器官,它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外界的信息,并且能够根据信息自动做出反应,就像开车一样,只要我们在起步之后挂上挡位,车子就能平稳地前行。

大脑的记忆过程简单来讲就是:事物首先通过外界的反应在大脑中留下记忆的痕迹,记忆痕迹在经过强行保持后由短时不稳定记忆状态逐渐转化为长时间牢固状态,并被储存下来,最后储存在脑内的记忆痕迹通过回忆或再认方式加以重现。

脑力训练:驯马师之死

清晨,海尔丁探长正在看骑手们跑马练习,突然马棚里冲出一个金发女郎,大叫着:“快来人哪!杀人啦!”海尔丁急忙奔了过去。只见马棚里一个驯马师打扮的人俯卧在干草堆上,后腰上有一大片血迹,一根锐利的冰锥就扎在他腰上。

“死了大约有8个小时了。”海尔丁自语道:“也就是说谋杀发生在半夜。”

他转过身,看了一眼正捂着脸的金发女郎盖尔小姐,说:“噢,对不起,你袖子上沾的是血迹吗?”

盖尔小姐她骑装的袖口转过来,只见上面有一长道血印。“咦,”她脸色煞白,“一定是刚才在他身上蹭到的。我叫盖尔·德伏尔,他是彼得·墨菲。他为我驯马。”

海尔丁问道:“你知道有谁可能杀他吗?”“不,”她答道,“……也许是鲍勃·福特,彼得欠了他一大笔钱……”第二天,警官告诉海尔丁说:“彼得欠福特钱的确切数字是15000美元。可是经营渔行的福特发誓说,他已有两天没见过彼得了。另外经化验,盖尔小姐袖口上的血迹是死者彼得的。”

“我想你一定下手了吧?”海尔丁问。“罪犯已经在押。”警官答道。

你是否能够通过推理找出罪犯呢?

答案:

罪犯是盖尔小姐。

她袖口的血迹出卖了她。盖尔小姐自称血迹是“刚才在他身上蹭到的”,可那时彼得已经死亡8个小时,此时血液早就凝固了,又怎么可能蹭到她的袖子上呢?

海马体的活跃度是决定你记忆好坏的关键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昨天的晚餐吃的是什么;当你从超市购物回来,踏进家门的一瞬间,猛然想起来还有一些必须的物品没有买;想不起来出门之前电视有没有关,然后不放心地回家去确认……这些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的确,人们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明显的衰退,不过这些记忆大都是短期记忆。我们的短期记忆之所以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衰退,是因为我们大脑中对记忆起关键作用的海马区的功能下降了,最直白的一个表现就是健忘。

海马区由两个海马体组成,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海马”,是因为其形状和生活在海洋中的海马十分相似,因此得名。两个海马体分别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左右两侧,直径大约有1厘米,长度约有5厘米,大约有成人拇指那么大。

海马体负担着让生命延续的重任,海马体的一个神经细胞平均要与2万-3万个神经细胞进行联结。而海马体中的神经细胞大约有一千万个,整个大脑约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所以海马体的神经细胞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海马体类似于计算机的内存,主管人类的近期记忆,它存储着人们最近几周内或者几个月内的记忆,以便在使用的时候能够进行快速存取。海马体最为擅长的是帮助人们处理“叙述性记忆”,长期学习和记忆声光、味觉等事件。尽管海马体的个头不大,但是它对人们的记忆却有很大的影响。

要想知道海马体有什么作用,那么只要去看一下那些失去了海马体的人会变成什么样就会知道了。有些人,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通过手术摘除海马体。在脑科学家对摘除海马体的人们进行跟踪观察后发现,被摘除海马体的人无法制造新的记忆,他们的新记忆最多只能保持5分钟,5分钟过后就会自动消失。

而且大脑中氧气的含量决定着海马区的活跃程度。以前,我们总是喜欢形容头脑反应慢的人“血液循环不畅”,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衰退使得流入脑内的血液量在不断地减少,这种状况势必会导致大脑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如果,大脑中的氧气含量一直处于降低的状态,脑细胞得不到充分的氧气供养,那么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死亡。

其实,因为大脑缺氧而引起记忆衰退的案例有很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很多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即便最终能保住性命,但是记忆力也会急剧下降,这是因为人们在中毒后,体内的氧含量减少,海马区供氧量不足导致细胞坏死。

其实,要想证明海马区里的细胞会因供氧不足而导致坏死,根本不需要列举这么极端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就有事例能够证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年龄逐渐增长,我们一天天地衰老,大脑的供氧量一天比一天少,长以此往,大脑就会陷入生理性氧气不足的状态,海马区也不能幸免。因为氧气不足,海马区的功能势必下降,那么就会造成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所以,当我们的记忆力开始下降的时候就是大脑在向我们发出警告的时候。

可是,为什么海马区的功能衰退只会对我们的短期记忆造成影响呢?这是因为,我们的长期记忆是保存在大脑皮层里的,所以,即使是在脑坏死的情况下,保存我们过去记忆的大脑新皮质的细胞数量也远远多于海马区的细胞数量。再者,长期记忆并非集中保存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中的,而是分散保存的,因此,少量的脑细胞坏死基本上是不会影响我们的长期记忆的。即便我们的记忆会因为脑细胞的减少而变淡,也完全不用担心之前记住的事情会突然消失。上了年纪的人依然能够很清楚地记住自己童年时的事情,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证明了长期记忆的稳定性。当我们的年纪再长一点的时候就会惊讶地发现,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记住的事情不论经过多久,依然能够很清晰地回忆起来。

