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看清镜子里那个乱发火的傻瓜
一个人的脾气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焦虑情绪的多少。焦虑对健康的影响很大。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悲剧:某个原本很优秀的人,在遭遇失败后一蹶不振,性情大变,整天酗酒,自甘堕落。他们之前温和友善,后来却脾气很坏,甚至产生暴力倾向。事实上,脾气再好的人,只要处于重压之下,也可能会变得容易情绪失控。由生活压力造成的精神压力,也就是焦虑情绪,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就实而论,谁都不喜欢发火,更不喜欢被别人的火气灼伤。但真到火气上头时,人们总是很难克制住。因为人的大脑结构比较特别。信息通过感官传人大脑时,会分为两个路径输送到不同的脑部区域。负责感性思考的那部分总是先一步得到信息并做出反应,负责理性思考的那部分则会慢一些才能给出指令。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坏脾气的人可能是思维方式太消极,可能是情绪管理能力太差,更多时候是两者的结合。而善于控制脾气的人,不仅有较为积极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有意识地设法化解自己过剩的愤怒情绪。比如,放慢动作,不急于做出反应,等自己冷静下来再说话做事。再如,先想想乱发火的不良后果,以提醒自己关紧情绪的闸门。又如,舍弃高对抗性的情绪表达方式,选择更加温和友好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爱抱怨的人都是情绪的奴隶
30秒自我定位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你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什么?
A.可能是方法不对,应该做出调整
B.凡事难免有波折,坚持下去迟早会顺利的
C.一恨时运不济,二怨队友不给力,反正不能怪我
选择最后一项的朋友,显然比较爱怨天尤人。抱怨既是他们的思维惯性,也是宣泄情绪压力的重要途径。只要有什么地方稍微不顺心意,这类人就絮絮叨叨,抱怨不已。
就事论事,抱怨是人类共有的一种行为。哪怕是修养极佳的大圣贤,也难免有抱怨情绪。比如世人眼中旷达潇洒的哲学家庄周,就曾留下过一段精彩的抱怨。
庄周家里贫穷,只好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有封邑收入,富得流油。他同意资助庄周,许诺只要收完了今年封邑的赋税,就借给庄周三百金。庄周很生气,就说了一段奇闻来讽刺监河侯。
庄周说前一天自己在路上遇到了一条在车辙里快要渴死的跗鱼。跗鱼自称是东海龙王的臣子,不想在此遇难,求庄周给自己斗升之水以活命。庄周许诺去游说南方的吴越国君,引西江之水来救活跗鱼……跗鱼生气地说:“我现在只需要斗升之水就能存活了。先生与其游说吴越之王救我,不如到卖干鱼的集市找我的尸体算了。”
这个故事当然不是真的。庄周只是以寓言的方式抱怨监河侯的虚伪罢了。尽管他在文章里塑造了身体残疾、生活贫困却通达超脱的支离疏等得道高人的形象,但庄周不同于这些虚构的道者,也是会抱怨的。所以,我们对某些令人不快的事心生抱怨并口出怨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从根本上说,抱怨是人际互动中才会产生的行为。比如,庄周过自己的逍遥日子时不会抱怨。只有在与他人交流的情况下,庄周才可能有怨言。回想一下,大家平时也都是这样。每个人在非独处状态下,都会或多或少地抱怨过一些事情。
比如,有一首叫《最近比较烦》的老歌,唱出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类抱怨。
每天工作排得太满,感觉钱越来越难赚,事业受阻,还经常被朋友有意无意地调侃,这是对职场失意的抱怨。觉得未来一片黯淡,又有长江后浪推前浪,激烈的竞争让自己的腾挪空间越来越小;告别家乡的伙伴,孤身一人到陌生的城市打拼,这是对前途渺茫的抱怨。女儿算术不好,儿子不肯好好吃饭,太太与岳母对自己横挑竖指,这是对家庭矛盾的抱怨。
是的,世界上总有大大小小的麻烦等着你,让你的人生旅途充满了颠簸。抱怨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有些人的抱怨太频繁,给人留下了脾气坏的印象,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不少负担。
习惯抱怨的人,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被负面情绪夺取了大脑的主导权。吃早饭时抱怨食品安全问题,上班途中抱怨地铁拥挤,买东西时抱怨物价太高,看到卫星发射时抱怨国家乱花钱,明明自己就乱丢垃圾还抱怨国人素质不高。总之,无论事情是否与他有关,他都能找出抱怨的理由。哪怕本来是一件让大多数人都高兴的好事,爱抱怨的人照样能找出霉头来。
抱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怨天,抱怨环境对自己不公平;二是尤人,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友好。
