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1]。
【传】继弑君[2],不言即位[3],正也。继弑君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4],则子不忍即位也。
【注释】
[1]王:指周天子,此时在位的是周庄王姬佗,此时是周庄王四年。
[2]继弑君:继承被杀的国君,指鲁桓公。
[3]不言即位:即经文没有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4]不以其道终:指国君不是寿终正寝,而是非正常死亡。
【译文】
【经】鲁庄公元年,春天,周王的正月。
【传】继承被杀害的国君的君位,不说“即位”,是符合礼制的。继承被杀害的国君不说“即位”符合礼制,为什么呢?回答说:前代国君不是正常死亡的,那儿子就不忍心即位。
【经】三月,夫人孙于齐[5]。
【传】孙之为言犹孙也,讳奔也。接练时[6],录母之变,始人之也[7]。不言氏姓,贬之也。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8]。不若于道者[9],天绝之也。不若于言者,人绝之也。臣子大受命[10]。
【注释】
[5]夫人:指鲁桓公的夫人姜氏。孙(xùn):同“逊”,逃遁。
[6]接:在……的时候。练:本义是指提纯丝帛使它们成为洁白柔软的熟丝,这里是祭祀名,指父母去世第十一个月祭于家庙,可穿练过的布帛,故以为名。
[7]始:开始。人:通“仁”,仁义,仁爱。
[8]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意为人对于上天,是通过道义来承受天命的;对于君王、父母,是通过教诲来接受约束的。
[9]若:顺从。
[10]大受命:同时受教于天的道义和人的言论。
【译文】
【经】三月,夫人出逃到齐国。
【传】“孙”的意思就相当于“逊”,是忌讳说“奔”。在举行练祭的时候,记载母亲的变故,是开始以仁义对待她。不说她的姓氏,是贬低她。人对于上天,是通过道义来承受天命的;对于君王、父母,是通过教诲来接受约束的。不顺从天道的人,上天会灭绝他;不顺从教诲的人,众人会弃绝他。作为臣子要同时受教于天的道义和人的言论。
【经】夏,单伯逆王姬[11]。
【传】单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命大夫,故不名也。其不言如[12],何也?其义不可受于京师也。其义不可受于京师,何也?曰:躬君弑于齐[13],使之主婚姻,与齐为礼[14],其义固不可受也。
【注释】
[11]单(shàn):天子畿内的地名。《穀梁传》认为单伯是由周天子命封的鲁国大夫,而据杨伯峻等,单伯是天子之卿,封地在单,是周天子的大夫而非鲁大夫。逆:迎。《左传》作“送”。天子嫁女给诸侯,由于天子与诸侯地位尊卑不同,所以天子不亲自主婚,由同姓诸侯为之主婚。这里是周王嫁女于齐,鲁侯主婚,故天子之卿送女来鲁,故《左传》“送”字正确,《穀梁传》此处有误。王姬:周王之女通称。
[12]如:去,往。这里的意思是说经文没有说“如某地逆王姬”。
[13]躬君:我们的国君。躬,自己,自身。
[14]为:践行,施行。
【译文】
【经】夏天,单伯迎接周王的女儿。
【传】单伯是谁?是由周天子任命的鲁国大夫。因为是周天子任命的大夫,所以就不写名字了。经文里不说“如”,为什么呢?因为按照道义,鲁国不能从周天子那儿接受这样的命令。按照道义,鲁国不能从周天子那儿接受这样的命令,为什么呢?回答说:我们的国君在齐国被杀害,让我们来主婚,跟齐国按礼制交往,按照道义当然是不可以接受这样的命令的。
【经】秋,筑王姬之馆于外[15]。
【传】筑,礼也。于外,非礼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16]。于庙则已尊,于寝则已卑[17],为之筑,节矣[18]。筑之外,变之正也。筑之外,变之为正,何也?仇雠之人[19],非所以接婚姻也[20]。衰麻[21],非所以接弁冕也[22]。其不言齐侯之来逆,何也?不使齐侯得与吾为礼也。
【注释】
[15]筑:建造。馆:行馆。外:城外。
[16]公门:指朝廷的外门。
[17]于庙则已尊,于寝则已卑:这两句的意思是将公主安置在这两个地方都不合适,单修一处行馆最合适。庙指朝堂,是诸侯听政公干的地方。寝指寝宫,是诸侯休息的地方。已,太。
[18]节:适合。
[19]仇雠(chóu):仇敌。
[20]接:接合。这里的意思就是说,齐国是鲁国的仇敌,两国不能举办婚姻之事。
[21]衰(cuī)麻:丧服。古人丧服胸前缀有麻布,头上围麻绳,腰间缠麻绳。
[22]接:迎接。弁(biàn)冕:弁和冕都是冠名。通常礼服用弁,而吉礼之服用冕。
【译文】
【经】秋天,在城外为周天子的女儿建造行馆。
【传】建造行馆,是符合礼制的。在城外建造,则是不合礼制的。建造行馆是合礼制的,为什么呢?因为主持周天子的女儿婚事的人,一定是从公门出来。将公主安置在朝堂内就显得太尊贵了,安置在鲁君寝宫又显得太轻慢,为她修建一座行馆,是合适的。修在城外,是符合礼制的变通。修在了城外,这样的变通是符合礼制的,为什么呢?因为相互是仇敌的人,是不能结为婚姻的。穿着丧服的人,也不能去迎接穿着礼服的人。经文不说齐国国君来迎亲,为什么呢?是不让齐国有机会与我国进行礼节上的交往。
【传】诸侯日卒,正也。
【注释】
[23]乙亥:当为该年十月的十七日。
[24]陈侯林:陈国国君,姓妫名林,谥庄,即陈庄公。
【译文】
【经】冬天,十月,乙亥(十七)日,陈庄公妫林去世。
【传】记载诸侯去世的日期,是符合礼制的。
【经】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25]。
【传】礼有受命[26],无来锡命。锡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27],礼也。生不服,死追锡之,不正甚矣。
【注释】
[25]荣叔:周大夫。锡:同“赐”。命:命封。
[26]受命:主动去接受命封。
[27]死行之:指去世后按照爵位对应的规格举行葬礼。
【译文】
【经】周天子派荣叔作为使者来追赐鲁桓公。
【传】按照礼制有诸侯主动去接受册命和赏赐的,没有周天子派人来册命和赏赐的。周天子派人来赏赐,不合礼制。国君活着的时候应该服从周天子,去世后按照爵位举行对应规格的葬礼,这是礼制的规定。活着的时候没有服侍天子,去世了却又来追赐他,太不合礼制了。
【经】王姬归于齐。
【传】为之中者归之也[28]。
【注释】
[28]为之中者:作为中间人的,指鲁国,在这则婚事中是主婚的诸侯。
【译文】
【经】周天子的女儿嫁到齐国。
【传】是鲁国把周天子的女儿嫁到齐国的。
【经】齐师迁纪、郱、鄑、郚[29]。
【传】纪,国也。郱、鄑、郚,国也。或曰,迁纪于郱、鄑、郚。
【注释】
[29]郱(píng):纪国地名,在今山东临朐东南。鄑(zī):纪国地名,在今山东昌邑西北。郚(wú):纪国地名,在今山东安丘西南。
【译文】
【经】齐军迁移纪地、郱地、鄑地、郚地的民众。
【传】纪,是国家。郱、鄑、郚,也是国家。有人说:把纪国迁到郱、鄑、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