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跟梦想相比,稳定算什么
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人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给人们带来激情并赋予人们有意义的生活。当你有了梦想之后,你便不再是寄身于一叶浮萍随波逐流的“漂泊者”了,而是成了你的梦想之轮的“船长”,从此,你可以信心满怀地驶向自己渴望的远方。只有你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
美国文学家爱默生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梦想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予人们前进的方向。只要我们的心足够大,就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办不到的。
不要忘了去想象,不要忘了去做梦
有人说:“梦想,是人生最好的伙伴,它帮助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向着一个又一个更高的山峰攀登。不要去担心梦想是否太遥远,因为梦想就像是一只会飞的小鸟,你能说出小鸟飞翔的空间有多大吗?整个天空都是小鸟的舞台!所以说,你的心有多大,梦想的舞台就有多大,这是永远不变的道理。”
齐木瓦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小乡村里,只受过短时间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他到一个庄园去做了马夫。不过,齐木瓦雄心勃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新的机会去实现他心中的梦想。
三年后,齐木瓦来到了钢铁大王卡内基属下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上建筑工地,他就下定决心要成为同事中最优秀的人。当其他工人都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不好好工作时,齐木瓦却在默默地积累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只有齐木瓦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这时,公司经理正好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木瓦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经理把齐木瓦叫到办公室,问道:“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而是缺少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对吗?”齐木瓦认真地回答。
经理点了点头,不由得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来。此后没过多长时间,齐木瓦就被提升为技师。
打工的同伴中,有人讽刺挖苦齐木瓦,而齐木瓦这样回应他们:“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让自己的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得到机遇。”
怀抱着这样的梦想,齐木瓦一步步地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
25岁那年,齐木瓦成为这家钢铁公司的总经理,承担起管理建筑公司最大的钢铁厂的重任。凭着刻苦的努力,齐木瓦于两年后成了这家工厂的厂长,并逐渐成为卡内基钢铁公司的骨干。后来,他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人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只要我们的心足够大,就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办不到的,因为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等到明天,或许它就会成为现实。
一个名叫希瓦勒的乡村邮递员,每天徒步奔走在各个村子之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形状非常奇特。于是,他捡起那块石头,左看右看,都有些爱不释手了。
于是,他把那块石头装进了自己的邮包里。村子里的人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件之外,还有一块很沉的石头,都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劝他:“把它扔了吧,你还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希瓦勒取出那块石头,炫耀地说道:“你们看,有谁见过这么美丽的石头?”
人们都笑着说:“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捡一辈子的。”
回到家里,希瓦勒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是多么美丽啊!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都会找几块好看的石头带回家。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但离建造城堡所需要的数量还差得很远。
后来,希瓦勒开始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发现中意的石头,就会装上独轮车。此后,他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输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建造自己的城堡。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的大脑出了问题。
20多年以后,在希瓦勒偏僻的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做一些如同小孩建筑沙堡的“游戏”。
1905年,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偶然间发现了这群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惊叹不已,为此他写了一篇介绍希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希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连当时最有声望的大师级人物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他的城堡。
现在,这个城堡群已经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邮递员希瓦勒之理想宫”。
