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成苏堤。南宋以来,“苏堤春晓”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沿堤栽花植柳,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桥名自南而北依次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旧时西湖南北两岸村庄,南山百姓大都以砍柴为生,村中小伙子特别多;北山百姓大都以纺纱织布为业,大姑娘多。多年来,两边虽然有船可通,但环湖步行要走三十多里路,十分不便。
苏东坡刚到知州任上,立即贴出告示,限令湖上所有葑田之主在三个月之内将“作物”割净,并派一小队厢军去湖上试拆葑田。厢军队长接到命令,前来请示何日开始。
“越早越好。”
“葑泥往何处堆放?”
“三天后听苏主簿吩咐。”
苏东坡心中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主簿苏坚提议,葑田开拆后,就近向四岸堆放,节省人工;另一个是在湖上堆个小岛,倒也别有风味。想来想去,各有利弊,因而尚未决策。
这天,苏东坡和苏坚骑马环湖踏勘,商量如何处理田泥。行至大佛头,想到对岸净慈寺看看。他们将马寄放在湖边寺中,走到渡口,苏东坡对着湖喊了三声:“船家!船家!船家!”
奇怪的是,大喊之后,不像往常那样有小渡船出来,却听到一阵歌声:“北山女,南山男,隔岸相望诉情难。天上鹊桥何时落,环湖要走三十三!”
苏坚说:“大人,这是一首民歌。如果用湖上的葑田之泥在湖的南北之间堆起一条长堤,岂不既可堆放田泥,又可方便南北两岸百姓往来吗?”这时,从湖里飞出一条小船,船上的一个青年朝苏东坡打躬说:“小人在此恭候多时,愿听大人吩咐!”苏东坡又喜又奇,问:“何以知道我要来湖边?”那青年说:“大人可听到渔歌?”苏东坡笑笑。
这时,湖上小船又飞起一阵歌声:“北山女,南山男,年岁大过二十三。两情相慕终难诉,牛郎织女把堤盼。”
苏东坡哈哈大笑:“唱得好,唱得好,也使我苏某开窍了。”
就这样,苏东坡发动了两千余民工,拆除湖里的块块葑田,将田泥运向南北岸之间,分段筑堤。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到了这年八月,湖上的葑田已全部拆除,田泥已经用完,可是还有一段堤没有连接。苏东坡本想造桥,但是银钱又不足,只好暂时停下。后来,还是两岸青年男女想出了办法,南岸的打柴青年捐了六块大木板,做成六座吊桥。多数时间,吊桥吊起,让里湖、外湖的船只通过堤孔;每当早市、午后和傍晚,吊桥就放下来让两岸的行人通行,免却渡船的麻烦。每天晚饭后,两岸男女相会,那番“鹊桥相会”的光景,被百姓赞为湖上奇景。
(徐清祥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