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六 王温墓誌

【誌文】

魏故使持節撫軍將軍瀛州刺史王簡公墓誌銘/

公諱温,字平仁,燕國樂浪樂都人。啓源肇自姬文,命氏派於子晋。漢司徒/霸、晋司空沈之後也。祖評,魏征虜將軍、平州刺史,識宇詳粹,譽光遐邇。父/萇,龍驤將軍、樂浪太守,雅亮淹敏,聲播鄉邑。昔逢永嘉之末,高祖准,晋太/中大夫,以祖司空、幽州牧浚,遇石氏之禍,建興元年,自薊避難樂浪,因而/居焉。至魏興安二年,祖評携家歸國,冠冕皇朝,随居都邑。公踐奄骼之洪/基,蹈笙歌之芳烈,□訓惠於齠齔,天資篤於號慕,秉翰則神思電發,對席/則雅韻煙生。玉質冰心,等秋月之孤昭;孝情忠節,並春松之獨秀。景明年,/釋褐平原公國郎中令。于時國主尚書令高肇,居衡石之任,待公親密。而/公馬不食粟,暑不張蓋,珠璣可致而室宇壁立。尋簡鄉望,補燕國樂浪中/正。品裁人物,昇降有叙,邦邑縉紳,比之水鏡。轉濟州刺史高殖輔國府司/馬。殖以廉察治民,公以清和化俗,故号刺史曰聖,司馬曰賢。樹績播譽,公/有翼輔之能。以母憂去職,哀脊過礼,幾將毁滅。服闋,除翼林監、直閤將軍。/延昌四年,轉長水校尉。時僞梁賊帥趙祖悦,竊據硤石。尚書僕射崔亮,充/元帥討之。亮知公文武兼濟,機幹兩有,啓公爲假節、假征虜將軍、别道統/軍,領步騎五千,專據蜄城,外捍湛僧十万之衆,内援河北六州之粮,終始/克濟,公之力也。除鎮遠將軍、後軍將軍,祇奉王政,勤憂夙夜。普泰二年,轉/安東將軍、銀青光禄大夫。虚簡在心,琴書自得。方享彼遐年,膺兹景福,報/善無徵,殲此明喆。春秋六十有六,普泰二年二月廿六日,遘疾卒於昭明/里宅。朝野傷心,親知斷骨。有詔嗟悼,贈使持節、撫軍將軍、瀛州刺史。粤/其歲太昌元年十一月辛卯朔廿五日乙卯,窆於岐坑之西原。陵谷有革,/韶鄉無期,叙芳塵而寫德,託幽石以傳徽。其詞曰:/

肇源聖系,構緒仙蹤,司徒輔漢,翼晋司空。如金如璧,且王且公,繼武台鼎,/弈世雕龍。川岳降靈,誕兹英喆,孝友内明,忠貞外烈。玉思蘭華,冰心水徹。/礼樂怡性,清貧自潔,嵩洛播譽,河濟稱賢。潛根北晋,寓地東燕,冠冕相襲,/龜組紛然。九德孔著,六藝丕宣。江月中晦,山峰半摧,苔生客室,蟲網琴臺。/影流易没,人往難來,親朋淚切,行路酸哀。蒼芒隴色,瑟汩松聲,夜長燈盡,/溝凍泉□。□天隔照,託地同形,崇墳表德,刊石傳馨。

【疏證】

王温墓誌,1989年出土於河南省孟津縣朝陽鄉石溝村。墓誌拓片圖版見《洛陽出土歷代墓誌輯繩》頁54;參考録文見張乃翥《北魏王温墓誌紀史勾沉》,《中原文物》1994年第4期。

王温死於北魏節閔帝普泰二年(532),六十六歲,其生年當在北魏獻文帝皇興元年(467)。

墓誌稱王温出於太原王氏,七世祖王浚,浚敗,子孫流入遼東,後遂著籍樂浪郡樂都縣,至祖父王評時,因魏滅北燕而得入魏。北朝出於樂浪的王氏家族,另有樂浪遂城王氏,與王温一族頗有區别。不過,王温一族如果確是太原王氏,何以入魏後不改歸舊籍?和當時多數邊地人士入魏以後極力重寫家族世系的情况一樣,王温一家很可能也是在適應孝文帝姓族改革以後的社會風氣而自溯其家世至於王浚。

墓誌記載王温歷官,與高肇父子關係甚深。這是由於他們有共同的家世背景。從高肇一家與王温的關係也可以看出來,北魏社會與政治中的遼東集團内部的複雜聯繫,維持的時間相當長久。

王温在北魏孝明帝初年的梁魏硤石之戰中,“領步騎五千,專據蜄城,外捍湛僧十万之衆,内援河北六州之粮”。蜄城,《水經注》卷三〇淮水注作虵城,據楊守敬《水經注疏》熊會貞按語,其城“在今鳳臺縣西北四十餘里焦岡湖西北之虎頭岡西畔,遺迹猶存”。蜄虵形近易訛,疑本當從墓誌作“蜄城”。

墓誌記載王温死於“普泰二年二月廿六日”,葬於“太昌元年十一月辛卯朔廿五日乙卯”。其實普泰二年,即太昌元年。節閔帝普泰二年四月,高歡擊敗尒朱集團,進入洛陽,立孝武帝,改元太昌。王温死時,洛陽猶行節閔帝年號,葬時則已行孝武帝年號,故墓誌兩從其實。

王温家在洛陽昭明里,昭明里首見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