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晉時期汲冢竹書的發現與整理
關於汲冢的發現、出土遺物、汲冢主人的身份、汲冢竹書的整理以及卷數、篇目與内容。
關於汲冢的發現與盗掘。汲冢的發現年代,《晉書》等文獻有咸寧五年、太康元年、太康二年、太康八年等不同記載,《晉書》多訛誤,當以當事人荀勖所記及盧無忌《吕望表》爲正。所以,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汲郡出汲冢竹書。汲冢在西晉汲郡汲縣縣城之西,明清汲城縣城西二十里,今山彪鎮一帶。今訛傳在孫杏村鄉娘娘廟前街村,實際娘娘廟前街村墓葬屬於漢代墓。汲冢發現與盗掘者乃汲郡汲縣耕人不(音彪)準。汲冢爲積石積炭墓,由於石潰以及不想讓人得知的原因,難以完全盗掘,情形類似於山彪鎮一號墓。不準由盗洞進入汲冢,進入棺槨之間,點燃竹簡照明,獵鼎而去,而青銅編鐘、編磬、銅劍、玉律、竹簡等尚存。所以,不準所取有限,汲冢存有大量遺物。
關於汲冢的形制與出土遺物。根據時代、墓葬規格與地域分析,汲冢當爲積石積碳墓。汲冢除了埋葬與山彪鎮M1相近似的青銅器、玉器之外,更有體積龐大的竹簡,《晉書》記載汲冢出土遺物有數十車之多。那麽,可以得出汲冢墓室的規模應大於山彪鎮M1。汲冢至少是一棺一椁。槨内置棺。棺内、棺槨之間放置隨葬品。汲冢出土遺物有青銅編鐘、銅劍、編磬、玉律、簡牘等。
關於汲冢主人的身份。學者有魏襄王冢、舊冢、魏安釐王冢、魏襄王冢或魏安釐王冢、魏王冢、魏好學者冢、魏私修史者藏書冢、魏國大臣墓、梁丘藏、不能定論、魏國封君墓等的推測,懸而未决。汲冢規模大,級别高,出土編鐘、編磬、銅劍、玉律等,屬於卿大夫冢,出土史書衆多,推爲魏太史墓。
關於汲冢竹書的整理。荀勖等爲汲冢書撰次、隸定、注寫、抄寫,以爲中經,副在三閣。汲簡出土時散亂,多燼簡斷札,首先需要編次。將戰國文字以隸書寫之,是隸古定。注寫即注釋,於經傳闕文,多所證明。抄寫包括對簡文的摹寫以及隸書釋文。完成以上後,將汲冢書之簡册、摹寫、釋文等藏入中經,汲冢書之副本藏於三閣。《中經》分甲、乙、丙、丁四部,《汲冢書》被列入丁部,與詩賦、圖贊同部。簡長二尺四寸,墨書,一簡四十字。汲冢竹書字體爲古文,俗稱科斗文。
關於汲冢竹書的篇數、篇目與内容。汲冢竹書七十五篇,六十八篇皆有名題,七篇折簡碎雜不可名題。汲冢書篇目,由於《晉書·束晳傳》叙述混亂,不利於對汲冢出土文獻的把握,所以,我們在研究汲冢書的基礎上,重新排列書目爲史書類、《周易》類、叢書類、其他類,并且對於書籍的性質與流傳一一考訂。史書類三十四篇,有《紀年》十二篇、《國語》三篇、《瑣語》十一篇、《穆天子傳》五篇、《生封》一篇、《梁丘藏》一篇。《易》類八篇,有《易經》(《周易》)二篇、《易繇陰陽卦》二篇、《卦下易經》一篇、《公孫段》二篇、《師春》一篇。叢書類,《雜書》十九篇,包括《周食田法》一篇(或稍多)、《周書》(數篇)、《論楚事》一篇、《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一篇及其他。其他類,八篇,有《名》三篇、《大曆》二篇、《繳書》二篇、《圖詩》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