而且,有很多医学数据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脑器官都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走向衰退的。历史上有很多的政治家和学者,由于他们一生都在不停地用脑,所以他们大脑中负责高端思考以及分析的额叶联合区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坏。不过,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与记忆相关的海马区即颞叶也会率先衰退。

有数据显示,人们海马区的神经细胞以每十年4%-5%的速度衰退。所以,当你80岁的时候,与20岁之前的鼎盛时期相比已经有接近30%的脑细胞死亡。同时,高胆固醇、糖尿病等成人病所引起的血黏度增高造成脑供氧量不足的状况,也会导致海马区细胞的死亡。这就更加剧了健忘的程度。

所以,如果我们大脑的供氧量相对充足,海马体中的神经细胞的坏死数量相对较少,那么我们的记忆就是好的,可是如果我们大脑的供氧量不足,海马体中神经细胞的坏死数量比较多,那么就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现象。

脑力训练:最多能喝几瓶汽水?

汽水一元一瓶,喝完后两个空瓶换一瓶汽水,问:你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答案:

40瓶。

第一次,20元钱能够买到20瓶汽水,喝完之后会得到20个空瓶。

第二次,20个空瓶可以换10瓶汽水,喝完之后会得到10个空瓶。第三次,10个空瓶可以换5瓶汽水,喝完之后会得到5个空瓶。第四次,5个空瓶可以换2瓶汽水,剩一个空瓶,喝完之后一共有3个空瓶。

第五次,3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剩一个空瓶,喝完之后一共有2个空瓶。

第六次,2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喝完之后得到1个空瓶,此时可以跟商家借一个空瓶,一共有2个空瓶。

第七次,2个空瓶可以换到1瓶汽水,喝完之后得到一个空瓶,再将这个空瓶还给商家即可。

以上计算过程即20+10+5+2+1+1+1=40。

掌握你的最佳记忆时间

通常而言,一个人的最佳记忆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睡眠方式。按照睡眠方式来划分,人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晚睡型”和“早睡型”。那么,晚睡型和早睡型又是怎样划分的呢?

“晚睡型”的人通常一上床立刻就能睡着,而且只要过很短的时间就能达到沉睡的阶段。晚上的噪音很难把他们吵醒。但是第二天早上他们睡得就不会那么沉,晚上对他们毫无作用的噪音在早上却能把他们吵醒。他们通常一下就能醒过来,不需要漫长的转变过程。

“早睡型”的人与“晚睡型”恰好相反,通常他们入睡的时间很长,而且在睡着后的一小时内特别容易惊醒,稍有声音就能让他们醒来。清晨的时候是他们睡得最沉的时候,所以,他们早上完全醒来需要一个漫长的转换过程。

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的话,通常“晚睡型”的人学习和记忆的最佳时间是在早上,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的五官最为敏感,而且脑细胞的活跃程度也是最高的,此时是接纳新信息的最佳时机。而“早睡型”的人则恰好相反,由于他们早上转醒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上午并不是他们记忆的最佳实践,因为此时他们的头脑还处于昏沉之中,等到中午或者下午的时候他们的脑力才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对于“早睡型”的人来说,一天之中,晚上的时间是他们学习和记忆的最佳时间。此时他们学习较难的材料会显得得心应手,十分轻松。

不过,这个最佳记忆时间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它同时还受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智力水平、白天的用脑强度等。如果两个人的智力是相同的,一个整天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和一个白天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相比,前者晚上接纳新知识的能力自然比不上后者。

所以,如果想要有效地进行记忆和学习,就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实际考虑各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当你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在第一天的时候将其全部掌握,其实只要掌握一部分就可以满足了。让你掌握的这一部分内容能够深入到大脑的内部。两天之后再重复一次,这样你会发现可以少费很多力气而且记得更加牢固。

尽管我们的脑容量是非常大的,但是你仍然要选择自己所需要记忆的事物,并不是说我们要事无巨细地记住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因为,试图记住太多新的东西可能导致干扰和负载过度,而这种状况会让旧的信息更加难以记起,要想避免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在记忆的时候对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

你要保证自己一接到任务就处理,从而减轻自己记忆系统的负担,因为这样一来你就不需要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其实,重要的是你要考虑如何才能让自己分辨出需要深度加工的信息,从而让记忆对付更为重要的信息。就像电话号码一样,你没有必要记住所有人的号码,只要记住你经常打的就可以了。

同时,也不要害怕提问,因为提问是加强记忆的重要方法。要养成设法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的好习惯,比如记住人们的姓名之类的信息,这些信息完全不需要你的加工。你可能会觉得提问会让你感到难堪,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试想一下,假如你和一位朋友只见过一两次面,如果他对你说“啊,非常抱歉,我不记得你叫什么名字了”,你会因为他的提问而感觉受到侮辱了吗?可能不会。至少这样总比被对方猜错了名字受到的侮辱要小得多。所以,如果在遇到忘记初识朋友姓名时,与其因为猜错别人名字而尴尬,还不如在犯下这种尴尬错误之前就大胆提问,确认对方的名字。人们通过对那些完全不需要加工的信息进行提问来确立事物的正确信息,就会避免假设的干扰,从而增强记忆系统对正确信息的记忆。

脑力训练:特尔斐城的少女

古希腊的特尔斐城有A、B、C和D四位少女。她们正在接受成为预言家的训练。后来她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成了预言家,并在特尔斐城谋得一个职位。其余三个人,一个成了职业舞蹈家,一个当了宫廷女侍,第三个当了演奏家。

一天,她们四个人在练习讲预言。

A预言:“B无论如何也成不了职业舞蹈家。”

B预言:“C将成为特尔斐城的预言家。”

C预言:“D不会成为演奏家。”

D预言:“我将嫁给一个叫阿特的男人。”

可是事实上,她们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言是正确的,而正是这个人当了特尔斐城的预言家。

她们四个人分别成为什么人?D和阿特结婚了吗?