当年,希瓦勒在城堡的石块上刻下的一些话还清晰可见,有一句就刻在入口处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据说,这就是当年绊倒希瓦勒的那块石头。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成功始于想法。”一个连想法都没有的人,还谈什么成功?想法可大可小,甚至可以是幻想。有时候,幻想也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改写一个人的命运。在很多创造性的领域里,“做梦”的能力要大于意志力。面对未来的路,我们要敢于拼搏,勇于“做梦”。
著名作家朱秀海说过:“宇宙是很大的,我们的心比宇宙还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人类的进步往往都开始于梦想,人一生的进步同样如此。所以,去勇敢地追求梦想吧!要相信,未来的舞台究竟有多大,只有我们自己说了算。
很多人在匆匆赶路的时候,不考虑方向,结果去了一些根本不值得去的地方。没有方向,努力就失去了意义。要记住,只有方向对了,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没有目的地,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对每个人来说,拥有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和方向主导了我们一生的命运与成就,是驱使我们不断向前迈进的原动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会虚耗精力与生命,不会有任何成就。目标是对梦想的追求,是成功的希望。失去了目标,便会失去方向,失去一切。
下面的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就很好地说明了目标的重要性。首先,心理学家把参加实验的人分成了三组,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庄进发。
对于第一组的人,心理学家并没有把村庄的名字和路程告诉他们,因此他们只能跟着导游走。刚走出两三公里时,就有人开始叫苦不迭了;走到一半时,大部分人开始变得愤怒,对导游抱怨道:“到底还有多远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啊?”有人甚至半途而废,打道回府了。走的时间越长,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对于第二组的人,心理学家把村庄的名字和路程都告诉了他们,遗憾的是路边没有里程标牌,他们只能凭着感觉、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与距离。走到一半路程时,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多远了,一个有经验的人说道:“我们大约走了一半的路程了。”于是,他们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他们才开始感到疲惫,出现了一些抱怨的声音,有很多人感觉好像还有很长的路程,这时,那位有经验的人说道:“快到了,快到了。”听到这话,他们感觉希望就在前面,于是重新调整心态,加快了行进的步伐,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对于第三组的人,心理学家把村庄的名字和路程都告诉了他们,并且在公路旁每一公里处都设一块里程标牌。他们一开始就充满了信心与希望,一边走一边看里程标牌,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丝毫不感疲惫,就这样,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他们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通过这个实验使人们明白,当人们为自己的行动设定明确的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断地加以对比,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与加强,人们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成目标。
由此可见,目标好比是人生的罗盘,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他的人生就像是一艘没有罗盘的船,在茫茫大海上行驶,却没有航线,只能随波逐流,漫无方向。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人生的旅途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没有方向的船永远到不了彼岸,没有方向的人生不过是在绕圈子。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游客来此观光。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封闭落后的地方,这里的人也从来没有走出过沙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想离开这个贫苦的地方,而是他们尝试过无数次要走出去,可是从来没有成功过,所以他们最终认为要想走出去根本是不可能的。
难道世世代代的人都无法走出这片沙漠吗?肯·莱文不相信这个说法。他向这个地方的人打听原因,结果每个人的答复都一样:从这个地方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会转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肯·莱文做了一个实验。他按照比赛尔人的指向,从比赛尔村一直向北走,不出他所料,他果然走了出去,并且只花了三天半的时间。
肯·莱文觉得很纳闷:这并不是一件难事,但他们为什么走不出去呢?为了找出原因,他雇了比赛尔的一个名叫阿古特尔的年轻人,让他带路,然后再一探究竟。他们带足了半个月的水和两只骆驼,但是备好的指南针等先进设备被肯·莱文藏了起来,他只拄着一根木棍跟在年轻人后面。
就这样,他们一直走了十天,还没有走出去,在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赛尔。
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比赛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沙漠了,因为他们没有指南针,也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中,他们不能辨别任何方向,只是凭着感觉往前走,就这样,他们走出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估计就像一把卷尺的形状。再加上比赛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周围没有一个参照物,这种情况怎么可能走出沙漠呢?
回到比赛尔后,肯·莱文要带着阿古特尔重走一遍。不过,这次他告诉阿古特尔,白天时充分休息,晚上再行走,那样就可以走出沙漠了。
阿古特尔十分不解,问道:“一般不都应该是白天赶路,晚上休息吗?”
