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众说 | Interaction
管好设计思维遵循三项法则
克里斯蒂安·本森(Christian Bason)、罗伯特·奥斯汀(Robert D. Austin),《哈佛商业评论》2019年3月刊
如何帮助项目团队克服常见的低效、不确定性和极端情绪问题。
我很喜欢你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实践例子,很有启发,丰富了讨论设计挑战时使用的语言,并有助于提升设计专业的形象。
这些案例强调了领导者热衷介绍新方法,可能在外部专家协助下,第一个项目获得了成功的结果。然而与其他成熟学科一样,设计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最初的成功并不总能带来观念的质变,或是在公司和项目层面加入适当的实践和基础设施,或保持长期成功。
进一步的见解应来自:随着组织设计从生疏到成熟,记录人类“软件”和系统“硬件”的微妙和复杂性如何扮演其角色。这一过程主要受组织内设计管理质量的影响。该学科提供的框架远远超出了“设计思维”。当学术论文和报告引用研究结果时,很容易看出缺陷是什么,其中相当一部分关键高管表示,其组织中没有设计的参与。奇怪的是,没有人质疑回应——他们到底是如何创造产品和服务的。
此外,探索和演练用户体验还应强调另一方面:这些经验都承认产品和服务是具有多个反馈循环的动态系统,当用户“完成”这些产品时会揭示“真理时刻”。其所积累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揭示了信任可能被滥用,人们对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发展的担忧就是证明。这意味着设计专业人士负有相当大的责任,他们是组织的良心,有责任对组织的工作任务进行适当监督。
——阿兰·托帕里安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