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新气象
何海云亲自来医院看望他时,赠送给他的两本新书,一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小说”的代表作《罪与罚》,一本是托尔斯泰的封笔之作《复活》,他已经反复看了两三遍,这次利用去蓬州中学上学的时机,一定要带去还给人家。何海云写给他的现代诗手迹,他视如己出,常常藏在最隐蔽的地方,生怕别人偷看了。
这么珍贵的“藏品”他是舍不得归还的,也是不能归还的,他已经是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他已经倒背如流,朱友康深刻地领悟了其中的深意。每每想起这些有没的诗句,心里总是甜滋滋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其实男同学是应该主动的,结果他还是跑到了何海云的后面,他想起来自己觉得有失男子汉的气度,好在何海云没有这样看他。作为回赠,他已经思考了很久很久,他也这样想那样想了许久许久,每次写出来,总是不满意,所以,写了撕,撕了再写,反反复复不知进行了多少次,也不知道他熬了多少个夜晚,更不知道他费了多大的精力,占用了多少宝贵的时间。
还好,他现在正好写完了,虽不能说完全满意,可总是比起之前写的,要好了不知多少倍。他准备把自己写给何海云的诗篇夹在何海云的新书页里,和书同时送给何海云:
“春雨即景
(一)
春月的细雨,
悄无声息,
滋润而又净寂。
给万粒种子,
打开了心扉:
嫩嫩的枝丫,
艳丽的花蕊,
就是对春雨的
无限爱意!
(二)
春月的细雨,
淅淅沥沥,
持久而又静谧。
给巍峨耸立的
太行群山,
恩赐了无数洲绿;
眨眼之间,
满山遍野,
充满了无限生机。
(三)
我兴奋地站在
高楼一角的阳台,
惊喜地欣赏着,
这兴高彩烈的春雨;
专注地望着马路边:
郁郁葱葱的万年青,
在雨雾缭绕中挺立。
(四)
蓦然回首,
多么美妙的时刻:
一位妖冶少女,
手扶着一把在风雨中,
微微摇曳的红花雨伞,
从马路边轻盈的走过,
被雨伞半遮半掩的
娇美容颜,
带着青春的靓丽!”
……中丘的日子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一是偶遇了何海云,一是偶遇了洪水灾难。何海云给她带来了温暖和快乐,洪水差点夺走他的性命!
他永远不会忘记,每次和何海云相遇时的情景,他永远不会忘记在中丘河挣扎拼命地残局。
七月初五那场大雨,要是没有小梁、小军他们一帮同学相救,现在他早已化为魂灵远远飘走!他心中尤其感恩包括解三多、何树坤这些救命恩人。
这一天,他早早起床,先到院子里找到水桶,一趟一趟地用辘轳头把奶奶的水缸打满,然后把北屋里的水缸打满。
放下水桶,他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先把何海云赠给他的玫瑰花用清水洗过,插在书桌的玻璃花瓶里,然后把鼻子凑到跟前闻了闻,那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仿佛再次走到何海云身边。
他小心地把自己回赠给何海云的这首诗,藏在海云的书页里,然后特别把何海云那两本书和那首诗歌装好,把自己需要带走的书本、文具用品等一一收拾利索,分别打了包,然后,再次把自己的小西屋用清水洒过,再用父亲做的黍子笤帚一下挨着一下地清扫了一遍。
母亲那边也给他备好了一个蓝底红白相间方格褥子、一个红底白花被子和一个旧式圆形粗布灰蓝枕头。仅此而已,真是轻车简从,轻装上阵。
除此之外,没有床单,没有被套,没有替换的衣服、袜子、新鞋,唯有一顶军帽;没有刷牙缸,没有牙刷,没有牙膏;没有洗衣粉,没有肥皂,更没有香皂和洗头膏。
上身还是在中丘初中上学时穿的白色跨带儿背心,和发黄发白的绿色涤纶褂子;下身穿一条同样破旧的绿裤子,脚上仍旧穿一双已经磨损的解放鞋,没有穿袜子,这都已经习惯了。
本来他娘给他准备好了一双千层底布鞋,可是他说什么也不穿。
吃过早饭,父亲推着装满行李和物品的自行车,朱友康在后面跟着,身上背着母亲刚刚洗过的干净的发黄的军用书包,手里拿着洗脸盆。