肯·莱文回答说:“因为晚上的时候,只要朝着北面那颗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于是,阿古尔特照着肯·莱文说的去做了,果然,三天之后,他们走出了沙漠。从此,阿古尔特成了比赛尔的开拓者。后来,他的铜像被立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人生就像是一个人走在荒漠之中,如果没有目标,就有可能迷失,永远无法走出这片荒漠。而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选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之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所以,人生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结果,才不至于浪费生命。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善于把握前进的方向,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在看清楚目标后才开始行动。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一味蛮干,结果很可能就是把精力消耗在了偏离方向且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白白做了许多无用功。
步子太大,容易扯淡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名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的43岁女人准备从这里穿过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
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她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了,千千万万的人都在盯着电视屏幕看。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但被人开枪吓跑了。15个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其实,她上船的地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她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这个故事说明,目标要看得见,够得着,那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曾经有一个才华出众的小伙子深受美国汽车工业巨头福特的赏识。福特很想帮这个小伙子一把,于是问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小伙子毫不犹豫地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赚到1000亿美元。
福特大吃一惊,因为这个数字是福特现有财产的10倍。他不解地问:“能不能告诉我,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小伙子想了想,轻描淡写地说:“坦白地讲,我也不知道干什么,我只觉得只有这样才算是成功了。”
福特说:“小伙子,一个人如果真有那么多钱,将会威胁整个世界,何况你这个目标也太遥远太大了,我想我能帮你做的是其他更实际的、离目标更近一点儿的事情。”
小伙子听后感到很失望。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福特一直拒绝再见这个小伙子。他觉得自己实在是看错人了,这个小伙子这么目空一切,这么极端,肯定不会有大出息的。
有一天,小伙子突然登门拜访福特,他告诉福特自己想创办一所大学,需要800万美元的经费,他自己经过这五年的奋斗已经有了700万美元,希望福特能援助他剩下的100万美元。这一次,福特爽快地答应了他,此后还帮了他不少忙,只是他俩谁也没有再提起那1000亿美元的事。
经过八年的奋斗,小伙子最终成功创办起自己理想的大学。怀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固然好,但是,理想若脱离了现实,那就成了幻想。如果不切实际,把目标定得太高,大大地超出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那结果只能是即使你付出了千倍的努力也看不到一点儿回报,这个梦想你也只能在梦中“收获”了。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未来。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就是走好了投资未来的第一步,也就有了成功的开端。而制订正确、切合实际的目标则是成功的关键。就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说:“建立在现有基础之上的那种对未来切合实际的追求,将会带来更稳妥的成功。”
因此,在努力之前,首先要看看自己的目标是否适当。我们在制订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一定要注意避免“假、大、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其适合自己,以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限并能够达到的地方为参考,而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远大目标,从而让奋斗的指针太过遥远。切记:只有目标对了,才能结出你想要的果实。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能养成用积极的心态激励自己的习惯,那么你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了。”可见自我激励的重要性。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梦想,并时常以肯定的、正面的自我宣言,不断地自我激励。
你远比想象中强大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提醒自己: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结果我真的赢了。他认为,人一定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永远不要怀疑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相信自己,这样才能给自己的潜能以最大的发展契机。
著名的“瓦伦达心态”最能证明这一点。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却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事后,他的妻子说:“我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在出场前就这样不断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瓦伦达的失败有很大原因就在于他已经开始不相信自己了。
有一位女歌手,第一次登台演出,内心十分紧张。想到自己马上就要上场,要面对上千名观众时,她的手心都在冒汗。“要是在舞台上一紧张,忘了歌词怎么办?”越是这么想,她的心跳得越快,她甚至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就在这时,一位前辈微笑着走过来,随手把一张小纸条塞到她的手里,轻声说道:“这上面写着你要唱的歌的歌词,如果你在台上忘了歌词,就打开来看。”她握着这张纸条,像握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匆匆地上了台。正是因为有了那张纸条握在她手心里,她的心里踏实了许多,在台上发挥得很好,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演唱完后,她高兴地走下舞台,向那位前辈致谢。前辈却笑着说:“不要谢我,是你自己战胜了自己,找回了自信。其实,我给你的仅仅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也没写!”她展开手心里的纸条,果然,上面什么都没写。她自己竟然凭着握在手心里的一张白纸顺利地渡过了难关,获得了演出的成功。
