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计第一
中心大意
本篇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认为在开战之前,通过“庙算”也就是理论分析交战双方在君主是否得人心、天气、地理、将领、军队制度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可以预测战争的胜负,从而灵活制订相应的作战计划。本篇概述了孙武的战争观、谋略观及战术思想,是全书的总则。
原文选译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队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地考察和研究的。
“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用兵打仗,是一种千变万化的诡诈之术,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敌人。明明有能力却装作没有能力,准备要攻打却装作不攻打,想攻打近处却给敌人要攻打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却装作要在近处攻击。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敌人贪利就用利益引诱他,敌人混乱就趁机攻取他,敌人力量强大就暂时避开锋芒,敌人暴躁易怒就挑逗激怒他,敌人小心谨慎就想办法让他骄傲自大,敌人休整得好就想办法使他劳累不堪,敌人内部团结就挑拨离间分裂他。要攻打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机发动进攻。
兵法故事
苻坚轻率开战惨败淝水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在北方,由氐族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灭掉各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公元357年,前秦东海王苻坚诛杀暴君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他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使前秦国力大增,不仅成功统一了北方,还攻占了原属东晋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正在局势一片大好之时,苻坚贸然决定南侵东晋。公元383年,苻坚在太极殿召见群臣说:“我继承大业以来,已有二十多年了。四方大致平定,只差东南一隅的东晋,还没有蒙受我的教化。我大概计算了一下兵力,有近百万。我准备御驾亲征攻打东晋,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当时前秦刚刚统一北方,内部统治还不稳固,再加上连年征战,军队的士气不高,百姓更是渴望休养生息。对于苻坚伐晋的主张,许多大臣表示反对,指出东晋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苻坚听了却不屑地说:“我有百万雄师,只要一声令下,士兵们把鞭子投入长江,就足以让江水断流,长江天险又何足为患?”
大臣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久久决议不下。苻坚生气地说:“算了,就像这路边造房子,听的意见越多越造不成,此事还是我自己决断吧!”
退朝后,苻坚又留下弟弟苻融商议。苻融也反对伐晋,他说:“现在攻打东晋有三个难处:一是从星象上看,天意不顺;二是东晋内部团结,上下和睦,无隙可乘;三是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士兵们疲惫不堪,老百姓也不想打仗了。朝堂上反对您伐晋的都是忠臣啊,希望您能听取他们的意见。”
苻坚听了很不高兴,说:“连你都这么说,我还能跟谁讨论呢!我有百万大军,还愁灭不了东晋?”苻融急得哭了起来,又劝谏说:“王兄,你忘了王猛丞相临死前的嘱咐了吗?东晋虽然地处偏远的江南,但承继了晋室正统,又有谢安等人的辅佐,实力不容小觑,万不能贪心图谋。更何况鲜卑、羌族的威胁并未除去,伐晋的时机还不成熟啊!”但苻坚听不进去。
此后,太子苻宏也劝苻坚进一步巩固北方统一政权后,再伺机伐晋。可是,苻坚一意孤行,他颁布命令百姓每十人就得抽一个去当兵,使许多人家妻离子散,怨声载道。但苻坚置若罔闻,认为凭借自己强大的兵力攻打偏安江南的东晋,就好比秋风扫落叶,定能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
就这样,苻坚匆匆忙忙地发动了攻晋战争。他率领八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掀起的烟尘遮天盖日,声势好不壮观。
这个消息传到东晋的都城建康,晋孝武帝吓得慌了神,满朝文武也失去了主张,都把目光集中在宰相谢安身上,请他拿主意。谢安年轻时曾被推荐到朝廷做官,只做了一个月就辞职不干了,在东山隐居到四十多岁,才又被朝廷请了出来,人们说他是“东山再起”。
这时,谢安只淡淡地说:“没别的办法,只有拼死一战。”他向晋孝武帝建议,自己坐阵建康,派弟弟谢石任征讨大都督指挥全军,派侄儿谢玄为前锋都督,带领八万人马北上迎击秦兵。再派胡彬带领五千水兵援助寿阳。晋孝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年十月,苻坚的军队攻克了寿阳,还把谢安派出的大将胡彬带领的兵马团团围困住了。苻坚志骄意满,心想晋军已经不堪一击了,就派出一个叫朱序的使者到谢石那里劝降。没想到,朱序却悄悄告诉谢石:“别看秦兵来势凶猛,但主力部队离这儿还远着呢!只要派一支精兵,先发制人,击溃前锋部队,挫伤他们的士气,秦军必然全线崩溃!”