答案:

A是预言家,B是宫廷女侍,C是舞蹈家,D是演奏家。D没有和阿特结婚。

由B的预言“C将成为特尔斐城的预言家”可知,B没有成为预言家,因为,如果B成为预言家,那么她的语言就应该是正确的,那么C将成为特尔斐城的预言家。这与“只有一个预言家”是相矛盾的。

既然B的预言是不正确的,那么C也没有成为预言家,所以C的预言也是错误的。既然C的语言错误,那么D最后成了演奏家,而A自然就是预言家。

所以由此可以判断出,B成了宫廷侍女,而C是舞蹈家。D最终也没有嫁给那个叫阿特的男人。

杏仁核对你的记忆有重大影响

杏仁核位于前颞叶背内侧部,海马体和侧脑室下角顶端稍前处。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因其形状呈杏仁状而得名。杏仁核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它控制着人们的情绪,同时与我们的记忆也有很大的关联。如果一个人的杏仁核失去了功能,而海马体依然正常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失去感情,不过记忆功能并不会丧失。这样的人即便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会生出亲切感,他们会记得父母的长相,但是对眼前的人却丝毫产生不了感情,他们会为自己的这种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

“你们和我的父母长得很像,但是我知道你们肯定是假冒的。”当我们的大脑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时,它会用最合理的方式做出判断。如果面对跟自己父母很像但是感觉很陌生的人,此时大脑做出的最合理的判断就是“他们不是我真正的父母”。

杏仁核只有我们大拇指的指甲盖那么大,而且杏仁核中的神经细胞是不会增加的,但是细胞之间的神经回路是有可能变密的。之前我们看到一件事物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的大脑形成对它产生反应的神经回路之后,就会对它产生感觉了。

美国解剖学家詹姆斯·帕佩兹于1937年发现了“帕佩兹环路”,它是人脑中的高速通道。当信息围绕帕佩兹环路运转的时候,人的记忆就能不断得到强化。信息先被眼睛或耳朵捕获到,然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并进入海马区。这些进入海马区的信息在经过前端控制感情的杏仁核的作用后,被传输到位于海马区尾部的穹隆神经纤维束,随后到达乳头体。之后,经过丘脑前核及扣带回两个部位,再次返回海马区并构成一个环路,这个环路就叫作帕佩兹环路。

大脑边缘系统是帕佩兹环路的舞台,它与人的情感和记忆息息相关,有研究发现,处于帕佩兹环路中的杏仁核掌控着人们的喜恶情绪。从所有感官联合区中得到的消息都会进入杏仁核,在那里与生命体中保存的关于重要价值评价的记忆进行核对工作。

有实验表明,如果刺激动物的杏仁核,动物会出现“停顿反应”,显得“高度注意”,并且会表现出迷惑、焦虑、恐惧、退缩反应或发怒、攻击反应。而且刺激杏仁核的首端会引起逃避和恐惧,刺激杏仁核的尾端,则会引起防御和攻击反应。

如果将动物的杏仁核破坏的话,它们就会出现“心理失明”或“过度变态”等症状。脑科学家曾经以猴子为实验对象,将它们的杏仁破坏掉,结果发现它无法分辨出什么是能吃的、什么是不能吃的。它们会将之前知道不能吃的玩具、塑料制品等放进嘴里。因为,它已经无法通过视觉来判定这件东西究竟能不能吃,只有放进嘴里才会知道。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性,通常猴子见到蛇之后都会马上逃跑,但是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杏仁核被破坏的猴子在见到蛇的时候非但没有逃跑,反而用手抓住蛇,并开始啃咬这条蛇的头部。即便它们之前被咬过,吃了大亏,它们也不会记得。尽管猴子的海马体会将自己被咬的事实作为记忆保留下来,但是它对关于讨厌以及恐惧的情绪却无法得到保存。因此,在下一次见到蛇的时候,它们依然会靠近它。

由猴子的行为可以看出,杏仁核不仅仅控制着人们的“好恶”情绪,它甚至还控制着动物体的“恐惧”情绪。这也表明,负责感情的杏仁核对感情的记忆具有决定性。“因为感到害怕,所以遇见蛇就跑。”这种记忆与生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也就更为牢固。而有时候我们明明是第一次来到某个地方,但是感觉却很熟悉,这也跟杏仁核有关。

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杏仁核的影响,以吃饭举例。通常我们在品尝过一种食物之后,就会将其信息储存到海马区,随后杏仁核会对它做出判断,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事物。当我们想要进食的时候,记住每一种食物的海马区与判断好恶的杏仁核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以此来确定自己这一餐吃什么。

