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集·徐自华集(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例

一、本集据二十世纪所出版的秋瑾诗文遗集和保存下来的秋瑾诗词、文、弹词、书信等手稿编辑而成。秋瑾诗文流传下来的本子按出版时间先后主要有:王芷馥编《秋瑾诗词》(1907年刊,简称芷馥本)、龚宝铨编《秋女士遗稿》(1910年刊,简称龚本)、长沙秋女烈士追悼会印行《秋女烈士遗稿》(1912年刊,简称长沙本)、王灿芝编《秋瑾女侠遗集》(1929年刊,简称灿芝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秋瑾集》(1960年7月版、1962年9月版、上海古籍1979年9月版、1991年9月版,均简称中华上编本)、《秋瑾史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以及郭长海、郭君兮辑校《秋瑾诗文集》(2013年6月浙江古籍出版社版)。另外,尚有杂志《白话》(1904)、《女子世界》(1905)、《中国女报》(1907)、《小说林》(1907)、《神州女报》(1907)、《江苏革命博物馆月刊》(1930),以及古越嬴宗季女《六月霜》后附录《秋女士遗文》等。本集以上述手稿本、最初发表的杂志和长沙本为底本,参以中华上编本《秋瑾集》和其他早期刊本编辑而成。所收文本除最早刊于杂志者在题下注明外,其他见之于中华上编本和以上诗文集诸本者,不再一一注明。

二、本集为正编、附录两部分,正编为秋瑾各类遗作,计分十卷:卷一为文,卷二为书信,卷三、卷四、卷五、卷六为诗,卷七为词,卷八为歌,卷九为弹词,卷十为译著,计收文14篇,书信32封,诗142题、凡200首,词38题、凡39阕,歌6题,断句8,联语2,弹词1篇,译著1部;其全部作品计244题、凡303首(篇);而对于存疑或无实证者概不阑入,是谓“传其信不传其疑”(《戴东原集·与姚传姬书》)也。另有《秋瑾年谱简编》、秋瑾传记资料、秋瑾诗集序跋作为附录,置于本集末。

三、在秋瑾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诗。上世纪出版的各种本子(包括中华上编本),诗部分编排极为混乱,既不以时间为序进行编年排列,又不是按诗体(古诗、律诗、绝句)依次编排。此次新编《秋瑾集》,把诗分成四卷:出国前(1904年夏前,包括少女时期、居湘时期、北京时期)、留日期间(1904年夏至1905年)、归国后直至就义(1906—1907年)各列一卷,徐自华所辑的《秋雨秋风集》(剔除中华上编本《秋瑾集》所收者)单列一卷,在本集中依次为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关于卷六《秋雨秋风集》这里略加说明。该集虽系秋瑾好友徐自华所辑,有较大的可信度,但有些研究者对其中的诗作仍持有疑义,中华上编本(包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9月最新一版)不收《秋雨秋风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另一方面,《秋雨秋风集》中的有些诗作,今天已很难考订其作期,故单独列为一卷。而对于《秋雨秋风集》中凡为中华上编本和长沙本、灿芝本等所收者一律剔除《秋雨秋风集》共辑入秋瑾诗48题、词3题、歌1题、联语1、断句4,其中有诗29题、词3题、歌1题、联语1、断句4,为中华上编本所收;未收入者尚有诗19题,凡27首。。以上四卷,每卷再按古体诗(先五言、后七言,下同)、律诗、绝句的次序排列。这样既做到了秋诗的分期编年,又体现了每一期中排列形式的整齐美。

词一卷,系采用编年排列,虽难称准确,但大体可以看出秋词写作的时代顺序,较之毫无秩序的芷馥本的排列(中华上编本、郭长海《秋瑾全集笺注》和《秋瑾诗文集》词部分的排列均同芷馥本)似更便读者。

四、本集的校勘。集中所收秋瑾各类文本的文字,凡其手稿仍存,一律以秋瑾手稿为准,对其明显的笔误斟加改正,并加注说明。惟秋瑾诗词部分,今存手迹甚少,故此类文本多录自原刊杂志,而以秋瑾遗诗的几个本子进行复校。关于秋瑾诗词遗集的几个本子,就文字可靠程度而言,芷馥本和灿芝本都做得不好,前者校勘粗疏,后者妄改之处较多;相对而言,辛亥前后出版的龚宝铨本和长沙本做得较好,尤其是长沙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9月重印《秋瑾集·后记》中云:长沙本的“校勘工作做得比龚本仔细”。。这个本子是秋瑾的同乡友人、留日学生王时泽(1886—1962)编辑的。据他在《秋女烈士遗稿·跋》中云:“《秋女烈士遗稿》,有烈士手抄诗词一本,原存陶君成章处……一九〇六年,陶君因奔走革命离日本,以诗词抄本交余。”后虽遭“六六”之难,秋瑾诗词稿“幸得保存”。此稿由长沙秋女烈士追悼会印行(1912年刊)。正因为《秋女烈士遗稿》是陶成章转给王时泽的秋瑾手抄本,虽有个别错字(或亦手民之误),但从总体上看还是保留了秋瑾诗词原貌的。故本集的诗、词诸卷,凡所录文本与秋瑾诗词其他版本的文字有歧异者,均与长沙本一一对校,并大多以长沙本为准改正。

五、近年来陆续有人在报刊上发表秋瑾遗著(以诗歌为多),有的选本也已收录,为慎重起见,凡未出示原件亦不能说明来源者,均不采录;有些虽言之凿凿,但考秋瑾生平,牴牾甚多,凡此情况,均不收录。为便于读者继续研考,列于卷六之后(附:秋瑾可疑之作)。

六、本集中的文字,凡编者认定确属遗漏或舛误者,慎加纠补,并加注以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