有时候,我们抱怨的问题的确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抱怨虽是负面情绪,但也有批评指正的积极意义。也就是所谓的“正常的、良性的抱怨”。但有些脾气不好的人,本身思维方式很消极,而且遇到问题时总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们的抱怨,其实属于一种不理智的情绪失控行为。
孔夫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他的侄儿孔蔑与学生宓子贱都做了官。两个人的职位相同,工作量相同,收入相同,但感受截然相反。
孔蔑认为自从做官以来,自己没有什么收获,反而失去了三个重要的东西。首先,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进修,以至于过去学到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其次,因为俸禄太少,只够让亲戚们吃稀饭,结果造成了亲情疏远。最后,因为琐事缠身,没时间去探望生病的朋友和悼念去世的朋友,于是朋友与孔蔑之间的来往也越来越少了。
孔夫子听完孔蔑的抱怨后,又问了宓子贱同样的问题。谁知宓子贱的感受与孔蔑的截然相反。他觉得自己不但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有三个收获。
首先,宓子贱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了更深刻的认识。其次,虽然俸禄很少,但还能让亲戚吃上稀饭,于是与亲人的感情更密切了。最后,尽管琐事缠身,但宓子贱还是在晚上抽空去探望生病的朋友,吊唁去世的朋友,于是朋友们也更信赖他了。
显然,宓子贱比孔蔑更得老师孔夫子和亲友们的欢心。因为他凡事都朝积极的方面想,从不抱怨什么。
其实,孔蔑与他的生活条件原本没什么区别。但孔蔑总是觉得自己失去的比得到的多,老是抱怨。整天牢骚满腹的,脾气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对待亲戚朋友也难免失态。他抱怨亲戚朋友与自己产生隔阂是因为俸禄太少、琐事太多。殊不知,真正的原因恰恰是他那负能量满满的坏情绪。
如今,抱怨已经成为愈演愈烈的普遍风气。不,也许一直以来,人们都会时不时抱怨,只不过是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力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性相近”这三个字。
互联网上充斥着“咆哮体”“吐槽体”之类的段子。这些段子通常是各行各业的人用来抱怨本职工作中的各种摩擦的。同行的人看了之后,会产生共鸣感,一笑而过。外行人也就图个看热闹。这种抱怨属于正常的情绪表达。因为大家“咆哮”之后,还是会认认真真地做本职工作。
真正抱怨成性的人则不然。看什么都不顺眼,牢骚满腹,没心思干正事。他们越是爱抱怨,越是心情烦躁。越是心情烦躁,做事就越不顺利。如此循环,负能量不断叠加,他们的抱怨也越来越多。
祥林嫂逢人便诉说自己的惨痛经历,第一次大家感觉很同情,第二次同情心开始减少,后来街坊邻居都烦了,反而把这当成了笑话。抱怨也是同样的道理。许多人第一次抱怨是真正的宣泄情绪压力,所以会与其他抱怨者产生共鸣感。但他们并不希望一直被坏情绪主宰,让自己每天都活得不痛快。如果爱发脾气的人继续抱怨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感同身受,而是越发厌烦。
生活压力本来就大,天天接受抱怨者的负能量,岂不是更加不堪重负?所以,《最近比较烦》这首歌在抱怨了一大堆生活琐事之后,话锋一转,开始唱“我真的不烦”和“人生很灿烂”。
比尔·盖茨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的确,光是抱怨而不去思考和行动,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人类经过几百万年进化出来具有非凡智能的大脑,爱抱怨的人却只是用它来给自己找抱怨的理由。这真是大器小用。
导致情绪失控的原因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你的自主意识比情绪弱太多。喜欢抱怨的人往往自控力非常差,所以很容易从小牢骚上升为大怒气。正如恒星吸引行星靠的是更强的引力来克服斥力,当你的自控力战胜了情绪时,就不会被情绪冲昏头脑,做出各种不理智的行为。
总之,想要克服坏脾气,请先从减少每天的抱怨次数开始。抱怨太多是思维方式太消极和情绪管理能力太差的表现。也就是说,当你不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抱怨时,你就已经锻炼出了更积极的思维方式与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坚持下去,你就能从情绪的奴隶变成情绪的主人。这样一来,大家对你的评价就更加正面了。
3分钟自我调节
1.记录自己每天说了多少次抱怨的话,无论长短,尽量不要漏掉。
2.注明每次抱怨的对象是什么,抱怨的原因又是什么。
3.每天记录,一周对比一次抱怨次数的变化曲线,看看近期影响自己情绪的内容有哪些。
4把本周所有的抱怨内容按照与自身利益相关性的大小进行排列,然后画掉那些跟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5.认真思考剩下的抱怨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全部写下来。
延迟五秒发怒,先想想有没有其他选项
30秒自我定位
当感到心情不快时,你会作何反应?