比如,不吃芒果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以前吃芒果引起过敏的人,所以,当他在看到芒果时,杏仁核就会马上发出厌恶的信息,因此这个人就绝不会再吃芒果。

原本关系很好的两个人,因为一点小事就反目成仇了。

经常去的健身房的教练换了,马上就不想再去了。

原本很喜欢踢球,可是自从点球射偏了之后就再也不想踢球了。

你身边是不是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善变”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体验变了,这就会让自己原本喜欢的事情突然就变成自己讨厌的了。

对虾会过敏的人自然不会再吃虾,可是很多人都会相应地连螃蟹也不去触碰,尽管他们没有吃过。因为他们会认为“螃蟹和虾是同类,我吃虾会过敏,所以,吃螃蟹一定也会过敏。”人的这种想法就是杏仁核产生的效用。因此,即便一个人没有吃过螃蟹,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他也会纠结于自己到底要不要吃的问题上。

如果有一天,他在喝醉或者其他情况下偶然间吃了螃蟹,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样一来,杏仁核中的记忆信息就很轻易地被置换了。以后再见到螃蟹的时候也不会再有任何抵触情绪,而是会很愉快地享受这顿美味。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的好恶是可以随着发生在眼前的细小经验而轻易被改写的。所以,只要能够驾驭好你的记忆,你就能喜欢上原本讨厌的人,也可以让自己埋头于原本毫无兴趣的事情,从而改变喜好。

脑力训练:聪明的牧童

从前有个牧童进山采药。刚进山口突然被三个强盗拦住,他们拿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们三人有一人专说谎话,一人专说真话,还有一个一半说谎话一半说真话。只许过路人问一个内容是一样的问题。我们回答只用‘是’或‘不’。如果你能分清我们三人各是什么人,才放你过去,否则就杀了你!”牧童想了想,巧妙提了个问题,就顺利通过了。

你知道聪明的牧童问的是什么话吗?

答案:

牧童问的是“你会说话吗”。

说话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除非对方身有残疾,没有办法说话。牧童问强盗:

“你会说话吗?”如果是说真话的强盗就一定会回答“是”,而说谎的强盗则一定会回答“不”,那么剩下的一个强盗就是一半说真话一半说假话的了。

联想让你的记忆更加深刻

“你有没有看昨晚的F1直播?汉密尔顿和莱科宁的角逐真的是太惊心动魄了!”

“我也看了,真的是太刺激了!对了,说到莱科宁,你知不知道他的故乡芬兰有‘千湖之国’的美称?”

“是吗?那芬兰的水资源应该很丰富吧。”“是啊,而且他们的森林覆盖率也很高呢。”

我们的日常谈话会通过大脑的联想不断丰富对话的内容。就像上面的这段对话一样,通过联想,对话的内容能得以展开。通常而言,我们记忆力的重现是通过联想实现的。而且,我们的思考能力多多少少也要通过联想功能来展开。所以,只有在平时养成联想的习惯,我们的记忆力才会得到切实的进步。

所谓联想,就是我们以往经历的一部分进入主观意识之中,这个经历的任何一部分往往都能使我们回忆起这个经历的其他组成部分。

当你想到班上年纪最小的同学时,往往也会想到班上年纪最大的那个同学;当你想起巨人的时候,往往也会想到小矮人;当你想到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的时候,往往也会想到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这样的对照关系能让你将事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记忆也会变得更为深刻。

一个笨拙的、成绩总是不及格的学生居然能够准确地说出他喜欢的球队在整个比赛期间的得分情况,甚至能够毫无偏差地说出每个球员的得分数、命中率和失误情况。你或许会说:“这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兴趣使然嘛。”

不过对于这种现象,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给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并不难理解,是因为孩子的兴趣让他对球队的表现记得牢固,但其实不然,因为光凭借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詹姆斯指出,小孩对他喜欢的那支球队的兴趣使他不时地回想起球队之前的比赛,而每一次的回想都是对第一次印象的重复,而且当他读到或者听到最近的一次比赛时,他的脑海中又会不自觉地想起之前的比赛,这样每回想一次就增加了一次联想,这样一来他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对每次比赛统计数字的记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每个比分、每个运动员以及每场比赛的赛况都通过不同的联想在他的大脑里牢牢地扎下了根,并且由于多次重复,加深了对这场比赛的印象。所以,尽管这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成绩较差,但是他依然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关于他喜欢的那支球队在比赛中的所有问题。

尽管他没有重复地观看比赛,但是联想力使他有可能反复想到它们。没错,联想是唤起记忆重现的最佳办法。而且,联想力不仅能够加深我们的记忆力,而且也能使我们的创造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已经有大量的事实证明,绝大部分的灵感都是通过联想产生的,而过去很多伟大的发明也是通过联想而被创造出来的。

那么,我们的联想能力能否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在进行联想力的训练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找一张白纸,然后在上面画一个3*4的表格,然后给每个表格按照1、2、3……12的顺序进行编号,然后在表格的下方留出一栏空白,当作备注。这样,准备工作就算大致完成了。

然后你需要用到一只手表,并且将时间限定在一分钟之内,接下来你就能进行联想力的训练了。看着一件事物,然后围绕着它展开联想,并且将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事物记到你做好的表格里面。也许偶尔会有一些毫无关联的事情突然闪现出来,这也没有关系,这个训练的重点就在于,你要将自己所想到的事物原封不动地记下来,即最大程度还原你当时所想到的一切。

在进行联想训练的时候还有一点时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在这一分钟的时间内,你要不断地想起各种事物,保持联想的持续性。

因为,你需要在短短一分钟的时间记录下12件事物,所以,每个事物分配到的时间为5秒,所以你必须要按照这个速度将脑海中浮现出的事物记录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最有效的联系联想力的方法就是“成语接龙”。这个做法与之前的类似。同样要准备一张3*4的表格,然后分别编号。限时一分钟,将12个空格填好。一开始的成语没有任何限制,选什么都可以,只要是把浮现在你脑海中的记下来就好。这个训练不仅能够帮助你记忆得更加深刻,而且在很大程度还可以改善你的回忆功能。

脑力训练:怎样才能喝到橘子水?