谢石听到这个情报,迅速改变作战方针,转守为攻,派出五千精兵突袭洛涧,把秦军打得溃不成军,狼狈而逃。晋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淝水西岸,驻扎在八公山下,和驻在寿阳的秦军隔岸相望。
苻坚听说洛涧失守,大吃一惊,赶紧爬上城楼,观察对岸晋军的动静。他放眼一看,一座座营帐错落有致,一面面军旗凌风飞扬,阵势严整威武,心中顿生惧意。再往远处看,八公山上风吹草动,影影绰绰,好像埋伏着数不清的晋兵。他对身边的弟弟苻融说:“不好,那山上还埋伏着大军呢!”苻融睁大眼细看,什么也看不见,便说:“哪有什么人马,王兄是不是把八公山上的松树和枯草当成晋兵了?”苻坚又细看了看,长长地叹了口气:“是啊,我眼花了,真是草木皆兵哪!”
后来,苻坚又想出一个计谋,打算假意后撤,诱使晋军渡过淝水,好在渡河时趁机消灭他们。没想到,秦军将士们长期作战产生了厌战情绪,再加上对晋军的惧怕,一听到后撤的命令拨腿就跑,阵脚大乱。无论苻坚如何下令,都刹不住士兵们如潮水一般地往后撤退。
这时,谢石的兵马却像插了翅膀一样飞快地渡过淝水,冲杀了过来。秦军拼命逃跑,晋军乘乱追击。秦兵死伤不计其数,连主将苻融都被长枪刺死了。苻坚也中了流箭,带着残兵仓皇逃回北方。一路上,他们日夜逃跑,饥寒交迫,听到风声和鹤叫,也以为是晋兵在后面穷追不舍,顿时吓得脸色发白,全身瘫软。真是风声鹤唳,令人胆寒哪!
这场战争,东晋最终以八万兵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队。谢石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派信使骑着快马,火速去建康报喜。信使赶到谢安家里,谢安正专心致志地跟客人下棋呢。他看完了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到一边,又继续下棋了。
客人知道是前方来的捷报,忍不住问道:“战事怎么样啦?”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敌人打败了。”客人听了,欣喜万分:“太好了,我要把这个好消息赶紧告诉家里人!”他把棋盘一推,告辞走了。谢安这才起身送行,回来跨过门槛时一个踉跄,竟把脚上木屐的齿折断了,差点跌倒。别人这才知道他心里也是十分喜悦和激动的呢!
苻坚骄傲自大,不听劝阻,主观武断地轻率开战,最终导致淝水惨败。经过这场大战,苻坚一蹶不振,他的部下纷纷背叛了他,不久便被人杀害了。前秦也因此元气大伤,走向衰弱灭亡。所以孙子说,战争关系到个人生死、国家存亡,发动战争必须慎之又慎啊。
夏桀不得人心终亡国
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骄奢淫逸,残忍异常,常常在闹市中放出饥饿的老虎,以欣赏人们惊恐逃命的样子为乐。百姓们对夏桀恨之入骨,敢怒而不敢言。
有—次,夏桀攻打有施国。有施国势单力弱兵败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和许多奇珍异宝,还投其所好送给夏桀一位绝世美人——妺喜。妹喜长得眉目清盈,袅娜多姿,好比晶莹的雨露,惹人怜爱。夏桀被妺喜的美貌迷得神魂颠倒,对她百般宠爱,满心欢喜地班师回朝了。有施国竟然因为一个女子得以保全。
为了讨美人欢心,夏桀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华丽而高大的宫殿,远远望去高耸入云,似乎要倾倒下来,因而被叫作“倾宫”。夏桀还建造了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让三千名饮酒高手在击鼓声中下池畅饮。许多人因为酒醉而淹死,仅仅因为这荒谬的场景,能够博得妺喜嫣然一笑。妹喜还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佩戴宝剑穿男人的衣服,二是喜欢听撕裂绢帛的声音。夏桀就叫人搬来各种精美而珍贵的绢帛,一匹一匹撕裂给她听。
夏桀终日与妺喜穷奢极欲,纵情享乐,把国家政事抛到了脑后。夏朝的老百姓都挣扎在水深火热中。忠臣关逢龙冒死进谏说:“您这样昏庸无道,是自取灭亡啊!”夏桀却嗤笑着说:“我拥有万民,就像天上有太阳。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百姓们听说后,就指着太阳咒骂:“你这个该死的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都愿意与你同归于尽!”老百姓对夏桀的怨恨可见一斑。
这时候,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崛起了。部落首领商汤推行仁政,得到百姓的拥护,还招揽了伊尹等具有卓越才能的贤士。一次,商汤在野外看到有人四面张网捕捉鸟雀,并祷告说:“四面八方的小鸟啊,都飞进我的网里吧!”商汤忙制止说:“怎么能把鸟雀都赶尽杀绝呢!”商汤把那人的网揭开了三面,还命令他要这样祷告:“小鸟啊,你们想往左飞也可以,想往右飞也可以。不听劝告的,才到我的网里来。”处于夏桀暴政之下的人们听说这件事后,都感佩商汤的仁爱,愿意归顺到商汤的麾下。
夏桀对商的日渐强大十分恐慌,就派人将商汤抓来,囚禁在夏台。汤的大臣伊尹心急如焚,为了救出商汤,重金买通了夏桀的宠臣赵梁,又向夏桀进献了一群美女,外加许多的奇珍异宝。夏桀就把商汤给放了。
