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
〔西汉〕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2];仲尼厄而作《春秋》[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4];孙子膑脚,《兵法》修列[5];不韦迁蜀[6],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7],《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8]。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注释
[1]倜傥:豪迈不受拘束。
[2]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时,把古代《易》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
[3]厄:遭受团厄,指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困厄。
[4]《国语》:史书,相传为鲁国盲史左丘明撰著。
[5]孙子: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他因受陷害受膑刑(砍去膝盖骨),后世就称他为孙膑。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6]不韦:吕不韦,曾为秦丞相,后被贬蜀地。做丞相时曾召集宾客编写《吕览》,即《吕氏春秋》。
[7]韩非:韩国公子,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说难》《孤愤》是其中的两篇。
[8]大底:大抵,大都。底通“抵”。
译文
古时候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凡的人才在世上著称。周文王姬昌被拘禁而推演《周易》;孔子遭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有《国语》;孙膑受了膑刑,《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往事,思考未来。就像左丘明失去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来抒发怨愤,想到著作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段解
举例说明古往今来只有“倜傥非常”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完成不朽的功业。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1],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上计轩辕[3],下至于兹[4],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5],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6],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7]。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8],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9],虽万被戮[10],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注释
[1]失(yì):通“佚”,散失。
[2]稽:考订。纪:纲纪,规律。
[3]轩辕:轩辕氏,即黄帝。
[4]兹:此,指司马迁生活的时代。
[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的历史变迁。
[6]会:恰,适。此祸:指司马迁因为李陵辩解而触怒汉武帝,下狱遭受宫刑。
[7]愠:恼怒。
[8]其人:指志同道合之人,即能理解和传布自己著作的人。
[9]责:通“债”。指下狱受刑。
[10]戮:辱。
译文
我私下里自不量力,近来运用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考订其事实,综述其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规律,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历史变迁的脉络,作成一家之言。我刚开始起草还没有完成,却恰恰遭遇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没有怒色。如果我真能写完这部书,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刑罚,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可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
段解
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写作宗旨。
情境默写
1.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是说古代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后人未必能记得,而那些行事不寻常的才能让人称道。
2.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司马迁认为《诗经》中的很多篇章也是君子发愤所作。
3.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总结了前贤遭受困辱后著书立说的情况。
4.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作者撰述《史记》时搜集、考查史料的具体做法。
5.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是作者撰写《史记》想达到的目标。
6.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作者因为可惜《史记》没有完成而忍辱负重。
7.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司马迁认为自己的思想只能向明智的人说,不能向那些见识短浅的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