瓶子里装着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准打碎瓶子、弄碎软木塞,又不准拔出软木塞,那怎么做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橘子水?

答案:

将木塞推进瓶子里。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记忆的规律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是一对冤家。它们彼此之间互不相容,如果你能回忆起很久之前发生过的事或者学过知识,那就表明你记住了,如果回忆不起来或者回忆出现错误,那就表明你已经将它遗忘了。不过,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能掌握这个规律,那么保持记忆就不是一件难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与记忆相关的著名实验之一。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将很多数字无顺序、无意义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数列,并让实验者对这些数字进行记忆,看他们最终能记下多少。他通过这个实验来调查人们记忆的保持率。

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并不是均匀的。在学习结束之后的遗忘速度是最快的,之后逐渐减缓。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于是,艾宾浩斯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根据实验结果描绘出遗忘过程的曲线,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纵轴代表记忆的保持量,横轴代表时间,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并不是均衡的,也不是固定地一天丢掉几个,过几天又忘掉几个。在识记之初,是人们遗忘最迅速的阶段,之后遗忘速度会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我们就几乎不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最先遗忘的是不重要的、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材料,而且不熟悉的要比熟悉的遗忘的要快、要早。而成人对于无意义的音节遗忘速度很快,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相对较慢,韵律诗则是遗忘速度最慢的一个。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其实,记忆就像电池一样,如果我们将其放置不管,那么电量就会不断下降。因此,要想保持良好的记忆,就需要不断地重复记忆,来进行充电。

有这样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共同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同学在学习后不用复习,而乙组的同学在学习之后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复习,一天过后研究人员发现,甲组的记忆保持率为36%,而乙组的记忆保持率为98%;一周后,甲组的记忆保持率仅为13%,而乙组的保持率为86%。通过这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乙组的记忆保持率明显高于甲组。

这个实验表明,我们可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来巩固记忆。首先,识记5分钟和20分钟后对识记内容进行重复,确认自己是否已经记住了。然后1小时之后再次确认,6-12小时之内再次确认,24小时后再次确认。在遗忘最快的时候加强对识记内容的重复,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

这种“重复效果”是保持记忆的强大武器。无论怎样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单词,在重复记忆100次之后,你也很难再将其忘记。

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还发现,要想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要想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则平均需要重复54次;而要想记住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只需要平均重复8次。

艾宾浩斯的这组实验数据表明,较为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无意义的东西在记忆的时候会十分吃力,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也不会那么轻松。所以,当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一定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就越慢。

日本著名的运动心理学家儿玉光雄的记忆能力惊人,他在大学的时候痴迷于单口相声,记住了50多个单口相声的段子,如果他把拿手段子全部表演一遍的话,大概需要19小时30分钟。日本的单口相声要求台词一字一句都不能有差错,因此50多个段子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记忆量。

一段20分钟左右的单口相声大概有8000字,儿玉光雄只要听三次基本上就能完整地背诵出来了。这是因为他掌握了记忆的窍门,并且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复习,因此很快就能把台词记住。

第一次听的时候,他会让相声的故事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在记台词之前一边想象出场人物的活动,一边专心地听录音。

第二次听的时候,他会紧紧抓住故事中的关键台词。所谓关键台词就是能够清晰指明相声脉络的台词,少了它相声的脉络就无法形成。

第三次听的时候,就去记忆那些零碎的台词,这样一来台词就会很自然地进入脑海中。

听完这三次之后,要做的就是反复进行表演,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在记住台词的1小时后、6-12小时后和24小时后进行复习,这样一来短期的记忆就能变成长期记忆保存在脑海中。儿玉光雄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记住了50多个单口相声的段子。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经过大量的测试之后,得出来的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所以这个实验并没有考虑到接受实验者的个性特点。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尽相同,而这会导致我们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和记忆特点。所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只能当作记忆规律的参考,我们可以根据这个遗忘规律发掘出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脑力训练:有多少人戴着黑帽子?

有一群人开舞会,每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帽子只有黑白两种而且黑色的帽子至少有一顶。每个人都能看到其他人帽子的颜色,却看不到自己的。主持人先让大家看看别人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然后关灯,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拍拍手。第一次关灯,没有声音。于是再开灯,大家再看一遍,关灯时仍然鸦雀无声。一直到第三次关灯后,才有噼噼啪啪的拍手声响起。问有多少人戴着黑帽子?

