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始
公元前783年,姬发创立已有263年的周王室送走了它的第十一任天子周宣王姬静,这一年也是周宣王四十六年。
和其他的君王比起来,姬静是平庸的,但是他也是有故事的,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回到那个华夏文明之初时。
姬静早年也算个明君,励精图治的,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成就都颇高,他的出现使日渐衰弱的周王室还曾一度出现了中兴的迹象。
当然了,姬静之所以有机会让周王室中兴,这还要从他的老爸周厉王姬胡说起,因为在他老爸姬胡的手里周王室衰弱了,所以姬静才有机会兴盛的。
为了让背景更清晰,我们还是要从姬静的老爸姬胡开始说起。
姬胡,谥号周厉王,周夷王姬燮之子,周王室第十任天子。
话说,周厉王姬胡其人暴戾成性,奢侈专横。当然,自古以来暴戾的君王不少,奢侈专横的君王也很多,而且,即暴戾又奢侈专横的君王也有。
所以,姬胡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好吧,为了理解姬胡是个什么人,我们来看一下姬胡的另一个癖好吧,这个癖好就是很多君王都没有的了。
身为君王天子,天下共主,天下的江山土地、人臣百姓和所有财富都是他的—-这是所有君王的想法。
所以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别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赏赐的。
但是,姬胡偏偏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只要东西还在别人手里,那么他就感觉不到是自己的。因此,姬胡还有一个很多君王都没有的癖好:贪图财利。
领导有爱好,下属就一定会顺着他来的,姬胡是君王,所以他的下属就是诸侯。
在当时周王室的下属诸侯国里有一个荣国,这个荣国的国君叫荣夷公,这个人可是一块天生拍马屁的好料子。
有喜欢拍马屁的人,那就一定也有不屑于拍马屁的人。
贪图财利,作为君王,有这种不良嗜好的,一定也会有人出来指责的,姬胡也逃不掉。而周王室的卿士,也就是芮国的国君芮良夫就站出来教育了姬胡一次。
当然,姬胡没有听他的,不仅没有听,而且还从此疏远了芮良夫。
姬胡的爱好和芮良夫的下场被天下诸侯和王室士卿看在了眼里,所以这时候荣夷公感觉自己的机会就来了,挤掉芮良夫,做上周王室的士卿,从此就可以走上人生的巅峰了。
没有了芮良夫在眼前的叽叽喳喳,姬胡就像一个脱离了管教的少年,这就让荣夷公找到了可乘之机。
于是,他的计划开始了。
首先,第一步就是套取姬胡的信任,成为姬胡的小伙伴,当然、是个不太正经的小伙伴。
脱离了管教,结交到了新伙伴,久而久之,姬胡慢慢的就荒废了政治。玩得这么开心,当然也就不正经了,谁还有空去治理国家啊。
这么玩姬胡是开心了,但是国人可就不开心了。
本来天下人口就不多,素质还不高,生产力又落后,如果不好好治理的话,到时候怕是你姬胡都没地方贪图财利了。
显然姬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依旧沉浸在荣夷公的犬马声色中,慢慢的,天下的百姓就开始议论起姬胡的过失了,而且还是在公开的场合。
那时候,言论还是很自由的。
不过,这可让姬胡很不爽。
姬胡虽然没有一颗治理国家的雄心,但是他至少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而别人在公开场合议论他的话实在是让他伤透了心。
内心脆弱的人都会通过大怒来掩盖自己那不堪一击的内心,作为君王的姬胡也不例外。所以大怒之下的他下令天下人以后不准再议论君王,并且招来一个巫师,让这个巫师来监视天下人。
在没有监控视频和语音录音的年代,我很难想象要怎么做才能做到监视的目的。不过姬胡明显不会考虑那么多,他给了巫师充分的权力,让他来充当监控视频的角色。
也就是说只要姬胡的巫师说谁在议论国君,谁就要被杀头。
至于巫师用什么方法来监视,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小公鸡点到谁就选谁。
于是,随着姬胡的命令一下,效果立马就有了,议论他的人果然就少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因为议论姬胡的人一少,姬胡的巫师立马就感受到了自己的职业危机。然后就开始乱咬人---只要是开口说话的,那都是在议论君王,巫师都是要上报姬胡的,都是要杀头的。
这么一搞,到了后来,整个天下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百姓们行走在路上的时候,如果有遇到熟人,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热情的过去打招呼了,而是只相互的看一看递个眼色。
天下人终于不再说话了,面对这种现象,姬胡自然是高兴的,再也没有人会议论自己的过失了。兴高采烈的姬胡跑到他的卿士召穆公的面前去炫耀。
你看,我能消除百姓对我的怨言。
姬胡傻,召穆公可不傻,他很清楚的知道天下的百姓为什么不再议论天子了,他还明白堵住百姓的嘴可比堵住要决堤了的黄河还要危险。
但是姬胡是不明白的。
所以当有一天被堵住嘴的百姓就像黄河一样要决堤了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起来反叛时候,声势之大,姬胡就招架不住了,只有逃跑的命。
姬胡跑了,但是百姓的气还没有消,所以他们要把怒火烧到姬胡的儿子姬静身上去。
这个时候未来的周宣王姬静第一次感受到了危险离自己这么近,于是仓皇的他只好躲到了召穆公的家里去。但是不幸,消息被走露了,搞得百姓纷纷赶过来把召穆公的家给包围了。
看样子今天不交出条人命,百姓是不会罢休了。
召穆公曾多次劝谏周厉王,但是周厉王从来就没有听过,以至才有了今天。但是侍奉天子,没能辅助治理好天下的,罪过又哪里逃得掉,召穆公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现在周厉王已经逃亡在外了,如果再把太子姬静也交出去的话,那么周王室就真的没有未来了。
这可如何是好,但片刻之后,召穆公就想到了对策。
只见他把自己的儿子交了出去。
在这里先心疼他儿子三秒钟。
逮到个人,先拉过来一顿揍,管他是谁,然后,愤怒的百姓就把召穆公的儿子给杀了。
按理说,杀了一个人,事态也该渐渐平息了。确实,这件事平息了,但是,一个更大的问题现在摆在了召穆公和年少的姬静面前。
周厉王外逃,国家无君,这才是周王室最大的危机。
那么,现在能解决这个危机的就只有召穆公和姬静了。但姬静还小,所以准确的说,周王室能否延续的重担就全落在了召穆公一个人身上。
没办法,只能硬搞了。
面对着周厉王甩下来的破烂摊子,身为王室士卿的召穆公只能硬着头皮搞,可是到底要怎么搞呢?
