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1)。好仁者,无以尚之(2);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4.6)

【注释】

(1)恶(wù):讨厌,憎恨。

(2)尚:超过。

【译文】

我没有见过喜欢仁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觉得世上没有能超过仁的;厌恶不仁的人,行使仁德时,不让不仁的人影响自己。

【解读】

《礼记·表记》中,孔子有相似的言论:“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而喜好仁的人,也不是因为畏惧才厌恶不仁的人,这样的人天下少有。与其说孔子是对“好仁、恶不仁”的追求在污浊的现实世界太过稀少而感到失望,不如说,这是孔子对世人实践这一道德标准怀有的期冀。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或许正因如此,孔子的态度才显得有些审慎而苛刻。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认为左右逢源、一团和气的好好先生,其实极大地败坏了道德风气。“好仁、恶不仁”,正是要求人爱憎分明,知仁之善,就要终身遵循,身体力行地实践;知不仁之恶,就要回避远离,更要敢于与之斗争。在现实中,若人人都只想做老好人和稀泥,不敢对恶的现象进行抵抗,最终只会让恶的势力愈加庞大,以致欺压良善。归根到底,好仁,恶不仁,都须“用其力”地勇敢践行,而不是为自己找“力不足”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