答案:

三人。

第一次关灯没有拍手声,说明戴黑帽子的不止一人,因为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他看到周围的人都是白帽子,就能断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那么第一次关灯就会有拍手声。

第二次关灯没有拍手声,就说明戴黑帽子不止两个人。因为如果有两个人戴黑帽子,在第一次关灯没有拍手声后,他们就能断定自己戴的也是黑帽子,因为除了他们看到的对方之外,其他人都是白帽子,那么第二次关灯的时候就会有拍手声。

第三次关灯的时候有拍手声,说明戴黑帽子的有三个人。因为前两次关灯都没有人拍手,那就说明除了自己看到的两个戴黑帽的人之外,还有其他人戴着黑色的帽子,可是除了黑帽A和黑帽B之外周围都是白帽子,那么就能断定自己也戴着黑帽子。

大脑能记住感兴趣的东西

莫里斯的水迷宫实验是检验白鼠记忆力的一个非常有名的测试。把白鼠放置在一个直径2-3米的注满水的水池中,水用不透明的颜色染透,水面下放置一个可供白鼠避难的浅滩。尽管白鼠是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但是它们无须进行专门的训练就能轻松自如地游泳,不过这并不代表游泳是白鼠喜爱的运动之一。所以,被放进水池中的白鼠都会在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寻找可以避难的浅滩。

第一次被放进水池里的白鼠会在水池里四处打转,并且很难找到位于水面之下的避难浅滩。莫里斯对白鼠进行反复训练,在这期间他经常变换白鼠的入水点,不过浅滩的位置一直是不变的。一周之后,那些最初还惊慌失措的白鼠能很快就找到这个避难场所。也就是说,浅滩的位置已经储存在白鼠的记忆中了。

由于白鼠每次的入水点不同,所以,对白鼠而言,找到浅滩的唯一办法就是参考水池外的环境,即放置水池研究室的样子。于是,白鼠一边参考周围的环境,一边借助自身的记忆来确定浅滩的位置。

最初,白鼠需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才能找到浅滩,可是在经过几天训练后,它们大约之用5秒钟就能找到浅滩的位置了。研究人员通过测定白鼠到达浅滩所花时间的推移状况,就能正确评价白鼠的学习能力。

这个实验表明,只要对某些方面有注意或者感兴趣,记忆力自然就能得到强化,也有一些数据可以对此进行证明。

比如,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亨德森做了如下调查,他让10位学生回想出到目前为止生活中发生的100件事情,结果显示,他们的回忆中有55%为愉快的事情,33%为不愉快的事情,剩下的12%是普通的事情。这也表明,像这样快乐的事情留在记忆里的概率比较高。

在体育运动中,胜利的时刻总是要比失败的时刻更让人记忆犹新,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人脑能够记住生活中愉快的东西,而对于不愉快的事情会选择遗忘。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学习中,都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人们去无意识地忘记安歇不开心的事情,记住那些愉快的事情。所以,要想让记忆变得更迅速、有效,就要在快乐记忆上面下功夫,比如一边听着你喜欢的音乐一边工作,心情会变得愉快,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而且,还有数据显示,鼓励和夸奖也能使记忆提高。

比如,给出十道智力题让实验者来解答,所有人的题都是一样的,答好题后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评分。在公布分数的时候,不论真实的成绩如何,都对其中一半应试者说:“10道题答对了7道,真的很棒啊。”

而对剩下的一半则说:“10道题答错了7道,还需要继续努力啊。”实验证明,被夸奖的那一组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被批评的那一组的成绩则出现了下降。

如果将这个方法应用到记忆中的话,我们的记忆是可以得到提高的。这是自信是提高记忆力的能量所在,有了自信,感觉器官就会变得敏锐,同时,β-内啡肽以及多巴胺这些能够提高人体干劲儿的神经荷尔蒙的分泌也会增加,能使记忆力提高的信息传导物质乙酰胆素也会随着自信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自信可以引起大脑积极的生理变化,因此“有兴趣才能更有进步”这句格言用在记忆上实在合适不过了。

如果一名销售顾问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感兴趣的话,那他就会对自己所销售的商品的性能和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他为了能够清晰准确地解答顾客的各种异味,就必须要记住数量惊人的商品知识。有些销售员甚至能够记住上千位顾客的姓名和生日,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在客户生日的时候打去电话,表示祝福。他们超强的记忆力总是会令人心生敬佩,其实,是强烈的想要将商品卖出去的动机使他们的记忆力得到了提高。

反之,如果一个人并不喜欢销售这份工作,那么他就无法做到记住顾客的姓名和生日这样的事情。不论你怎样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他也无法记住这些东西。这是因为,动机的强弱与记忆力息息相关,要想提高记忆力,就要对相应的事情感兴趣或产生动机。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单纯地去记忆,因为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脑力训练:怎样找出不合格的罐头?

有10箱罐头,每箱20瓶,每瓶重1000克。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有一箱罐头每瓶都少装了50克。现在要求只准打开9箱罐头,并且只称一次,将那箱不合格的罐头找出来,请问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答案:

将箱子从1到9进行编号,然后依次抽出与箱子编号相同的罐头,即1号箱抽出1瓶罐头,2号箱抽出2瓶罐头……以此类推。这样一共取出1+2+3+……+9=45瓶,称重。如果不缺重的话,总重量应该为45x1000克=45000克。所称的实际重量为X。如果X恰好是45000克,那就表明10号箱是不合格的罐头,但是如果所的重量低于45000克,那么45000-X=所缺的重量,算一下所缺重量为50的多少倍,就能知道是哪一箱出了问题。如果缺50克,就表明第1箱有问题,缺100克,就表明第2箱有问题……以此类推。

