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论怀古:内经逐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因于寒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如果一个人得病,原因有外因、内因,也有不外不内之因。比如说,因天气变化,受了风、暑、湿、燥、热、寒,此六淫所感,就是外因;比如说,因情志内烦,受了喜、怒、哀、忧、思情绪上的影响,造成了身体上的损害,就是内因;比方说因车祸、刀伤,导致身体受伤,就是非外非内之因。所谓的外因,是来自于天地之间的自然因素;所谓的内因,是来自于内心的主观情绪;所谓的不外不内因,就是这两类都归不上,就成为不内不外之因。

寒、暑、湿、气都归咎于外因,我们从“因于寒”开始讲。

因于寒,欲如运枢

“欲如运枢”,如果想把“枢”字理解得通透的话,这句话就可以掌握其部分内涵了。枢是什么呢?现在的门轴或车轴,也可以叫作“枢”。《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在春秋或更早的时候。古代的枢,转起来比较费劲的。比如一些片子里,开山门的时候就会发出“吱吱溜溜、吱吱呀呀”的声音。想象一下,开那个山门是非常费力的。说不能转吧,它能转,说能转吧,但又十分费劲。它和现在的门不一样,不是用合页,而是把一根木头门柱直接放在一个坑儿里。电视、电影里面有古时候木制的轮子的马车,那个马车的轮子转起来,不是那么利索。车轮中间木头做的圆圈,然后插了另外一根木头,这种机构,叫作轴。很多人在受了寒凉时,会说:“哎呀,今天身上非常轴。”这个轴,就和“欲如运枢”有相似的地方。

反过来理解,受了寒气之后,身体为什么就会欲如运枢?感到轴呢?平常如果运动出了一身汗,感到非常热时,往往不太会感到轴。受了寒凉时,往往有发轴,有酸、困的感觉在里面,活动也不是很灵便。在受寒的时候,身体里面所谓的润滑的液体不够多,或者讲这些液体不仅不起润滑的作用,还极有可能存在瘀阻的情况。我们讲气血或者说水火一团气,那么,在受了寒凉时,身体里寒占了上风,那么火、气,自然就处于下风。现在的合页上,或者在汽车的车轴上,有很多机油作润滑剂。我们也借这个说法,去理解一下身体里面一些组织、结构的运转模式。比方说,人体的关节中有很多关节液。如果身体上有瘀血、瘀滞时,拔罐或者刮痧的时候,就会刮出瘀血。这是用一种相对破坏性的方法,使它进行一次再生、再组织。对瘀血这类东西,刺激它,然后让它通过体表出来。如果它不从体表出来,那肯定要从之前循行的经络走出来。如果一直走下去,这个时间就比较长。比方说腿伤的时候,去刮痧,一些瘀血渗出来,就是以一种破坏、再生的方法,使瘀阻的东西尽快从身体里出来。

“欲如运枢”,使我们能够理解身体运作的一部分相关机理,了解寒(热)对身体的影响。上了年纪或体弱多病的人,更加要注意避寒。年轻人或者像小孩子,特别不怕寒,原因是什么?因为小孩子是纯阳之体;而年轻人呢,他本身的阳气比较壮,虽然有寒,可以把它化掉。到了每年的冬至前后,有很多老年人去世,就因为到了这个季节时,寒气进入,有些老年人的身体因为本身阳气不足,进入的寒气又赶不出去,还可能会再去医院输一些寒凉的液体,那就叫什么呢?雪上加霜。这种情况下,人的寿命就容易完结。艾灸能治病,主要原因是在用热,用灸的火力将体内的寒湿或淤阻化开。很多时候,扭伤了,或者是受了凉了,用灸的方法很快就可以见效。它能见效的原因,其实就是把之前冷的东西化开了。

我们去抽血,看到血,但看不到里面的气。中医上讲,身体中水火一团气,气血和。身体里既有气又有血,既有水又有火。如果“因于寒”,阴占了上风,阳自然就弱了。阳弱的时候,气自然也弱了,火也弱了。我们刚才讲的润滑的东西,就类似于水结成了冰。比如在北方开车,早上为什么开不动?因为里面的油都凝固了,只好用开水把发动机浇一下。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加冷冻液,使得机器到天冷的时候,还不至于结冰。如果结冰的话,运转就会出现问题,就会“欲如运枢”。

起居如惊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阳入于阴,类似水由凉变成温,人就容易安稳入睡。如果阴太盛,在阴盛而结的状态下,类似于水结成了冰,阳在外面进不去,这就叫阴阳相隔。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影响睡眠的质量。因为阳气不入身体,人的神啊,就很难安定。人神居于心,心为神之宅。所以这个“起居如惊”,是指在受了寒邪比较重的时候,心、肝、脾、肺、肾的寒气太盛,阳气的处所被侵占,导致睡得不踏实的一种情况。

神气乃浮

在“起居如惊”中已经讲到,如果阳不能入阴,神气就浮在表面,人就不容易沉下心来,也不容易凝神,就会比较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