A.马上情绪爆发,让别人知道你很生气
B.脸色不好,但先不着急发火,待忍无可忍时再算总账
C.迅速调整好情绪,让不悦一闪而过,恢复轻松的心情
脾气暴躁的人基本上都会选A。他们从来不让坏情绪堆积在心里,一有机会就释放出来。与此同时,他们产生负面情绪的速度也很快,故而发火频率比其他性格的人更高。这种炮筒子性格的人,最容易情绪失控。他们常常为小事而暴跳如雷,几乎是一触就跳。
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张飞以“万夫莫敌”著称。他在当阳桥上以单骑面对曹操的大军时毫无惧色,高呼敌将来战,但曹军诸将畏其勇猛,无人敢上前交手。此举为刘备顺利突出重围争取了时间。张飞之壮勇,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这位能征善战的虎胆名将,却没有轰轰烈烈地倒在战场上,而是以十分窝囊的方式告别了人世。
张飞生性暴而无恩,敬重君子却苛待士卒,经常用鞭打官兵来出气。刘备对此也是摇头不已。他多次告诫张飞:“你时常鞭打健儿,却还让他们侍奉左右,这迟早会招致祸端。”但张飞并没有听劝,依然动辄怒打部下泄愤。终于有一天,他的部下张达和范强忍无可忍,趁张飞熟睡之时杀害了他。刘备的预言一语成谶。
西汉学者刘向在《说苑》的《谈丛篇》中提到:“民有五死,圣人能去其三,不能去其二。”这话的意思是说,人有五种死因,圣人只能避免其中的三种,无法克服剩下的两种。
五种死因分别是饥饿、寒冻、战乱、寿命及恶疮(痈疽)。前三种可以用善政解决,寿终正寝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而恶疮这种看似用医疗手段能解决的问题,也被汉朝人视为无法避免的绝症。刘向的解释是,恶疮是因为体内气虚穷竭。按照他的说法,当人体内的正气(相当于免疫系统)衰退时,体外的邪气就会乘虚而入,邪气压过正气的人常常心生怨恨,爱乱发脾气,于是就会使病情更加恶化。所以说,内心充满怨恨而暴躁易怒的人,圣人也无法挽救其生命。
在医学发达的现代,痈疽已经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但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古人已经意识到乱发脾气对生命健康的严重危害。
说来有趣,先秦时的神医扁鹊有个“六不治”的规矩,头一条就是“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他不治骄横放肆、不讲道理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总是控制不住坏脾气,也听不进医嘱。纵然医生有一百种救治的办法,他们也不会配合治疗,把本来能治好的伤病硬生生弄成绝症。
从这个意义上说,毫无节制地宣泄坏情绪,不但不能缓解累积的精神压力,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因此,控制发怒不光是个修养问题,也是个健康问题。
前面说过,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只不过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同。同样的情绪,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此外,同一个行为背后的动机,或者说是支配这个行为的情绪有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当大家看到一则令人不舒服的消息时,有的人会当场暴怒,破口大骂;有的人会克制情绪,努力保持平静;有的人则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忽略它。发怒不是唯一的情绪表达方式,却是最激烈的情绪表达方式。
通常来说,性格直率、急躁的朋友更习惯于以发怒的方式来表达情绪。那些被称为“炮筒子”的人,思维方式直来直去,没有什么耐心,所以更容易出现坏脾气。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是不受意识控制的本能反应,而且人类经过数百万年进化出来的大脑,天生就不容易做到用理智控制情绪。当信息通过感官传入大脑时,会分为两个路径输送到不同的脑部区域。这两个路径长短不同。短的那一条通向结构相对简单的脑部区域(即所谓的情绪脑),长的那一条则通向更为精密复杂的脑部区域(即所谓的理智脑)。
情绪脑适合做一些快速简单的判断,理智脑则适合做需要深思熟虑的判断。当你认真思考某个事物的利弊时,就是在用理智脑做运算。由于神经传输路径短,情绪脑总是比理智脑先一步得到信息,更快做出判断,并将指令传递给我们身体的各部分。
不妨回想一下,当你得知某条信息时,心里一瞬间就产生了愤怒的情绪。尽管在仔细琢磨后,你又觉得似乎没有值得生气的理由,但在最初那一刹那,情绪脑会根据你的思维习惯不假思索地给出“应该生气”的判断。所以,人们总是会本能地产生不良情绪,区别只在于失控或不失控。
炮筒子性格的人比理性淡定的人更加遵从人类与生倶来的本能反应。他们基本上不等理智脑收到信息做出指示后再行动,而是只要情绪脑发出信号就迫不及待地行动。
由于情绪脑只能做粗糙的判断,一旦遇上相对复杂的情况,就会暴露考虑不周的先天短板。比如,张飞鞭打士兵出气的时候,就是放任情绪脑指挥行动。刘备劝告他的话是经过理智脑认真考虑的,但性格急躁的张飞,并不会耐心地等到自己的理智脑完成利弊分析。所以,他始终不会时刻谨记大哥的教诲,也不会在乱发脾气后把隐患记在心上。
无论你怎样努力,情绪脑在接收信息的速度上永远比理智脑快。所以,要改变乱发火的坏脾气,不在于提高理智脑的决策速度,而在于老老实实地等候理智脑的最终拍板。换言之,爱生气的朋友要把自己的性子放慢一些。
每个人都有过被热血冲昏头脑的经历。但只要推迟决定,就会逐渐冷静下来,发现之前忽略的问题。如果说发脾气是出于情绪脑的率先抢攻,那么控制脾气就是靠理智脑的缓兵之计。
“兵圣”孙武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在愤怒状态下做出重大决定,别让情绪脑的不靠谱判断控制了你;二是要求我们沉下心来用理智脑考虑自己的决定是否有利。如果理智脑判断确实有利,就算你还在愤怒状态,也可以化怒气为士气,更有效地达成目标。反之,如果理智脑判断不利,就算你怒不可遏,也不能行动,而是要另找办法来解决问题。