大脑的主动遗忘是为了更好地记忆

记忆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一件事情,但是记忆力太好或太坏都会给我们造成困扰。有个女人能记住过去每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而有个男人却从来记不住过去的事情,他只能记住自己最近的想法。这两个人可能是全世界记忆最好和记忆最差的两个人了吧。通常这种记忆特别好或记忆特别差的人都属于记忆异常,而我们普通人则处在这两种极端之间。

记忆是很奇怪的东西,有时不想记住的却深刻在脑海之中;想要记住的却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从我们的大脑逃走。我们的记忆是什么?而我们的遗忘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的记忆就像一个保险库,里面保管着我们过往的经历、想法、秘密,通常而言,我们的“保险库”越大,记住的就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也就越少犯错。

不过,过去的信息或经验并不会总是在需要的时候就能立即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我们怎么想也记不起来的电话号码、和自己说话的人的名字、说好拿给他人的U盘又一次忘记放进包里……

我们的大脑每天都要记住很多的新事物,随着不断接触新事物和新的记忆加入,遗忘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也就是说,记忆新事物会对记忆中原本就存在的、与新事物相联系但却无关的旧有记忆造成损害,但是这种遗忘是有益的,大脑不断地弱化不重要的记忆和经验,将会保证自身更有效的工作。其实有记忆就会有遗忘,如果没有遗忘,也就没有所谓的记忆了,大脑的主动遗忘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记忆。

有研究者对这种理论进行过实验,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脑对无关信息的处理能力,大脑会与记忆信息进行处理,以便下次记忆的过程能够进行的更为顺利。这就表明,我们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适应能力,它不仅能够强化我们大脑中的某些记忆,同时也能抑制或者弱化大脑中那些不重要的记忆。

大脑的这种功能主要是由前额叶皮层来完成的,前额叶皮层就像是大脑的CEO,它主管着大脑的记忆和遗忘。它能削弱大脑中无关记忆的能力,因此能腾出更多的空间供大脑处理其他的信息,因此对于需要的新信息的记忆也就变得更加容易。

记忆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认知活动,因为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当你在回忆昨天的晚餐时,你也会想起一段时间内关于晚餐的所有信息。为了能够更好地记忆,需要一系列的机制来帮助我们选择真正需要的信息,并且有效区分有用的信息和与其他记忆有联系但是无关的信息。

在最初记忆时需要集中注意,因此负责这部分工作的前额叶皮层的工作量非常大。但随着其他无关信息的削弱,前额叶皮层进行记忆时的工作量会减小。例如,银行要求客户每半年更换一次密码。最开始客户仅需要记忆一个密码,但是当更换新密码时,新密码就与旧密码产生了冲突,此时前额叶皮层就需要记忆新密码,而记忆新密码的容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遗忘旧密码的程度,研究者通过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正因为无关记忆被遗忘,大脑在进行新的记忆活动时才会更轻松。正如研究者指出的:“尽管遗忘在某些时候会让人感到沮丧,但事实上它对我们的记忆能力是有利的。”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有效遗忘,那么我们的记忆库里就会充斥着无数庞杂而无关的信息,这样一来我们的思路就变得不那么畅通,没有办法将精力集中到需要的事情上。而且,对于遭受过心理创伤的人而言,遗忘就显得更为必要。

哈佛大学西理学家丹尼尔·沙克特认为,人类神经系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对目前正在发生什么、未来将要发生什么产生一种意识,从而尽可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大脑就好像预测仪,为了能保持正常运转,它必须从有可能成为记忆的混沌信息流中找出秩序。很多经过大脑的事情,在经过筛选之后忘掉就好了,不需要将它们长期的保存在记忆中。如果我们把看到、听到或想到的一切都保存到大脑中,那么脑袋就会被无关紧要的信息淹没。

博尔赫斯曾在其小说《博闻强记的富内斯》中描述了一个丧失了遗忘功能的人,主人公记得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但却没有办法区分哪些事情是重要、哪些事情是无关的,也不能归纳总结,这种状态让他感到十分痛苦。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我们懂得忘却。所以说,“思维就是忘却”。

尽管遗忘是我们生活的状态,但是如果与自己以前的状态或者同龄的人相比,遗忘的速度加快、数量变多了,那么,健忘开始了。如果遗忘的内容增多、速度加快,尤其是再三提醒后仍无法回忆,则要怀疑是否达到疾病的程度,如痴呆。脑部的疾病可以加速遗忘,还有的人在遭遇重大打击性事件后也会遗忘那个阶段的不愉快事件,如癔症。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当遗忘的速度和数量达到疾病的程度如达到痴呆,就需要医学干预了。

脑力训练:怎样确定时间?

有两根不均匀分布的香,它们烧完的时间都是一小时,那么你能用它们来确定一段15分钟的时间吗?