商汤回去后,先灭了葛、韦、顾等附属夏的小国,又灭了较强大的昆吾国。这时商的国力更加强大,具备了和夏分庭抗礼的实力。于是,商汤召集了六千名训练有素的勇士,制造了七十乘装备精良的战车,起兵攻打夏朝。他作了篇《汤誓》,豪气万丈地对将士们说:“众兵士,我带你们去攻打夏桀,不是举兵作乱,而是因为夏桀作恶多端,罪有应得,上天命我去灭绝他!我惧怕上天的威严,不能不去攻打夏桀!”这篇誓词声讨了夏桀的暴虐,大大激发了士气。
商汤率领大军绕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地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与商汤的军队在鸣条一带展开决战。商汤指挥大军列阵发起进攻,士兵们恨透了夏桀的荒淫无道,个个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亡后,夏朝也随之灭亡,商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
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孙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要素,首当其冲的就是“道”,也就是君主是否深得民心,得到天下百姓的衷心拥戴和支持。而历史也证明,夏桀的荒淫无道,不得人心,注定了他的必然覆亡;商汤的广行仁义,则使他的军队成了正义之师、必胜之师!
徐庶宝马试刘备
东汉末年,颍川郡有一个叫徐庶的谋士。他听说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为人宽厚仁慈,信义闻名于四海,就想去投靠他。
这时,刘备恰好得到一匹骏马,非常珍爱。徐庶看到这匹马,对刘备说:“主公,这匹马眼睛下面有泪槽,额头边上有白点,是一种名为‘的卢’的千里马。宝马虽好,却要克主,甚至会有性命之忧,主公还是另选良驹吧。”不想刘备却十分达观,笑着说:“没关系,生死有命,哪里是一匹马所能妨碍的。”
徐庶见刘备不以为然,心里一动,暗想:都说刘备仁义,不如用这马试他一试。于是,徐庶故意说:“主公既然喜爱此马,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化解之法。不知主公心中可有痛恨的人?您把这匹马赐给他,等害过了此人,再骑就不会有事了。”刘备连忙制止说:“这不是正道,万不可如此,千万不要再讲了!”徐庶这才心悦诚服,跪下对刘备说:“主公仁德,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气。我愿意尽力辅佐主公,完成大业!”这以后,徐庶就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备,为他出谋划策,打了好几个胜仗。
曹操接连吃了几个败仗,纳闷不已。他得知徐庶成了刘备的军师,就在谋士程昱的建议下,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然后,命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让他速来许昌救母亲的命。徐庶是个孝子,看完信不禁泪流满面。他拿着信奔去见刘备,向他辞行说:“我本来想助主公共图大业,所凭借的也就是我的智谋。但现在母亲被曹操抓去,我已经方寸大乱,对主公也没什么帮助了,还请主公准许我离去。”刘备闻言大哭,但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刘备设宴为徐庶送行。两人依依惜别,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主公,请留步。我们就此别过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说完,泪如雨下。徐庶虽心中不忍,最终挥泪离去。刘备骑马立在林畔目送徐庶,视线却被一片树林挡住,忍不住说:“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先生几眼。”
这时,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问道:“先生,莫非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心乱如麻,竟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日后必有大用!”徐庶说的这位奇士,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后来,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亲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而徐庶为了保全母亲不得已进入曹营,徐母却在斥责徐庶之后自杀。至此,徐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后人说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得人心的君主,即使强行留住了人才也无济于事,最终必将招致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