去把逃亡的周厉王接回来?
这现实吗?
不要说周厉王他还敢不敢再回来,就算他敢回来,如果再一次激起天下人的愤怒呢,恐怕结果还是一样。
那么重新再立一个?
但是那个逃亡的天子又还没有死,天下总不能出现两个天子吧,而且姬静也还小,他还做不了国君,所以只能先把他放家里养着。
纠结了很久,召穆公也不知道怎么办,于是,他召集天下诸侯开了个会,并且很快会议的结果就出来了:大家一致推举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代行天子之责。
从此,周王室拉开了一段史称“共和行政”的历史。
时间一晃过去十四年,逃亡在外的周厉王终于去世了。而周厉王的去世则代表着天下需要一个新的天子继位了,恰好此时在召穆公家里养着的姬静也长大成人了,可以进行权力交接了。
就这样,姬静顺利继位,他便是周宣王。
年幼的经历让长大之后的姬静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他父亲姬胡的人。
姬静不想像父亲一样在国内跟国人纠缠,所以他很少在国内实行什么政策,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对外作战上。
他大肆的重用贤臣能人,再加上借助各诸侯的力量,屡次对外用兵,一时之间,搞得周王室重现了威风八面的神采。
当然,用兵必然是有胜有负的,其中胜多负少那可以说是打赢了,而胜少负多这就是打输了。战争的输赢会关系着天下的命运,但比起只有打完了才能确定输赢的战争,在战争过程中的消耗才是最考验一个国家的。
幸运的是,周宣王的战争胜多负少。
打赢了是有话语权的,慢慢的周宣王的话语权就越来越大了。
这也就意味着周王室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比起曾一度衰弱的周王室,现在的周宣王确实还真的可以算是中兴了。
姬静似乎给暗淡的周王室带来了曙光,然而命运是变幻无常的,本来周王室在姬静的带领下渐渐的拾起了天子的神威,但是随着姬静晚年几次用兵的失败,导致他性情大变,以致乱用逆臣,使得周王室再一次走上了下坡的道路。
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90年),姬静调集大军与戎人在一个叫千亩的地方决战,一切还要从这里开始说起。
本来,在战斗开始前,姬静是想毕其功于一役的,打完这场仗后,戎人的问题就将再也不会困扰自己了。
但是,事与愿违,常常是胜多负少的姬静在这一场最为关键的大战中偏偏成了输的那一方,并且还是极其惨烈的,姬静召集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样的打击是致命的,对周王室和姬静都是彻底的失败,于是,输了这场战争后的姬静就再也提不起精神来对外炫耀武力了。
没有了战争的洗礼,姬静开始变得孤独了,于是,他也开始学习他的父亲周厉王来了,也试着在国内颁布法令。
不过与周厉王贪图财利不同的是,姬静的法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改革。
在周王室原本的制度下,周王室的收入主要靠全国实行的井田制,可以说井田制就是当时周王室实行的税收法。
什么是井田制?
