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 皮演墓誌
【誌文】
魏故鎮遠將軍涼州刺史皮使君墓誌銘/
君諱演,字榮祖,下邳郡下邳縣都鄉永吉里人也。選部尚書、/散騎常侍、侍中、使持節、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淮陽襄王豹子之孫,南部尚書、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諸軍事、開府、安南將軍、/豫州刺史、廣川恭公歡欣之子也。並洪勳茂績,受專征之委,/敏德英猷,荷司牧之任,固已弈世重光,踵武一時矣。君少而/警慧,有若成人,恭公異之,以爲家寶。年十有一,太和初,召爲/中散,出入雲禁,夙夜匪懈,忠勤之至,簡在帝心。十有五年,/高祖首創流品,位置庶官,親御寶軒,妙選英彦,復除强弩將/軍、假揚武將軍。北征别將。軍還,進爲奉車都尉。十有九年,改/創百官,仍除奉車,從新令也。尋出爲安東大將軍、魏郡王長/史,府主丁憂,未之所職。又轉平西將軍長史、加寧遠將軍,辭/屈不就。景明中,假建武將軍、征蠻統軍。正始之初,除假節、建/威將軍、敦煌鎮將。延昌三年,歲次甲午,三月己酉朔十七日/乙丑,寢疾,薨于洛陽縣之安武里宅,時年卌有九。追贈鎮遠/將軍、涼州刺史,謚曰 以熙平元年十一月甲子朔廿/二日乙酉,卜窆于首陽山之南。乃作銘以誌之,曰:/
高陽濬哲,昆吾炳烈,將相有門,雄英不絶,惟祖惟父,匡時贊/世。粤若夫君,實踵高轍,逸氣霜嚴,機情水鏡,詢直處身,寬敏/從政,再緝國容,三誓軍令,文尚來懷,武資保定。悲矣人生,昧/哉天道,如何不吊,未壽而夭。萬古攸攸,三泉杳杳,徒誌玄石,/空切黄□。
【疏證】
皮演墓誌,1995年5月出土於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香玉村北磚廠,現藏偃師市博物館。拓片圖版見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洛陽碑誌選刊》一文,載《書法叢刊》1996年第2期。《洛陽新獲墓誌》收有拓片圖版及録文(圖版見頁11、録文及研究見頁197—198)。研究文章有馬志强《〈皮演墓誌〉略論》,載《北朝研究》1997年第4期。
墓誌稱皮演爲皮豹子之孫,皮歡欣之子。皮豹子傳見《魏書》卷五一、《北史》卷三七,兩處都稱其爲“漁陽人”,而皮演墓誌著其籍貫曰“下邳郡下邳縣都鄉永吉里人也”。《元和姓纂》卷二皮氏條,皮氏只有下邳一望,列下邳皮氏歷代人物,舉後魏皮豹子。據此,則皮豹子似確爲下邳而非漁陽人。然而,皮豹子死於北魏文成帝和平五年(464),魏收《魏書》之皮豹子傳所據材料,當纂成於太和以前,即在孝文帝姓族改革以前。太和改革以後,北族攀附華夏舊姓、改著籍貫蔚成風尚,皮演墓誌中的下邳籍貫當是由此産生,故皮演籍貫與皮豹子當年所著不同。前舉馬志强文以皮豹子在太武帝時即封爵淮陽公,與下邳位於淮北之地望相合,證皮豹子一系源出下邳不爲無據,也可參考。
皮演之父皮歡欣,很可能就是《魏書》卷五一《皮豹子傳》所附豹子第八子皮喜,皮喜在《魏書》卷七上《孝文帝紀上》、卷一〇一《氐傳》,又作皮歡喜。據墓誌,當作歡欣。可能喜是名,歡欣是字,《魏書》誤竄名字作歡喜。《皮豹子傳》述其歷官云:“又拜選部尚書……出除使持節、侍中,都督秦雍荆梁四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淮陽公,鎮長安。……尋除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諸軍事,進號征西大將軍,開府、仇池鎮將,持節、公如故。……贈淮陽王,謚曰襄。”與墓誌全合。《宋書》卷九五《索虜傳》載元嘉十九年(442)北魏太武帝移書,有“使持節、侍中、都督雍梁益四州諸軍事、安西將軍、啓開府儀同三司淮陰公皮豹子”之句,淮陰公當作淮陽公,而“都督雍梁益四州諸軍事”當作“都督秦雍荆梁四州諸軍事”,其都督益州是後來加上的。《魏書·皮豹子傳》附《皮喜傳》:“高祖初,……詔假喜平西將軍、廣川公,……又拜爲使持節、侍中、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諸軍事、本將軍、開府、仇池鎮將,……征爲南部尚書……轉散騎常侍,安南將軍、豫州刺史。……七年卒,贈以本官,謚曰恭公。”與皮演墓誌所述皮歡欣官爵謚號亦全合。
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卷三所收元龍墓誌有云:“夫人下邳皮氏,祖豹,侍中儀同三司淮陽王,父欣,侍中豫州刺史廣川公。”則元龍夫人皮氏是皮演的姐妹。這裏簡稱皮豹子之名爲豹,皮歡欣之名爲欣,對於研究太和以後北人姓名的改革也有參考價值。
皮演死於宣武帝延昌三年(514),年四十九,則其生年當在獻文帝天安元年(466),其父皮喜於太和七年(483)去世時,皮演十八歲。墓誌“年十有一,太和初,召爲中散”,時在孝文帝承明元年(476)或太和元年(477)。
墓誌云:“尋出爲安東大將軍、魏郡王長史,府主丁憂,未之所職。”北魏孝文帝朝封魏郡王的,只有陳建,太和三年封,九年薨,子念嗣爵,後陳念犯法除爵,見《魏書》卷七上《孝文帝紀上》、卷三四《陳建傳》。按照墓誌叙事順序,時在太和十九年(495)之後,這個魏郡王自然應當是陳建子陳念。然而,自太和十六年改降五等,異姓王絶大多數例降爲公,史書所載未降爵者僅長孫觀一例[1]。由皮演墓誌看,陳念亦未降爵。
墓誌銘辭概括皮演歷官爲“再緝國容,三誓軍令”,“再緝國容”是指他兩拜奉車都尉,“三誓軍令”則是指他曾經三次以將軍身份參與征討(北征、征蠻、爲敦煌鎮將)。
[1] 陳爽:《世家大族與北朝政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頁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