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公司系列合集:创新设计(全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设计宝典10箴言

身处经济前沿,好的设计就是成功的一半。坐稳扶好,迎接下一波革新设计浪潮吧。

文/ROBERT SAFIAN


想象一下,iPHONE还没有诞生,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没有从哈佛大学辍学,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只是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候选人,《老友记》(Friends)最后一集刚刚播出,5,200万名观众拭目以待,没人在Twitter发布推文。

在这听来陌生离奇的大环境中,《快公司》编辑们决定拿出一整期杂志,讲述商业与设计的碰撞交集。让读者们接触到鲜为人知的设计大师,比如苹果公司的乔纳森·艾夫。该期杂志记录了“20位手握设计利刃的行业领袖,他们不仅创造出新产品,更开创了新的工作、领导模式,引领我们‘另眼看世界’”。那是2004年。

3年后,我来到《快公司》。当时的我对设计的理解还停留在远古时代,正如大多数商人一样,我将设计等同于肤浅的外在审美与瞬息万变的流行趋势。《快公司》的员工们,尤其是资深编辑琳达·蒂施勒(Linda Tischler),教导我“好的设计在于解决问题”,它超越了传统的图纸设计法,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现代商业挑战的成熟视角。你可以选择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获取基于既有商业模式的传统解决方案;你也可以选择新兴的艾迪欧设计公司(Ideo),得到前所未有的启发。

这是本杂志第10届“创新设计”专题。如今,业界普遍有着这样的共识,设计精良、能为顾客带来愉悦体验的企业,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苹果公司的辉煌凯旋充分说明了好的设计能赋予怎样的经济价值。我们见证了首席设计官的涌现与跨行业设计实验室的普及。《快公司》自设的Co.Design数字平台每月吸引上百万名读者。我们在设计领域取得了许多值得庆贺的成就。

尚待挖掘的机遇亦是无限。本专题所介绍的企业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前沿,总市场价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它们以实际行动,例证了良好设计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之谈。在今天的流荡世代里,企业要繁荣发展,需凭借一种全新的创造力。且看以下设计宝典的10句箴言:

1.设计从高层抓起

可以说,最好的CEO实际上本身都是设计师,他们全力应对扑朔迷离的挑战,探索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虽说多数CEO都不愿接受“设计师”的别称,但在成功的设计驱动型企业内,高层管理者与顶尖设计师之间都有着彼此合拍的密切关系。苹果无疑是最好的例子,史蒂夫·乔布斯与被誉为“十年设计人物”的乔尼·艾夫(Jony Ive)就是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在本期“一山容二虎”栏目中,我们重点讲述了25对默契配合的CEO&设计师搭档。听听Burberry CEO安吉拉·阿伦茨(Angela Ahrendts)与首席创意官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 Bailey)对话,你不得不为两人间的真实默契所触动,那种契合活力是假装不来的。再说耐克CEO马克·帕克(Mark Parker)酷爱与设计副总裁约翰·霍克(John Hoke)乱涂乱画(我们的意思是绘画),百事可乐CEO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对新任首席设计官莫洛·普契尼(Mauro Porcini)毫不掩饰的全心支持。谷歌设计师琼·威利(Jon Wiley)一语道破:“只有CEO才能调动整个公司的焦点。”正如法哈德·曼祖(Farhad Manjoo)在本刊《谷歌设计进化史》一文中所说,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支持为谷歌最新的设计革新提供了无可取代的动力。

2.苹果神话魔力无边,却不完整

苹果公司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竞相看齐的典范,其中设计的作用尤为关键。在努力成为本行业苹果公司的过程中,不少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设计。但苹果的设计如何运作却始终是一个谜。由于其产品之间紧密配合,外界假定公司内部自然也是高度协作的。然而,当马克思·查夫金(Max Chafkin)着手记录苹果设计的口述历史时(详见本刊《苹果破壳而出》),却有了不同的发现:“过去20年来纵横商界的泰斗传奇竟是一场美丽的误会。”查夫金如此写道。事实证明,是各部门间行动各异、各自秘密为政,却整合在一起才成就了苹果的成功。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精良的设计无法定期收获效益,以满足华尔街的季度需求。乔恩·鲁宾斯坦(Jon Rubinstein)曾任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当时正是艾夫的顶头上司(后离职创办手持设备制造公司Palm)。他回忆起2000年,苹果推出G4 Cube台式机,虽惨遭滑铁卢,却为“我们未来的产品设计奠定了基础”。正如鲁宾斯坦所说,“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材料知识,比如弯曲塑料、触摸式开关等”。从iPod到iPad,我们都能看到当时的学习成果。

4.不存在万用法则

首席设计官的出现固然值得欢呼,但要构建凝聚团结的设计文化,方法不止一种。以谷歌为例,公司内并没有首席设计师,也不存在任何固若金汤的“设计法则”。正如曼祖所写,“谷歌新的设计流程主要依靠对话和协作进行沟通”。而在瓦尔比派克眼镜公司(Warby Parker),顶尖设计师们都是联席CEO。如果说有任何高于一切的设计方案模式,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没有单一的应对模式。