说来说去无非一句口诀一情绪脑发出的指令不算数,理智脑说的才算数。把情绪脑想象成一把手的秘书助理,把理智脑看作是拥有最终决定权的一把手。只要没看到理智脑“批复盖章”,就不要轻举妄动。
古代日本围棋名人本因坊秀和在一次与宿敌井上幻庵的对局中遇到了突发事件。他的徒弟秀策打翻了茶杯,响声干扰了他的思路。秀和很生气,但他看到徒弟焦急的表情时心头一动,没有急于发火,而是重新观察了整个棋盘。果然,对手布置了一个巧妙的陷阱,秀和凭借这次冷静思考发现了自己的失误,从而赢得了这盘关键的棋局。
因此,当我们遭遇任何让人生气的情况时,哪怕火再大也要先主动延迟五秒钟然后再说话或行动。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先什么都不想,只是在心里默默数五秒钟,可以闭着眼数,也可以看表数。
神经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只要能在情绪脑发飙之前延迟一下节奏,理智脑就能收到需要分析判断的情报。这是让理智脑发挥作用的前提。这一步的关键是一个“慢”字。心急易生怒,嘴快多恶言。强制延迟五秒钟,可以让你初步摆脱情绪脑的裹挟。
第二步:五秒钟后,重新理一遍头绪,看看情绪脑提供的“本能反应”是否符合理智脑的“价值判断”。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反复对比”。当你情绪平静时,头脑中会出现各种解决方案。不妨列出个上策、中策和下策,然后再反复比较利弊大小与难易度。
想一下子就练成冷静深思的性格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从延迟五秒钟再发脾气开始,慢慢增加延迟时间,循序渐进,就能养成良好的情绪控制力。
3分钟自我调节
1.想发火的时候,先等五秒钟,让自己的情绪稍微平复一点。
2.五秒钟过后,先想一想是否只能靠发怒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3.假如能想到其他的应对方式,就不要以对人发脾气的方式来泄愤。
4.如果第一个延迟五秒钟没能让你的情绪稳定下来,就继续延迟五秒钟。5.记下每一次用延迟法控制情绪的过程,并认真总结感受,以巩固练习效果。
气急败坏只会把水搅得更浑
30秒自我定位
当你的原计划遇到挫败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A.感觉成功的希望渺茫,打算放弃
B.心情大坏,带着火气与困难硬碰硬
C.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总结了经验教训后,以乐观的态度重整旗鼓
按理说,最理想的心态是第三种,但大部分人在现实中是前两种心态。要么悲观失望,停滞不前;要么急火攻心,顾头不顾尾地一味蛮干。后者看起来比前者更积极,行动力更强。但从历史上的无数经验教训来看,当你变得气急败坏时,停下来让自己冷静一下才是上策。
元末枭雄陈友谅本来有着南方最强的势力,却被朱元璋以少胜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控制好自己的坏脾气。
陈友谅为了消灭朱元璋,打造了几百艘巨舰,动用了六十万兵马,可谓倾巢而出。然而,他因为骄傲轻敌做出了错误的部署,全军围攻了南昌城整整三个月。尽管伤亡惨重,但陈友谅的军队还是没能攻克南昌,起初高昂的士气也变得十分低落。实际上,以他的雄厚兵力,完全可以分出一支部队包围南昌,自己率主力军与朱元璋决战。由于朱元璋军的人数较少,正面交战有利于陈友谅军。可惜他因为攻城不顺而恼羞成怒,钻牛角尖式地死磕南昌,搞得自己师老兵疲。
就在这时,朱元璋率主力驰援南昌。陈友谅闻讯后,下令全军东出鄱阳湖。他是渔民出身,擅长水战,又在船只数量与大小上占尽优势。可是攻打南昌失利让陈友谅的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打了折扣。
朱元璋虽然兵少船小,但他正确地分析了形势,派兵封死了敌军的退路,又采用了对小船有利的战术。于是,原本占有众多优势的陈友谅军与朱元璋军打得难解难分。失去冷静的陈友谅昏招迭出,最终在激战中阵亡,六十万兵马也全军覆没。
“兵圣”孙武在其著作《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指出:“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这句话说的是,将军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情绪,让士兵们像蚂蚁一样爬梯攻城,可能会导致士兵战死三分之一也没法拿下敌城的灾难。所以,孙武把“攻城”列为打仗的最下策。
陈友谅的失败,印证了孙武这句名言。他先是骄傲轻敌,没把南昌守军放在眼里,攻城受挫后,又恼羞成怒,不从全局出发调整战术,而是朝着错误的方向上越跑越远,最终把自己的优势挥霍一空。
由此不难明白,当一个人气急败坏时,头脑已经失去了冷静,处于发昏状态。平时能想到的问题、会警惕的隐患,到这时候通通被忘到了九霄云外。于是,急火攻心的人越是想快刀斩乱麻,就越会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当某件事让你手忙脚乱时,越急越容易出错。想必大家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我们想找一样东西时,越着急越找不到,但后来不着急的时候,一找就找到了。就算你努力回想当时的情况,也依然感到之前死活找不到真是件不可理喻的事。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五感在坏心情的影响下失去了平常的敏锐度,从而没把有用的信息及时传输给大脑。
有一个关于忙中出错的笑话,说的是某君打电话给母亲的时候,下意识摸了一下平时放手机的衣服口袋,然后发现手机“丢了”。于是他一边跟母亲说手机不见了,一边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有趣的是,母亲被他的慌乱情绪传染了,失去了冷静思考的能力,在电话里不断提示儿子:“是不是还有哪里没找过?”
