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对幼童的教育,其宗旨和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正知正见,即所谓的“童蒙养正”。正因为此,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蒙学读物,《幼学琼林》就是其中之一。
《幼学琼林》原名《幼学须知》,一般认为是明代程登吉所编(也有人说编者是明代景泰年间的进士邱濬)。到了清代,邹圣脉对《幼学须知》进行了增补和注释,并改书名为《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这里的“故事”,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童话趣闻,而是“史事”“典故”之意。
邹圣脉为本书所起新名颇具含义:“幼学”指出本书的性质是儿童启蒙读物。“琼林”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源自唐德宗时设置的皇家私库之一“琼林库”,此地书籍典藏丰富,因此书名取“琼林”二字表明此书内容丰富,收集的各类知识典故有如美玉成林,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其二则是取自宋代的“琼林苑”,这个地方是宋代皇帝设宴款待新科进士的场所,因此后人常用“琼林”形容考中进士。以“琼林”命名,是作者将早日荣登金榜、学业有成的美好祝福和殷切期盼寄予幼童,意在勉励他们发愤图强、勤奋求学。
《幼学琼林》共四卷,分三十三类。它借鉴了类书的编排方式,把类别相同的内容集中整合在一起,结构严整分明,阅读时一目了然,使蒙童在学习时更有针对性,方便他们对某一知识体系的集中学习和记忆。
综览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此书内容丰富周详。古人有云:“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之所以能走天下,是因为此书包罗万象,举凡天文、地理、时令节气、宗族、宗教、职官、教育科举、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制作技艺、花木鸟兽等方面的称谓、习语、成语、典故、轶事,几乎在书中都可以找到。从一定意义上说,《幼学琼林》堪称一部中国文化小型百科全书。阅读此书,可以使幼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知识,并形成一套与当时社会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
第二,此书是一部综合性启蒙读物。中国的启蒙读本大多按专题分类编写,如《三字经》和《百家姓》属于识字类读物,《童子礼》和《童蒙须知》属于宣扬伦理道德类读物,《蒙求》和《龙文鞭影》属于历史知识类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属于诗词声律类读物。而本书既有识字释词的内容,又有历史典故知识,更有富于哲理、发人深思、教导儿童立身处世的名言警句,可以说是将认字、读史、作文、做人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
第三,此书言语简练,采用对偶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古代的蒙学教育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诵读为主,这就要求其内容做到言简意赅、合辙押韵。《幼学琼林》一书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叙述一个称谓、成语或典故,少则四五字,多则二十余字,且大都押韵,这无形中降低了幼童的学习难度,便于他们对书中内容进行熟读和记忆。
第四,此书实用性很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务实的国家,学以致用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幼学琼林》一书没有空洞高深的理论,更不是简单直白的说教,它的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例如应该如何交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迎来送往,如何贺喜吊丧,如何尊老爱幼,这些知识和礼仪至今仍对我们有借鉴作用。此外,书中还有大量的成语、谚语,像推心置腹、管中窥豹、唇亡齿寒等,也都是我们现在还经常使用的。
正因为有以上特点,《幼学琼林》一出,立即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成为当时必读的启蒙读物。时至今日,此书仍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帮助,使他们在吟诵名言警句、学习历史故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书中含有不少封建糟粕思想,如“三纲五常”“重男轻女”“贞洁烈女”等,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夫妇》《婚姻》《女子》《身体》等篇,这是我们在阅读时需加以注意并予以摈弃的。
本书的整理以清末寄傲山房塾课《新增幼学故事琼林》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其他版本,并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书中将邹圣脉的增补部分置于程登吉原文之后,以“新增文××联”标明。为适应现代人的阅读和理解,本书删去了邹圣脉的旧注,而用浅显的语言对全文重新加以注释和翻译,并在每篇前增加“题解”,方便读者掌握其主旨。原文中人名、地名有错误的,也在注释中加以说明。限于篇幅,底本中一些明显的错字直接作了修改,未出校勘记。
由于作者才学有限,书中不免有疏漏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