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学纪闻注(全7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1 論文與字 六書文字之分 字書眼學韻書耳學

外史「達書名」,鄭康成謂:「古曰名,今曰字。」【原注】字者,滋也。聘禮記云:「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〇原注即疏文。王文公云:「文者,奇偶剛柔,雜比以相承,如天地之文,故謂之文。字者,始於一而生於無窮,如母之字子,故謂之字。」云:「此引荆公字説。」夾漈謂:「獨體爲文,合體爲字。主類爲母,從類爲子。六書『象形』、『指事』,文也;『會意』、『諧聲』、『轉注』,字也;『假借』者,文與字也。」云:「叔重既曰『説文』,又曰『解字』,文、字二義,最分曉。」「諧聲與五書同出,五書尚義,諧聲尚聲。」「説文形也,以母統子;廣韻聲也,以子該母。」「字書,眼學;韻書,耳學。」云:「此引漁仲象類書。」中庸或問曰:「司徒教民,書居其一。外史達書名於四方,大行人又九歲一諭焉。其制度之詳如此。以小篆、隸書爲法,而制始改。」

集證説文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故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孳乳而生。」意林王嬰古今通論云:「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李登云:「物相雜故曰文,文相滋故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