某君急昏了头,完全没想起手机不在口袋里是因为自己正拿在手上。他的母亲也因为焦急而没意识到,如果儿子没有手机怎么可能一直跟她保持通话呢?
所以说,当我们遇到麻烦时,千万要冷静,不能让心情变得烦躁。人一烦躁就会头昏脑涨,智商下降,把本来能轻松解决的问题搞得更加复杂。
情绪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在情绪面前,理智往往不堪一击。谁都知道理智是好东西,但在遇到较大的外部压力时,我们很难保证自己的情绪不失控。事情不顺带来的挫败感与无力感,会折损人们的自尊心,从而让人生出羞愤的感觉。当这种不断累积的坏情绪全面爆发后,当事者就可能变得像脱缰的野马那样不计后果。
三国的刘备谨慎了一辈子,自律了一辈子,哪怕是被敌军追得四处逃窜时,也没有失去理智。可是,当他听到孙权派兵夺取荆州,杀死关羽时,就一反常态,气急败坏地倾全国之兵讨伐东吴。
此举违背了蜀汉长期以来奉行的连吴抗曹战略,遭到了诸葛亮、赵云等重臣的反对,但刘备不听。孙权也派遣使者求和,遭到刘备拒绝。在大军出发前,张飞被心存不满的部下杀害。刘备虽然心痛不已,但还是一意孤行要攻打东吴。最终,失去理智的刘备被东吴名将陆逊火烧连营,蜀军数十万兵马灰飞烟灭。英雄一世的刘备,也狼狈地逃回白帝城,很快告别了人世。在他死后不久,蜀吴两国又重新结盟。
主帅的满腔怒火,招来烧死无数己方将士的烈火,这一战真是得不偿失。
古人说:“龙有逆鱗,触之则杀。”坏脾气的人几乎浑身长满了逆鱗,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让他们怒不可遏。好脾气的人并非没有不可碰触的逆鱗,但他们善于控制情绪,不会动不动就像斗鸡一样奓毛。而且,能让他们发怒的“逆鱗”,通常是普通人不会错手触及的东西。
刘备气急败坏并非本身性格暴躁,只是因为被触及了荆州与关羽两个逆鱗,故而彻底丧失了理智,连自己最信任的诸葛亮的话都不听。由此可见,控制情绪是一项终身修行,不可等闲视之,不可虎头蛇尾。
不过话说回来,聪明人不仅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气,还能把别人的坏脾气变废为宝,加以利用。这种案例并不罕见。
东汉开国之前,光武帝刘秀派偏将军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去讨伐割据皖北一带的周建。王霸与马武职位平级,光武帝事前没指示谁是主将谁是副将。
正当汉军与周建的军队在垂惠城交战时,另一支割据势力苏茂率兵来袭击汉军的粮草辎重。马武回师救援运粮的部队,周建趁机从垂惠城中杀出。马武腹背受敌,但他总是想着王霸会来增援自己,所以作战很不积极,结果被打得大败。
马武的败兵来到了王霸的军营,纷纷呼救。王霸却下令各营紧闭营门,不得擅自救援。众将不解,王霸冷冷地说:“敌军声威壮盛,如果我们出营救马武,肯定会双双落败。还是让马武自己拼死抗敌,好自为之吧。”
这句话让汉军众将非常生气,大家都坚持请求出战。
王霸这才解释道:“苏茂的兵马精锐,人数又远多于我。我军将士对此感到恐惧,无法与之正面争锋。况且,我与马武平级,没有统一指挥,这不利于打胜仗。我们闭营不出,假装不救友军,敌军就会轻敌冒进。而马武见增援不至,就会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我们以逸待劳,等到苏茂的士兵疲惫之时,就能一举战胜敌军。”
果然,苏茂与周建误以为王霸真的要弃马武于不顾,就全力进攻马武。马武见王霸拒绝增援,气急败坏之下,只能自己殊死拼杀。
双方激战良久。王霸的部下们越来越看不下去了,甚至有人割断头发来请求出战。王霸见众将士的怒气值已经“满格”,于是悄悄打开营寨后门,派出精锐的骑兵从敌军背后偷袭。周建与苏茂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马武的部队也被成功救回。
在这个案例中,马武因为友军不伸出援手而气急败坏,汉军众将士因为看着同伴被敌军围攻而气急败坏,这一切都在王霸的掌控之中。首战失利,敌众我寡,这些不利情况足以让整个战争失败。但王霸没有慌乱,也没有气急败坏,自乱阵脚。而且,他清醒地认识到克服恐惧情绪需要三军将士“气急败坏”,所以设法引出众人的愤怒情绪。但他自己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冷静,才能看清形势的变化,在最恰当的时机做出最恰到好处的部署。
所以说,当我们遇到挫败与不利局面时,应该向王霸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气急败坏。这样才能树立一个从容不迫的良好形象,给那些情绪失控的人以安心的感觉。
3分钟自我调节
1面对挫败时,不要用发火来释放情绪,先闭上眼睛深呼吸20次。
2.放松身体,逐渐进入冥想状态。
3.给自己心理暗示“不要紧,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4.当心跳恢复正常时,从头开始冷静分析情况。
生气不如争气,正确运用愤怒的力量
30秒自我定位
当你受到他人的贬损时,会怎样处理?
