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父在,观其志(1);父没(2),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3),可谓孝矣。

【出处】

《论语·学而》: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1)

【注释】

(1)其:指代儿子。

(2)没(mò):死去。

(3)道:此指父亲在世时所奉行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

【译文】

父亲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时间地遵照父亲生前的道德规范而没有改变的话,就可以称为孝顺了。

【解读】

《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从字形上看,象征着老人扶子,更象征上一代与下一代的融合与传承。孔子的这句话与“孝”字的本义非常吻合:对长辈的教导铭记于心,不论长辈是否已经离世,都不改变自己的本心,使长辈的风范继续在世间发扬光大,这就称得上“孝”了。孔子如此强调,是因为现实中,长辈在世时装作乖顺,长辈过世后立刻本性毕露为所欲为者,实在太多了!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长辈之“道”是正道而非邪道,否则,越是一心持守,越会偏离正轨,比如北齐皇帝高湛、高纬,就是一对昏君父子,高纬不改父道的结果是身死国灭。而将长辈的正道乃至夙愿一直坚守,至死不渝的,则首推西汉史学大家司马迁,他继承父亲司马谈著史遗志,将来自家庭的“父之道”与源自职业的历史使命感融为一体,忍辱完成巨著《史记》,成为千秋史家楷模,其中人性光辉与道德力量,甚至超出了“孝”的范畴。