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井田的意思也就是把一块大田地横切两下竖切两下的分成九块地,而这九块地则要分配给八户人家。每户人家分一块地作为自己的私产,而最中间的那一块地就留给了周王室。当然,王室肯定不会自己耕作,所以他会把中间那块地交由这八户人家共同劳作,而劳作出来的产物便纳入国库的,算是这八户人的赋税。
说实话,九分之一的税法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讲压力是不算大的,而周王室的财政也完全可以依靠这样的方式支撑起来。
所以,这看似是一个合理的税法制度。
但是,现实的结果却没有这么美好。
因为在这个制度下得到的结局是:农户各自家的地都因为辛勤的劳作而丰收,而中间属于周王室的那一块地却因为八户人相互推脱谁也没有卖力去翻种而长满了野草。
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井田制度下的农户饱了,而周王室却不得不饿着。
周王室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很多问题就显示出来了,周王室的天子公侯等士大夫就没得吃了,这批人一没得吃了,那当时最热火朝天的事业---打仗,就没人去了。
没仗打还是好事,但是天下的基础设施可就瘫痪了,修路建房挖水沟什么的也没人搞了,这等于就是回到了原始社会(虽然当时跟原始社会也没多大区别)。
这就是井田制下的弊端,没有充实的国库,就没有充足的力量去建设家园,一个没有充足的力量去建设的家园一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家园。
井田制是一种没落的制度,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没落的制度一直在支持着周王室,所以姬静对此深痛恶觉。
在他看来中间的那一块地,有也等于没有,还不如干脆不要了,把它分给农户算了。
可是,没有了那一块地,周王室可就真的一点收入都没有了。在井田制下虽然说吃不饱,但至少也没有饿死啊,如果现在要把这块地全部分掉,那周王室以后真的就只能每天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向左旋转135°然后大口大口的吸气了。
因为早上的西北风是最干净的了,希望它能填饱士大夫们的肚子。
姬静想要废除井田制,但他却不想靠西北风来养活自己和周王室的公侯们,所以在他的脑海里其实早就构思出了一个比井田制更有效率的操作方法:田可以全部分给农户,王室可以一块田也不要,但是天下的每一个农户都必须交一份粮给王室。
田全部分给你们,由你们自己去劳作,收成多少,周王室不管,你只要把该交的份额交出来了就行,收成多都是你自己的。
这样一来周王室就再也不用在乎农户在公家土地上劳作得辛勤不辛勤了,反正是按着人口数来收粮的。
姬静的构思对赋税法是一中种进步,但是任何一个好的构思只有在最后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才是成功的。不幸的是当时天下的人都比较守旧,包括公侯士大夫集团,所以姬静在推行自己改革措施的时候遭到了大规模的抵制,就连本该支持他的王公贵族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姬静遇到了阻力,但他不会被击倒,而是力排众议毅然的推行了改革。
只是,他做出了一点点的改变,他没有在原本实施井田制的土地上强制执行人头税,而是在一块空地上把人口迁过去,告诉他们这里的田和地都是他们的,尽管的在这里劳作就是了,种出来多少收成都是你自己的,只要到时候按人口数给周王室交满份额就够了。
把百姓迁徙到一块荒地上进行人头税,姬静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次改革,虽然不够全面,但是意义却是重大的,而这也成了周宣王姬静做的最后一件事。
周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3年),周宣王去世。
随着他的离开,周王室也总算是可以长舒一口气了,他的连年征战早就让周王室不堪重负了,他的税法改革也让诸侯贵族和百姓农户对周王室产生了极大的抵制情绪,所以周宣王的去世已经算是到了最后的临界点了。
为了不要像他父亲一样被群起而攻之,姬静的死可以说是一种解脱,而现在的周王室最需要的就是静养。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还在后面,姬静死后其子姬宫湦继天子位君临天下,而这家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姬宫湦本来也就是一个无能鼠辈,怎奈命好生了个帝王家,所以他才能在史书上留下这么浓重的一笔。
也许是上天要给这位刚继位的天子一个警示,所以就在姬宫湦继位的第二年周王室的京师镐京就发生地震了,也不知道这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反正当时就有流言了,说周王室要灭亡了什么的。
这个谣言是怎么起来的,我们不知道,但从后面的事来看,反正是挺准的。
话说一般当民间谣言四起的时候,那便是当权者最紧张的时候,不过姬宫湦可没这个意识,他依旧沉迷在自己初登天子之位的喜悦之中。
姬宫湦没有他父亲周宣王童年的那般经历,所以他也就没有对天下苍生百姓的敬畏之心,于是就在地震的第二年,姬宫湦即不忙着赈灾!也不忙着恢复建设,而是要去先忙着君临天下了。
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80年),姬宫湦带着他的杂牌中央军去攻打了一个叫褒国的小国,而天子携大军讨伐一个小小的蛮夷国结果当然是大胜了。
通常情况下,战胜一个敌人后,想到的都是要怎么降服他,但是姬宫湦却不同,他没有像其他的胜利者一样在战胜之后要去想到怎么治理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而是带着满满的胜利品回到他的镐京了。
天底下的男人有很多是不爱权的,也有很多是不爱钱的,但是却没有一个男人是不爱美的,与女人爱自己的美不同的是,男人爱的美是女人的美。
自古以来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帝王有很多,可以说这是一种每一个男人都可能犯上的疾病,而与身体的疾病不同的是,这个病由心来控制。
但凡内心强大者,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着这个毛病以至于不让他给自己带来伤害,而无能之徒却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一旦遇到美女,他们往往就要完全暴露出自己的弊端,任由控制,很不幸,姬宫湦就属于后者。
他打败褒国带回的胜利品中有一个叫褒姒的女人,这是褒国战败后献给姬宫湦乞降的一个小礼品,而这个女人后来也就成了姬宫湦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