A.当场翻脸骂回去,过后依然故我
B.强压火气,回头再找机会报复,但不改变原有习惯
C.更加发愤努力,用事实让所有质疑自己的人目瞪口呆
毫无疑问,愤怒是一种副作用极大的负面情绪,不光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也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动不动就乱发火的坏脾气,是情绪控制能力差的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好脾气就是永远不生气,更不能把善于控制情绪等同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愤怒。
负面情绪对人固然有很多坏处,但也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在特定的情况下,负面情绪反而能转化为一股激励自己的强大力量。其中最容易被开发利用的,就是愤怒情绪。
燕国因子之窃国引发大乱,被齐国趁火打劫。年轻的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决心要报仇雪耻。
这个目标的难度系数大大超过了越王勾践灭吴国。燕国自从周武王分封以来一直缺乏强国传统。在春秋时,如果不是霸主齐桓公出兵增援,燕国说不定就被入侵中原的山戎军队给灭了。进入战国后,齐国打败了老牌霸主魏国,与新崛起的秦国长期争雄。当时的齐国相继击败了楚、韩、魏、赵、秦、中山等国,后来又灭掉了宋国,扩张领土千余里。而燕昭王面对的是一个残破的小烂摊子。列国都不认为弱燕能打败强齐。
但悬殊的实力对比并没让燕昭王放弃努力。他怀着图强雪耻的愤慨,“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在战略家苏秦、军事家乐毅等人的策划下,燕昭王组织起反齐同盟,把齐国打得差点灭亡。
由此可见,如果能知耻而后勇,把愤怒情绪变成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再按照正确的方法办事,就能有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愤怒情绪,都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有时候,你看着像是知耻而后勇的行为,可能只是情绪失控,丧失了理智而已。
遥想当年,秦国以割让商於之地的条件诱骗楚怀王与齐国绝交。楚怀王利令智昏,不顾群臣反对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结果秦国并没如约割地,他在大怒之下决定兴兵伐秦。然而这一次,有识之士又反对怒而兴师,但楚怀王不听,硬是要出兵。结果两军在丹阳激战,仓促出击的楚军阵亡八万,七十多位高级将领被秦军俘虏。
楚怀王咽不下这口气,又征发国内大量兵马进攻秦国。楚军虽然突破了武关要塞,深入到咸阳附近的蓝田地区,但再次被主场作战的秦军击败。更糟糕的是,与秦国有同盟关系的魏、韩两国闻讯后,也来了个“黄雀在后”,袭击楚国边城。楚怀王不得不狼狈退兵。齐国因为楚怀王主动绝交的事情生气,坐视楚国被三国先后痛击。此后,曾经强大的楚国开始走向衰弱。
同样是怀着雪耻之心做决定,为什么燕昭王能成功,楚怀王却失败了呢?
说到底,两个人对愤怒情绪的运用根本不是一回事。
燕昭王虽然对国耻愤愤不平,但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想方设法地提高实力,踏踏实实地精心部署。尽管他的怒气值一直处于“满格”状态,却没有丧失理智。楚怀王则不然,他被怒气冲昏了头脑,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只是不顾后果地发泄负面情绪。一个是主动地把愤怒情绪用在点子上,一个是被动地让愤怒情绪牵着鼻子走。由此导致的结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当人进入愤怒状态时,大脑会因这股情绪变得兴奋,从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你的肌肉能以更强的爆发力来对抗外来的压力或威胁。所以,善于指挥的将军往往会在战前做思想动员,激发战士们同仇敌忾的怒气,以提升全军的战斗力。
通常而言,人们在相对安宁平和的状态下,总是会变得好逸恶劳,不会以100%的力量做好每一件事。因为,安逸的环境不能给你提供爆发能量的动力,没有足够的利益或情感驱动,你浑身的细胞都活跃不起来。但怀着发愤雪耻心态的人则不同,可以用100%甚至更多的力量去做要做的事。因为,不这样做的话,他们就无法排解愤怒情绪带来的痛苦。只要让自己产生坏情绪的源头一天不除,立志雪耻的愤慨之人就不能真正平复心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愤怒情绪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其正面作用远大于负面作用。
