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116]。
【传】不日,疑战也[117]。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注释】
[116]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一说在今曲阜北。
[117]疑战:指突然袭击。
【译文】
【经】鲁庄公十年,春天,周王的正月,鲁庄公率军在长勺击败齐军。
【传】不记载日期,因为是突然袭击。突袭而又说击败,因为是鲁国取得胜利。
【经】二月,公侵宋[118]。
【传】侵时,此其月,何也?乃深其怨于齐,又退侵宋以众其敌,恶之,故谨而月之。
【注释】
[118]侵:有钟鼓叫“伐”,没有钟鼓叫“侵”。
【译文】
【经】二月,鲁庄公率军入侵宋国。
【传】入侵一般记载季节,这里经文记载月份,为什么呢?已经加深了和齐国的怨仇,又退兵入侵宋国来增加自己的敌人,贬低这种做法,所以慎重地记载了这件事的月份。
【经】三月,宋人迁宿[119]。
【传】迁,亡辞也。其不地[120],宿不复见也。迁者,犹未失其国家以往者也。
【注释】
[119]迁:指迁移走当地的民众而占领他们的土地。宿:国名,风姓,约在今山东东平东南。
[120]不地:不记载迁往何处。
【译文】
【经】三月,宋国人迁走宿国。
【传】迁,是灭亡的说辞。经文没有记载迁往何处,宿国也没有在经文中再出现了。用“迁”字,就好像没有失去国家而离开了一样。
【经】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
【传】次,止也。畏我也。
【译文】
【经】夏天,六月,齐军、宋军在郎地驻扎。
【传】次,是驻扎的意思。畏惧我国。
【经】公败宋师于乘丘[121]。
【传】不日,疑战也。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注释】
[121]乘丘:鲁国地名,在今山东兖州西南三十五里。
【译文】
【经】鲁庄公率军在乘丘击败宋军。
【传】不记载日期,因为是突然袭击。突袭而又说击败,因为是鲁国取得胜利。
【经】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122],以蔡侯献武归[123]。
【传】荆者楚也。何为谓之荆?狄之也。何为狄之?圣人立,必后至,天子弱,必先叛,故曰荆,狄之也。蔡侯何以名也?绝之也。何为绝之?获也。中国不言败[124],此其言败,何也?中国不言败,蔡侯其见获乎?其言败,何也?释蔡侯之获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注释】
[122]莘(shēn):蔡国地名,在今河南汝南一带。
[123]蔡侯献武:蔡哀侯,姓姬,名献武,公元前694年—前675年在位。
[124]中国:指中原各国。
【译文】
【经】秋天,九月,楚国在莘击败蔡军,把蔡哀侯献武带回国。
【传】荆就是楚国。为什么称呼它为荆?是把它看做蛮族。为什么把它看做蛮族?天子即位,它一定最后来朝见,天子柔弱,它一定最先背叛,所以称为荆,把它看做蛮族。为什么称呼蔡哀侯的名字?是弃绝他。为什么弃绝他?因为他被俘虏了。中原各国不用“败”字,这里经文说了“败”,为什么呢?中原各国不用“败”字,蔡哀侯被俘虏了吗?经文说“败”,为什么呢?是为了说明蔡哀侯被俘虏了。说“以归”,尚且比说“执”要委婉一些。
【注释】
[125]谭:小国名,在今山东济南东。
[126]莒(jǔ):莒国,己姓,在今山东莒县境。
【译文】
【经】冬天,十月,齐军灭亡了谭国,谭国国君逃往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