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她凭借着自信,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可见,做任何事情,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突破“心障”,才能超越自己。
美国奥兰多·朗托斯业务推广公司的总裁潘·朗托斯曾经在一次演说中,详细讲述了她一路圆梦的经过。
多年前,朗托斯是个肥胖、沮丧的家庭主妇,每天要睡上18个小时。一天,她突然觉得自己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决心要做些改变。
于是,她开始聆听一些有关积极向上内容的录音带。录音带里说,要每天对自己进行三次肯定。她觉得一天要说上50次才管用。事实上,她也是这么做的。录音带里说,必须在心里时常想着一个固定的成功形象,她也全天候照做。她把一张形象健美的明星照片贴在墙上,只是头部换上自己的照片。她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中描绘自己外向、整洁、自信的样子。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自己和那个形象开始符合了。她也开始做运动,不仅减掉了20公斤的赘肉,而且整个人也变得自信起来。
之后,她找到了一份销售员的工作。同样地,她也想象自己成了顶尖的销售员。经过辛苦的努力,没过多久,她也办到了。后来,她决定转到广播电台做销售,于是她又开始想象自己在某特定的电台做事。事实上,电台的经理一再表示电台里没有缺额,也不愿见她。但意志力越来越坚定的朗托斯已不再愿意接受任何的“NO”。她索性在电台经理办公室的正对面搭篷露营,直到这位经理肯见她为止。当然,最终她也得到了那份工作。
就这样,通过不断运用积极思想、正面宣言的自我激励,以及辛勤非凡的努力,朗托斯一直升任为电台的业务经理。一向不怎么出色的电台广告业绩,在她的积极努力之下,竟然传奇般地整整提升了7倍多。
不到两年的时间,朗托斯就成为迪士尼旗下夏洛克广播公司的副总裁。后来,她又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通过朗托斯的经历,我们看到了自我激励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多么重要。可以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激励所产生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要在心中埋下自信的种子,就一定能够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要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那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内在潜能,从而促使自己登上成功的顶峰。
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也许前面看似阻挡你实现梦想的障碍,正是你在实践理想的途中所必须经历的磨炼与考验。生命原本就是一场华丽的“探险”,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有梦想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理想。
不疯魔,不成话
有一对小兄弟,经常跟着他们的父亲去放牧。一天,他们躺在草地上,仰望着蓝天白云,突发奇想:要是自己也能长出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那该多好啊!
这时,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顶飞过。他们从草地上一跃而起,跟随着大雁想要“飞”起来,可他们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他们沮丧地问父亲,为什么大雁能飞,而他们不能?父亲肯定地告诉他们:“只要你们想飞,你们就能飞起来。”“我们想飞,可为什么还是飞不起来?”
“那是因为你们想得还不够。”
小兄弟俩信以为真,每天想着如何能够让自己“飞”起来。
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他们从不放弃这个梦想。1903年,经过漫长的岁月,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根据风筝和鸟类的飞行原理,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他们终于腾空而起,成功地飞上了蓝天。这对小兄弟,就是飞机的发明者——美国的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最终能够“飞”起来,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远大的志向,更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放弃,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飞起来!
有一个年轻人,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出色的赛车手。后来,他发现做一名赛车手非常困难,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和经济基础才行。不过,他并没有被现实打败,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选择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农场开车。
业余时间,他常报名参加一些赛车队的技能训练。如果有车赛,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参赛。可是由于技术欠佳,他一直没能取得好名次,不但没有收入,反而欠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参赛费。虽然现实如此窘迫,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仍旧坚持练车。
一次,他参加了一场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车赛。当赛程进行到一半时,他的赛车已经位列第三了,这样看来,他是极有可能冲刺到好名次的,这可能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但是,突然间,跑在他前面的两辆赛车撞到了一起。他迅速转动方向盘,但由于之前的车速太快了,他撞到了车道旁的墙上。
当他被救出来时,他全身的烧伤面积达40%,手和鼻子伤得最为严重。医生做了整整7个小时的手术,才把他救活。在这次事故中,他尽管保住了性命,但手却萎缩了。医生告诉他,以后他再也不能开车了。
这对于常人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依旧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做了植皮手术,为了能恢复手指的灵活性,每天都用手练习不停地抓木条,虽然疼得大汗淋漓,但他依旧坚持。
做完手术后,年轻人又回到了农场,同时,他还继续练习着赛车。9个月之后,他又参加了一场赛车比赛,但没能取得好成绩,因为他的车在中途意外熄火了。随后不久,他又参加了一场车赛,这次获得了第二名。
两个月之后,他重返上次发生事故的那个赛场,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他最终获得了250英里比赛的冠军。那一刻,他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国颇具传奇色彩的赛车手——吉米·哈里波斯。
吉米·哈里波斯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不可避免地会“吃苦头”。如果没有吃苦耐劳、不懈奋斗的精神,是不可能实现理想的。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为了追求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人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磨炼,从而变得更加坚定。只有经历了磨难和在逆境中奋斗过的人,才更知道理想的可贵,才更能体会信念的力量,也才能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所以说,实现理想的普遍法则是:以信念追求理想,以艰辛换取成功!