比如,我们在观看一场激烈的体育赛事时,很大程度上是在欣赏双方那种看起来很像“愤怒”的斗志满满的精神劲。严格来说,运动员并不一定是真的生气了。他们只是让身体处于类似“愤怒”时的高度兴奋状态,而不是情绪失控。假如运动员没精打采的话,做出的技术动作会走形而且变得疲软无力。观众一看就觉得他们在梦游,根本没有认真比赛。
此外,运动员在赛场上嘻嘻哈哈,也是一种没进入到比赛状态的表现。人在认真对待某事时不一定会愤怒,可能只是严肃。但人在愤怒时会比平时的态度更加认真。嘻嘻哈哈的松懈状态,无法让人的肌肉变紧张、头脑变清醒,自然也就不会给观众呈现出斗智斗勇的紧张感与刺激感。这样的比赛过程会相当乏味。
需要明白的是,坏脾气的人与斗志昂扬的人都充满了愤怒情绪,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首先,坏脾气的人只是放任情绪失控,斗志昂扬的人则会有意识地控制情绪。
那些真正情绪失控的运动员,也逃不出观众的法眼。他们的技术动作会充满力量,但依然会走形。赛场上的焦躁情绪是会传染的。运动员的气急败坏也会让观众的情绪失控。有些足球迷因自己支持的队伍失败而聚众闹事的案例,在全世界都不罕见。他们不一定个个都是天生的坏脾气,但激烈的比赛过程与残酷的比赛结果,会放大他们的愤怒情绪,从而让他们走向失控的深渊。
其次,坏脾气的人在逆境中会变得越来越不知所措,斗志昂扬的人则能化怒气为士气,越战越勇。
还是用比赛来举例。足球场上反败为胜的例子不胜枚举。尽管反败为胜的过程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少不了重振士气。参加过竞技运动的朋友都知道,“状态”在比赛中很关键。无论哪一方打顺手的时候,都会越战越勇,发挥出比平时更高的水平。所以,篮球教练与排球教练总会在对方连得几分的时候叫暂停。一方面是为了调整战术,重振己方队员的士气;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个短暂的间隙来断掉对方队员“一鼓作气”的节奏。与此同时,在己方队员开始情绪失控、动作变形时,教练也会用暂停的方式来给队员平复情绪的空间。
最后,坏脾气的人缺乏痛定思痛的自觉性,斗志昂扬的人会在愤怒的同时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
坏脾气的人通常没什么自省精神。他们喜欢抱怨环境、埋怨他人,哪怕明知道错误的是自己,也要迁怒给外界。所以,坏脾气的人总是无法解决让自己产生愤怒情绪的根源,于是停留在“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斗志昂扬的人也会发脾气,但他们更多的是气自己做得不够好,而非迁怒于环境与他人。因此,斗志昂扬的人会用愤怒情绪提醒自己认真改掉之前的错误,努力弥补曾经的不足。按照这个节奏做下去,迟早会根除愤怒的源头,从负面情绪中彻底解放出来。
博物学家达尔文说:“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与愤怒情绪隔绝。但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正确地使用这种副作用很大的负面情绪。当你感到怒不可遏之时,该做的不是冲人发脾气,而是告诫自己要“争气”。
要知道,生气并不能改变愤怒的源头。只有争气,才能让人们摆脱不良情绪的束缚,把坏事变成好事。
3分钟自我调节
1遇到令你愤怒的事时,不要急于针锋相对,努力做到按兵不动。
2.想象自己是被教练喊暂停的运动员,让激动的情绪缓和下来。
3.反思自己为什么会生气,以及做到怎样的程度就不会再生气。
4.在心中默念“只要争气,不要生气”,直到自己感觉浑身充满力量为止。
5.把这股斗志写成提示,贴在随时能看见的地方以激励自己。
用幽默拆除即将爆炸的“地雷”
30秒自我定位
当对方准备发脾气的时候,你会怎样应对?
A.自己也针锋相对地发火
B.平静地接受对方的火气
C.用恰到好处的幽默让对方转怒为喜
按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理,可得知坏脾气是会传染的。假如把朱与墨放在一起,最后是变赤还是变黑?假如一个好脾气的人与一个坏脾气的人相处,最后是谁能扭转谁?
这个问题看似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出一辙,实际上和“世界上最厉害的格斗术是什么”的问题差不多。各种格斗术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板。打擂台的赢输,与其说是取决于格斗术的种类,不如说取决于参赛选手的个人水平。同理,好脾气与坏脾气之间的较量结果,取决于双方的功力高低。
假如好脾气的人是个调节情绪的高手,说不定能在坏脾气的人闹情绪之前就排除隐患。能做到这种境界的人,往往有着超乎常人的幽默感。
春秋五霸中的楚庄王很喜欢马。有一年,他的一匹爱马死了,这令他难过得神志不清。楚庄王下令让群臣向这匹马致哀,并按照大夫的礼仪规格厚葬爱马。很多大臣都劝阻楚庄王这个荒唐的举动,但楚庄王根本听不进去,反而生气地下令说:“谁敢再提这件事,一律处死!”
乐人优孟身高八尺,滑稽多辩,经常用谈笑的方式讽谏楚国君臣。他得知此事后,马上进宫面圣,一见到楚庄王就痛哭流涕。
楚庄王感到莫名其妙,便问他:“你为何哭得如此伤心?”