就这样他们父子一路走了三十多里路,快晌午的时候赶到了学校。学校门前和甬路两边插满了七彩旗,校门口还有鼓乐队奏乐欢迎。一派欢庆热烈的气氛。
学校里迎接他们的是高中的学生,因为他们是第一届初中。
在众多人群中,等了半天的张慧敏,终于迎来了友钟的父亲和弟弟。他身边还带来了几个同学,自行车一停下来,他们就上前帮手。
张慧敏来得早,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以后,他就等阵朱友康的到来。他早已查看了甬路上公开栏张贴的分班名单。他从分班名单中找到了朱友康,他分在初中一班,班主任是赫赫有名的陈竹。赵大友带朱友康先见过班主任陈竹,刚停下脚步,班主任上前叫着朱友康的名字和他打招呼,和他父亲握手。
朱友康倍感亲切和好奇,第一次见面,班主任怎么就知道我的名字呢?朱友康对班主任老师肃然起敬,暗暗佩服。
想起自己去中丘中学报道的情景,禁不住激动万分。想起杨贵花那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损人不打草稿的样子,简直是天囊之别。
其实他不知道班主任把名单和准考证上的照片提前看了多少遍,他来的又晚,剩下的几个特殊学生更会记得牢固。
报到登记交费完成之后,张慧敏他们帮着把被褥放在提前那排好的瓦房宿舍。
宿舍是水泥炕,分南北两个大通铺,一个宿舍能睡二十个学生。炕上什么也没有,就是光板炕,一个褥子铺在上面,真的有些硌得慌。
门窗也是破破琐锁,躺在炕上可以看到房顶上几颗明亮的星星。
看完宿舍,卸下行李和用品,父亲算是把儿子送到了学校,也和班主任见了面,转身推自行车就要走。临走前又从兜里掏出三块钱零钱给了儿子。在互让之中,父亲硬把三块钱零钱曳进儿子裤兜,不情愿地走出了校门。
从宿舍出来,张慧敏带着他先熟悉一下环境,因为有人已经带他介绍过了。宿舍一排正西围墙处是并排的长长的厕所,往南走再往东拐是南北通透的冲着学校大门的宽大甬路,路边是一簇簇的花草和彩旗,还有高大的枝叶茂密的梧桐树,以及每排房前的自来水龙头。
走到水龙头跟前,朱友康停下脚步,感觉太好奇了。自己家里都是出门跑很远的地方,才可以用辘轳头一桶一桶地从井底下浇上来,然后挑到家中。这里竟然水嘴一拧,就能接到清凉的水。一边想着他顺手拧了一下,水从铁嘴里哗啦啦地流出来,他赶紧又关上,看了看周围,有几个人正在看他,他不好意思地扭过头向南走去。
这时忽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他回头一看,美丽漂亮的何海云已经站在他跟前。他激动地差一点去亲她,而且手已经伸出了好远,想握住她的小手。更想把书和诗交给她,可惜人多事急,这里不是递交的场所。
何海云心领神会地跟他摆摆手,给他使了一个眼神,和同伴向东跑去。她在告诉他她的教室就在东边。
向南走两排再往东就是他的教室,标牌醒目地写着“初一一班”四个红色毛笔字。朱友康这时想何海云一定在分班名单里看到了他。但是他也要抓紧时间去了解她的宿舍和教室,以便以后联系方便。
一边想着他推门进了自己班的教室,已经有人在里面落座了。张慧敏解释说:“以后你就到这里上课,我就在你们前排,以后有事就去找我,咱们都是最朝东的教室,这里再往东就是课间上操的大操场。”
说着就向操场走去,那里围墙很高,正中一对紧闭的铁门,只能隔着门缝向外看一看操场。
围墙内侧大门南北分别是男女厕所。厕所往西几排瓦房是女生宿舍,她想着何海云一定住在那里。既然张慧敏教室在前排,估计何海云也一定在那里附近。
沿着厕所向南是一大片学校的农场,这里栽种了很多蔬菜,是学校里的菜园子,里面长着肥大的白萝卜,繁茂的白菜,绿绿的大葱等。
过了菜地就是学校食堂,在食堂里,怎么排队打饭,打饭注意事项张慧敏一一做了介绍。
朱友康在张慧敏带领下,对学校整体有了他的认识,他看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整个学校风气非常和谐,到处都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新景象。恢复高考之后,人们激情满怀,精神饱饱,奔走相告,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