总之,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前行。即便我们走得很慢,但只要一直走下去且方向正确,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梦想的彼岸。就像每一条溪流的水,无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只要不停止前行,就一定会流入海洋。成功开始于你的想法,圆梦取决于你的行动。只有付出了行动,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只想不做,你只能一无所获。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才能让你拥有幸福的人生!
不折腾,你永远都是“做梦君”
有两个人相伴一起去遥远的地方寻找幸福和快乐。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遇到了一片风急浪高的大海,而海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关于如何渡过这片海,两个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一个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造一条木船渡过去;另一个则认为不论哪种办法都不可能渡过这片海,与其白费力气,不如等这片海流干了,再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船的人每天都去砍伐树木,辛苦且积极地制造木船,并顺带着学会了游泳;而另一个人则每天躺着休息睡觉,或者到海边观察海水流干了没有。直到有一天,已经造好船的人准备扬帆出海的时候,另一个人还在讥笑他的“愚蠢”。
不过,造船的人并没有生气,临走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能够取得成功,但不去做则一定没有机会取得成功!”
能想到等海水流干了再过海,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意,但可惜的是,这仅仅是个注定永远失败的“伟大”创意而已。
这片大海终究没有流干,而那个造船的人经过一番风浪最终到达了彼岸。他们后来在这片海的两个岸边定居了下来,并且都生养了很多自己的子孙后代。海的一边叫幸福和快乐的“沃土”,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之为勤奋和勇敢的人;海的另一边叫失败和失落的“原地”,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之为懒惰和懦弱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有惰性,对未知领域都有或多或少的恐惧,可是只要方向正确,就不要再过多地思考,考虑得再周全,也不如先行动起来,迈出一步,在行动中发现错误并不断修正。只要行动起来,惰性和未知就无法阻挡你迈向成功。要知道,成功开始于你的想法,而圆梦则取决于你的行动。
A和B一起外出闯荡,他们刚下船,就有一艘豪华游轮从他们面前缓缓驶过,他们顿时羡慕不已。A对B说:“真希望咱们哪天也能拥有这么一艘船。”B点头表示同意。
中午时分,他们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于是就四处寻找看有什么可吃的。他们发现有一个快餐车旁围了好多人,生意看起来不错。
A对B说:“我们不如也来做快餐生意吧!”
B说:“嗯!这是个好主意。可是你看旁边的咖啡厅生意也很好,再看看还有什么别的好方法吧!”
两个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便就此告别了。
分开之后,A物色了一个不错的地点,把带来的钱都投资在了快餐生意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拥有了多家快餐连锁店,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于是他买了一艘豪华游轮。
有一天,A坐着豪华游轮出去玩,看见远处的岸边有个衣衫破烂的人。他仔细一看,原来那人就是当年和他一起来闯荡的B。他兴奋地大喊:“这些年你都在忙什么?”
B回答说:“这几年来,我每时每刻都在想我该干什么好。”通过A和B两个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光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够的,还要用行动去实践,否则理想就只是一张“白纸”。
培根曾经说过:“好的思想,尽管得到上帝的赞赏,可是如果不付诸行动,无异于痴人说梦。”真正成功的人,并不在于有多棒的想法、多好的智谋,而是在于果断的行动。机会是在行动中被创造出来的,只想不做,只会一无所获。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因此,赶快积极行动起来吧,这样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