答案:

能。

这个思维训练题其实很简单,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将整个过程分解成三个步骤:第一步,先点燃一根香的两端,另一根香只点燃一端;第二步,等到那根两端都点燃的香烧完之后,便将另一根香的另一端点燃;第三步,从点燃另一根香的另一端开始,直到它烧完的时间就是15分钟。

走出记忆力的认识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记忆力的认识有一些错误,这些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然后他们又将这些错误观点传给了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在客观上阻碍了很多人记忆力的发展。所以,关于记忆力的一些误解有必要被澄清一下。

首先,人们的记忆力并非天生的。

很多人都认为,人们记忆力的好坏是先天决定的,有些人天生记忆力就好,而有些人天生记忆力就很差,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记忆力的好坏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培养的。

不过,人的记忆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人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拥有了记忆的天赋,但是并没有优劣之分,因为这是我们大脑固有的功能,记忆力在最初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白纸,它最终是变成美丽的画卷还是一片涂鸦取决于你怎样去图画它。如果你能很好地开发记忆潜能,那么自然就会拥有好的记忆力。可是,如果你只是由其自便的话,记忆力自然就不会那么出色。

人们的记忆功能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启动,之后就分秒不停地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之所以能记住生活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记忆活动。不管我们是忙碌还是清闲,不管我们是在吃饭还是准备去上班,总是有各种形象、念头和想法不断地冒出来,在我们的脑海中打转。这些在我们脑海中川流不息的影像正是我们记忆中产生的各种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思想和记忆链。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是来源于我们曾经接受过的某种训练。我们的大脑在某些时刻记住了某些信息,然后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记忆中,并且随时准备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浮现出来。记忆力能不断获得信息,将这些信息储存起来,然后在必要的时候显现出来,这是记忆力特有的功能,而且记忆力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活动的时候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做些什么,因为大脑能够自动启动我们的记忆系统。

记忆一旦开启,就会一直自动运转下去,如果我们不想任由其自由发展,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让它的运转效率变得更高。记忆力是十分神奇的,而且其自身也蕴藏着十分巨大的潜力。必须要后天对其进行挖掘才能闪现出它的光辉。

其次,机械重复并不代表拥有良好的记忆力。

我们每个人在上学的时候一定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老师的检查,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机械性地背诵所学的内容,以便它们能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痕迹。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在第二天早上鹦鹉学舌般复述出来的孩子,通常都会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的代表。可是,这样机械性的重复记忆就一定表明对方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吗?

人们总是会错误地认为,机械性的重复记忆是拥有良好记忆的基础,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处在8-10岁年龄段的孩子,通常很容易将接受的信息全部机械性的记住,尽管他们可能根本就无法理解这些信息的真正含义。而对于年龄更小一点的孩子比如4-5岁的孩子而言,他们甚至连重复都不需要,就能够全部记住外界传输进来的信息。

当你在进行机械性的重复记忆时,或许根本就无法理解自己重复的内容是什么,但是你并不会因此感到奇怪,因为你想当然的认为,机械记忆与逻辑的推理和分析是矛盾的,就如同一台机器在反复地重复一道工序一样,它们根本就不需要思考。

真的是再也没有比这个观点更荒唐的了。的确,我们在之前提到过,人们处在8-10岁的年龄段的时候,大脑的成长十分迅速,他们可以只重复几遍就记住所有的事情,但是他们对信息的接纳就像囫囵吞枣一般,因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尚不具备辨别和选择哪些东西需要记忆,哪些东西不需要记忆的能力。

人们一进入青春期,机械记忆的记忆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差,记忆事物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联想记忆的能力出现,并且开始逐渐取代机械记忆,通常孩子们在还不知道应该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去记忆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联想是一种智力活动,所以,人们的智商越高,记忆力就越好。

最后,年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记忆力的衰老。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由于人们的脑细胞每天都会以成千上万的数量死去,而脑细胞无法再生,一旦那些储存着人们记忆的脑细胞死去,人们也就会随之失去记忆。因此,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一件令人们无能为力的事情。

事实上,这种想法并不正确。的确,从我们出生开始,每天都会以惊人的数量丧失脑细胞,但是人们脑细胞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那些死去的脑细胞与全部脑细胞相比,是微乎其微的,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即便我们活到120岁,脑内的细胞数量仍足以让我们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也足以让我们像爱因斯坦一样发现新的物理定律。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记忆力也确实是在逐渐衰退,我们开始忘记几分钟前说过的话,想不起将重要的文件存放在哪个文件夹,也会在平日做事的时候丢三落四,这些行为已经对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果年龄的增长不代表记忆力的衰退,那么,这些健忘行为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事实上,这些情况的产生,与大脑记忆功能的减退无关。科学实验表明,人的记忆功能的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快地衰退。但造成人们记忆力衰退的实质,不是因为脑细胞功能减退,而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逐渐降低了对事物的关注程度和对周围一切的兴趣,是人们从心理上任其自然消退所致。换而言之,令人们的大脑行动变得缓慢的,不是因身体机能的衰老和障碍。而是人们对事物关注程度和兴趣。从这点来看,只要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度是避免记忆衰退的重要方式。如果人们能时刻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关注,那么,不论人们的年纪有多大,都依然能够拥有良好的记忆力。

脑力训练:分金条

工人为你工作7天,报酬是一根金条。这根金条被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的时候给工人一段金条,如果只允许你将金条截断两次,那么你应该怎样截断这根金条?

答案:

把金条分成三段,分别是整根金条的1/7、2/7、4/7即可。

第一天结束的时候,给工人金条的1/7。

第二天结束的时候,给工人金条的2/7,然后收回第一天的1/7。第三天结束的时候,给工人金条的1/7。

第四天结束的时候,给工人金条的4/7,然后收回1/7和2/7。

第五天结束的时候,给工人金条的1/7。

第六天结束的时候,给工人金条的2/7,然后收回第五天的1/7第七天结束的时候,给工人金条的1/7。

这样就可以只将金条截断两次,并且在第七天的时候将整根金条支付给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