5.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多年来,人们围绕如何最好地衡量设计项目的投资回报,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这些争辩大都以短期成本度量为重。最初开发苹果专卖店时,增加“天才吧”(Genius Bar)所需的财务付出似乎令公司难以负担。时任苹果首席财务官的迈克尔·克莱默(Michael Kramer)询问开发者,“要占用销售人员的1/5?……收费多少?‘免费。’一般财务官肯定抓狂了。‘你他妈疯了吗?’”假如当时的苹果没有设计远见,天才吧可能永远也不会面世,苹果专卖店的每平方英尺平均销售额也无法超越其他零售商。

6.设计永无止境

设计精良的产品一直是塔吉特百货(Target)等零售商的赢利点,而今时今日的消费者也是前所未有的眼光敏锐、反应迅速。在这方面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闪购网站Fab,上线不到两年,Fab已华丽变身为价值10亿美元的设计网站,吸引一批忠诚粉丝的热烈追随。(详见本刊《Fab能攀多高?》)三星的设计复兴、Nest智能恒温器及瓦尔比派克眼镜等新品牌的涌现,都体现了设计革新的重要性。这些企业都曾走过传统老路,而后将其推翻,破旧立新。

7.空白之处潜藏商机

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能肯定,只要密切观察消费者行为,正确研究所得数据,那么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然而,对于消费者尚未发现的商机,我们也无法单纯靠观察他们的行为而得知。一流的设计师却能从用户体验的空缺之中预测潜藏的商机。这正是推动Airbnb与Pinterest等设计驱动型企业突破性崛起的背后动力,也是鼓舞年度创新设计大奖入围作品“2013年最佳设计”(详见本刊《设计标杆》)的重要观点。消费者小组研究无法告诉你,人类需要Leap Motion控制器;柬埔寨的妈妈们不喜欢在三餐膳食中加入铁,幸运铁鱼项目(Lucky Iron Fish Project)最终也克服了这一障碍;只有AidPod才能洞识低成本运输机遇,搭上可口可乐的顺风车,将包装好的止泻药塞进汽水瓶装运箱中,送往亟需药物的偏远地区。

8.好的产品设计不等于成功的企业

美丽不只是肤浅的外在。苹果的繁盛不止由于无与伦比的产品设计,也因为不同产品之间相辅相成(这点与微软等公司不同)。Fab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不是首席设计师布拉德福·谢尔哈默(Bradford Shellhammer)的品味能否留住顾客,而是CEO杰森·戈德伯格(Jason Goldberg)的激进扩张计划是否有些仓促。耐克公司成功的原因不仅是精心设计的运动鞋,更是由于CEO帕克与首席设计师霍克将鞋子的设计与生产、营销乃至经济现实融为一体。

9.无细节何以成大局

当三星电子CEO尹富根(Boo-keun Yoon)谈到“从一个玻璃杯获得灵感”,你或许会感觉细节才是王道。正如捷波朗公司(Jawbone)的CEO侯赛因·拉赫曼(Hosain Rahman)所说,“为了完善整个体验,在细节处仔细斟酌”。但深入挖掘三星与捷波朗、社交杂志Flipboard及时尚品牌J.Crew,你会发现聚焦细微与放眼大局的完美结合。说到J.Crew的总裁詹娜·里昂斯,品牌总监利比·瓦德尔(Libby Wadle)评论道,“里昂斯是一名专业设计师,但说起房地产、公司经营也头头是道……她条理清晰,毫不含糊。”

10.这不过是第一天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描述公司的发展阶段时,用了“第一天”这个说法:虽已经历20年的成功与壮大,贝索斯坚持认为亚马逊才刚刚起步。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评估设计对企业的影响。过去20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我们的发展进步,自然会目瞪口呆。世界的本质是混沌无序、瞬息万变的,面对新挑战与新机遇,我们愈加需要灵活应对,但设计的潜力才刚刚发挥出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任何企业都不能为了实现“更快”、“更高效”,而牺牲“更高品质”与“更美外观”。我们需要兼顾两者,这就意味着设计革新的大战之日才刚刚拂晓。

以上10句箴言不过是抛砖引玉。在本期杂志中,你会发现更多设计相关智慧,从过往20年的知名设计大事记开始(详见本刊《设计十年》)。您还可通过亚马逊、苹果iBookstore或Byliner网站获取更为全面的苹果设计口述历史电子书。

如此大费周章,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鼓励下一波设计浪潮,及随之而来的创新改革。当设计融入商业,一切皆有可能。


世界的本质是混沌无序、瞬息万变的,面对新挑战与新机遇,我们愈加需要灵活应对,但设计的潜力才刚刚发挥出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