优孟回答道:“我之所以这样伤心,是因为大王的爱马死了。那可是大王最喜爱的马啊!怎么可以只用大夫的礼仪规格来办理丧事呢?这对大王的爱马也太不尊重了。我请求用君主的葬礼规格来安葬大王的爱马。”
楚庄王听到这话很高兴,他忙问道:“那依先生的意思,该怎样置办这次丧礼呢?”
优孟开玩笑似的说:“依我之见,大王应该用雕琢过的美玉做棺,用珍贵的木材做椁,再调动大批军队,发动全城百姓,为马建造华丽的陵墓。到了出丧之日,大王可以让齐赵两国的使者在前方开路,让韩魏两国的使者护送马的灵柩。再为这匹马建立祠庙,并用太牢礼(猪、牛、羊等祭品)祭祀,追封马为万户侯。如此一来,全天下的人都会明白,原来大王是如此看重马而轻视人。”
听到这里,楚庄王顿时清醒了。他非常惭愧地说:“没想到寡人居然犯了这么大的过错啊!先生您看寡人应该如何补救才好呢?”
优孟见楚庄王已经意识到错误了,他没有继续批评楚庄王,而是巧妙地回答道:“此事不难。臣请求以六畜之礼来安葬马。用炉灶做马的椁,以大铜锅做它的棺,用姜枣木兰来做陪葬品,用粳稻来祭祀马,用大火给马当礼服,最后将死马安葬在大家的肚子里就行了。”说白了,就是让已经死去的宝马来祭祀楚国君臣的五脏庙。
这一席话让楚庄王转忧为喜,就按照优孟的建议去办了。从此,他也反思了自己之前爱马的方式,没再闹出类似的荒唐事来。
在某些心理学家看来,所谓的不理智的行为,是由某个核心情绪引起的。只要那个核心情绪不改变,人是不会恢复理智的。
所以,优孟先是装哭,引起楚庄王的同情心,然后又顺着对方的心思说话。此举先把楚庄王的情绪由愤怒改变为喜悦。接下来,优孟用开玩笑的方式迂回侧击,让对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此时楚庄王的情绪由喜悦变成羞愧。当人产生愧疚感的时候,会比平时更容易采纳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不过,对于滑稽多智的优孟来说,这样处理就落了俗套。他用幽默的话语建议把马肉烹了分给大家吃,逗得楚庄王哈哈大笑。这样一来,楚庄王的情绪从羞愧再度转为高兴。那些让人产生坏情绪的烦恼,被优孟的玩笑彻底排干净了。
好脾气的人不一定个个都是让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大师,但他们往往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自娱自乐精神。他们与普通人一样也会有坏情绪,却总是以幽默的态度来化解,很快让心里顺气。
古时候有个叫陈大卿的人,患上了疥疮,皮肤痒得坐立不安。某日,上司见了他疥疮发作的样子,嘲笑道:“你可真舒服呀!”
谁知陈大卿不但不生气,反而说:“我的病有五种美德,别的病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上司好奇追问,陈大卿一本正经地解释道:“疥疮不长在我脸上,保全了我的颜面,此就是它的仁德啊!谁一碰到疥疮,它就毫不吝啬地迅速传染给他人,此传染迅速,这就是它的义气啊!疥疮让人奇痒难耐,忍不住伸出手指去抓挠,这就是它的礼数啊!它不在别处发作,专在关节缝里生长,令人感到扑朔迷离、难以捉摸,这就是它的机智啊!每隔一段时间就发痒,差不多次次都集中在那几个时间段,这便是它的诚信啊!仁义礼智信齐全,这不就是最有美德的疾病吗?”
听完这话,上司也捧腹大笑起来。
陈大卿平素饱尝疥疮之苦,心里肯定少不了烦闷。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因此而变得脾气暴烈。当别人嘲笑他的缺点时,他不但没有情绪失控,与对方发生争执,反而以豁达幽默的态度自娱自乐。于是,世上少了一次无谓的争吵,多了一则精辟的故事。
控制情绪的办法很多。有的人是靠意志力去克制,为自己的坏情绪套上笼子。有的人是靠转移法,把坏情绪发泄在不会给人造成伤害的地方。相比之下,那些用幽默来拆除“地雷”的人,不仅更容易保持良好的修养,还能向周围的人展现一种对生活游刃有余的特殊魅力。
幽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净化人们心中纷繁杂乱的负面情绪,重新激发每个人心中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
因此,尽管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你完全可以常想一二,有意识地去寻找生活中的“笑点”。这样的话,你就没什么精力去乱发脾气了。
3分钟自我调节
1.转变观念:与其忍耐火气,不如学会谈笑风生。
2.多读幽默故事,看看名人是怎样用幽默来应对各种场面的。
3.在心情糟糕的时候,想一想最近听到的让自己捧腹大乐的笑话。
4.在别人准备生气的时候,先设法让他脱离愤怒情绪,然后再讲个能让他哈哈大笑的笑话。
5.努力养成随时随地风趣幽默的习惯,让自己与他人一直处于好心情的状态,主动远离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